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东水港口门整治修复工程环评报告.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澄迈县东水港口门整治修复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澄迈县东水港口门整治修复工程项目代码2206-469023-04-01-550913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海南省澄迈县老城镇东水港村委会盈滨内海东水港Ll门处附近海域地理坐标(110度4分0.215秒,19度58分59.159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四-154围填海工程及海上堤坝工程和160其它海洋工程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疏浚区面积6.0万m2,补沙区面积5.7万m2,拦沙堤面积2.36万m2,长度490mo建设性质0新建(迁建)口改建口扩建口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6016.08环保投资(万元)128.87环保投资占比()2.1施工工期12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口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响评及规划环境影介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的符合性本工程拟对澄迈县老城镇的盈滨内海东水港口门及盈滨半岛北侧岸段进行整治修叁,整治修复内容包括:对东水港口门进行疏浚:在东水港口门东西两侧建设拦沙堤,东堤堤头新建导助航灯桩一座,并拆除原2#灯桩;对盈滨半岛北侧侵蚀岸段进行补沙,修复沙滩。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中“二、水利”中的“10、出海口门整治工程通过东水港口门整治修复工程有效修复整治受严重侵蚀的沙质海岸,构建生态与亲水岸线,扩大口门纳潮能力,改善海湾整体生态环境,提升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盈滨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品质。项目实施将提高盈滨半岛及其内海的旅游价值,促进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共同发展。因此项目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相关规定。2、项目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中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项目所在海域功能区为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代码:A2-15)东水港农渔业区(代码:A1-34),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代码:A5-45)o其中疏浚区3个海洋功能区均涉及,补沙区涉及东水港农渔业区和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西拦沙堤占用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东拦沙堤主要占用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同时也占用了少部分的马村港港口航运区和东水港农渔业区。(1)马村港港口航运区的用途管制要求是:“主导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合理规划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停靠、装卸作业、避风和调动、通航所需海域;可兼顾临港工业与城镇建设用海。注意协调与其他用海的关系“;东水港农渔业区用途管制要求是:“主导用海类型为渔业基础设施用海,即东水渝港建设用海,合理规划渔业生产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渔船停靠、装卸作业和避风所需海域;可兼顾旅游娱乐用海,建设游艇码头等设施,适度开展休闲渔业活动”;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用途管制要求是:“主导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浴沏和游乐场用海,可适度兼顾农渔业用海,开展休闲渔业活动”。本项目为整治修复项目,建设内容包含拦沙堤建设、口门疏浚、人工补沙等。通过整治修复工程改善盈滨半岛北侧岸段、口门西侧岸滩侵蚀及口门淤积缩窄现状,修复盈滨半岛外侧侵蚀岸段,遏制岸滩进一步侵蚀后退,同时提高沿岸区域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通过人工补沙,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娱乐环境;对东水港口门水域进行疏浚,改善渔船进出口门的通航条件,增加盈滨内海纳潮罩,提升盈滨内海生态环境。因此项目建设符合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东水港农渔业区和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的用途管制要求。(2)马村港港口航运区的用海方式要求是:“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根据港口建设与临港工业发展需要可适度围填海”;东水港农渔业区用海方式要求是:“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I除码头设施建设外,禁止填海造地用海”;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用海方式要求是:“严格限制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盈滨半岛浅海海域允许适当围填海用于旅游休闲度假,东水港内海禁止填海造地,且围填海不得破坏盈滨半岛沙坝地貌本项目拟在口门东、西两侧建设拦沙堤,用海方式为非透水构筑物,西拦沙堤位于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东拦沙堤主要位于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拦沙堤建设改变了海域自然属性,但项目建设能够保护东水港口门不再受到淤积的影响,改善东水港口门的通航条件。