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docx

    • 资源ID:1187639       资源大小:29.1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docx

    李自成三终隐归棍IJgEg十/爆海麋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百姓认为李自成最终隐归四十八寨,慈利县文史工作者也认为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考察四十八寨的传说、遗迹和明末清初的历史,可以肯定,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但不能将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认为是李自成的活动。明清之际,传言甚多,李自成身死而又冒出其隐居的说法只是个传言,并不符合李自成的行事风格和明清之际的历史。李自成隐居传言同明末清初的其他传言一样,都有着政治隐喻。明末清初:李自成:四十八寨:传言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备受明史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核心人物李自成的最终归宿,因后代不时有新材料或历史遗迹的发现而新说迭出,至今学界仍聚讼未决。李自成的最终归宿,主要有被杀和隐居两种说法,但亡与隐,,又因亡、隐.的地点的不同而产生了更多的说法。有的说法有官方文献支持,有的说法有目击证人,甚至还有目击证人的考察。312-313各种说法都有定的根据,相互争论,并存至今。尤其是李自成被杀于通山县九宫山说、隐居于石门县夹山寺说之间的争论,尤为激烈。*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李自成结局研%'课题组:李自成结局研究,沈阳:辽宁出版社1998年版:刘重日:李自成终归何处兼评李自成结局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近年来,地处湘西的慈利县文史工作者,因为在当地发掘出不少有关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记忆和遗迹,又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李自成曾在慈利县四十八寨有过活动。2若这一说法成立,很多学者认同的“湖北遇害说”就难以成立,而这显然会对当前的李自成研究掀起一定的波澜。若不成立,那又该如何来看待其中的证据以及李自成归隐四十八寨说呢?笔者谨就此提出考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慈利四十八寨传说与李自成归隐四十八寨新说在有关李自成最终归宿的诸多说法中,隐居夹山说是其中非常审要的一个观点。夹山位于湖南澧州石门县,与慈利县毗邻,距离慈利四十八寨约30公里。目前慈利文史工作者关于李自成的新说,主要是认为李自成败走南方后,曾经在四十八家带活动,因为当地留下了很多关于李自成的遗迹和传说。四十八寨作为一个地名,并不仅限于慈利一处,不少山势复杂险要之地都有四十八寨之地名。*就管见所及,比较有名者至少有三处:一是明末清初在湖北黄冈、麻城等地的新黄四十八寨,二是今贵州天柱县和湖南靖州县交界地的四十八寨,三则为今湖南慈利县东部广福桥镇的四十八寨。慈利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东部边缘,澧水中游,境内多丘陵,历史悠久,秦时即已建县,在明清时期与石门同隶属于澧州。四十八寨位于慈利东部的广福桥镇,紧邻石门县,这一地区山峦段嶂,地势险要,乃兵家用兵胜地。四十八寨是指当地48座有名的营寨,即秦国寨、和尚寨、罗汉寨、猴儿寨、鸡公寨、仙人寨、梅兴寨、乌纱寨、红岩寨、陀龙寨、稻摞寨、老鹰泰、金猴寨、尧人寨、宝剑寨、伤儿寨、金龟寨、矛寨、盾寨、风轮寨、金盏寨、灯台寨、美女塞、狮子塞、金龙寨、探子寨、牛角寨、独角寨、响水寨、黑岩寨、白岩寨、金鸡寨、箱子寨、背儿寨、插台寨、镂刀寨、牛鼻寨、灯笼寨、斧头寨、宝塔寨、婆婆家、斗升寨、城门寨、秤泥寨、师徒寨、顾公寨、何家寨、女儿寨。实际上,个别塞的名称也不统,如猴儿寨又名金猴寨。从寨名上来看,有些寨名来自寨的形状,有些寨名来自当地的历史传说。当然,四十八寨地区的地名,并不都是以寨来命名,如下文提到的珠宝湾、炉头湾,虽在四十八寨地区,但以湾来命名。