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层减负增效的调查与思考.docx
推动基层减负增效的调查与思考编者按村级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最后一米”,是联系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给村级组织“松绑”、赋能,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重要一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为基层减负的相关文件,XX省民政厅通过组织开展调研,对基层减负工作进行广泛、深入了解,并就全省“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推动基层减负增效”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思考。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工作总体情况 目前,XX省共有4149个建制村。从此次调研情况看,全省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事项共有73项,主要协助政法、公安、民政、司法、人社、卫生健康等部门,涉及综治建设、社会治安、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工作内容。同时,各部门在要求村级组织协助开展有关工作时,多数情况下,未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相应工作经费等保障。村级组织经常性填报的工作台账共26项,有关部门延伸设立到村级的领导小组等工 作有20余个,其中加挂牌子的有14个,出具证明事项的主要有9项。近年来,XX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通过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规范村“两委”成员绩效考核、完善基层治理基础数据等措施,推动村级组织减负增效,提升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减负增效,规范基层组织运行。梳理制定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协助事项、考核评比达标、工作台账、印章使用范围及开具证明等5个目录清单,督促各地建立城乡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规范城乡社区承担协助政府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职责范围和综合保障,清理面向城乡社区延伸设立的工作机构、规范检查评比和考核达标活动,推动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为进一步推动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考。如:黄南藏族自治州出台黄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通过制定基层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健全村级组织自治体系。 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优化治理服务环境。省政府出台关于取消一批基层开具涉及群众办事创业证明的政策文件,部署开展“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集中取消177项需由基层开具的涉及群众办事创业的证明事项,推动村级组织“减证便民二优化基层群众 办事创业环境。省民政厅联合省公安厅等6部门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的程序,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机制,增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服务效率和凝聚力、号召力。如:西宁市深入推进“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全市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在4项以内;玉树藏族自治州建立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探索推行规范村级事务清单制管理,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环境。规范村级组织绩效考核,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联合出台全省村(社区)“两委”成员考核办法,规范村“两委”考核的频次、内容和权重、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和等次评定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内容,考核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县级职能部门不直接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单项考核,切实减轻了村级组织考核负担。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村“两委”考核为导向,督促村民委员会成员转变工作作风,突出为民服务实效,对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建立民情台账,并开展调查核实和分析研判,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提高村干部报酬,强化村级组织综合保障。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村(社区)“两委”成员年度报酬体系、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政策文件,全面建立由 基本报酬、地区补贴、任职年限补贴、学历补贴、“一肩挑”补贴5部分构成的村“两委”成员年度报酬体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度报酬标准达到上年度当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其他村干部按照主要负责人标准的70%执行,调动了村干部推动基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村级组织年运转经费达到每个村每年3.5万4万元,有效保障了村级组织运转和各项为民服务的开展。如:海东市建立了村干部报酬与考核等次挂钩机制,以村“两委”成员总数的5%确定“优秀”等次,按照每人不低于5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前提条件。做好村级组织减负增效有关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村级组织建设和基层减负相关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建设和基层治理有关部署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全省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在推动村级组织减负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推进基层减负增效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持人民至上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核心要义。村级组织是组织 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有利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村级组织松绑减负、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有利于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进发展、推动治理上来。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提升村级为民服务水平作为减负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工作的衡量标准。加强制度建设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有效保障。村级组织减负增效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其提供保障。只有实现实践探索与制度设计有效衔接,才能构建村级组织负担有效减轻、村级组织高效运行的良好局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制定出台有关措施,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制度体系,建立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清单制管理和常态化监管机制,完善村级组织减负增效体制机制。 强化部门协同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工作基础。从全省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实践来看,村级组织负担较重、台账多、报表多、出具证明多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单位随意将有关事项交由村级组织承担。因此,在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工作中需要压实各部门责任,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工作协调,汇聚共同推动工作的合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各类基 层组织的协调联动和广泛参与,工作中要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广泛宣传动员,调动基层各类组织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级组织减负增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村级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末端,部分职能部门习惯于将各种行政性事务、职能、责任转嫁和延伸到村级组织,导致村级组织承担了很多超出自身职责和能力范围的工作任务。