疏浚区位于东水港农渔业区和马村港港口航运区,本项目疏浚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海域的自然水深,疏浚及开挖量约9.64万立方米,疏浚量不大,对海域自然属性影响较小,且本项目不涉及填海造地,项目建设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用海方式要求。(3)马村港港口航运区海域整治的要求:“加强项目用海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防淤、防污染;马村倾倒区位于港区范围内,注意港区建设规划与倾倒区的协调“;东水港农渔业区海域整治的要求:,防止航道淤浅,维持渔船停泊航行的水深条件”;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海域整治的要求:“控制I东水港内养殖规模,防止东北段新海港港口区发生油污染对盈滨半岛岸段的影响项目区疏浚解决东水港口门淤积问题,保证船舶通航所需水深条件。项目在东水港口门东、西两侧各建设一座拦沙堤,用于防止口门继续淤积,并保护拦沙堤东、西两侧沙滩,本项目为整治修复类项目,不涉及养殖,工程实施后将有利于防止盈滨内海口门淤积、改善水域水动力、水质、生!态及岸滩景观环境。项目用海符合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东水港农渔业区、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的海域整治要求。(4)马村港港口航运区的重点保护目标为:“保护港口、航道水深条件;保护水域宽度,防止:淤积“;东水港农渔业的重点保护目标为:“保护潟湖生态系统;保护东水港周边旅游资源;保护航道”;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的重点保护目标为:“保护沙滩、沙坝和防护林带;保护水质”。通过项目建设对口门修建拦沙堤及疏浚,改善东水港口门的通道水深条件,利于渔船进出,同时增加盈滨内海的水体交换,改善内海的水质环境。通过人工补沙,改善原有的沙滩景观,修复沙滩旅游资源。项目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均收集上岸合理处置,严禁排湃,对区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实施符合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东水港农渔业区、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重点保护目标要求。(5)马村港港口航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为:“港口区执行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港内航道区和锚地区执行不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港外航道、锚地区执行不劣于现状的水质标准,二类海,沉积物质量标准,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东水港农渔业区的环境保护要求为:”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的环境保I护要求为:”执行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根据水质、沉积物现状调查表明,项目周边海域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不断增加造成的。盈滨内海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环境较差,部分站位水质衿到三类、四类。因此通过口门整治修复,改善其水动力环境,可起到改善水质、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对环境保护要求有促进作用,符合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东水港农渔业区、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中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要求。- .5图1-1项目与海洋功能区划位置关系图3、与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符合性分析2018年12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了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琼府函(2018)153号),根据本项目与澄迈县总体规戈U(空间类2015-2030)叠置图,项目不涉及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疏浚区面积约为6.0万1产,规划用地性质为未计入水库水面的河流湖泊水面;补沙区面积约5.7万im2,规划用地性质为IV级保护林地7428.48m2,滩涂14762.85m2,未计入水库水面的河流湖泊水面24345.37m2,自然保留地10615.79m2:拦沙堤面积2.36万m2,其中西拦沙堤面积5200.29m2,规划用地性质为未计入水库水面的河流湖泊水面;东拦沙堤面积18383.48m2,其中未计入水库水面的河流湖泊水面16351.42m2,自然保留地2032.06m2°根据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2017年1月,澄迈县人民政府),IV级保护林地:是县域内需予以保护并引导合理、适度利用的区域。W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限制采石取土等使用林地。推行集约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本项目林地保护利用功能分区属于北部台地沿海防护林和花卉、苗圃产业区。