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习题:第10章 神经系统.docx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一)选择题【A型题】1.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是A.内分泌系统B.泌尿生殖系统C.神经系统D.血液循环系统E.免疫系统2 .下列神经纤维中哪一类属于无靛纤维?A.A。类B.Att类CB类D.A类E.C类3 .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反射C.适应D.反馈E.整合4 .反射弧中哪一个环节最易疲劳?A.效应器B.传入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感受器E.突触5.有髓纤维的传导速度A.与髓鞘的厚度无关B.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C.不受温度的影响D.与直径成正比E.与剌激强度有关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结构的完整性B.功能的完整性C.单向传导D.相对不疲劳性E无突触延搁7.关于黄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对一传递B.突触延搁C.单向传布D.总和E,易疲劳8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卜.列哪项没有关系A.纤维直径B.动物种属C.温度D.纤维类别E.刺激强度9 .神经元的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A.血液供应B.细胞外液C.反向轴浆流动D.顺向轴浆流动E.双向轴浆流动10.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反射方式是A.兴奋和抑制B.正反馈和负反馈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D.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E.神经内分泌调节和神经免疫调节11.属于非化学性信息传递的方式是A.对靶器官的作用B.神经-肌肉接头激素C.经典突触D.缝隙连接E.曲张体12.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A.刺激的强弱和性质B.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C.中枢突触的多少D.感受器的敏感性E.效应器的敏感性13.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A.交互抑制B.侧支抑制C.突触前抑制0.突触后抑制E.前馈抑制14.传入侧支性抑制也称为A.突触前抑制B.交互抑制C.去极化抑制D.回返性抑制E.树突-树突型抑制15.传入侧支性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去极化抑制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D.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E.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16.下列哪种物质可阻断突触前抑制?A.土的宁B.荷包牡丹碱C.利血平D.赛庚定E.氯醛糖17.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A.多巴胺B.乙酰胆碱C.去甲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E.5-HT18 .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A.疑核B.纹状体C.脑桥核D.脑干中缝核E.丘脑中线核群19 .下列物质中,属于中枢抑制性递质的是A.GABA、甘氨酸B.多巴胺、酪氨酸C.谷氨酸、门冬氨酸D.乙酰胆碱E.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0 .阿片受体的阻断剂是宁素酮都 定的板洛上 庚士辣纳以 赛氏 CD.E.21 .多巴胺递质系统包括A.蓝斑核B.黑质-纹状体C.低位脑干D.中缝核E.脑干网状结构22 .下列哪一项属于胆碱能受体?A.M、B.V、BC.M、a、BD.M、M和ME.M、Bi、B八323.一般认为,既可作为突触前抑制,也可作为突触后抑制的递质是A.多巴胺B.5-HTC甘氨酸D.GABAE.肾上腺素24.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乙酸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D.5-羟色胺E.多巴胺25 .a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是A.箭毒B.阿托品C.酚妥拉明D.心得安E.心得宁26 .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箭毒C.酚妥拉明D.心得安E.六羟季胺27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Q多巴胺D.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E.5羟色胺28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9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器官是A.性腺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E.汗腺30 .下列何种效应主要与胆碱M样作用有关?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C.胃肠活动减弱D.终板电位增大E.瞳孔扩大31 .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为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肾上腺素E.