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丽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docx

    • 资源ID:1174606       资源大小:54.2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丽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docx

    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23年10月27日在丽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和丽斌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旅游资源概况 丽江市位于滇川藏三省交汇处,幅员面积2.06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县,全市总人口125.5万人。一是资源禀赋“独具”。境内海拔高差在4500米以上,立体气候明显,有最靠近热带的冰川雪山、最靠近寒带的芒果产地,植物达1.3万余种,享有“高山植物王国”美誉,是全球少有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二是云南省第二 大林区,被称为“长江上游的绿色堡垒”。二是自然风光“独好,丽江之美,美在山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指出,“玉龙雪山、泸沽湖等名扬天下”。玉龙雪山被誉为冰川博物馆,泸沽湖是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程海是世界上天然生长螺旋藻的三大湖泊之一。三是文化底蕴“独厚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2个,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地区;丽江古城有着800多年历史,纳西族东巴文是全世界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革囊渡江”,毛主席的祖先在这里屯垦戍边。四是区位优势“独特”。丽江自古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已建成2座支线机场,通航城市接近100个,丽江机场是口岸机场、云南第二大机场,在全国228个机场排名第45位,丽江机场4E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将实现旅客吞吐量IlOO万人次,远期计划2200万人次。铁路已进入全国铁路网,从终点站变为了枢纽站。旅游交通战略地位显著,交通区位劣势转变成了优势,西进怒江出缅甸,北上迪庆进藏区,南下大理接滇中,东出四川连川渝,是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是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的重要枢纽。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文化旅游经营户4600余户,旅行社352家,A级景区37家,国际品牌酒店16家,半山酒店28个,国家级旅游民宿23个,星级饭店137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家,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示范街区2 个、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3个,旅游演艺剧目9场。全市有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70个;文保单位203个,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14处、市级56处;非遗名录852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39项、市级97项。(二)旅游市场概况2019年游客接待量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疫情三年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今年以来丽江旅游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1-9月接待国内游客5677.57万人次,与2022年同比增长26.09%,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28.1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66.98亿元,与2022年同比增长55.71%,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08.56%。(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出台了丽江市旅游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高标准编制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规划,安排6000万元文化旅游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全市上下人人懂旅游、人人讲旅游、人人护旅游的良好局面。二是抓文旅 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五大IP。推进丽水金沙丽江千古情等演艺不断推陈出新,木府奇遇夜、红谷坡地艺术区、荒野之国、云汐剧本游戏等沉浸式体验产品层出不穷, “天雨流芳文旅大集”、“丽江新声代”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打造了非遗、文创、景区、文化场馆等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新场景新热点,市场发展活力不断迸发。三是抓品牌创建。泸沽湖摩梭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成向文旅部的景观质量评价汇报,玉龙白沙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材料已报送省文旅厅审核,推进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创建普济、玉湖、拉市等地为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从19个增加到37个。丽江古城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宁菠县永宁镇瓦拉壁纳西族(摩梭人)手工纺织技艺非遗工坊等3家非遗工坊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四是抓新产品新业态。实施“旅游+、+旅游”,建成物与岚、地中海度假村、金茂璞修酒店、星托邦营地等一批文旅综合体验产品,建成28个半山酒店、23个国家级旅游民宿,文化体验、康体养生、户外拓展研学等产品不断呈现。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全省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6个,我市就有白沙、拉市2个镇,占全省1/3;全省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0个,我市就有文林村、均良村等4个村,在各州市中位居前列。“柔软时光亲近纳西”之旅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 精品线路。五是抓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丽江地中海国际度假区建设、泸沽湖摩梭小镇建设、丽江古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丽江花马国文旅度假区一期、丽江玉龙雪山耗牛坪旅游索道改扩建、泸沽湖摩梭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等6个项目纳入省级重大文旅项目。组织开展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奖补申报工作,丽江市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和拉市乡村振兴示范园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符合申报条件并通过省级初审,奖补资金1500万元。1-9月全市旅游固投完成54.72亿元(其中9月份8.4262亿元),同比增长65.4%,完成年度任务68.4%。六是抓智慧旅游。以“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服务无处不在”为目标,推进智慧丽江文旅分中心、丽江古城数字小镇、玉龙雪山智慧景区等建设,推动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丽江市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入选全国文化和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七是抓市场监管。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推进“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一卡通平台统一结算、信息化监管的功能;紧盯旅游投诉和涉旅舆情数据;建强文旅、交通、市场监管等涉旅行政执法队伍,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大打击力度;抓实组团,合同、服务,购物四个环节,严厉打击强迫购物、诱导购物;健全完善综合监管、行业自律、游客维权、舆情监测、诚信评价等五项机制,持续落实好30天无理由退货、旅游红黑榜等制度,常态化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八是抓宣传促销。 依托航空、媒体等渠道加大丽江对外宣传和精准营销,开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凯歌迎春祥兔纳福”、“舍不得的丽江”两场丽江文化旅游宣传展示活动;举办“丽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世界旅游联盟丽江会员日”、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主会场及系列活动等品牌活动,参加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和广州、上海、杭州三地云南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暨招商推介会,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激发丽江文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新动能。