四十八寨地处慈利、桃源、石门三县交界地区,而主要位于慈利县的广福桥镇。四十八寨地区奇秀山峰众多,名日四十八寨,只是一个约数,并不表示只有48座山。在这一地区,目前流传着许多关于李自成的传说:1 .探子寨。该寨四面环山,十分幽好。当地传说,此寨是李自成在联明抗清时期众多探马的居住地,在此进行情报收集与整理。2 .城门寨。在一座山顶上修建城墙,因一侧峭壁酷似城门而得名。城墙的南北两侧,有几十米的悬崖,部分悬崖段用大块条石垒砌城墙至山顶。登到寨顶,需要走300多级台阶。寨顶较为平坦,至今仍有门等遗址。当地传说,此城是李自成主持修建的,是李自成的驻地。3 .珠宝湾。当地传说,李自成自北京城撤退时,把北京城里的黄金白银和武器,还有大量的贵重珠宝,都运到四十八寨的某个地方埋藏。后来一位颜姓医生到此地采药,在山脚的一个岩缝里挖药草,扯出一串珠子,他以为是草药的根,在山涧水中一洗,闪闪发光,原来是一串珠宝。他接着又在这个地方挖,发现了大量的宝藏,有黄金、玛瑙、珍珠等,这样颜家就成了四十八寨有名的财主。别人听说后,都到这里来寻找珠宝,这个地方就叫作珠宝湾了。4 .炉头湾冶铁遗址。在炉头湾,有不少的冶铁遗址,包括大型灶台、铁渣、废弃燃料等,旁边的溪流中还残留有大量的铁渣。当地百姓传说是李自成的军器作坊。上述传说在四十八寨地区广为流传,前三则是关于地名得名缘由,而第四则是遗址传说。除以上传说外,还有关于李自成的民谣。在中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流传着一首关于铁匠的民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史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学打铁。”但在慈利县,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民谣。"张”“李”分别有特指,“张”指张献忠,“李”指李自成。晚清余启安过夹山寺寻所传闯贼墓云:“折尽旗枪册八营,南奔狼狈不能兵。已传夺魄乱锄死,又道追诛削发生。天网怪从琳宇漏,疑团常为稗官横。欲寻荒冢无残碣,剩得童谣打铁声。"网1272"童谣打铁声”就是指张献忠、李自成。李自成传说除表现在地名、民谣中外,地方文献中也有记载。李自成隐居石门县夹山的说法(夹山离四十八寨不远),出现在乾隆年间的地方文献中4,并在其后的地方文献中不断有记载。嘉庆石门县志卷四八僭窃志载;"夹山奉天玉和尚慕,传为闯贼,然已窜伏灭殁矣。"同治石门县志卷十四杂类志纪闻:"冢土冈有土墩四十八所,相传明末李贼余党盘踞澧州,时出剽掠,里人筑.上墩聚粮其上。寇至,则群相界御。今犹存十之六七。”网12451246李自成隐归四十八寨的各种民间传说逐渐得到慈利县文史工作者的“承认1990年出版的慈利县志中没有关于李自成在四十八寨的记载6,而2008年出版的慈利县志明确记载李自成在四十八寨有过活动2卜特别是自1980年代以来,夹山寺发现奉天玉的遗迹、遗物,石门县的宣传,以及电视剧雪山飞狐的播放,当地百姓都对李自成隐居在四十八寨地区的说法深信不疑,而地方文史工作者也将这些说法部分地吸收到县志中,但没有明确承认这种说法,只是认为李自成来过四十八寨,在四十八寨有过活动。这说明,地方志逐渐接受、相信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的说法。二、从传说与遗存考论明末清初四十八寨的历史从文献的记载来看,李自成余部到达今天湖南省所辖范围,是在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流传的众多关于李自成的传说,可以得到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献的印证。第一,从地势来看,四十八寨地区适合屯兵。石门县观国山与慈利四十八案相连。明万历年间,石门县蒙泉人梅瞥在观国山记中说:予尝眺远,则澧中西北万山如三峡奔涛,六军奔骑,有来无已:又如骏鸾驾鹤,驭气乘风,自天而降观国山屈管石门,去州西南百里而遥,脉自九、永数百里蜿蜒而来,近则层峦叠嶂,直抵仙岩。观国山突起壁立,云表绝顶,平衍数丈,左右皆奇峰异岫,前则一望无际。7从地势上看,四十八寨及其附近的石门县观国山,处在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四十八寨地区山峦叠嶂,地势险峻,进可以攻取地势较为平坦且具有定政治意义的常德府,退可以保守地势逐渐升高的湘西地区。换言之,四十八寨是常德平原与湘西丘陵地区的分水岭,进可攻退可守,非常适合屯兵。第二,从历史遗迹来看,明末清初四十八寨地区有过屯兵的历史。四十八寨地区有大量的屯田。