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湾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通海大道延长线环评报告.docx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环湾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配套基础设施项且-通海大道延长线建设单位(盖章):海南洋;触殳投资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总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幽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环湾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通海大道延长线项目代码2302-460400-04-01-628625-0100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海南省僧州市滨海新区地理坐标起点E:109度终点E:109度2分58.759秒,N:19度39分34.002秒3分52.436秒,N:19度38分44.206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中"131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中“主干路”用地面积(m2)111932.4m2(167.899亩)建设性质0新建(迁建)口改建口扩建口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口首次申报项目口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口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口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60882.95环保投资(万元)726环龈资占比()1.19施工工期14个月是否开工建设O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根据查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中表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本项目为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则需设置噪声专项评价。规划情况规划文件名称:环新英湾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交通专题召集审查机关: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1、与环新英湾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L2035)交通专题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查阅环新英湾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交通专题可知,为强化服务环湾组团间、客运交通枢纽间的联系需求,规划及规划环境影覆盖人口、岗位密集区的主要规划道路,包括滨海大道、滨海二道、响评价符合性分析通海大道、中心大道、王五主干路、白洋线/S315、跨海通道一、开源大道/S308、木棠规划路、新州至中和规划路等。通海大道规划为环新英湾南部组团间的常规公交干线走廊。详见附图2。本项目为通海大道延长线项目是符合环新英湾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交通专题相关要求的。17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城市道路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本)中“鼓励类”“二十二、城镇基础设施,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其他 * 性分经翻阅对照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本项目不属于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禁止类和限制类,则本项目为允许类。综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2、与僻州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的符合性分析根据由僧州市测绘服务中心于2022年11月出具的僧州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局部图(见附图3)可知,本项目用地类型为Hl级保护林地(21903.3m3)、IV级保护林地(18493m3)、公路用地(15m3)、铁路用地(25508.5m3)、乡村建设用地(5147.9m3)>一般耕地(35484.9m3)和园地(5379.7m3)。项目涉及非建设用地,根据僧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于2023年6月13日出具的关于脩州市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纳入控规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复函可知,原则性同意本项目同步开展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并将路网加快纳入控规修编及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由上述可知,本项目占用林地,应由建设单位去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项目方可进行建设。3、与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符合性分析根据由脩州市测绘服务中心于2023年9月出具的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局部图(见附图4)可知,本项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其中0.486亩的用地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其余167.334亩用地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根据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本项目为属于开发边界外建设项目准入目录(试行)中的交通项目。综合分析,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僧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的相关要求的。4、与环新英湾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L2035)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查阅环新英湾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本项目为滨海新区“三横八纵”规划路网中的“八纵”的通海大道,详见附图1。且本项目所在的区域项目已于2022年6月13日取得了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同意将该区域项目路网加快纳入控规修编及脩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详见附件4。综上,本项目建设符合环新英湾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的相关要求。5、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5.1与海南省“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原环境保护部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分析本项目建设同海南省“三线一单”的符合性。根据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可知,本项目位于ZH46040030001一般管控单元和ZH46040020001重点管控单元,详见图5。根据关于海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2021年2月10日),本项目属于西部片区(包括东方、昌江、脩州、临高4市县和洋浦),项目与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见表I-Io表11项目与海南省西部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摘录)符合性分析管控区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西部片区(包括东方、昌江、僧州、临高4市县和洋浦)园区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落实火电厂超低排放要求,实施石化化工精细化管理。严格区域削减要求,原则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实行区域等量削减,确保项目投产后区域环境质量不恶化。加快推进企业入园,园区周边居民逐步搬迁。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城镇供水布局,加强城镇节水,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禁止明显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扎实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俾州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其他市县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到2022年所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本项目为市政道路,属于滨海新区市政建设项目,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项目不在工业园内,项目位于ZH46040030001一般管控单元和ZH46040020001重点管控单元。项目建成运营后,项目本身不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项目作为滨海新区和王五产业园重要的连接通道,可带动区域经济建设。符合5.2与偷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1)生态保护红线经在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公众版)查阅,本项目用地不涉及陆域生态红线,距离最近的陆域生态红线为东侧的1344m的II-3海南岛海岸带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详见附图6。(2)环境质量底线与水环境质量底线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区洒水抑尘,不外排;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定期交由周边农户用作农肥。