多巴胺32 .M型胆碱受体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箭毒C.酚妥拉明D.心得安E.毒罩磴33 .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A.M、N和aB.MN和BCM、Nl和MD.M、和B?E.Ma和B34 .神经末梢兴奋与其神经递质释放之间的偶联因子是A. NaB. K,C. Ca2D. Mg2,E.C135 .递质共存的正确叙述是A. 一个核团的多个神经元内共存同一种递质B. 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C.两个神经元共存一种递质和一种调质D.两个神经元共存一种相同的递质E.两个中枢的神经元共存同一种递质36.N型胆碱受体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箭毒C.酚妥拉明D.心得安E.菸碱37.神经系统实现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兴奋和抑制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C.正反馈和负反馈D.感受和处理信息E.记忆与思维38.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比较密集的区域是A.低位脑干B.脑干中缝核C.丘脑底核D.纹状体E.黑质、脚间核39.空间总和的结构基础是:A.单线联系B.辐散联系C.聚合联系D.链锁状联系E.环状联系40.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失活的途径是.突触前膜重摄取B.由血液带至肝脏破坏C.被胆碱酯酶分解D.小部分被重摄取,大部分由肝脏破坏E.大部分被重摄取,小部分由肝脏破坏E.非条件反射活动4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递质是A.GABAB.谷氨酸、门冬氨酸C.甘氨酸D.5-HTE.乙酰胆碱42 .M受体A.位于骨路肌神经-肌肉肌接头的肌膜上B.位于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上C.可被儿茶酚胺激活D.可被酚妥拉明阻断E.位于机物神经节细胞膜上43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C.突触后膜的兴奋D.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E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44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升高A.Na,KC,尤其K,B. Ca2KCl,尤其CGC. K,C,尤其CID.Na',K',尤其NaEK+,Ca2Na,C,尤其C4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升高A. Na',K,Cl,尤其KB. Ca2KCl,尤其CGC. Na,K尤其Na'D. ClE.K',Ca2Na,C,尤其Cl46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A.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B.突触前膜超极化C.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D.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E.结构基础是神经元的轴突-树突联系47.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少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兴奋D.去极化抑制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48 .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A.周围性抑制B.回返性抑制C.侧支性抑制D.去极化抑制E.交互性抑制49 .突触前膜受体的作用是:A.促进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B.引起前膜外C陵内流C.促进递质的贮存D.促进前膜对递质的重摄取E.调节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50 .可阻断突触前抑制的物质是A.阿托品8. 士的宁C.利血平D.荷包牡丹碱E.肉桂硫胺51 .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相同点是A.突触后膜局部去极化B.递质使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所致C.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D.可总和在轴突始段形成外向电流E.为“全或无”式电位变化52 .突触前膜的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轴突末梢释放递质B.促进轴突末梢合成递质C.减少轴突末梢释放递质D.调节轴突末梢递质的释放量E.减弱轴突末梢合成递质5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A.是去极化局部电位B.是超极化局部电位C.具有全或无特征D.是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所致E.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54 .反射活动后放现象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A.链锁状联系'B.辐散式联系C.环状联系D.传入侧支式联系E.聚合式联系55 .神五元兴盛上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在A.胞体B.轴突C.树突D.轴突始段,E.树突始段56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A. Ca"外流B. Ca?内流C. Na'外流D. Na内流E. K外流57 .去甲肾上腺素A.是所有交感神经东梢释放的递质B.