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XX村级组织运行目前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村级组织职责边界尚未厘清。根据有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村级组织主要承担宣传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村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村级组织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村民群众等职责。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村级组织协助基层政府办理有关事项,但目前,部分职能部门把村级组织视作“派出机构”,把对村级组织的“指导”变成了“领导”,把村级组织对政府工作的“协助”变成了“承办”。村级组织存在放事不放权、给事不给钱、凡事要考核的现象。 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推动基层减 负有关工作,但从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级组织仍存在对口部门多、工作任务重等诸多现象,上级各有关部门以“工作进社区、进农村”为由,将大量工作向村级组织延伸,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执行到位,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也没有落实到位。在海东市民和县某村调研时,据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村干部每个人都要对接七八个县级部门的工作,还要承担村内各种公共事务,处理农民纠纷,常常疲于应付。”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被绑住了手脚,难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进治理上来。让村干部倾注精力到当地村民最迫切、最紧要的具体问题中去,才能让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顺畅、通达,才能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级组织机制牌子还不规范。部分职能部门习惯于将在村级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挂牌作为考核某项工作落实的依据,导致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多、牌子多。通过现场调研了解到,全省村级组织成立的工作机制普遍在20项以上,悬挂的牌子有10余项。同时,部分地区村级组织悬挂标牌存在未统一规范的问题。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某村调研时发现,一间活动室门口悬挂3至4块牌子且挂牌不规范,给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带来不便的同时,影响了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美观。 村级组织数据采集重复填报。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多数要求上报报表、制作台账,同时检查考核的形式也是听汇报、查台账。从调研统计情况来看,全省村级组织需要填报的表格多达30余项,主要有政府行政工作、党务工作、临时交办的工作等。为了便于检查,各职能部门都会要求村级组织有专门表格,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工作的负担。多数部门建立信息系统会延伸到村级组织,设立专线专网,一个村级组织内的信息平台达十几个,内容涵盖司法、社保、民政等。有些平台申报后,平台申报的内容属专业化、行政化工作,和共享,信息数据重复建设、重复录入、资源浪费。还需要纸质申报,有些村级组织没有权限审核重复采集,造成人员和基层治理的社会参与力度不足。当前,村级组织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村级工作人员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和工作方法还有待提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全省公益类、慈善类、互助类和服务类社会组织发育欠缺,农村地区社会组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需要。从提供服务的能力情况看,全省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过程中,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组织整体服务能力弱,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推动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推行清单管理,规范村级组织事务管理。推行村级组织承担工作事项清单制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分级分类梳理村级组织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事项和协助工作事项,明确村级组织党的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及协助开展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等方面的职责,明确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求村级组织协助或者委托村级组织开展工作事务的制度依据、职责范围、经费保障,明确各项职责的履职方式和办理流程,厘清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与村级组织的职责边界,依法应当由政府部门履行的法定职责,不得要求村级组织承担,不得将村级组织作为行政执法类事项的责任主体。把好准入关口,建立村级组织协助事项准入制度。为避免职能部门随意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交由村级组织承担,在推行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清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村级组织工作目录清单以外需要村级组织协助配合的,在明确村级组织协助事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工作内容、职责权限、时间周期以及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履行准入审批程序,确保村级组织承担的行政事项只减不增。同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为村级组织提供经费、 人员、物资等保障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清理工作机制,规范村级综合设施挂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规范、整合、清理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类村级工作机制。规范村级组织挂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外部除按照“一横四竖一标识”(“一横”即村党群服务中心,“四竖”即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一标识”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外,原则上不得悬挂其他标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内部悬挂的标牌,在综合服务大厅悬挂综合服务机构标牌,在功能区入口悬挂简明标牌,属于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大厅提供的服务,以精简、管用为原则,悬挂村级组织高频次服务的相关职责或服务内容。采取集中展陈形式展示村级组织获得的各类表彰奖励和创建成果。 完善体制机制,规范村级组织考核。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实全省村“两委”成员考核有关规定,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考核,取消对村级组织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建立健全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落实村“两委”成员考核民主评议有关要求,推动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坚决杜绝以设机制挂牌子安排村级组织任务,以“是否留痕”印证村级组织实绩。整合各党政群机构要求村级组织填报的各类表格,每年年初统一交由乡镇安排村级组织按规 定频次填报。加强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可以通过有关部门信息系统查阅调取的数据,原则上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填报。坚决杜绝以填报表格或者提供材料调度村级组织工作。 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培育发展专业性、公益性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村级管理和开展多样的村级服务活动。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行业机构、社会组织参与承接购买服务,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保证村级组织有足够的精力开展为民服务,回归村民自治。大力发展村级社会组织,广泛组织动员村干部、志愿者等群体,建立综合性服务团队或者设置综合性服务岗位,统一纳入村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做到一站多能、一岗多责。坚持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群众日常生活,大力开展面向群众的助残康复、卫生保健、信息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探索创新民主管理机制,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