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docx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XX地处XX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江以东,是长江流域重要区域,鄂北重要生态屏障。全市8438平方公里处于长江流域,占国土总面积的94.7%;有汉江、府浸河2条长江一级支流,汉北河、浸河、漳水等32条二级支流,五级以上河流216条;列入全省保护名录的湖泊31个;国家级水生生物保护区1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依法保护长江母亲河对XX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XX市委高度重视长江保护工作。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和研究长江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市委书记吴海涛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调研督办老浸河综合治理、河湖长制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黄麦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等重点工作;对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市、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对标对表,自查自纠,推进长江保护法在全市落地见效”。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全流域生态保护的专门法,为长江大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安排,XX市人大常委会把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中之重,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全面自查,专门成立7个执法检查小组,常委会主任和6名副主任担任组长,8月上旬,7个小组赴XX、大悟等7个县(市、区)开展检查,实地检查项目54个,召开座谈会7场,组织362人参加法律知识问卷调查,邀请28名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参加检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一)切实扛起长江保护政治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进。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市第一总河湖长、总河湖长,共同担任市生态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长担任市环委会主任,高位推动长江保护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调研长江保护工作17次,作出书面批示6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32次,统筹推进长江保护工作。实施“十大行动”。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指挥部,设立10个专项行动指挥部,制定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城镇污染处理提质增效、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等十大攻坚行动全面推进。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要求,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长江保护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和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 考核内容,将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等重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大督查和“五化”管理系统跟踪督办。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应急、生态、水利、消防等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住建、生态、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与司法部门建立“两法衔接”机制,形成协同推进大保护工作格局。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府漠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府渡河流域年度专项资金3000万元,实现府渡河市域内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XX与天门设立天门河流域年度保护资金600万元,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与XX建立汉江交界江段河道采砂联合执法机制,与XX、随州建立府浸河流域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分别与XX、荆门、天门、随州、河南信阳建立汉北河及泪汉湖、府河、大悟河、竹竿河跨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守护流域安全。 三是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市已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河湖长体系,设置市级河湖长17名、县级河湖长149名、乡级河湖长769名、村级河湖长2067名,选聘民间河湖长265名、河湖保洁员3330名,实现河湖水体全覆盖。20XX年以来,市县两级河湖长共巡查履职3807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673个。 四是全方位推进宣传教育。以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长江保护法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将长江保护法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较好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开展长江保护法“五进”活动2100余场次,发放宣传册15万余份,制作展播“三微”作品20余篇,在XX日报、XX电视台宣传210余篇,在各类政务媒体、公共媒体宣传30余万条次,向社会通报生态环境质量情况24期,举办环境质量新闻发布会2场,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行动自觉。(二)全面落实规划管控责任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纳入发展规划。紧密结合长江保护法,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实施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长江保护工作。编制基础性规划。推动编制市、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印发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95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7个、重点管控单元24个、一般管控单元54个,面积分别为329.6、1746.4、6834平方公里,全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建立。