与多巴胺合成过程相同C.对突触前、后膜都可发挥调节作用D.作为递质,其灭活途径主要经血液带走,在肝肾等组织被COMT和MAO灭活E.作为递质,发挥作用后,主要在突触间隙被COMT灭活58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A.腿反射B.排尿反射C.肺牵张反射D.减压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59 .可被阿托品阻断的受体是A. 受体B. B受体C.、型受体D.,型受体E.M型受体60 .反射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的A.局部神经元回路B.具有整合作用的神经元群C.具有调节某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D.具有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通路E.具有某一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群61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末梢的2受体阻断剂是A.派哇嗪B.心得乐C.心得宁D.育亨宾E.普荼洛尔62 .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该突触前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降低,其原因是该末梢:A.释放抑制性递质B.处于相对不应期C.处于有效不应期D.先有了去极化E.先有了超极化63 .呕吐中枢位于A.下丘脑B.中脑C.脑桥DD.延健E.有航64 .突触后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兴奋性递质释放过少B.兴奋性递质破坏过多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减弱E.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生了抑制E.氟呱咤醇65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不易疲劳B.双向传递C.突触延搁D.不能总和E.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6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A.极化B.去极化C.后电位D.超极化E.复极化67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B.突触后膜对Ca-K+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去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E.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大68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D.突触后膜超极化E.以上都不对69.下列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感觉的最高中枢B.与大脑皮层的联系称为丘脑皮层投射C.是所有感觉传入纤维的换元站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E.特异投射系统可维持大脑的清醒状态70.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起始细胞群是A.联络核B.接替核C.髓板内核群D.接替核和联络核E.联络核和髓板内核群71 .传导慢疝及内脏疝的纤维主要是A.Au纤维B. C类纤维C. B类纤维D.As纤维E.A,纤维72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A.慢痛B.刺痛C.定位不精确D.必有牵涉痛E.对牵拉不敏感73 .痛觉的感受器可能属于A.机械感受器B.化学感受器C.温度感受器D.牵张感受器E.触压感受器74.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正确的是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地向大脑皮质投射B.向大脑皮质投射因区域狭窄,引起特定的感觉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D.受到破坏时,动物将出现角弓反张现象E.受到破坏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75 .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为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纤维束B.东大脑皮层投射的区域较狭窄C.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D.受破坏时,将出现去皮层僵直E.受破坏时,脑电呈同步化慢波76 .传导内脏痛的主要纤维是.Ao类BAr类C.A&类D.A类E.C类77 .左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受损,引起身体感觉障碍的主要部位是A.左侧头面部B.右侧头面部C.双侧头面部D.右半身E.左半身78 .脊懒半离断所致断面以卜.的感觉障碍是A.同侧的深浅感觉B.对侧的深浅感觉C.同侧深感觉,对侧浅感觉D.对侧深感觉,同侧浅感E.同侧和对侧深感觉79 .深感觉是指A.腹内脏器的感觉B.心脏感觉C.皮肤深感觉D肌肉本体觉和深部压觉E.粘膜的感觉80 .浅感觉是指A.痛觉和温度觉B.痛觉和轻触觉C痛、温觉和轻触觉D.压觉和温度觉E.触觉和温度觉81 .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引起触觉B.调节内脏活动C.引起牵涉疝D.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E.维持睡眠状态82 .丘脑的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协调肌紧张B.调节内脏功能C.维持觉醒D.引起特定的感觉E引起牵涉痛83 .