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魏征谏唐太宗(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
资源ID:1186123
资源大小:21.3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魏征谏唐太宗(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魏征谏唐太宗(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征,把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内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日:“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日:“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日:“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千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日:“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日:“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魏征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日文贞。太宗后尝谓侍臣日:“夫多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道,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日:“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减)材料二: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弊,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卑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日:“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10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卿A所谏B前C后D二百余E事F皆G称H朕I意J非K卿L忠诚M奉国N何。能P若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与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阴”指私底下,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阕氏归汉”的“阴”字意思相同。B. “于”与老子四章中“合抱之木,生于亳末”的“于”字用法和意义相同。C. “以”与大学之道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D. “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为天下笑”的“为”字用法和意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曾在太宗与隐太子暗中争夺权力时,劝隐太子早做打算。隐太子死后,太宗诘问魏征离间兄弟关系,魏征镇定自若,从容作答,并获得太宗赏识。B.太宗设宴招待近臣,长孙无忌打趣说过去的政敌变成了现在的同僚,太宗心生感慨,认为魏征能竭尽心力侍奉自己,自己提拔重用魏征,做到了君臣契合。C.太宗以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犯错:以铜作为镜子,端正衣冠;以古事作为镜子,了解兴衰;以人作为镜子,知道得失。魏征死后,太宗认为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D.庆历中,钱君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他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后来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4分)译文:(2)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4分)译文:14 .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谏官应具备哪些品质。(3分)【答案解析】10. FJN;大意:你直言劝谏的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符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11. B;解析:A.阴:皆指私底下:B.于:介词,表比较,意义相当于“比”/介词,表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C.以:皆为介词,意义相当于“把”“将”;D.为:介词,意义相当于“替”/介词,意义相当于“被”。12. D;解析:D.是司马光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不是钱君。13. (1)魏征素来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畏缩屈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雅:平素、素来,1分;抗直:刚正不阿、刚正不屈,1分;屈挠:屈服、退缩(或意译为“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1分:句意,1分)(2)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能使我的过错显现(或意译为“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过错,也没有谁能使它显现(或意译为“指出我的过错我难道唯独在过去有错误,而在今天都是正确的吗?【虽:即使,1分;彰:使显现(或意译为“指出过错”),1分:是:正确的、对的,1分;句意,1分】14. 要敢于劝谏,指出君主过失;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每点1分,答满3点,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征,是把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的临黄。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素来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畏缩屈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砍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他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九成宫,设宴招待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过去侍奉隐太子,我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在一起参加宴会J太宗说:“魏征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魏征再拜说:“陛下引导我提意见,我才敢提意见。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又怎么敢去犯龙鳞、触忌讳。”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魏征去世。太宗亲临大哭,赠司空,谥号为文贞。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材料二: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汇聚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就如同在利益方面贪求的人一样,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