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与措施:“本区域是澄迈县海岸线区域带,拥有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沿海防护林带,生态系统类型相对单一。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以海防林保护为重点,全面协调和正确处理海防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至关重要。因此,要将海防林纯林改造和旅游区景观林改造结合起来,营造集生态防护、旅游景I观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森林,打造沿海带状森林公园。利用本区良好的开发环境,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扩大林木种苗生产基地规模,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满足造林和旅游区绿化对花卉、苗木的需求,根据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未计入水库水面的河流湖泊水面及滩涂的管控要求为“水域(河流、湖泊、滩涂湿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侵占、破坏、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滩涂湿地资源,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和设施,严禁破坏水体,切实保护好动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存环境。”受波浪尤其是台风和风暴潮影响,盈滨半岛北侧岸滩侵蚀严重,树根裸露,树木倾倒死亡,已形成高约1.5m的陡坎,沙滩面积缩窄,沙滩坡度变陡。盈滨半岛陆域面积减少,防风林面积缩减,宽度缩窄严重。根据与澄迈县息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叠置图,本项目仅人工补沙区涉及IV级保I护林地(规划用地性质),该区块不建设任何构筑物,不进行采石取土等活动,通过人工补沙,改I善盈滨半岛北侧岸段修复整治岸线,改善原有的沙滩景观,提高旅游景观资源,同时提高沿岸区域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保护沿海防护林不受破坏。根据现场勘察,项目拟补沙区现状均为沙滩,不涉及防风林。本项目为口门整治修复项目,项目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均收集上岸合理处置,严禁排海,对区域海洋环境影响较小,同时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警戒线、警示牌等严禁任何人及施工设备进入项目周边海防林区域。因此,项目实施符合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局部图疏浚区atr11wt<r<Kav330w1雨*X*Hn4ll图l-2a项目疏浚区与澄迈县总体规划的位置关系图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局部图一一补沙区<T6*NBIB图l-2b项目补沙区与澄迈县总体规划的位置关系图吕吕片*A4二“Sss阳创图1-2c项目东、西拦沙堤与澄迈县总体规划的位置关系图4、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项目区近岸海域规划为盈滨半岛-金沙湾度假旅游区(HN029BII),盈滨半岛-金沙湾度假旅游区位于澄迈盈滨内海东水港口门附近海域,总面积43.73平方公里,主导功能为旅游娱乐,执行二类海水水质保护目标。根据水质现状调查表明,项目周边海域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这种影响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不断增加造成的。盈滨内海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环境较差,部分站位水质达到三类、四类。因此通过口门整治修复,改善其水动力环境,可起到改善水质、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对水质环境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提升区域旅游娱乐环境。施工期陆域生活污水外运处置,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由船舶运营方联系有资质船舶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严禁排海;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因此,项目符合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年修编)o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一澄迈部分代研环Ia助舱区划名林IHNO29BIIt .%金眇慢泊M9HNOMB11花场与也竹货的I <HN070CIIM头、金Nl业用水144HN07IDIV,iHMl*5HNI06DSHSOIIU泄为”“沙行设介N近岸海域环境功能M划图1-3项目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位置关系图JOll *ft、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海洋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可分为产业与城镇建设、农渔业生产、生态环境服务三种功能。澄迈县东水港口门整治修复工程项目位于澄迈县东水港口门附近海域,属于优化开发区域(图1-4)。海南省海洋优化开发区域共2个,为脩州市优化开发区域和澄迈县优化开发区域。其功能定位:”调整和优化海洋经济结构,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海洋科技投入水平,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建设成为本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陆海交通枢纽发展方向和开发原贝J:“优化海洋空间布局、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生态系统格局。”