牵涉疝是指A.内脏疾病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B.伤害性剌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D.皮肤受切割等刺激时产生的痛觉E.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84.丘脑中发出特异投射纤维的最大核团是A.内侧膝状体B.外侧膝状体C.外侧腹核D.丘脑后核E.后腹核85.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B.引起特定感觉C.维持大脑清醒状态D.多经脑干网状结构上传E.维持睡眠状态86.下列哪种感觉传入与丘脑感觉接替核无关?A.触、压觉B.视、听觉C.痛觉D.嗅觉E.温觉87.脊赣何种性质的损伤可导致痛温觉与轻触觉障碍分离?A.完全横断B.脊髓空洞症C.脊髓半离断D.前根病变E.后角受损88.脊髓丘脑侧束的功能是传导身体A.同侧的触觉B.对侧的触觉C.同侧的痛、温觉D.对侧的痛、温觉E.同侧的深部压觉8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A.体内所有特定感觉的上传途径B.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C.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D.引起特定感觉和激发传出冲动E.视觉和听觉的上行通路90.内侧膝状体接受下列哪种感觉纤维投射?A.三叉丘系B.内侧丘系C.视觉传导道D.听觉传导道E.脊-丘前束91 .嗅觉皮层代表区位于A.额叶B.枕叶C.顶叶D.边缘叶的前底部E.颍叶的额下回92 .视觉皮层代表区位于A.题叶的题上回B.颁叶的歌横回C.中央后回D.扣带回E.枕叶距状裂上下缘93 .听觉皮层代表区位于:A.枕叶距状裂下缘B.枕叶距状裂上缘C.额中回后部D.歌横向和歌上回E.颜横回和颜下回94 .味觉投射区是A.双侧额叶皮层时B.双侧额叶皮层C.双侧枕叶皮层D.边缘叶E.中央后回头面部投射区下侧95 .第二体表感觉区位于A.中央后回B.中央前回C.额叶皮层D.皮层表面3940区E.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96 .巴彬斯基征阳性表现为:A.各趾无变化,踝关节伸直B.小趾无变化,其他四趾背屈呈扇形向内展开C.小趾背屈,其他四趾曲屈D.大趾背屈,其他四趾呈扇形向外展开E.下肢所有屈肌收缩97 .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边缘系统皮层D.颜叶皮层E.岛叶皮层98.右侧枕叶皮层损伤,引起的视觉障碍是A.双眼全盲B.左眼全盲C.右眼全盲D.左眼颁侧、右眼鼻侧偏盲E.右眼撅侧、左眼鼻侧偏百99.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A.A纤维B.C类纤维C.A&纤维D. B类纤维E. A。纤维100.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A.A,纤维B. C类纤维C. As纤维D. B类纤维E.A“纤维101.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对刺激性质的分辨能力强B.必有牵涉痛C.对牵拉刺激不敏感D.定位不精确E.对电刺激敏感102,一侧枕叶皮质接受哪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A.同侧眼B.同侧眼颗侧和对侧眼鼻侧C.对侧眼D.同侧眼鼻侧和对侧眼额侧E.双眼全部103.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A.左半身B.右半身C.双侧头面部D.右侧头面部E.左侧头面部104.下列指标中,哪一项最适用于检测睡眠深度?A.体温改变B.脉搏改变C.血压变化D.呼吸变化E.唤醒阈或脑电105 .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睡眠时数为:A. 34小时:B. 56小时C. 79小时D. 10ll小时E. 12小时106 .引起睡眠的主要中枢核团可能是:.丘脑中线核群B.尾核和壳核C.黑质和中缝核D.中缝核和蓝斑核E.小脑齿状核107.异相睡眠的生物学意义是A.促进细胞增殖和成熟B.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C.促进记忆和幼儿神经系统成熟D.促进脑电波的同步化E.促进食欲和消化108.脑内多巴胺主要由哪一部位合成?A.壳核B.苍白球叶C.尾核D.黑质E.丘脑底核109.关于EEG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睡眼时出现B.额区最明显C.闭目时消失D.正常人不出现E.为感觉剌激所阻断UO.新皮质处于紧张活动时,脑电主要表现为:A. a波B. B波C.。波D.棘波E.K-复合波Ill.正常人在安静、清醒、闭目状态时,所记录的脑电波主要是A. 波B. B波C.。波D. 6波E. B波和6波112 .脑电波产生的机制主要是A.由大量皮层神经组织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所形成B.由大量皮层神经元轴突的动作电位同步总和所形成C.皮层表面直流电变化形成D.主要由皮层颗粒细胞电活动总和形成E.由皮层电紧张放电形成113 .睡眠中脑电波的波形由高幅慢波转为低幅快波时A.表示皮层抑制过程增强B.称为同步化过程C.表示机体由兴奋转为安静状态D.表示机体由睡眼向觉醒转化E.以上都不对114.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综合电变化图B.是皮层的自发电位变化图C.正常成人安静、清醒、闭目时出现8波D.兴奋、觉醒时出现波E.以上都不对115 .慢波睡眠的特征是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B.多梦C.生长素分泌减少D.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E.对促进生长,体力恢复有利116 .与睡眠有关的主要神经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B.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C.乙酰胆碱和多巴胺D.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E.