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督查局支部 XX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现状和对策.docx
-
资源ID:1176859
资源大小:41.4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区委区政府督查局支部 XX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现状和对策.docx
区委区政府督查局支部:XX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现状和对策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是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举措。中央、省、市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推进表明,基层政府负担重已成为当前阻碍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困点、难点、堵点。为深入了解XX区基层负担实际问题,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途径,XX区委区政府督查局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基层走访、专题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XX区基层减负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总体情况在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在“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工作状态下,感到负担重、压力大、获得感低。责任甩锅、行政发包、督考权和晋升锦标赛的双重约束和挤压,也使得基层陷入高负荷的运转。同时,在下沉赋权工作中,一些行业部门把乡镇、街道当作一个筐,过度下放,导致基层职能进一步过载。当前,各级普遍重视为基层政府减负,也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然而,匹配实质性工作内容而出现的不合理性工作内容、 加压式减负、“数字减负”形式主义新变种等问题使基层政府减负成效有待进一步彰显。统计发文数量、开会数量的报表、台账等一些基层减负举措异化为重“面子”轻“里子”的形式主义工作,不仅未取得实效,反而成为基层新的负担。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乡、街道“额外责任”增加在属地管理原则下,乡、街道本应对属地内发生的事务承担主体责任或配合责任,但很多职能部门将部门职责转嫁给基层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些行业部门利用行政优势,模糊了主体责任与配合责任之间的界限,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将部门职责过渡下放给基层乡、街道。乡、街道普遍反映,从经济发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到信访维稳、产业扶持、安全生产、公共服务等领域,以“属地管理”为筐,基层政府被动地将各项事务性责任揽到身上,除完成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外,还承担起更多“额外责任”所带来的工作。(二)乡、街道“主动加责” 上级领导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为了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乡、街道需要借助各种形式的创新来体现工作成效,主动给自己加上“创新性责任”。通过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主动探索创新,打造各种“示范点”“创新点”,力求在各项考核评比中脱颖而出,凭借积极的创新推动基层更好更快发展。但“亮点工作”的前期打造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亮 点工作”成形后的各种宣传、调研接待耗费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主动加责”要因地制宜,要能够使“盆景”变成“风O(三)乡、街道协调性权力不足乡、街道除承担自身的职责外,还承担了较多的部门职责。很多事务的综合性较强,基层乡、街道仅凭自身能力难以处理这类事务,协调性权力不足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从机构设置上来看,基层要对接几十个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基层的每个内设机构需要负责完成多个职能部门下派的工作。同时,更有上级部门无下级派出机构和对应职能科室的现象,基层政府只有临时抽派专人负责。对基层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完成的工作又多了一项。矛盾汇集到基层,各种统筹协调工作也由基层负责。没有足够的组织协调资源、能力和手段,大量工作都会淤积在基层政府。例如由于基层协调上级部门权力不足,以属地乡、街道为主、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还很罕见,基层在综合执法活动中缺乏对行业部门的召集权、指挥权以及考核权,这使基层政府在执法事项上的统筹协调能力较弱,公安、消防、城管、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等执法部门难以在治理中与基层政府形成合力。(四)权责脱节下难以有效处理基层事务乡、街道中心工作多、业务范围广让基层干部感到工作负担繁重。 同时,责任所带有的“可问责性”,使干部面临的问责压力也不断 加重。追责问责机制的不断完善强化,给既有的权责关系带来了深层次的影响。以追责问责为主的负向激励机制使基层干部发生了从“邀功”到“避责”的心态转变,进而影响了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在基层乡、街道承担更多职责的同时,向基层的放权赋能不及时、不到位。由于部分职能部门“追权弃责”、基层乡、街道承接能力不足等原因,权力和资源下放速度慢的情况客观存在。权力与责任的脱节、失衡弱化了基层的整体能力。例如,组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等早有相关要求,但实际上截止目前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五)权责失衡下形式主义作风加剧 上级权大责小、基层乡、街道权小责大的失衡现状,使部门在区域治理中话语权与权威性不断提升。一些行业部门习惯于向基层摊派任务,并通过考核、检查等方式对基层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制约。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形式主义问题也较为明显,成为基层运转中的负担来源。职能部门的考核成为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难关”。考核内容多、考核主体多、重留痕轻实绩。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细、要求高,工作材料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着考核成绩的高低。应对一项考核,乡、街道就需要准备包括工作计划、台账、会议纪要、照片、工作总结、宣传资料在内的全流程材料。由于不同部门对材料的要求不同,基层有时在一项工作上还不得不反复准备材料。