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慈禧太后与西洋马戏.docx

    • 资源ID:1184589       资源大小:23.3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慈禧太后与西洋马戏.docx

    糊三R"K相戏娱乐活动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便是清宫之内也不例外。清末,随着列强的入侵,一些西洋的娱乐文化也传入中国,进入宫廷之中。慈禧就曾在宫中学摄影、吃西餐,她平日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戏,在她的授意下,1903年,来自西洋的马戏得以在宫中上演。历史记载中,有关这次西洋马戏的内容不多,较为分散,甚至互有矛盾。将这一史实厘清并还原,对于清末宫廷生活史的研究大有裨益。马戏之起源中国最早的马戏起源于马上表演与斗鞫。“马戏”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桓宽的盐铁论,其中写到“百兽马戏斗虎”,用以劝诫帝王不要浪费物力。同一时期,在山东沂南出土的汉墓石刻百戏图中有“顶罐”"走索”“马戏”等杂技图形。隋唐时期,歌舞盛行,在皇家出现了训练马匹以一定音阶、动作演出的“马舞”,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银壶上生动地再现了这景象。至宋代时,马戏表演已经日趋完善,有着复杂的动作与节目安排。至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全国卖艺的马戏艺人群体。慈禧所观赏的西洋马戏则与中国马戏大有不同。西洋马戏起源于西方中世纪的斗兽表演,兼有魔术、杂耍等表演,其参与表演的动物种类更为丰富,常有狮、虎、象、豹等。即便没有表演,这些珍稀动物本身也是马戏的看点之一,马戏团常常以“巡回动物园”的形式出现。19世纪末,西洋马戏最早由欧美国家的马戏团在上海、天津等地设场开演。例如,1900年6月,美国华伦马戏在上海虹口演出,在申报上刊登广告:“马能开箱取物,驴晓说话摇铃,猪狗亦能耍献百技,善解人意美女歌舞,小丑打谭,言动引人欢笑,种种奇幻戏法甚多。(申报1900年6月3日)1902年,又有美国的华麟花旗大马戏在北京崇内大街开演,一时间引起轰动,当时报道称:“观者如堵。“(天津大公报1902年10月6日)除此之外,这时期还有车利尼马戏、士攀巴尼大马戏等。这些马戏大多自美国、西欧而来,在租界演出,上演由狮、象、虎、豹表演的兽戏,美女、小丑表演的杂耍等节目。观众既有外国人,也有当地的中国百姓。可以看到,在20世纪初,西洋马戏已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流行,成为时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西洋马戏进宫表演据史料记载,慈禧在晚年很喜欢来自西洋的种种玩意儿:她在颐和园有近代汽艇,在宫中玩着西方的扑克,时而还用产自欧洲的香水和化妆品打扮自己。慈禧平日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便是看戏,据起居注记载,慈禧常常连看戏数口,在皇宫和颐和园,都有专门的戏台为之服务。然而,西洋的马戏却是慈禧从未见过的,这也足以引起她的好奇之心。早在1902年10月,美国华麟马戏在京表演时便有传闻“皇太后将召之赴颐和园奏技”(天津大公报1902年10月20日),最终却并未实现。直至1903年,慈禧终于得见西洋马戏面貌,这场宫廷的马戏,也在颐和园成功上演。