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临港工业、滨海城镇建设空间结构和海洋旅游服务,有序推进海岛旅悌观光,培育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优化海洋生态系统格局:“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加强直排污染源环境监测和入海排污口监管力度。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海域综合整治、海域生态修复和建设,有效保护红树林典型海洋生态系统IWM5X>4vMinnr 朱ryri以02-戈南渡江口岛I(WMW qMSffIF 务IIO*I4iWaUMK WjCUQ5一图1-4项目与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图本项目为整治修复项目,建设内容包含内拦沙堤建设、口门疏浚、沙滩补沙等。通过整治修复工程改善盈滨半岛北侧岸段、口门西侧岸滩侵蚀及口门淤积缩窄现状,修复盈滨半岛外侧侵蚀岸段,遏制岸滩进一步侵蚀后退,同时提高沿岸区域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通过对东水港口门水域进行疏浚,改善渔船进出口门的通航条件,增加盈滨内海纳潮量,提升盈滨内海生态环境。施工期产生的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等均接收上岸处理,不排海。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O与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疏浚区和拦沙堤占用海域,不属于“海岸带陆域20Om生态红线和非生态红线”范围,补沙区部分区域位于海岸带陆域200m范围内,根据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叠置图,补沙区位于海岸带陆域200m范围的区域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第十条“除下列情形以外,省和市、县、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在海岸带陆域200米非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不再规划新建建I设项目。(一)港口、码头、滨海机场、桥梁、道路、轨道交通及海岸防护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储运、公共卫生设施、供电、供气、供水设施、通信、安全防护、应急避难、医疗救护、污染物处理处置排海工程、渔政站、边检站、海警站、综合执法站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九)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大、特殊建设项目”。本项目属于上述中的海岸防护工程。同时第二十二条“省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政府应当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组织对损毁的沿海防护林和海岸带防波堤等海岸防护设施进行修复,对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退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海岸带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项目补沙区位置在盈滨半岛北侧严重侵蚀岸段,沙滩坡度较陡,形成高度约l5m的陡坎,沿海一侧防护林树根裸露,部分树木倾倒死亡,项目修复盈滨半岛外侧侵蚀岸段,遏制岸滩进一步侵蚀后退,同时提高沿岸区域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保护沿海防护林。因此,项目符合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7、与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严格海洋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强化海岸线、海域、无居民海岛保护。对海岸线实施分类保护与利用,严格保护自然岸线,严控生产岸线,对建设项目占用自然岸线实行,占用与修复平衡,制度,整治修复受损岸线,严控无居民海岛自然海岸线开发利用。加强围填海管控,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范围内全面禁止实施围填海”,“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在港口所在地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到2025年,形成美丽海湾建设、评估、宣传长效管理制度,建设铺前湾、后水湾、海棠湾、清澜湾、博鳌港湾、小海潟湖、新村湾、黎安湾、龙沐湾、墩头湾(北黎湾)、棋子湾、盈滨内湾(边湾)等12个美丽;海湾,走在全国前列项目建设不占用生态红线,不涉及围填海工程,改善盈滨半岛北侧岸段、口门西侧岸滩侵蚀及口门淤积缩窄现状,修复、整治海岸线,同时提高沿岸区域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盈滨内海纳潮量,提升内海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恢复东水渔港北岸的生态环境,增强该岸段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当地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亦可加强海湾开发利用,改善民生,达到集经济、社会、生态、海岸防护等多重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整治的效果。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8、与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完善海洋空间体系包括“加强海洋生态环境I分区管控。