乙酰胆碱胆碱、多巴胺和5-羟色胺117.与慢波睡眠有关的主要神经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5羟色胺C.多巴胺D.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E.多巴胺与5起色胶118.下列关于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所有感觉传人纤维的换元站B.是感觉的最高级中枢C.与大脑皮质的联系称为丘脑皮质投射D.感觉接替核属非特异投射系统E.特异投射系统可维持大脑的清醒状态119.运动单位是指A一束肌纤维B. 一组具,相同功能的运动神经元群C. 一组可产生某一动作的肌肉群D. 一个运动神经元E.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120 .根据神经元在反射弧中的地位,可分类为A.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B.传入神经元, C.多极神经元, D.中枢神经元, E. I类神经元, IV类神经无传出神经元,由间神经元单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外周神经元H类神经元,山类神经元,121 .脊髓休克时脊髓反射减弱或消失,其原因是A.损伤性剌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B.血压下降导致脊髓缺血C.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D.失去了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E.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122.脊休克时,反射消失的原因是A.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B.缺血导致脊髓功能减退C.切断损伤的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D.脊髓中的反射中枢被破坏E.失去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123.腱器官感受器A.是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B.梭外肌等长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C.梭外肌等张收缩时,其传入冲动增加D.梭外肌等长收缩时,其传入冲动不变E.位于梭内肌的中间部124.突触前抑制的重要结构基础是A.轴突-胞体型突触B.轴突一树突型突触C.轴突-轴突型突触D.胞体一树突型突触E.胞体一胞体型突触125.脊髓突然被横断后,断面以下脊储所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A.增强,但能恢曳正常B.增强,但不能恢复正常C.降低,能恢曳但与正常不同D.基本不变E.降低,但能恢复正常126.脊髓背根是传入神经,腹根是传出神经,不能反向传递这一规律称为A.施他林定律B.阶麦定律C.最后公路原则D.辐散原则E.Dale原则127.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包括A.网状结构易化区和小脑前叶两部B.前庭核与小脑前叶两侧部C.前庭核与网状结构易化区-D.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网状结构易化区E.网状结构易化区128 .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时A.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对脊髓的闰绍细胞起抑制作用D.对其他关节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对同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129 .腱反射具有下列哪项特点A.是多突触反射B.肌肉的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的收缩C.感受器为腱器官D.可由重力作用引起E.主要表现在屈肌上130 .腱反射是A.外感受性反射B.行为反射C.紧张性牵张反射D.单突触反射E.腱器官引起的反射131.肌梭的适宜剌激是:A.Y纤维传出活动减少B.梭内肌纤维放松C.梭外肌受到被动拉长D.梭外肌松弛E.梭外肌收缩增强132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时,主要对:A.协同肌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B.协同肌的a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D.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E.拮抗肌的a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133 .颈紧张反射的中枢位于:A.中脑B.脑桥C.延髓D.颈段脊髓E.胸段脊髓134.在下列现象中,哪个存在着正反馈?A.腱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减压反射D,肺牵张反射E.排尿反射135.屈肌反射和肌紧张A.感受器相同B.都能引起肢体的位相性运动C.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D.前者的效应器为屈肌,后者主要为伸肌E.引起反射的剌激的性质相同136.屈肌反射与腱反射A.感受器相同B.引起反射的刺激性质相同C.前者的效应器是屈肌,后者的是伸肌D.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E.都有维持姿势的功能137.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A.屈肌反射B.肌紧张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腱反射E.翻正反射138.下列哪种情况最能说明去大脑僵直是由骨能肌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A.