1903年9月11日,大公报天津版记载,一支马戏团由胶州入津,在日本租界谯义楼饭店旁开演,“有狮、象、虎、豹、狗、焉等兽,并有各等优人登场献技"(天津大公报1903年9月11日),一时间津门争相观看,场面可谓火爆。9月19日,益闻西报报道,前驻法大使裕庚的公子正与马戏团主洽谈,准备奏请皇太后御览。此事很快得以成行。9月25日,马戏团已抵达北京近郊,并且“奉懿旨着在颐和园西河堤地方开演”(天津大公报1903年9月25日)。然而,由于演出的场地尚未修缮妥当,只得在颐和园附近耽搁数日,用来平整土地,搭建演出帐篷。马戏团首演的日子报刊中并未披露,但可以知道在10月5日,马戏已经在颐和园开演数日,慈禧太后邀请各国公使夫人进园玩赏,并赐予了礼物。有关演出的细节,报纸中并未详细记载。不过有两部时人的著作详细记载了这一事件。德龄是清朝驻法大使裕庚的女儿,曾随父亲在法国居住学习,自1903年起随妹妹容龄同在宫中陪伴慈禧太后生活,她将在宫中所闻所见写成回忆录清宫二年记(TwoYearsintheForbiddenCity)凯瑟琳卡尔是受美国公使夫人和德龄邀请,前来为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她将为慈禧画像的经过写入回忆录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WiththeEmpressdowagerofChina)之中。在这两本著作里,不约而同地记载了这次马戏团表演的盛况。据卡尔的回忆录记载,寻找马戏团表演的场地还颇费了番周折,在多次寻觅后,最终选定的是颐和园湖西的一块农田。当时农田中还种着萝卜,慈禧亲自带领皇后、公主等一众后宫女眷来到农田之中,拔萝卜,赏野景,体会农家之乐。然后再由太监平整.上地,捡拾剩余果实,最后由马戏团的工人搭起了一个看棚,场地才算收拾妥当。演出首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一同前来观看,王公大臣和各国公使也都受到了邀请。据凯瑟琳卡尔回忆,慈禧太后、光绪帝还有皇后、妃子等人乘船前来演出场地。皇帝与太后乘坐的是新型的汽艇,而皇后等人乘的是大型的游艇。在湖畔有列用来做演出包厢的凉亭,这些凉亭装饰华丽,慈禧等人便在此落座观看。除了皇亲贵族,受邀观看演出的还有两百余名官员和各国公使。为马戏演出助兴的,是直隶总督袁世凯和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所率的两支西洋军乐团。袁世凯所率的是新建陆军的军乐队,乐手有五十人,这支乐队是在军队操演时专门演奏军乐的。袁世凯一向重视军事音乐,他在天津甚至还建了一所军乐学校。赫德的军乐团则是其私募的西洋管乐队,成员有二十余人,但管弦乐齐全,还曾在一些外交场合进行过演奏。在马戏团演出的间隔,两支乐队便轮流演奏乐曲助兴。马戏团的节目十分丰富,有各种西洋舞蹈、杂技、侏儒表演等。关于杂技表演,德龄在书中回忆:其中有一节是一个幼女在一个大球上跳舞,太后看得最中意,又命令审演了数次。另一个有趣的节目是秋千,当然,除我母亲、妹妹和我之外,没有人曾看见过马戏,太后很担心那演技者会从秋千架上跌下来而受伤。(德龄:清宫二年记一清宫中的生活写照,顾秋心译述,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而在最受人欢迎的兽戏部分,二人文中都提到:马戏团主希望能演出狮虎戏,然而慈禧太后却不允许,她自称是因为害怕狮虎出笼伤人。凯瑟琳卡尔在文中猜测,慈禧不愿看狮虎戏的真实原因是厌恶猫类:"她对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比较厌恶,不唯独是老虎。"(凯瑟琳卡尔: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陈述、陶林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8年)于是在演出的前几天,狮虎戏在慈禧的拒绝下未能上演。