四十八寨地区山多,但地理环境非常好,森林茂密,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在四十八寨地区的沟沟坎坎中,有梯田一万余亩。这些梯田的田域由大量的石块垒砌而成,田域之高度,矮则0.2米,高则三四米。如此庞大的工程,不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也不是在太平天国时期由太平军兴建的。从庞大工程所需要巨大劳动力来看,应该是清初李自成余部兴建的,当地百姓也传说是李自成部队兴建梯田。顺治二年(1645)五月初,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身死后,在湖北、江西交界地带的李自成东路大顺军军队,约有20万。这些军队后来主要散居在常德府、灌州等地,完全有可能在四十八寨地区屯驻。第三,从历史遗迹来看,明末清初之前四十八寨地区有屯兵的记载。在四十八寨地区,有唐代石刻节度游卒将充都兵典草契题记,笔者曾亲自勘察过。该题记载:光启元年十二月,为朗州雷尚书兵马侵扰,遂部领兵士三千余人,在此山屯驻,立七重寨栅。至二年三月,累得荆南,差大将送官告,并慰喻将士。其山号为见明山,以澧、朗二州为界。其年六月十九日,节度游卒将充都兵典草货题记。*该石刻现存四十八寨,碑文为笔者勘察时所录。该记载说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有将领率领三千人在四十八寨地区驻扎,建有军寨。三千人的屯驻,规模不小。再看四十八寨的城门寨,其地势之险要,工程之浩大,设施之完备,显然不是地方土匪修建的,也不是短期驻扎在此地的军事力量修建的,只能是大型军事集团主持修建的,其显然是屯驻军队首脑机关的驻地。第四,四十八寨珠宝湾的传说,也有历史文献的依据。四十八寨地区地势险峻,山多湾多,易守难攻,很适合埋藏宝藏。李自成在北京期间,追赃助饱,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李自成在从北京撤退前数日,“拘银匠数百,铭所掠金及库藏器皿为大砖而窍其中,搜民间骡马尽我以西,故溃散而觉财不匮。刘宗敏、出见秀、谷英、张鼐、袁宗第、刘芳亮、李锦七伪侯者,每赏珠一大斗,金银一车,币千端。士卒从北都归者,腰皆有黄金环宝,饮村人酒,掷金与之,或给珠一握,无所吝。白广恩家珊瑚高累尺,皆禁中物也。后自成再去,长安居民争入所居搜金银,中夜失火,烧秦王府几尽,回民之有力者得最多,故大富者众。数十年后,关中人犹从雨后泥土中拾得珍珠云”8.由此记载可知,李自成从北京撤退时带走了大量的财宝,虽然其中有一部分赏赐给众将,或在搬运过程中有遗失,但仍有大量财宝归李自成掌管。李自成亡后,其财宝落在何处,仍是未解之谜。四十八寨地区的百姓认为李自成来过四十八寨,也应该在四十八寨地区埋藏有财宝。从地势上看,四十八寨位于从常德平原到武陵山地区的过渡地带,特别是石门县白1980年代以来,在夹山寺发现了奉天玉和尚之慕。四十八寨离夹山寺不远,因此在认为奉天玉和尚是李自成的前提条件下,四十八寨地区的百姓认为,李自成来过夹山寺,肯定将财宝埋藏在距夹山寺不远且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四十八寨。揆诸明末清初的历史,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是可以肯定的。据民国慈利县志记载,顺治二年(1645),“闯贼李自成党陷九溪卫,张、马、王、游诸贼据有慈利,恣屠杀,百里无烟,是为十三家之众";顺治四年(1647),清军控制慈利,并控制慈利的九溪卫(卫址在今慈利县西北部江城镇),“设九永守备";顺治五年(1648),清朝在慈利推行顺治钱,并剃发;而在明朝方面,“明督师堵胤锡帅溃将马敬忠、牛万财、杨国栋等退保永定卫,师次慈利又据明史堵胤锡传记载,顺治二年,当李自成死后,“众拥其兄子锦为主,奉自成妻高氏及高氏弟一功,骤至澧州。拥众三十万,言乞降,远近大震”107151-7153。慈利县属于澧州管辖。后李自成余部归附堵胤锡。顺治四年八月,清军攻占永历帝驻蟀的湖南武冈州,以及宝庆府、常德府、辰州、沅州等湖南大部分地区,堵胤锡退守永顺土司、九溪卫、永定卫等湘西地区。顺治五年,由于金声桓、李成栋反正,形势对南明有利。四月,堵胤锡与马进忠、王进才、曹志建、李赤心、高必正等将领,从九溪卫、永定卫等地出发,乘机攻取常德、桃源、澧州、临武、蓝山、道州、靖州、荆门、宜城等州县。但由于内部矛盾,堵胤锡等率李赤心南下湘潭。11397-398至此,堵胤锡与李自成余部在慈利地区的大规模活动宣告结束。三、从“传言”看李自成的归宿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并考察明末清初的历史,在明末清初的四十八寨地区,有过大规模的外部势力的进入,这些外部势力就是李自成的余部和南明势力。