棒棒会、三多节、非遗文化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多姿多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九是抓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正在实施永胜县边屯文化博物馆、宁菠县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家,完成白沙驼峰航线飞机场旧址等18处云南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申报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339场戏曲进乡村演出,298场“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全市发布文化旅游志愿活动817场。开展纳西族东巴文化展等系列展览6场次,举办“舍不得的丽江”第九届“翰墨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百名画家画丽江暨丽江市2023年美术写生创作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空间分布有待均衡。“日游雪山、夜游古城”的传统游线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发展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突出,产品业态过度依赖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同步协调发展不足,热门景区“吃不下”,冷门景区“吃不饱”。夜间经济集中在大研古城、束河古镇,具备夜游条件的华坪鲤鱼河、永胜三川、程海、片角一涛源等点位产品开发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旅游全域化发展滞后。二是产品业态有待创新。旅游产品以观光产品和景区发展模式为主,缺乏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产品。产品要素结构不合理,游线产品老化,住宿产品、旅游购物同质化,娱乐产品开发不足,缺乏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产品。业态创新不足,大量民族手工业品、非遗产品仍处于原始发展状态,未与文旅产品充分融合。产品更新迭代的滞后,带来游客消费愿望不足,2022年,食住行花费仍然占来丽游客消费总量的49.44%,而游览、娱乐和休闲疗养费用仅占比21.03%。三是市场主体有待加强。文旅板块的规上企业有25个,仅占文旅企业总数的0.5%,全市352家旅行社没有1家上市,规上旅行社企业仅19家,企业和项目均存在小、散、弱的情况。市场主体创新与示范效应不足,玉龙股份是全省首家A股上市文旅企业,但近20年过去了,丽江还是只有这1家A股上市企业,新三板上市的企业仅有丽江文旅,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四是市场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文旅市场主体为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持续“以购养游”的“低价团”,强迫、诱导游客购物的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网 络负面舆情处置不够及时果断坚决,导游徐某辱骂、威胁游客等负面舆情让部分游客、网友再次对丽江旅游的市场环境提出质疑。五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大交通”网络有待优化,国际通航能力不足,铁路运营里程仅为全省的L5%J小循环“游线亟待提升,公路等级偏低,县域、乡镇、景点间通达性差,运输方式切换能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以常住人口基数为标准规划建设,排污管网、供水供电、公共服务、旅游配套设施供给性不足,与每年接待数千万游客的旅游城市实际不相匹配。六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文旅行业高层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旅游经营者虽有实战经验,但普遍缺乏系统观念,难以及时把握行业动向和市场需求,从而满足游客需求;专业导游人员职业能力不足,为游客提供的知识信息有限;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达不到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标准。面对快速复苏的文旅市场,叠加疫情影响服务人员流失,致使文旅企业接待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下降。七是融合发展有待推进。围绕三大遗产、茶马古道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文旅融合产品单一化、简单化、舞台化,以“文化创意+旅游”“研学教育+旅游”“智慧科技+旅游”“体育运动+旅游”“商务会议+旅游”“婚庆摄影+旅游”“文创产品+旅游”核心的产业纵向延伸连有待完善,产品品质较低,精品不足。对文博主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运用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全力推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全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认识,围绕“兴文化强旅游抓发展”,重点实施文旅高质量发展“10大工程一是抓全域旅游。围绕“一体两翼、一带两区、四环多点”的总体布局,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丽江旅游从古城雪山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优化旅游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推进花园城市、美丽县城、旅游交通等建设,推进城市公园、绿道步道、营地、高品质酒店等建设,推动城市品质、文化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统一发展,拓展文旅休闲空间,创造主客共享城乡居民“微旅游”条件,建设服务品质高、旅游要素全、吸引力强的旅游城市。二是抓文旅融合。根植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旅游产业优势,让旅游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全力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五大IP,推进1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一批民族文化集中展示中心、红色旅游、精品文艺创作项目建设,提升6个演艺节目,培育文物活化利用、非遗传承基地、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推出一批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的精品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先行区。三是抓景区提升。以泸沽湖、老君山 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为重要抓手,加快高A级景区、度假区创建步伐,不断提升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景区品质,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推进白沙、拉市、三川、永宁等最美乡愁带建设。四是抓产品创新。推进“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科普+旅游”“交通+旅游”“婚庆+旅游”等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生态旅游、康养度假、研学旅游、体育旅游、旅游营地等新业态新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力争培育“旅游+、+旅游”新业态产品30个以上。五是抓市场主体。加快培育文旅骨干企业,发展新型文化企业,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品牌文化产业园区和品牌运营机构,打造一批有代表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文旅企业品牌。推进旅行社集团化,做大做强本土文旅企业;引进有实力的文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新业态企业30家以上。六是抓价值延伸。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成为示范城市。开展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消费集聚区、新公共文化空间等建设,拓展大研古城、束河古镇、泸沽湖、白沙古镇、丽江千古情等消费新空间,培育新商业新经济。重塑和提升10大丽江旅游消费系列产品,做大做强丽江文化创意产品产业。推进综合旅游交通枢纽建设,提升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能力,培育交旅融合服务产品,打造特色化、主题化、体验化的“快进慢游”服务体系。七是抓智慧文旅。加快实施智慧丽江文旅指挥分中心建设,推进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老君山等智慧景区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化景区、度假区、小镇、乡村、酒店、厕所和服务设施。建设数字文化,推动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八是抓宣传营销。创新文化旅游品牌推广模式,创新节庆活动形式,打造彰显多元文化魅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增强“干净、宁静、和谐、自然、安全”的丽江辨识度,打造“舍不得的丽江”城市品牌。开展精准营销、新媒体营销、事件营销,推动流量向数字经济转变。深化区域合作,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拓展国内国际航线,着力打造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城市。九是抓品牌提升。深入实施旅游金牌工程,制定丽江市旅游条例实施细则,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和业态创新示范项目,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强化行业监管和自律,全面实施“红黑榜”,推动接待体系更完善、产品业态更丰富、市场秩序更规范、旅游服务更优质。十是抓人才兴旅。大力培养高级管理型、实用技能型等文旅人才。加强实操实训,实施“万名文旅人才”培训,全覆盖培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引进文旅高端人才,推动全市“文旅人才”智库建设,实施“兴丽旅游人才”专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在丽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