明确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海岸带、生态敏感脆弱区等特殊区域的用途管制。加强涉海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把关,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范围和强度根据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中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岛保护专篇和“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项目所在海洋功能区为马村港港口航运区、东水港农渔业区、盈滨半岛旅游休闲娱乐区,项目建设符合所在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9、与关于贯彻落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的符合性分析本工程包括疏浚区、拦沙堤及补沙区,仅补沙区涉及岸线,岸线类型为砂质岸线。本项目位于东水港潟湖-盈滨半岛岸段,属于限制开发岸线,根据海南省海岸线保护类别登记表,项目岸线代码469023-XZ-01,管控措施:限制改变海岸基本属性的开发利用活动;保护砂质岸线,保护和恢复沿岸海防林;东水港潟湖内满足地中海生态滨海风情小镇旅游配套区、滨乐港湾度假区、海南世界搏击竞赛娱乐中心、香堤海韵产权式酒店建设需求,不再新增围填海;加强岸滩冲淤动态监测,实施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本项目对口门进行综合整治,保护砂质岸线和沿岸海防林,本项目不涉及围填海,定期对岸线I岸滩冲淤进行监测,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IMr4'IrE110'4'2OeE110*4*4(EHO' 4' WE图is项目与海南省最新岸线的位置关系图10、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本项目所在位置不占用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见图1-2:项目补沙II区距离南侧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区最近为330m,根据悬浮泥沙扩散数模,施工期悬浮泥沙不会扩散至该生态保护红线区,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周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无影响。12因此,项目选址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要求。11、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分析本项目与其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本项目所在位置不占用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区,项目选址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的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根据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环境质量底线要求如下:空气质量底线,城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浓度保持不增加,到2030年,年度优良天数达99%以上;盈滨半岛等旅游度假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9%;老城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年度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底线,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n类标准比例率达97%,主要湖库水质达到地表水W类标准比例率达95%,入海小河流河口水质不低于地表水W类标准,比例率达到75%;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海水二类标准以上比例率达98%,滨海旅游区水质达到海水二类标准以上比例率达100%,工业园区符合或优于功能区目标。土壤环境质量底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20年,符合或优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比例不低于81%。本项目主要为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基本无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船舶废气,船舶废气属于移动源产生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排放强度低,项目建设可满足空气质量底线。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严禁排海,不会对水环境质量造成恶化,符合水环境质量底线。项目基本占用海域,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影响很小,满足生态的环境质量底线。因此,本项目建设满I足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中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限水资源:单位GDP水耗低于IK)立方米/万元;能源:单位GDP能耗低于0.5吨标煤/万元;森林资源:按照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年均使用林地定额,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本项目运营期不消耗水资源,能源消耗较少,不会超过资源利用上限。