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中的劳动教育.docx
浅幽4陶接中的劳动教S【摘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小衔接十分重要,高质量的幼小衔接可使幼儿群体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基于该背景落实教育工作,幼儿园需进一步提高封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科学且合理的劳动教育可在强化幼儿劳动意识的同时,使之获取更多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了解劳动背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这既是幼儿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前提,也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关键词】幼小衔接;劳动教育;实施策略202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提出对深化幼儿园、小学合作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引领幼儿向小学平稳过渡的基础保障。基于该文件内容落实劳动教育,所有幼儿教师需要以幼儿为本的育人理念,制订幼小衔接劳动教育目标、设计劳动教育内容,确保幼儿园劳动教育既能满足幼小衔接需求,也能与幼儿成长规律相契合。一、幼小衔接背景下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能力。对36岁幼儿来讲,具象思维是其认知事物的主要方式,换言之,幼儿群体一切学习经验获得都是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可让幼儿在参与劳动过程中真实感受到劳动者的艰辛,从而养成良好劳动意识与吃苦耐劳能力。另外,现阶段幼儿多属于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长宠爱下,部分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极易产生逃避或放弃心理,但劳动教育的实施能够使之在各种磨炼下逐渐形成坚韧不拔、敢于挑战的意志。其次,有助于幼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个别家长因为担心幼儿做不好,或是出现受伤等情况,故而无论生活中大小事通常都是一手包办,长此以往,幼儿群体容易出现自我管理能力丧失的情况,这一情况对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极为不利。教师可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加强幼儿的劳动教育,幼儿能够在教师引导下积累更多生活经验、掌握更多技能,并且不断参加劳动教育,其社会适应力也会随之提升,而这正是幼儿升入小学适应全新生活的一项重要能力。二、幼小衔接中的劳动教育开展原则幼小衔接视角下,为保证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教师应对以下原则严格遵守。首先,以幼儿实际认知为出发点。该原则是指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够在了解幼儿认知情况后,结合其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劳动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这样才能使幼儿群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如部分幼儿喜欢研究园内的各种植物,面对该兴趣,教师可组织“水果蔬菜栽种”活动;也有一些幼儿喜爱整理,结合该兴趣教师可设置“值日生”活动。结合幼儿兴趣组织多样化劳动活动,可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欲望,同时劳动教育价值也能由此充分体现。其次,循序渐进原则。所谓循序渐进指向劳动教育推进,教师不可对幼儿主体有过多苛求,而是要在考虑幼儿能力、素质后由轻松到困难、简单到复杂,逐层增加劳动活动难度,如可先从最初的自主完成书包整理入手,逐步拓展到浇灌班级植物、整理区域环境再到一些社会性活动。通过逐层推进、落实劳动教育,可让幼儿对劳动教育认知逐渐加深,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劳动意识形成,同时对其后续融入小学生活也能起到助推作用。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现状从幼儿园层面来看,陶行知先生的“活教育”理念充分表明幼儿园搭课程搭建必须将劳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劳动教育开展绝不只是让幼儿群体学会一些基础性劳动工具,而是要更重视劳动教育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表达。但现实却是个别幼儿园管理者对劳动教育重视不足,以至于劳动课堂的构建和劳动活动的组织经常会出现诸多问题,最常见的是一些教师仅是在劳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劳动工具,并未针对劳动目的和劳动内容做出指导与评价;更有少数教师在组织劳动活动时因为担心幼儿安全,故而常出现蜻蜓点水的教学现象。若以上问题不能尽快解决,除难以发挥劳动教育价值外,更会直接影响幼小衔接效果。从家庭层面来看,固化的家庭教育理念使部分家长陷入“重智育,轻劳育”的教育误区,这类家长片面认为学前教育应以学习唱歌、美术、舞蹈、识字、计算等智力教育和艺术教育为主,而劳动教育并不重要,甚至面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有家长会表示十分担心安全问题,从而拒绝且抵触子女参与各种劳动活动。该理念下,家庭生活中无论任何劳动家长都是完全操办,如收拾文具、整理玩具、书包,甚至吃饭、穿衣、刷牙也需要家长从旁协助,可以说整个生活中完全剥夺幼儿劳动权利。这一问题除会导致幼儿丧失劳动兴趣、劳动能力外,同时也不利于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质。简单来讲,面对父母和长辈的长期付出,幼儿会形成强烈依赖性,更会认为这些都是家长应该做的。所以从这点上看,家长的过度宠爱和拒绝劳动教育也不利于其形成尊重和感恩心理。