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古代学校的日常点滴.docx

    • 资源ID:1177795       资源大小:15.74KB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学校的日常点滴.docx

    弋翔涉日常点滴古代的学校,除r小学、太学、国子监这样高大上的“贵族学校”外,私人办学之风也十分兴盛.明清时期,私墓遍及城镇和乡村.乡村私塾是比较接地气的教育方式.私塾大多是一师一馆,也就是每所私塾一般只有一位老师。古代有什么样的尊师礼仪?古代的学生又有怎样的上学装备呢?束脩礼束脩礼即古代入学仪式中的“拜师礼,束脩即捆在一起的十条干肉,一束十条。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的意思是说自愿送给他十条干肉以上的人,他没有不教诲的。可见“束脩”是行之有效的拜师见面礼。行“束脩礼”时,学生一般先祭拜先师孔子,然后再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回拜答礼后,学生将带来的礼品取出,放在老师面前,请老师收下。礼品一般是干肉,有钱人家还会有绢帛、酒等,后来也发展出程点等。老师答应收下礼物,也表示同意学生跟随自己学习.从此学生便与老师正式建立起师生关系."束脩礼"体现r尊师揖教的优良传统和师生间以礼相待的虔诚“开笔礼拜师礼结束后,接下来,将举行整个入学仪式中隆重的部分开笔礼。开笔礼包含朱砂启智、描红开笔等内容。朱砂启智,就是老师在学生额头上用朱砂点上红痣,又称为“开天眼,由于“痣与"智”谐音,这一仪式寓意为开启智慧,眼明心明,寄托了师长对学生的祝愿和期待.描红开笔则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第一个字,这个字一般笔画简单而寓意深刻,如.人-大”等.据文献记载,有些地方的学子还要拜笔师,即拜传说中毛笔的发明者蒙恬,感谢他为自己带来宝贵的书写工具。戒尺戒尺是古代私兼老师对学生施行惩罚的木尺,也叫戒饬或戒方。戒是警戒、惩戒的意思,尺是尺度、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生不遵守规矩或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就可能会品尝到戒尺打手的滋味。明代刘若愚在附中志中记载:°凡背书不过,写字不堪其余小事,轻则学长用界方打,重则丁圣人前罚跪。界方即成尺。清代也有类似的记载,清代还有个规定,秀才要参加岁考,如果岁考成绩在岐末等即笫六等,按规定要取消秀才身份,四等以下则要受一定的处罚,其中就包括用戒尺打手。儒林外史中有这样的描述:“本该考居极等,姑且从宽,取过戒饬来,照例责罚。"这里是对考了第六等的学生宽大处理,按第四等的处罚,用戒尺打手掌。用戒尺打手掌听起来有点可怕,邹韬奋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了自己十岁时被父亲用戒尺打手的悲惨经历。但在很多老师那里,戒尺本为警示,并非为了惩罚而惩罚。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他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看来戒尺和罚跪是古代老师惩罚学生的两种方式,但这位老先生慈爱宽厚,那些惩罚方式也只是吓唬人的纸老虎而已。书箱现在学生上学要用到书包,古代也有类似的专门用来装书的工具,叫书箧,也叫书笥、书箱。明代著名学者宋源在送东阳马生序里描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雁行深山巨谷中。”这里的“负箧”就是背着书箱的意息。他在向老师求学时,背着书箱,穿着旧鞋,行走在大山深谷之中。书箱是知识和身份的象征,无论它是紫槐木、黄花梨,还是普通竹木质地,每个读书人都将它视若珍宝。书箱两层或三层规格不等,内部空间分配合理,纵横排列琉密有致。笔、米、纸、砚等书写用具和书籍分别放在不同空间里,还可以放一些日用品,可谓读书人的必备神器。校服据历史记载,在古代的官学中,例如明代,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国子监的学生规定要穿校服,那时的校服叫栩衫,也写作靛衫或椭衫,桐衫的样式为上衣下裳,国领大袖,下施横褊为裳,所以称为稠衫,一般用白细布做成。据明代礼部志稿记载,当时桐衫的样式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中间为玉色,取“比谯如玉”的美意。外有声边,为玄素臼闲的意思,玄即天空的吉色,寓意像天一样素雅的声色,可显出人的文雅。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学校的日常点滴.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