(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经查询“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该项目占用区域包括澄迈县重点管控单元1(ZH46902320001)、澄迈县优先保护单元3(ZH46902310003)、海南省澄迈县近岸海域重点管控区5(HY46902320005)、海南省澄迈县近岸海域重点管控区2(HY46902320002)。见图1-6,区域管控要求详见表M,查询结果报告详见附件7。图1-6项目与“三线一单”管控单元叠置图表1-1项目所在区域管控要求环境管控单元管控区分类控度管维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4.对建材、金属加工、木材加工等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工程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船舶排放的尾气,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使用低污染排放的设备,采用清洁型燃料,在机械设备排放口加装废弃过漉器情况下,废气污染的影响很小,是可接受的。ZH46902320001澄迈县重点管控单元1污染物排放管控L执行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区域内保留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环境风险防控L执行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风险4.防范用地使用过程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测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5.强化企业关闭搬迁后土壤环境监管.ZH46902310003澄迈县优先保护单元3空间布局约束1 .执行生态空间(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水土保持)普适性管控要求。2 .执行水环境(高功能水体)普适性管控要求。本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严禁排海,不会对水环境质量造成恶化。HY46902320005海南省澄迈县近岸海域重点管控区5污染物排放管控1.澄迈县污水处理率达到85%o2.老城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基本完成所有行政村及其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3.盈滨半岛沿岸水质达标前,沿岸老城镇实行新(改、扩)建设项目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量置换。施工期陆域生活污水外运处置,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污水由船舶运营方联系有资质船舶污水接收单位接收处理,项目无废水外排。HY46902320002海南省澄迈县近岸海域重点管控区2空间布局约束禁止马村港到港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残油、废油,垃圾等禁止进入水体.项目位于盈滨内海东水港口门附近海域,不占用马村港区域。染排管污物放控加快完善马村港污水和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境险控环风防加强马村港溢油和船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的要求。二、建设内容蓝本项目位于本工程位于澄迈县老城镇的盈滨内海东水港口门及盈滨半岛北侧岸段。中心地理坐标为位110o4,3.175"E,l9o59'0.12"N(.置1、项目建设背景本项目位于澄迈县老城镇的盈滨内海东水港附近海域,根据东水港当地渔民反映及近十年来的影像资料显示,盈滨半岛沙坝逐年向内海侧迁移,海侧岸线逐年侵蚀后退,东水港口门宽度逐年缩窄,口门稳定性日趋恶化。与此同时,近年间盈滨海内的填海造地、养殖池塘等建设活动,致使内海纳潮面积的大幅缩小,水动力条件减弱,加之口门逐年缩窄,对口门通道的行洪能力及东水港渔船进出产生不利影响。盈滨内海东水港附近海域主要的环境现状如下:盈滨半岛北侧岸段侵蚀严重,口门沙嘴向内海运移,并逐渐缩窄口门项 B 组 成 及 规 模受波浪尤其是台风和风暴潮影响,东水港口门外侧岸滩侵蚀严重,树根裸露,树木倾倒死亡,已形成高约1.5m的陡坎,沙滩面积缩窄,沙滩坡度变陡。根据历年卫星图片,2019年口门北侧岸线相比10年前最大后退距离为90m,同时,口门南侧岸滩呈现一定淤积。盈滨半岛陆域面积减少,防风林面积缩减,宽度缩窄严重,现最窄处宽度仅约80m。岸滩严重侵蚀减弱了盈滨半岛的防台屏障作用,降低了防台避风的安全系数,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2014年的两场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导致岸线进一步侵蚀,给东水港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口门西侧岸段侵蚀后退,滩面杂乱在东水港口门西侧,1967年时多为海滩,海滩可基本连续分布至口门以西约650m的岸段。至2014年,口门以西已基本成为基岩岸线和人工岸线,仅局部凹入岸段有沙滩。口门以西缺少上游来沙,也存在冲刷现象。口门外水域逐年淤积,影响渔船进出根据对工程区域进行水深地形测量情况来看,口门外50Om范围内底标高在-LOm以上,对渔船在低潮时进出口门存在一定的影响。根据近年来该区域变化情况来看,未来极有可能继续淤积。滩面垃圾分布,渔船随意带缆,生态景观恶化盈滨半岛陆域滩面上大量生活垃圾无序倾倒,未得到有效收集,直接就近堆放导致岸滩垃圾污染严重,也导致附近海域受到一定污染。渔船随意停靠,缆绳杂乱绑扎在岸边树木上,进一步破坏了近岸的生态景观。因此,对口门进行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盈滨半岛北侧岸段、口门西侧岸滩侵蚀及口门淤积缩窄现状,修复、整治海岸线,同时提高沿岸区域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保护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盈滨内海纳潮量,提升内海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东水港口门整治修复工程的总体目标是有效修复整治受严重侵蚀的沙质海岸,构建生态与亲水岸线,扩大口门纳潮能力,改善海湾整体生态环境,提升海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实施是加快海南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举措。