四、幼小衔接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一)确立劳动教育目标幼小衔接视角下,为使劳动教育有序开展,需先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只有目标清晰、准确,才能为一切劳动活动设计指明方向,才能使该项教育活动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是幼儿园开设劳动课程、组织劳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此外具体实践环节,教师也要将劳动素养培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例如,面对幼小衔接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将幼儿生活和小学生活与劳动教育相连接制订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在劳动中学习、生活中劳动的有利契机。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加幼儿心理和身体层面愉悦感,也可使之形成专注、感恩、自信等良好品格。具体来讲,幼儿园可设置提升幼儿劳动体验感、愉悦感,让其形成良好安全意识、卫生习惯、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幼小衔接劳育目标。(二)共思劳动教育方法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最关键的一项改变就是幼儿需要学会如何自己整理物品,针对这一变化,教师需对“怎样提高幼儿物品整理能力”的问题深入思考。想要解决该问题,在日常教学和一日生活中,教师可将幼儿视为主体,让其参与讨论、表达自身想法,反观教师需要负责帮助幼儿整理和梳理主观想法,并将提炼出的内容作为主体板块,利用这种方法可为幼儿提供方法整理集合。例如,为让幼儿尽快形成自我整理习惯,可设置“我的坚持日记”活动,将每名幼儿整理个人物品的具体实情在日记中逐一记录,这样幼儿便能对个人能力提升情况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幼儿群体之间也能围绕日记内容完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动态化的管理方式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并将原本的被动整理转变为自觉性行为,从而使个人形成整理习惯、增强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在组织区域活动时,经常能发现一些幼儿在完成相应活动后,未能将玩具或图书等物品回归原位,为避免该现象,使幼儿主动整理区域玩具和图书,培养其自我管理和整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此问题教师可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其劳动意识和培养整理能力。如区域活动后可将班级幼儿平均分为多个小组,然后为各组划分一个整理区域,只有用时最短且整理最干净的小组能够获得奖励;或者也可针对自我整理能力形设计儿歌和歌曲,让其通过学唱这些内容形成良好的自理意识和能力。(三)创设劳动教育环境基于幼小衔接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应谨记该项教育活动落实不仅是为让其拥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其优良道德品质、乐观心态和综合能力。鉴于此,针对幼儿组织幼小衔接工作,需明确劳动教育氛围和环境营造十分重要,这样既能为幼小衔接有效实施提供外部支撑条件,同时也可将劳动价值意蕴充分彰显。首先,劳动教育环境营造需挖掘一切能够利用的劳动资源,让幼儿在生活熏陶和感染下形成劳动习惯。例如,餐桌上可张贴一些幼儿自己整理碗筷的图画或标语;也可尝试在班级内设置种植区;教师可带领每位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小绿植到班级之中,这样教师浇水、施肥时,幼儿也能主动学习。其次,为使劳动教育、幼儿教育两者深度融合,教师要对创设相关劳动情境加以重视,这种环境创设方式是指通过搭建真实、生动的情境或场景激发幼儿劳动兴趣。以“微社区”体验活动为例,想要进一步深化学生体验感,教师可结合社区的劳动工作实情,在幼儿园营造一个缩小化的仿真情境,以该方式呈现劳动教育可让幼儿在真正情境中感受劳动乐趣,而这也是劳动意识和劳动自信形成的主要前提。(四)融入劳动教育游戏劳动游戏是幼小衔接下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为此,幼儿园组织劳动教育时可巧妙融入游戏内容,使劳动教育趣味性能有显著提升。例如,为进一步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提升社会适应力,教师可从职业认知角度入手,设计“小小快递员”活动,游戏过程中可将班级幼儿分成多个小组,然后让各组幼儿到指定位置领取包裹,同时也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自己手中的包裹精准送到最终地点,想要确保包裹以最快时间送达,组内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这一游戏过程幼儿不仅能感知劳动艰辛、正确树立职业观、劳动观和提升社会适应力,在升入小学后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全新生活,认识更多新朋友。(五)拓展劳动教育区域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下实施劳动教育,不能局限于幼儿园区域内,也要向社会、小学和家庭拓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效能。首先,教师可带领幼儿进入敬老院参与各种社会类公益劳动,以该方式呈现劳动教育可让幼儿在助人为乐过程中感受劳动魅力、提升劳动自信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其次,也可将大班幼儿带入小学一同参与新入学小学生的班级劳动,让其通过该氛围感受小学劳动与幼儿园劳动的不同之处。最后,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对幼儿形成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可利用家长会或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强调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传达正确的教育方法,碓保幼儿劳动教育中,家长能够做好一切配合活动。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组织劳动教育对培养幼儿适应力、约束力和管理能力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保证劳动教育成效和幼小衔接顺利开展,幼儿园可从确立教育目标、思考教育方法、创设教育环境、融入劳动游戏和拓展教育区域几方面入手,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