这场演出一连持续数日,最后一日在德龄等人的劝说后,慈禧终于同意在狮虎不出笼的前提下,完成狮虎戏的表演。德龄的妹妹容龄在她的回忆录里详细记载了这场狮虎戏:首先推进来一个大铁笼,里面装着一头狮子,笼子里还有一个驯兽家,手里拿着一根鞭子,把铁笼的一个小门打开,锁进去一个女演员,在狮子跟前跳舞。狮子在笼子里溜达,当它要走近那个女演员的时候,驯兽家便抽它鞭子,它就走开,女演员跳完舞,又从笈子里退出来。(裕容龄:清宫琐记,北京出版社,1957年)除了狮虎戏,兽戏的表演还包括滑背马术和象戏。滑背马术是由女演员骑在没有鞍具的快马上面表演种种杂技。表演象戏的是一头幼象,演技者令幼象表演了种种有趣的动作,慈禧对幼象表演十分感兴趣。马戏团主见此情景,便将这头幼象作为礼物赠给了她,但是这头象在中国人手中却不听指令,最后只得移交给宫廷象苑,以备统一饲养。除此之外,还有犬戏,卡尔回忆,慈禧对犬只的表演尤其感兴趣。演出结束后,慈禧赏赐给马戏团礼物和重金作为奖赏。通过对比同时期来华的西洋马戏可以看出,这场马戏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水平:动物表演有狮、虎、象、犬,杂技表演既有高空绝活,也有马术等地面表演,种类丰富。虽然在见多识广的卡尔看来,这并不是一场很好的马戏,但皇宫里从未有人看过西洋马戏,这对常年生活在宫中的妇女和太后来说,确实是全新的。慈禧展初观赏马戏时,对此颇有兴趣,但在观赏之后却又不以为然。德龄回忆:“后来太后提到这件事时说,她本来以为是怎样奇妙的表演,现在看看也不过如此而已。这也是太后的特性,没有什么事,能够使太后有五分钟的高兴。”(德龄:清宫二年记清宫中的生活写照)作为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权者,区区西洋马戏表演,只能讨到她一时的欢心。进宫马戏团之来源国考关于这支进宫的马戏团来自哪里,在德龄与凯瑟琳卡尔的回忆录中,有着不同的记载。凯瑟琳卡尔只称马戏团来自“欧洲”,德龄则将马戏团国别具体到“俄国工例龄在书中曾明确提到这是一支“俄国的马戏团”(ThePrincessDerLing,TwoYearsintheForbiddenCity.NewYork,Moffat,YardandCompany,1911)到访北京。而凯瑟琳卡尔书中的第二十一章,直接以"AEurOPeanCirCUSatthePaIace"(颐和园中的欧洲马戏团)(KatharineA.Carl,WiththeEmpressdowagerofChina.NewYork.TheCenturyCo.1905)为标题,认为这是“支真正的欧洲马戏团:行文之中,还处处将这个马戏团与她在欧洲作画时所见的马戏加以比较。由于此二人的著作广为流传,影响较大,在后人谈及慈禧观赏马戏时,大多据此写下“俄国马戏”或“欧洲马戏”。例如,丘良任编著的历代宫词纪事,在解释一首描述马戏的宫词"陡惊狮虎入宫哮,稚象花驱媚风的。仗马鸣须斥去,笑他谏草化衡茅”的时候,便援引了德龄的说法,称为“俄国马戏团”(丘良任编著:历代宫词纪事,饯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然而,笔者经过考证认为,这支马戏团应当来自印度。首先,当时的报纸详细记录了这支马戏团来华表演的经过。大公报最早报道称:"印度马戏前在胶州开演,颇为中外人士所称赞,今已到津在日本租界德义楼饭店旁开演。”直接指明这马戏团来自印度。9月19日,益闻西报报道:"前出使法京钦差大臣裕庚氏之公子,前夜同伯里耳君在某酒店用饭,遂约定印度马戏于下礼拜二去北京,奏精皇太后御览。”证实了这正是慈禧太后所观赏的马戏。除了京津本地的报纸,申报也曾对这马戏团在宫廷演出后的公演有过报道:“印度马戏自进呈御览后,旋在东交民巷奥国界内旷地上支搭布棚开演,都人士之往观者,颇有如水如云之盛。”