但是,我们不能用李自成余部和南明势力的活动代替李自成的活动。李自成是否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则是不能确定的。整体联系李自成归宿的三个地点,从通山到夹山再到四十八寨,从地理方位来看,李自成的活动轨迹是向西移动,这与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路线是大致相同的;从时间顺序来看,李自成的活动顺序也是自东向西。揆诸史事,证诸遗迹,李自成余部和南明势力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是有历史依据的。因而,在民间和方志中,就被认为是李自成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自然,由于各种资料记载的分歧,各种研究结论的相互对立,在没有新的确切资料的情况下,不能确定李自成的最后结局:但从明末清初的社会状况来看,关于李自成最后结局的多种说法,或许只是一个有着充分“证据”的"传言,明清之际是一个众多著名人物魂归何处存在诸多悬念的时期.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崇祯帝的三个皇子下落不明,或死或隐,众说纷纭,后有人冒充皇子,称为朱三太子。真正的朱三太子在顺治二年被清廷杀死12,但不断有人假借朱三太子的名号举行反清活动。整个顺治、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者,约有七起之多。13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次:一是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后,北京有叫杨起隆者自称朱三太子,起事扰乱14-15;一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十六年(1707),在江浙地区发生了朱三太子案,轰动一时16。顺治元年冬季至二年(1645)春季,在南明弘光朝,发生了大悲案(僧人冒称亲王)、童妃案(妇女冒称弘光帝妃子)。顺治二年四月,史可法死在扬州,之后即有人假借其名号起兵反清。11112-115,135-136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帝被清军俘虏,但在南明永历初年,出现僧人假冒弘光帝,骗得许多地方官的信任。直到咸丰年间,在太平天国早期,洪秀全还自称是弘光帝的后裔。17-18顺治三年(1646)八月,隆武帝死在福建汀州,有人说在汀州遇害的是隆武帝的替身,隆武帝本人逃到广东五指山当了和尚。11224-225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帝因天花病死,此事得到顺治帝赏识的官员王熙的证实,但民间仍传说顺治帝因为深爱董鄂妃而出家。此外,还有董鄂妃、孝庄太后下嫁等,都在民间流传。明清之际的传言,远不止以上所列举。19-20这说明时局艰难,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传言才能广泛流传。李自成之死,由被确认到被怀疑,并逐渐成为一个问题,正是传言的作用。虽然某些证据十分"过硬",但仍然不能推翻李自成身死的结论。况且,从大顺军不再有统行动等来看,说明大顺军已经没有真正的领导者,这也表明李自成身死是出乎意料的事件,李自成未有时间来安排后事。从人物的性格来看,李自成经历过多次失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是在崇祯十一年(1638),李自成被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击败,“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弟伏商、洛山中TI07955。但李自成仍然坚持不懈,最终攻占北京城。自李自成撤出北京城到顺治二年(1645)五月,大顺政权遭受重创,战事连连失利,丢掉了大批控制区域,连重要的根据地西安、襄阳、荆州也丢失了,一些重要部下或被杀或投降,但大顺军仍然有兵力20余万308-311,拥有强大的实力,依然有同清朝相抗衡的雄厚资本,鹿死谁手,仍未可知。大顺军连续遭受失败,损失惨重,李自成对其本人及大顺军前途肯定有深深担忧,或有沮丧、悲观,但不至于出家、隐居。拥有可以同清朝和南明抗衡的势力却隐身寺庙,甚至隙身寺庙而在幕后指挥,绝非是李自成的个性。