制定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印发实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水生 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域滩涂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规划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充分发挥。二是强化水域保护。完成河湖划界确权工作。全市完成209条河流、31个湖泊、435座水库、35座泵站、10座涵闸划界确权,继续推进新增35条河流、95处涵闸确权划界核查任务。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对府浸河等14条河流进行河道治理,拆除拦河坝2座、涵闸13处,治理河道224公里,河道过流能力较大提升,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居全省前列。整改农村小水电10座、退出拆除3座,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任务。开展河湖水域清“四乱”行动。清除建筑和生活垃圾7600余吨、水域行洪障碍258处、水葫芦和水花生L84万亩,拆除违法建筑LI万平方米,累计解决“四乱”问题733个,全面完成4.63万亩江河湖库“拆围”工作。推进河湖矮围专项整治。集中清理12个国家级水生生物保护区、汉江干流江段、沟汉湖、东西汉湖、童家湖保护区水域内非法捕捞、养殖矮围12处。加强水域滩涂养殖管理。严格落实水域滩涂养殖管控政策,全市划定禁养区22.3万亩、限养区32.7万亩、养殖区115万亩,优化水产养殖布局,保护河湖水域生态。 三是强化岸线管控。落实法定管控要求。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关 于“1公里、3公里”的管控政策,全面完成省定15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全面完成5座尾矿库闭库、2座运行尾矿库整改工作,分别在省政府专项评估和目标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加强河湖岸线整治。累计投入24.5亿元,对汉江、府浸河、汉北河等重要支流岸线进行治理,治理堤防329.67公里,清理岸线违建12处。全面完成XX黄龙湖国际生态城项目筑坝拦汉、填土占湖整改任务,恢复湖面190亩,重现20XX年黄龙湖卫星图片的湖泊原貌。开展码头综合治理。清理取缔非法码头24处、废旧船舶停靠点5艘、临时停靠建船1艘,规范提升码头11处,清退港口岸线2.51公里,全面完成非法码头整治任务。 四是强化采砂管控。落实许可管理制度。编制府浸河河道采砂五年规划,规划采砂河道265公里,划定禁采河段20个、可采区5个、保留区8个,设置采砂船舶集中停靠点2处,可采区集中在XX、安陆、孝昌3个县市,其他4个县(市、区)均实施禁采管理。加强清理整治。全市共拆除、报废“三无”采砂船舶440艘,集中监管采砂船舶7艘,完成“三无”采砂船舶清零工作任务。加强执法监管。与XX、随州签订汉江、府渡河等交界水域联合执法协议14份,形成跨区域采砂联管联治工作格局。查处非法采砂案10件,移交入刑4件。关停“小散乱”采砂场141个,建成远程视频监控点182处,实现河道采砂常态化、规范化和精准化管理。我市河道采砂管控工作连续三年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 战役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XX年又荣获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表现突出单位。(三)积极保护生态资源 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刚性约束政策。建立市、县两级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20XX年度全市用水总量25.1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10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3,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编制完成府浸河、汉北河(XX段)水量分配方案,明确不同来水条件下7个县(市、区)水量分配份额、重要控制断面及下泄水量等控制指标。全力保障生态流量。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工程日常运行调度,省厅重点监管的46个水利工程,均达到生态流量目标值要求。20XX年,老府河生态调水6400万立方米,老浸河生态调水5900万立方米,促进了水生态修复。今年上半年,府浸河主要控制断面云梦隔蒲潭,生态流量稳定保持在6.88m3s以上,达标率为100%。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处置场、危险废物处置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保障地下水资源安全。确定并落实全市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水位控制指标,20XX年以来,XX城区地下水位稳步上升。积极开展节水创建。3个县(市)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创建比例超40%;全市建设节水型企业45家、 节水型小区18家、节水型公共机构105家,今年底全面完成市直81家公共机构节水创建工作。二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市划定12个县级以上、65个“千吨万人”、28个“百吨千人”共计105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成备用应急水源5个。大力实施跨区域调水。组织实施引徐济安工程,从徐家河引水4100万立方米,解决安陆市30万人生活用水问题。争取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分配大悟3500万立方米,成为大悟县城重要供水水源。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近2亿元,拆除饮用水保护区内无关建筑2.06万平方米,关闭工业企业2家、旅游餐饮17家、规模化禽畜养殖场12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5个,新建截污管网10公里、物理隔离防护设施1公里,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加强林地湿地保护。有效管护林地。实施“绿满浸川”工程,20XX年以来,全市植树造林25.78万亩,划定生态公益林45.77万亩、天然林15.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21.21%。建成双峰山、安陆古银杏2个国家森林公园,大悟泉水寨1个省级森林公园,面积达43.33平方公里。3896名生态护林员、3801名四级林长,开展常态化巡林6617次,有效处置破坏林地案件52起,林地得到较好管护。有效保护湿地。建成朱湖、老观湖、河汉湖、 安陆府河、云梦漫水5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大悟九房沟、孝昌观音湖2个省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保护面积达129.3平方公里。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建成XX野猪湖鸟类、云梦台湖、安陆鹭鸟、大悟仙居顶、孝昌陆山等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7.34平方公里。(四)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一是重点河湖控制断面水质全部达标。20XX年,全市13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达100%,比20XX年87.5%提升了12.5%,超额完成省定92.3%的目标任务,优良目标完成情况位居全省第二。