剌激网状结构易化区,引起僵直B.横断脊髓后,断而以下僵直消失C.剌激前角运础神经元引起僵直D.切断腹根传出纤维僵直消失E.切断背根传入纤维假直消失139.肌牵张反射使.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发生抑制B.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发生兴奋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同时发生收缩E.伸肌和屈肌都收缩140.当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C.梭外肌收缩D.丫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多E.梭内肌收缩141 .当丫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肌梭传人冲动减少8. 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C.牵张反射加强D.梭外肌舒张E.梭内肌舒张142 .关于肌梭感受器的描述,正确的是A.感受肌肉长度的变化,不属于本体感受器B. 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梭外肌C. 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梭内肌D.梭内肌纤维分为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E.肌梭的传入纤维为Il,和11类纤维143 .反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剌激的强弱B.感受器的敏感性C.传入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D.中枢突触的多少E.效应器的敏感性144.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释放的递质是.GBB.去甲肾上腺素C.甘氨酸D.乙酰胆碱E.亮氨酸145 .闰绍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甘氨酸8. 5-羟色胺C.P物质D.多巴胺E.乙酰胆碱146 .一次神经冲动,自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A.终板膜的通道对Na.和(均通透B递质与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C.可被阿托品阻断D必须经总和后才能引起肌肉收缩E.既可引起肌细胞兴奋,又可使其抑制147 .调节肌紧张肌梭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A.梭外肌收缩B.梭外肌松弛C.梭外肌受牵拉D.梭内肌紧张性降低E.梭内肌受压迫148.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A.梭外肌收缩B.梭内肌收缩C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E.梭内肌梭外肌都收缩149.腿器官是一种A化学感受器B.长度感受器C.压力感受器D.温度感受器E.张力感受器150.当伸肌被过度牵拉时张力会突然降低,其原因是A.疲劳B.负反馈C.回返性抑制D.腱器官兴奋E.肌梭敏感性降低151.脊髓前角Y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是A.使梭外肌收缩B.维持肌紧张C.使腱器官兴奋D.调节肌梭对牵拉剌激的敏感性E.负反馈抑制牵张反射152.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多巴胺B.乙酰胆碱C.5-羟色胺D.去甲肾上腺素E.血管活性肠肽153.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A.肌紧张B.腱反射C.屈肌反射D.姿势反射E.对侧伸肌反射154.维持遂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A.屈肌反射B.肌紧张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腱反射E.以上都不对155.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A.肢体麻痹B.去大脑僵直C.脊休克D.腱反射加强E.屈肌紧张性加强156.腱器官引起反射的效应表现为:.被牵拉的快肌纤维收缩B.被牵拉的慢肌纤维收缩C.被牵拉的肌肉收缩D.收缩的梭外肌松弛E.肌梭传入冲动增加157.叩击跟腱时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收缩,是由于剌激了下列哪种结构?A.腿器官B.痛觉感受器C.肌梭D.皮肤感受器E.温度感受器158 .肌梭的传入神经纤维为A.I类纤维B.A纤维C. C纤维D. 丫纤维E. I类和H类纤维159 .人类小脑损伤时出现A.肌张力增强B.肌张力降低C.肌张力不变D.肌张力先降低后亢进E.肌张力先亢进后降低160 .下列哪种结构与躯体运动功能有关?A.丘脑下部B.苍白球C.丘脑后腹核D.中央后回E.脊髓后角161 .证明去大脑僵直现象中,主要是Y僵直的最简便方法是A.刺激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引起肌僵直增强B.横断脊髓后,断面以下肌僵直消失C.切断腹根传出纤维,引起假直消失D.消除肌梭传入冲动,则其肌肉僵直消失E.刺激脊髓前角Y运动神经元,引起其支配的肌僵直162 .人类去皮层僵直后,当仰卧和头部姿势正常时,上肢的姿势是:A.上臂内旋,手指屈曲B右上肢伸直,左上肢屈曲C.左上肢伸直,右上肢屈曲D,左右上肢均半屈E.左右上肢均伸直163 .脊髓对妪体运动的调节是A.运动调节的较高级中枢B.通过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C.通过运动神经元调节肌梭敏感性D.通过Y运动神经元调节肌肉运动E.以上都不对164 .人的小脑受损伤后,肌紧张会出现A.增强B.降低C.不变D.先增强,后降低E.先降低,后增强165.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A.感觉迟钝B.肌张力降低C.意向性震颤D.运动共济失调E.静止性震嵌166.