通过东水渔港口门整治修复工程的建设,恢复东水渔港北岸的生态环境,增强该岸段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当地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亦可加强海湾开发利用,改善民生,达到集经济、社会、生态、海岸防护等多重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整治的效果。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且迫切的。前期为了回应当地渔民和百姓的急迫诉求,先开展了口门应急疏浚工程,以短期内满足渔船进出口门的需求。应急疏浚工程对澄迈县老城镇的盈滨内海东水港口门进行应急疏浚,疏浚沙(约为7.24万m3)全部用于盈滨半岛北侧岸段补沙。口门应急疏浚工程已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现处于施工阶段。本项目疏浚范围包含门门应急疏浚工程的范围,口门应急疏浚工程疏浚沙全部用于盈滨半岛北侧岸段补沙,补沙位置位于本项目补沙II区和III区之间,具体的位置关系见图2-1所示。110*4'<EIIO*4J0EII图例II沧迈县东水港口门整治修n工程z口门应急破浊工程图2-1项目与应急疏浚工程的位置关系图2、项目评价类别判定本项目疏浚及拦沙堤基础开挖量为9.64万m3,拦沙堤总长490m,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五十四、海洋工程”中的“154、围填海工程及海上堤坝工程,中的“其他,和“160、其它海洋工程”中的“其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3、本项目建设内容本工程拟对澄迈县老城镇的盈滨内海东水港口门及盈滨半岛北侧岸段进行整治修复,整治修复内容为:对东水港口门进行疏浚及开挖,疏浚、开挖量为9.64万nV,疏浚开挖沙全部用于盈滨半岛北侧岸滩补沙;在东水港口门东西两侧建设拦沙堤,东拦沙堤长400m,西拦沙堤长90m,东堤堤头新建导助航灯桩一座,并拆除原2#灯桩:对盈滨半岛北侧侵蚀岸段进行补沙,修复沙滩,补沙岸段长度总计800m,补沙量9.64万m3。项目工程建设一览表见表2-L表2项目工程建设一览表工程类别工程建筑工程规模和内容建设备注主体工程拦沙堤东拦沙堤呈弧线形,为东南一西北走向,长度400m,堤顶高程3.5m,堤根位于口门东侧的盈滨半岛沙嘴附近。西拦沙堤为东南一西北走向的直线,长度90m,堤顶高3.5m,堤根位于口门西侧。拟建东拦沙堤所在区域表层存在严重液化的中砂层及淤泥质粉质粘土,需进行地基处理。本工程拟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处理液化问题。碎石桩桩径LOm,按正方形布置,间距3.0m。根数为1793根。东、西两侧拦沙堤开挖量为5.97万m3,开挖砂全部用于本工程人工补沙。新建口门疏浚疏浚底高程-2.0m。疏浚区自沙嘴处-2m等深线顺沿航道出口直线连接深海侧-2m等深线,纵深长度约750m,疏浚宽度口门处取为60m,口门外侧取为9()m°疏浚边坡取1:5,放坡至原泥面,采用绞吸挖泥船施工,超宽3.0m,超深0.3m,疏浚量约为3.67万m3(考虑应急疏浚工程回淤量1.7万m3)。疏浚物主要为粗砂,全部用于本工程人工补沙。新建人工补沙人工补沙区域为现有东水港口门东侧盈滨半岛北侧严重侵蚀岸段,补沙区分为I、II、In区,补沙岸段总长800m(补沙I区20Om,补沙H区250m,补沙In区350m),补沙总量为9.64万m3(考虑施工期流失率5%)干滩面积共2.62万m?。新建辅助工程岸滩清理工程需对岸滩垃圾及废弃渔船进行清理。灯桩东拦沙堤位置与原口门灯桩存在重叠,需对原灯桩进行拆除,拆除后在东拦沙堤堤头位置新建1座灯桩。-临时工程临时围堰在补沙区设置临时围堰,临时围堰设计总长度约为650m,为临时性结构,工程级别为三级,采用袋装砂堤斜坡式结构,顶宽取为LOm,顶高程为2.5m,堤体坡度1:1。沙袋来源于疏浚沙,拆除后用于岸滩的补沙。-临时施工场地临时施工场地设置于补沙II区西南侧14Om处,占地面积约为200r112,用地规划类型为自然保留地,主要用于施工机械设备的停放,同时设置一座移动式环保厕所,供施工人员使用。施工人员生活办公主要依托后方东水港村。-依托工程临时预制场四脚空心方块预制场地依托马村港空地进行预制,水上运输运距约5km。依托环保工程废水治理施工期陆域生活污水经环保厕所处置后外运处置,施工期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施工期在疏浚区、拦沙堤和补沙区域外一定距离增设水下拦污帘。-废气处理施工船舶采用符合要求的燃料。噪声治理减少高噪设备的使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固废治理施工期陆域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船舶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置,施工船舶产生的废油交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将其安全处置。岸滩清理产生的垃圾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废弃渔船交由物资回收单位处理。-项目主要技术经济力旨标如下表2-2所示:表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拦沙堤m490堤顶高程3.5m1.1西拦沙堤m901.2东拦沙堤m4002开挖沙量万m39.642.1口门疏浚量万m31.97含超深超宽2.2应急疏浚回淤量万m31.702.3堤体开挖量万11?5.973补沙总量万11?9.64考虑5%的流失3.1人工补沙I区万11?2.133.2人工补沙万m33.953.3人工补沙IH区万m33.1()4堤头灯桩座1另对原灯桩拆除5总投资万元6016.08总平Ifii及现场布置1、设计主尺度(1)拦沙堤堤顶高程本项目为修复盈滨半岛北侧侵蚀岸段并整治东水港口门西侧岸段,防止口门进一步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