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4《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心得体会3篇.docx
-
资源ID:1180514
资源大小:20.5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2024《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心得体会3篇.docx
学习2024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心得体会【共三篇】第1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这又一次引发会场内外强烈反响。2019年,职业教育扩招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后,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职教本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一系列举措密集推出。“大国工匠”"地方工匠”评选、各级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关于推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推选200名左右大国工匠进行培育,示范引导各地、各行业积极培养工匠人才。无疑,这些努力都大大提升着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公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有代表委员调研发现,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说起来”十分重要与有关规定落后一步、“看起来”人才辈出与社会需求不甚匹配、“推起来''政策频出与落地效应层层递减的矛盾。之前,“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一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一些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体现在生源质量差、学生上升通道不畅、职教管理体制不顺、产教融合发展不够深入等。一个事例是,此前有代表委员指出职校某专业类别“100多个专业只有1个专业代码”,导致毕业生对口就业受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委员多次建议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所对应的一个现实问题即“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国内博士学位的路径,有待进一步畅通”。职业教育“说起来”很重要、政策频出,但落地执行效果却层层递减,是因为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机制、细则和协调,造成执行方向存在偏差、责任落实力度疲软、落地督查评估不全面等问题。克服痼疾、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走上坦途,是回应公众对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的期待,也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必然要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社会的共识。“改善职校生就业边缘化状态”“完善技能人才成长机制”“使中职毕业生具有多样的教育选择和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加快设立中国工匠日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建议切中现实。让职业教育"做起来''与"说起来''同样重要,期待在两会上有更多代表委员发出好声音、交流好实践、碰撞好灵感,推动职业教育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并大放异彩。第2篇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心得体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在其中发挥着支撑性作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重要举措。自2017年启动“产改”以来,相关部门制定了不少新政策,采取了不少新措施,完善了不少新机制,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提素行动,产业工人队伍的技术素养有了明显提升;通过优化机制,实行“新八级工”制度,发挥劳模工匠引领作用,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养成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地位提升,增加一线产业工人“两代表一委员”的比例,表彰劳模工匠等,产业工人队伍岗位成才、技能报国的坚定性、主动性更加强烈这些政策措施的推行,与近年来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推动实践有着密切关联,是各承办单位认真办理议案提案,将意见建议体现到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发展规划和部门工作中的结果。发展新质产生力为进一步深化“产改”赋予了新内涵,为大力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提出了新任务。当前,“产改”已经进入企业层面,向全体劳动者覆盖。立足发展新质产生力,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需要以“产改”为抓手,进一步配套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今年两会,全国总工会界别提交了9件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的提案,包括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续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推动女职工数字技能提升等。一些代表委员也针对如何拓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路径,破解人才培养及在职培训等方面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这些议案提案、建议意见切中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贯彻好国家已经出台的一揽子“产改”政策,突破相关领域的制度阻碍。比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立法,大力推进劳动力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引导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强化以人才、知识、创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形成尊重人才的制度体系;创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技能养成方式,增加更多与新质生产力契合的内容,促进理论学习和岗位实习的对接;进一步拓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功能,大力开展各层次、各领域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让高技能人才有地位、得荣誉、可发展,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又是改革命题。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基础,期待代表委员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议案提案、建议意见;期待有关部门将代表委员关于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好声音”,融合到相关制度里、落实到实践中,使其在打造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上发挥应有作用。第3篇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民营企业创造健康成长的平台心得体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去年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效,民营经济逐渐展现边际改善态势。延续这一势头,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备受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看,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多。民营经济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成长的烦恼”。有学者研究将民营企业遭遇的困难归纳为生产要素保障不足、存在技术创新短板、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等。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提供确定的制度环境,为民营企业创造健康成长的平台,是发展信心的重要来源。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的动力和活力,需要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各方面破除隐形的障碍,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梳理修订涉企法律法规政策,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的壁垒,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等等。良好的发展环境,不仅在于政策的出台,更在于举措的落地。只有想企业家之所想,急企业家之所急,从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入手,努力营造宜商惠企的政策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尊商亲商的社会环境,才能让民营企业更自信地在广阔舞台创造出新业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链重构、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等带来不确定性因素,需要通过提升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性,稳定民营企业的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创新所带来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能够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极大地释放和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潜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健全市场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保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一方面,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清理有碍市场公平竞争与企业效率提升的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办事流程。要完善衔接机制,增强改革的协调性。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好调研和论证,充分重视和收集民营企业提出的有关建议。同时,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在线审批平台建设和应用力度,实现各类审批事项办理平台全覆盖,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构建公平的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消除民营企业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壁垒。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改善融资环境。当前,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应优先解决其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从金融机构看,应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发展中小民营银行,满足民营经济的个性化融资需求,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具有发展前景和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救助力度,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支持力度。创新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机制,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前景、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从金融监管看,也应适时调整相关监管指标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从金融调控看,由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总量性、间接性、时滞性等特征,需持续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拓展结构性工具范围,优化流动性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使资金重点流入小微和民营企业。可综合运用定向降准降息等工具,将间接传导转换为直接传导,实现“精准滴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越是加大,越是需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应积极作为。健全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反馈机制,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在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机制,持续进行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工作。同时,还要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类型的财产权,完善保障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有效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切实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