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军情如火,幕后指挥只能是延误军情的瞎指挥,长期征战、熟悉战争之道的李自成断然不会如此行事。但李自成的消失,只是死亡造成其肉体上的消失、其活动的消失,而其精神上的影响,依然存在。在嘉庆十八年(1813)的天理教动乱中,首领李文成自称是李自成转世。21仔细分析李自成的死法,有被杀死、老死等,而李自成被杀死的多种说法,都是李自成因带领的属下人少而被乡民杀死,这种"意外"死亡并非没有可能。清军在大雾弥漫的有利条件下突袭张献忠,张献忠不以为意,中矢而亡22,也是意外而亡。而关于李自成隐居的说法,多是李自成隐居于寺,这显然受到明清之际遗民逃禅风气的影响。李自成未被乡民杀死而隐居起来的传言,同清初的许多传言一样,其背后都有着政治的隐喻,或激烈或委婉地表达对清朝的不满,自觉不自觉地为某种目的服务。而地方文史工作者,则正好借“名人宣传地方的历史文化,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因此,在考证过程中,由于“情感”因素的干扰,不免有失误之处。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2孙哲生,朱佳林.慈利县志(19782002)Z.海Lh海南出版社,2008:289-298.网同治石门县志Z.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4章弋.研究还是偏究:评"课题组研究报告”兼答其对禅隐说的质疑G刘重日.李自成终归何处:兼评李自成结局研窕.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128-129.5嘉庆石门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第8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412.6慈利县志编纂委员会.慈利县忐Z.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7郭青.孟姜山志M朱湘泉,校注.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201-202.8徐而.小腆纪年附考M.北京:中华书局,1957:153454.911民国慈利县志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566.10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1顾诚.南明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2何龄修.太子慈娘和北南两太子案:纪念孟森先生诞生140周年、逝世70周年.中国史研究,2008(1):121-138.13李平秀.从天地会看清代民间社会的满汉关系G清代满汉关系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85-386.14王政尧.北京杨起隆起义简述M清史述得.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93-98.15杨珍.杨起隆起事再探J.清史研究,2015(2):150-156.16竺沙雅章.朱三太子案LIOi>T:清初江南(D秘密纽i社L:UO寸5考察J.史林,1979,62(4):499-519.17乾隆玉屏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第47册.成都:巴蜀书社,2006:140,185.18缪荃孙.艺风堂杂钞M.北京:中华书局,2010:64.19阚红柳.清初社会传闻与皇权干预J.清史研究,2011(3):150-156.20邱仲麟.席人自扰:清代采选秀女的讹言与社会化恐慌清华学报,2014,44(3):419-457.21韩书瑞.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亿.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227.22王纲.张献忠大西军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83-289.

    注意事项

    本文(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