震颤麻痹病变主要位于A.黑质B.红核c.苍白球D.小脑E.丘脑底核167.震颤麻痹主要是下列哪个通路受累的结果?A.人纹状体-黑质GABA能易化通路B.纹状体-黑质GABA能抑制通路C.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D.黑质-纹状体阻碱能抑制通路E.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168.治疗震颤麻痹的最佳药物是A.左旋多巴B.乙酰胆碱C.依色林D.5-羟色胺E.利血平169.舞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A.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易化通路B.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抑制通路C.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D.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抑制通路E.纹状体内胆碱能GABA能神经元病变170.下列震颤麻痹项中,正确的是A.肌紧张降低B.运动增多C.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病变D.利血平治疗E.纹状体胆碱能神经元病变171.绒球小结叶的主要功能是A.调节肌紧张B.躯体平衡C.随意运动的协调D.调节眼球运动E.信息贮备172.下列小脑皮质中的神经元,其中哪种为兴奋性神经元?.星状细胞B.颗粒细胞C篮状细胞D.高尔基细胞E浦氏细胞173.下列哪项是脊髓小脑的后叶中间带受损所特有的症状?A.肌张力降低B.偏瘫C.静止性藤颤D.意向性震颤E.位置性眼震颤174.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主要与下列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A.特异感觉B.内脏活动的调节C.躯体运动D.内分泌的调节E.睡眠产生175.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相同的特征是A.肌麻痹的范围局限B.肌张力降低C.巴彬斯基征阳性D.浅反射减弱或消失E.肌萎缩明显176.下列哪项是人类新小脑受损时所特有的症状?A.人肌张力降低B.意向性震颤C.偏瘫时D.位置性眼震颤E.静止性震颤177.皮层运动区的部位是,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额叶D.枕叶E.颜叶178.副交感神经起源于中枢的部位是A.脊髓胸段B.脊髓颈段C.脊髓腰段D.脑干和脊髓瓶段E.脑干和脊髓腰段179.副交感神经对代谢的影响是A.促进糖原分解B.促进肾上腺素分泌C.促进膜岛素分泌D.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E.引起醛固酮释放180.交感神经系统起源于A.颈段脊酰B.胸腰段脊髓C.舐段脊髓D.中脑E.延髓181.下丘脑是较高级的A.交感神经中枢B.副交感神经中枢C.内脏活动调节中枢D.躯体运动中枢E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中枢182.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瞳孔缩小B.逼尿肌收缩C.肠蠕动增强D.心率加快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183.下丘脑的主要功能是A.皮层下重要的运动中枢B.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C.副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D.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E.内脏和躯体活动的整合中枢184.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C.胃肠运动增强D.骨骼肌血管舒张E.竖毛肌收缩185.下列哪一项是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A.瞳孔扩大B.消化道括约肌收缩C.膜岛素分泌增加D.糖原分解增加E.支气管平滑肌舒张186.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的是:A.皮肤血管B.多数汗腺C.皮肤竖毛肌D.膀脱逼尿肌E.肾上腺髓质187.对有哮喘发作史的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宜选用:A.心得乐B.酚妥拉明C.普荼洛尔D.阿普洛尔188 .下列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A.副交感的节前纤维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D.妪体运动神经纤维E.交感神经节前纤维189 .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A.筒箭毒B.阿托品c.心得安D.酚妥拉明E.以上都不是190.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所释放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多巴胺D.乙酰胆碱E.GABA191 .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A.脑桥B.延新C.下丘脑D.丘脑E.中脑192 .摄食中枢位于A.延髓B.中脑C.丘脑D.下丘脑E.脑桥193 .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A.延髓B.脊髓C.脑桥D.下丘脑E.低位脑干194.以下部位中与内脏感觉有关的主要是A.撅叶B.枕叶C.中央前回D.边缘叶E.额叶195.刺激下述哪个部位可引起动物摄食增加?.下丘脑内侧区B.下丘脑外侧区C.中脑网状结构D.边缘叶E.视上核196.损伤下述哪一结构,动物食欲增加而逐渐肥胖?A.下丘脑外侧区B.下丘脑腹内侧核C.下丘脑乳头体核D.下丘脑前区E.边缘叶197.损伤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