今年1-6月,全市13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为92.3%o 二是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全面加强工业园区截污纳管工作,建成省级以上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6座,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有效处置。128处固体废弃物全部清除,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率100%。推动企业污染治理。XX双环公司、XX黄麦岭公司累计投入2.1亿元,改造厂区污水收集处置设施,开展雨污分流、固废治理和生态修复,改造后黄麦岭公司总磷排放浓度降低到05mgL以内,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三是城乡生活污染防治能力持续增强。雨污分流加快推进。谋划推进XX老城区35.8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后湖片区11.45平方公里,5.95平方公里正在加紧实施,老城片区雨污混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建成城市污水管道1441.53公里、污水处理厂9座,年处理污水1.76亿立方米;建成乡镇管网1450.46公里、污水处理厂95座,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今年3月,我市乡镇污水治理运营管理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发言,获省级以奖代补资金5226万元,资金总额位列全省第三。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现有垃圾填埋场7个、垃圾焚烧发电厂3座,5个县(市、区)实现垃圾焚烧处理,垃圾处理率达95%,垃圾焚烧率达72%,提前完成省定不低于70%的目标。全市所有城市建成区和乡镇实现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置全覆盖。 四是黑臭水体整治效果明显。加大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市政府分别投入6.5亿元、90亿元,对XX城区滚子河、老浸河进行综合治理,滚子河已变成全长6.5公里、占地4000亩、全省面积最大的城中人工湿地公园,老浸河已变成全长9.8公里的城市滨河生态公园,昔日的“龙须沟”变成XX城区的“景观轴二XX城区8条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顺利通过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的专项督查验收。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整治。XX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入 选20XX年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亿元,完成44条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五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能力不断提高。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20XX年,全市化肥使用量17.53万吨,比20XX年减量3.2%,亩均施用化肥19千克,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主要作物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3233.5吨,比20XX年减量1%,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45%以上。安陆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应城、云梦为整建制推进县,建成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7个、市级87个,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10.2万亩。畜禽粪污和农用废弃物有效利用。20XX年,全市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98.0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回收农膜2381.45吨,回收率84.8%。土壤污染修复任务全面完成。修复受污染耕地2.56万亩,完成省下达指标任务的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六是排污口溯源整治扎实推进。754个汉江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溯源分类及命名编码,完成整治354个。对野猪湖、刀汉湖、东西汉湖等省控重点湖泊排污口进行排查溯源及整治,共排查出入湖排污口104个,完成整治68个。 (五)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一是大力推进退捕禁捕。全面完成禁捕退捕任务。严格落实“十年禁渔”政策,全市1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及汉江干流全面禁捕,637条持证渔船拆解率100%、1200名渔民上岸率100%,退捕渔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参保率、就业安置率100%。加大非法捕捞执法监管。持续保持打击非法捕捞高压态势,严厉查处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捕捞行为,全面完成禁止珍珠养殖。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渔政组织执法行动450余次,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4起,查获涉案人员59人,行政处罚6.18万元,其中司法移送21起25人。 二是大力推进矿山修复。完成砂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改革。全市砂石开采由市属企业潢川国一体开发,通过三次技术创新,打造“XX矿业4.0”,累计绿色开采碎石1780余万吨、河砂430余万吨,实现砂石资源规模、规范、集约开采与生态修复同步进行,不仅在全省率先解决了“砂石荒”问题,而且为全省国控砂石运营树立了行业标杆,全省砂石保供现场会在XX召开,全国各地到XX考察学习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达200多家,黄冈、随州、南宁、赣州、七台河等地直接将“XX模式”应用于当地复制实施。持续推进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71座、面积1061公顷,现已修复恢复146座、修复面积830公顷,修复率达85.3%o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6个,绿色矿山创建达标率达为87.5%。三是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XX年,全市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91平方公里,占省水利厅下达治理任务的109.7%;治理小流域2条、治理面积23.35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比20XX年减少12.82平方公里。大悟大坡顶、江家山风电场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四是大力推进湿地湖泊生态修复。大力实施湖泊“三退”。先后投入19亿元,对15个重点湖泊实施“三退”,累计还湖11.28万亩。其中,投入14.08亿元完成与汉湖“三退”任务,累计还湖7.3万余亩、占目标任务的110%,调蓄区面积恢复至48.7平方公里,调蓄洪能力达到L2亿立方米,湖面比“三退”前扩大约20倍。