部分职能部门的考核重心在材料的完备性与数量上,对实际工作情况的关注不够。这使基层逐渐产生“重面子轻里子” 的工作心态,即做好台账等文字工作以应对上级政府和各项检查。各条线事无巨细的考核让基层政府难以适从,在“面子”与“里子”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迫使基层选择“实功虚做”,以数字化执行、做好台账工作、重视包装宣传代替工作的具体执行和实效。调研中基层反映的典型现象就是“拍照留痕”,基层干部走访群众、开展活动、举行会议都先拍照,一次会议上多个会标闪过。基层用报材料、填表格等程序性工作代替实质性工作,甚至在文字材料上主动加码。少数真正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动。上级与基层政府之间的权责失衡演变为二者之间地位、权威性的不对等,上级可以通过考核、项目资金等方式对基层政府进行调动。为了获得更高的考核分数、更多的项目资源,基层政府难以拒绝来自部门的任务下放,在大量的工作、严格的考核面前,基层选择了以形式主义进行应对,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材料堆砌、数据报送等文字工作上。形式主义性质的工作不仅难以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还使基层干部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六)基层的激励性权力受限 基层干部是落实工作的主体力量,但基层的激励性权力不足削弱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在任务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各种激励不足的环境中工作,少数基层干部容易滋生“不作为慢做为”思想,一些干部更是秉持着“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原则在工作中“能推则推、能拖则拖”。 一方面,基层干部晋升机会少,提拔名额十分有限,能够实现职务晋升的只是基层干部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的基层干部都难以获得晋升机会,政治激励发挥作用的范围相对较窄。另一方面,受制于公务员编、事业编等个人身份问题,基层政府难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对已有编制的在职在岗人员进行调剂使用。能胜任岗位的人员因为身份问题不能调配到相应的岗位从事工作,难以做到人岗适配,这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对于一些没有晋升机会的基层干部而言,适当的经济激励是使他们保持工作热情的重要方法。但对基层财政的监管越来越规范、严格,各种项目资金都是专项专用,即使基层财政情况较好,也不能进行经济激励。在调研中发现,干活多的人支出更多,且还无法进行正常的补偿。大量的基层干部,没有车补,但常常要开自己的私车下村、进社区,从侧面反映出基层进行经济激励的空间十分有限。四、基层减负的对策思路基层负担过多过重已经成为阻碍乡、街道治理效能提升的难点、堵点。部门权威的加强、追责问责机制的完善、权责界限模糊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权责关系产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基层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多的职责被过渡给乡、街道,配套的权力、资源、人员下放却不及时。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是加强权责清单制度建设以明确基层政府职责边界。健全“主责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的权责清单制度。乡、街道通过主 责清单明确自己的“主责主业”,使基层干部更加清楚自己的“应有责任”。对于承担主体责任的工作事项,基层乡、街道要发挥能动性,充分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以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协助清单对基层乡、街道需要承担配合责任的工作事项进行整合归纳,确定基层政府的“副业”。在协助工作事项上,应由主体责任单位向基层政府提供政策指导、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基层更高效开展协助工作。借助负面清单列举出上级部门不得向基层政府摊派的工作事项,改善条线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向基层下放任务的现状。推动构建“主责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三位一体的权责清单制度,使基层政府的职责边界更加清晰,对上级职能部门的“甩锅”行为进行规范。二是创新工作机制以提升基层乡、街道的话语权。面对复杂性、综合性较强的大量基层治理事务,当基层乡、街道没有足够协调性权力时,就难以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以共同应对。过搭建乡、街道、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提供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和反馈问题、意见的渠道。一方面,通为基层政府以联席会议为载体,有一个常态化的渠道向上级反映自己在治理实践中的困难,同时借助联席会议的多方参与性,即时对职能部门工作进行沟通,请职能部门配合基层政府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利用“吹哨报到”机制实现向基层政府的有效赋权,增强基层政府在治理活动中的主动性。对于辖区内的重要工作,一旦基层政府“吹哨”, 部门要及时“报到”,配合基层政府对属地事务的治理,并服从基层政府的统一指挥。对部门的“报到”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台账制度,借助“报到”台账在年终对部门进行考核,并将基层政府的考核情况作为部门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提高基层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占比,强化基层政府调动派出机构的能力。“吹哨报到”机制可以一定程度改变“条条主导、块块配合”的治理模式,赋予基层政府召集权、指挥权以及考核权,提高基层政府在县域治理中的话语权威。四是优化督考、激励模式以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规范督导考核的范围与频次,在督考检查中抓住“实”字做文章,不只看材料,更要看问题实际解决情况;不只听汇报,更要直入基层了解真实处境,以指导基层政府业务工作,优化基层政府工作方式作为督考活动的目标,发挥出“督考权”应有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基层工作的助推器。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真正发挥出考核在工作推进中的“风向标”作用。树立重实绩、重实干的考核导向,降低留痕事项在考核中的权重,激励基层干部敢做事、做实事。建立“一事一评”平时考核机制,对“事“进行考核,使过去各种抽象的考核指标具体化。 五、结束语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是基层治理中的重要环节。基层不是“样样精通”,难以“面面俱到”,在权力有限、责任不断增加以及监督不断强化的转型过程中,权力下放不及时、不到位,权力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