(申报1903年11月8日)厦门的建江报等小报对此事亦有提及(鹭江报1903年10月20日),也将这场马戏称为印度马戏。有关马戏表演的时间,大公报于10月2日的报道中曾提到“(马戏即于十八日召请各国公使夫人时开演”,这与起居注在十九日的记载基本一致:“(皇帝)奉皇太后升仁寿殿,宾座同觐见各国使臣等,特赐游燕。"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期间临朝听政、接见各国使节的地方,这也为报纸记录的真实性提供了佐证。除此之外,可以间接明确这支马戏团来源国的是一宗刑事案件。据刑部档案记录,这支印度马戏团的几名成员因涉嫌拐卖幼童,被步军统领督修街道工程管理巡捕在火车站抓获,并被送往英国使署问罪。“据印度人萨台投案供称,与印度人卡大力来京演卖马戏,托在逃通事天滓人李二并王三等,代买子女八名,口立有身价字据,正欲携带出京。”(为咨送查获印度演马戏人萨台等伙买男女幼孩欲私带出境一案供词人犯等项事致刑部,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这一案件发生的时间与马戏团在京演出的时间相对应,在后续报纸之中也有所报道。由此推知,报纸所记我的马戏团10月来华演出以及来自印度的说法是比较可靠的。考订德龄与凯瑟琳卡尔所记马戏团来源地发生错误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两本著作并非当时所记,而是日后整理的回忆录,二书成书时间分别为1905年和1911年,与马戏演出一事相隔数年之久,记忆难免出现差错,因而出现误将马戏团来源当作别国的情况。例如,俄国马戏团主柏罗维斯给曾于宣统元年(1909年)在北京展演马戏,其表演地就在崇文门内大街法国公地内(申报俄商柏罗维斯给在公地开设马戏事,宣统元年六月初十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与印度马戏在京公演时借用的“奥国租界'同属东交民巷。除柏罗维斯给外,在大公报申报的广告里,也屡有种种俄国马戏出现。二人在写作时,有可能将其与其他俄国马戏团混淆。而卡尔“欧洲马戏团”的说法,除混清不清的可能外,还可能是用“欧洲”来指称西洋马戏,以区别于传统的中国马戏。此外,作为宾客的凯瑟琳卡尔,可能对马戏团来源国这种细节并不知情,由此便产生了“欧洲马戏”的笼统说法。有关马戏团来源国的另一种说法,来自北京动物园郑望芝的篇论文“西方文明”携随而生的一“万牲园”(北京园林2001年第1期)。文中称,来自德国汉阜的“海京伯马戏团”曾在颐和园北门广场为慈禧演出,演出结束后,慈禧"兴奋异常,当即口谕:我们也要办一个万牲园据作者称,这一说法"引自北京动物园原主任崔占平先生1956年访问皇亲载涛所介绍工然而,所谓“海京伯马戏团",即德国著名动物商人哈根贝克的马戏团,最早来华公演是在20世纪30年代。1933年10月的申报上便有海京伯马戏团招徒观众的广告(申报1933年10月13日)。由于这份访谈资料并未公开出版,其原始来源无从检查,但是文中有关海京伯马戏团来京为慈禧表演之事,并无其他材料可以证明。综上所述,本文在时间与来源国上取信大公报及申报的说法,但在演出细节上,仍然以德龄、凯瑟琳卡尔的著作为准。20世纪初,来自西洋的种种生活方式不断传入中国,也得以走进宫廷内部。然而,尽管在生活细节、吃穿用度上有所采纳,这些来自西方的文化,并未真正改变慈禧的生活与思想。只是作为宫廷礼仪之外的余兴,徒增娱乐而已。这场声势浩大、颇费周章的马戏表演,其目的也是如此。从宫廷生活角度看,这桩西洋马戏,只是为慈禧徒增一时的趣味,自此之后,再无清宫内开演马戏的报道。由此可见,慈禧对马戏并无过多的热爱,这些西洋的新鲜事物,终究只是玩物而已,她虽然保持着对西洋事物的好奇和喜爱,但终究难以深入,只是浅尝辄止。

    注意事项

    本文(慈禧太后与西洋马戏.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