郧县大柳乡华家河村发展规划.docx
哪县大柳乡华家河村六年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十发201416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堰市“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十办文【2014】25号)的精神,围绕“十堰市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目标及大柳乡既定发展思路,积极争取惠农政策项目,集中本村一切可调用人力、财力、物力、智力,力争通过6年时间的有序工作,把华家河村建设成为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产业收入稳定增长,村民生活幸福文明,集体经济稳定充裕的美丽乡村。一、基本情况华家河村位于大柳乡东北角,紧邻陕西商南县赵川镇,属鄂陕交界村,南三路穿腹而过,地理位置独特。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92户,646人,其中党员19名;耕地面织126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村标准。全村现有贫困人口83户323人,低保对象46户101人,五保对象10个,其中集中供养5个,分散供养5个。村两委干部团结共事,致力于村级经济发展和为民服务,发展意愿强烈。二、脱贫任务全村现有贫困户83户,贫困人口323人。计划2015年脱贫55人,2016年脱贫55人,2017年脱贫55人,2018年脱贫55人,2019年脱贫53人,2020年脱贫50人.三、工作目标2014年是新一轮扶贫工作的起始年,我们根据华家河村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适宜当地发展的养殖业项目,突出解决一批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为华家河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1、村安全饮水。通过争取市县水务部门相关项目支持,解决华家河村目前人畜饮水水源不足、水质不好的问题,实现该村集中居住的160户有保障地吃上放心水。该项目力争在2015年完成1公里,2016年完成2公里饮水管线铺设任务。2、通组公路硬化。通过争取交通部门相关项目支持,解决华家河村行路难的问题,计划修建通组公路7.4公里,该项目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4.4公里,2015年完成1公里,2016年完成2公里。硬化通户公路10公里,争取在2018年全部完工。3、基础设施。通过争取组织、扶贫等部门相关政策、项目支持,解决群众的基本需求,在该村新建一个活动广场和一个村服务保障中心。该项目力争在2015年底全部完工。(二)扶持村集体经济,奠定发展基础4、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培育养殖大户。在华家河村现有养殖基础上,新建一个养殖繁育中心,计划发展10头以上养牛户10户,100头以上养牛户5户。在玉米、烟叶常规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香菇、药材、核桃产业。计划6年内发展香菇50万袋,药材基地200亩,核桃基地300亩。(三)多途径帮扶贫困户脱贫按照“包村包户包人”的要求,密切联系贫困农户,找准致贫原因,提高村民生活水平。5、助学扶贫。掌握贫困家庭适龄入学子女和在校生就学情况。确保被帮扶家庭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不因贫困原因而辍学。同时关注高中生和在读高等学校学生的状况,确保考上高中和高等学校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6、技术培训。对于青壮年劳动力,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技能培训I,并督促落实培训费用和补助政策。加强种养殖业技能培训I,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水平,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增产创收。7、危房改造。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多途径进行危房改造20户,扶贫搬迁20户。力争在6年内使华家河村83户、323人全部脱贫。(四)加强社会管理工作8、村内环境综合整治。通过争取交通、能源、畜牧、住建等相关部门政策性支持,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村内环境卫生整洁,运行机制顺畅。全村计划修建厕所48个,新建公共厕所2个。新建猪栏98个,牛栏9个。村公路沿线新建垃圾池5个。新建沼气池90个。修建河道2公里。统一规划房屋74户,土房改造36户。绿化美化房前屋后,栽种树木花草,硬化门前场地及道路。力争6年内全部完工。9、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配合村两委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做好村民内部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加强村治安防控和安全防范措施,树精神文明新风,保一方社会平安。10、提升村级卫生室医疗服务功能。根据省级一般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新建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米,业务用房面积60-100平米的村卫生室。设置严格分开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配备常规诊疗设备和药品。健全规章制度,设置形式、规格统一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正确处理医疗废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规范建设。11、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如期进行“三查”工作,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保质保量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指标。四、工作措施(一)建立“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至U”扶贫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建立科学完善的“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二是通过市帮扶单位成员率先垂范,全员参与,实行科级以上干部与扶贫村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三是分别就已经确定的烟叶、蘑菇和畜禽养殖两个产业,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服务;四是与结对企业对接。(二)争取当前一切惠农政策、项目予以支持。(三)研究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是贫困户养殖产业合作社章程;二是村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三是根据该村经济社会6年的发展变化,研究制定相应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