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docx

    • 资源ID:116808       资源大小:50.3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docx

    第二课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创新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有创新。2.能力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和报复,主动把创新当成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感悟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立下报国之志,争取在创新的道路上写下浓重一笔。【教学重难点】1.重点:创新的重要性。2.难点:全面认识创新,树立创新意识。【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列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 .时事积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今日时事小组派1名成员到前面为大家播报并做评论,其他同学对时事小组表现进行评价)2 .温故知新:回顾走向共同富裕内容。(温故知新小组派1至2名成员到板前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并补充)3 .教师对两个活动进行简要评价。(设计意图:以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时事为切入点进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温故知新”环节实现知识的自然过渡)二、进入新课活动一:看齐榜样(6分钟)师:组织学生观看课件展示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获得者顾诵芬、王大中,科技创新是我们爱国方式”。问题: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1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本组想法进行展示。(找至少两名学生回答,答案预设:创新能够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我们要比对先进,向先进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将来为实现中国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等。)(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与真实模范人物近距离接触,让学生对创新形成初步感知,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二:感受创新(11分钟)1 .畅谈创新:(3分钟)师:谈一下你心目中的创新是什么样子的。(结合教材P14-P17内容)生:小组合作整理知识点。答案预设:1)生活中处处有创新;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5)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设计意图:将教材第一个问题的知识点化整为零,通过组内合作进行内部理解消化,感悟创新离我们很近。)2 .一起列举:(4分钟)师:请你谈一下你所知道的创新及人物,说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生:分组讨论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的多。答案预设:鲁班发明锯,爱迪生与电灯,田忌赛马,诺贝尔与炸药,李时珍试草药,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王码五笔等等。师: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些。(课件展示)序号发明影响1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人类文化、艺术、语言、科技等广泛交流2指南针促进航海、贸易的发展3计算机世界进入信息时代,缩短了世界的距离。4电的发现人类12目器时代,给全世界带来光明。5(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创造者,从现在做起,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争取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3 .升华认知(课件漫画展示右图)(4分钟)教师与学生分享制度创新的例子七人分粥师:有七个人要分一锅粥,如何才能把粥分得公平和公正,一开始七个人轮流来分粥,可后来发现,只有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饱,其他的几天都只能饿着,因为轮到自己分粥的时候能多给自己分一点,大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在七人中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让他来分粥,一开始这个人倒是公正,可随着时间推移,有人开始给分粥的人一些小恩小惠来换取多分一点的粥,大家发现又吃不饱了。于是大家研究组成一个三人的分粥小组,再组建一个四人的监督委员会,可是不久问题又出现了,因为每次分粥,分粥小组和监督委员会都争论得不可开交,最后是公平了,可粥也凉了。大家最后决定还是每个人轮流分粥,只是每次分完后,分粥的那个人拿最后一碗,于是奇迹出现了,效率和公平都实现了。问题预设: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生:学生听故事感悟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预设:创新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可以有技术上创新,生活用品上的创新,还可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进行排列组合上的创新等等。(小结:创新能够给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让我们自觉培养创新的意识,把握每一个思想的火花,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敢于动手实践,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3(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创新无一.在,创新会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要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无处不在。)活动三:创新引擎(8分钟)师:大家可能都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吧,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人们开始从繁重的劳动中慢慢解脱出来。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经济迎来了大爆发,经济迎来了大爆发。过去300多年里,人类创造的财富总和超过农耕时代的总量。(课件展示:工业革命成就和中国贸易战)问题预设:1)创新有什么重要作用?2)中国贸易战给我们哪些启示生:学生根据教材P16-P17内容回答(答案预设: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己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作为青少年,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从现在起有所作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将来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设计意图:感受创新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小结:创新会带来社会的进步,各国都在努力占领科技创新的前沿,近些年来,我们与美国发生的贸易战,美国为首的西方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制裁,制裁的内容涉及很多高新技术,对我们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我们制裁种类中多数为农业产品,这次贸易战也给我了很多的警示,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三、习题练习(11分钟)资源评价练习册对应习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通过做题,帮助学生掌握做题的技巧。习题采取学生分组做,教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四、板书设计:46U新改变生活五、课堂小结:本课内容不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重点,从开始的时事导入到后来三个典型活动,基本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但是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一节课内容就能解决的,但本节课内容为下节课的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另外通过讲练结合基本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创新改变生活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创新和创新引擎,重点是创新的重要意义。对创新的列举学生容易接受,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容易理解,学习创新的重要性,最好要选择启发性较强的典型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创新会带来的惊喜,本节课选用了典型的案例进行学习,对学生有较大启发作用。但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中如何能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更好了,比如用三张纸如何造桥更结实,下节课最后一个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以将这个活动放在下节课里进行。

    注意事项

    本文(2.1 创新改变生活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