汨汉湖“三退”面积是全省单个退湖最大的湖泊,获得“XX省幸福河湖示范”河湖称号。积极开展湿地修复。推进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整治,关闭污染企业11家,退渔还湿L8万余亩,湿地水生态持续好转。朱湖湿地公园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被列为XX省首批近零碳商业试点示范项目。(六)不断提高绿色发展质量 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化工园区绿色转型。建成应城、云梦2个省级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园区面积22.3平方公里,形成盐-碱-肥的循环产业链,全面实现绿色转型。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持续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滚动实施绿色化转型技改项目1000余个,XX高新区获批国家级园区循环化示范试点,XX、应城、大悟经开区获批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4家企业获批国家绿色工厂。加强环境准入管控。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编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生态准入清单,推动盐磷化工、纸塑包装、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54万吨、钢铁落后产能90万吨,全面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清洁生产。支持鼓励企业开发应用节水、节能、降耗等先进工艺技术,3家企业3项工艺技术和装备入选国家工业节水目录。 二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XX年,XX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城市的市州,争取中央海绵城市建设奖补资金10亿元。市政府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创示范”工作目标,先后印发XX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XX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XX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谋划示范项目78个,海绵投资69.7亿元,成功打造槐荫公园、邓家河公园等一批城市“海绵体”公园,面积达20平方公里,航空公园、董湖公园等多个“海绵体”公园正加快建设,20XX年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委绩效评价。三是推进港口船舶绿色改造。实施污染物接收设施改造。全市48艘100-400总吨船舶、Ill艘400总吨及以上船舶全部完成防污染设施改造,改造达标率100%。全市港口码头共设置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129个、接收船1艘,建设转运专用码头1个,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覆盖率100%。推进用电设施改造。对符合条件的44艘1200总吨及以上船舶,制定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计划,已完成3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全部完成11处码头13个泊位岸电设施改造。四是推进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4个县市获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56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405个村获评“省级生态村:今年谋划功能镇区年度项目303个、美乡村项目1325个,分别投入4.81亿、6.4亿元,分别开工建设216个、1069个。厕所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全市累计建改农村户厕42.9万座、农村公厕3536座、乡镇公厕295座、城市公厕242座、交通公厕36座、旅游公厕163座,分别占省下达任务的124.8%、120.8%、113%、152.2%、257.1%、112.4%o(七)全力保障法律贯彻实施一是法规制度有效供给。完善配套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出台XX市城市绿化条例XX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XX市府渡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在制定XX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条例,作出关于加强王母湖、野猪湖保护工作的决议,为长江保护工作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健全配套制度。市政府印发实施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方案、污染物总量减排方案、府河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等多个方案,为长江保护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二是资金投入多元支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20XX-2O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长江保护和修复资金26.68亿元,实际支出25.89亿元;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长江保护资金14.94亿元,上半年已支出4.79亿元。积极向上争取生态环保资金。20XX年以来,争取中省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近20亿元,有效保障生态环保项目实施推进。积极获取金融支持。近三年来,获得金融机构绿色贷款205.74亿元,推动老浸河综合治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污分流及排涝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其中,老渡河综合治理项目落实贷款62.58亿元。三是行政司法保障有力。长江保护法实施以来,全市行政执法机 关累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454件,处罚金额6123.7万余元,其中,查封扣押87件、限产停产40件、移送行政拘留29起、移送涉嫌污染犯罪案件10起。处理涉水环境违法行为案件92件,处罚金额1673.9万元。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录入生态环境与资源领域行政处罚案件175件,主动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线索11件。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犯罪案件16件32人,提起公诉70件110人,发出检察建议66件。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94件,审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14件,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0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律责任落实还需细化一是流域协作机制还需完善。目前,虽然我市与府浸河上下游的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