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水污染物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因此,符合水环境质量底线。与大气环境质量底线的相符性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机械废气等,均属于无组织排放。为了保证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防尘措施,如定期路面洒水、路面清扫、限制车速、覆盖运输、堆放等措施,防止扬尘的产生。施工机械使用清洁燃油等措施,确保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不降低。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物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因此,符合大气环境质量底线。(3)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会消耗一定量的电能、水能等资源,仅用于道路运营和保养使用,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因此,项目建设运营不会突破区域的资源利用上线。(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海南省三线一单成果发布系统和海南省生态环境准入清单(2021版)中僧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全省要素类普适性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如表1.3-3,详见附件5。表12项目与倦州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全省要素类普适性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境控元号名瞅环管单编和称态境区型生环分类管控要求本项目需要执行的普适性管控要求本项目符合情况空间布局约束1 .执行全省要素类(一般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 .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 .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1、建设施工和运输车辆应全封闭围挡、堆土覆盖、洒水压尘、使用防尘墩和高效洗轮机等防尘措施。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改建、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降阻产品。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禁止将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复垦。未达到土壤污染1、项目施工期堆场、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施工场地作业时进行了围挡并定期洒水降尘。本项目不属于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使用重金属的材料,施工固体废物委托统一运至指定场所处理。3、无。4、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均采符合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用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2、无。3、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己建成的,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的汽油和柴油,不使用高污染燃料。ZH46040030001一般管控单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污染物排放管控1 .执行全省要素类(一般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 .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1、禁止下列污染水体的行为: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将含有汞、镉、碑、珞、铅、氟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在江河、湖泊、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向水体排放船舶的残油。企业按照环保规范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增加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确保达标排放。从事城市新区开发、旧区改建和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村镇建设的单位,以及机场、码头、车站、公园、商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卫生的规定,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生活垃圾公共转运、处理设施与1、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配套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交由周边农户用于农肥,不外排。施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使用;项目在春江水库左干渠(春江水库左岸干渠)周边设置截排水沟和沉砂池,避免施工废料经地表径流汇入干渠,污染干渠水体。项目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和配套相应的环保放置措施。项目施工期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理。2、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均采用符合环保排放要求的汽油和柴油。符合前款规定的收集设施的有效衔接,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的融合。2、使用管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确保排放的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环境风险防控1 .执行全省要素类(一般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 .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 .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风险,防范用地使用过程土壤环境污染,强化企业关闭搬迁后土壤环境监管,严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监管,有序推进建设用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加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强化污染地块信息共享。1、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应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通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2、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3、无1、项目用地占用林地和园地,在项目开工建设前,需办理占用林地和园地的相关手续。2、本项目在拆除建筑物时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和污染物防治措施。3、无。符合资源利用效率执行全省要素类(一般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无无符合空间布局1.执行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ZH4604(X)2OOOl重点管控单元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抨区、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约束求。2 .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 .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4 .现有企业逐步迁入园区。重点加强油气储运VOCS排放管理,加强油气回收。全面实施城镇燃气工程建设。1、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未密闭或者未使用烟气处理装置加热沥青。2、无。3、无。4、无。1、本项目不设沥青混凝土拌合站,沥青混凝土为外购,采用商品混凝土。不涉及现场加热。2、无。3、无。4、无。-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1.执行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自然资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区域内保留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进行环保措施升级改造,严格落实污染治理设施。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全面禁止露天烧烤。1、加强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区域环境质量不下降。区域内新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实行区域等量削减。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逐步推进老旧车淘汰。规范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及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油品质量。推进道路机械化清扫、喷雾等低尘作业方式。装卸物料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喷淋等方式防治扬尘污染。严查运输车辆扬尘污染,严厉打击私拉私倒和沿途遗撒现象。城市扬尘污染管控,应实施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严禁敞开式作业,落实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并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2、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3、无1、本项目施工期采取了成熟可靠的环保措施,如堆场、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降尘,设置沉淀池、化粪池处理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选取低噪声、低污染设备等减少污染物排放。不会造成区域环境质量下降。本项目选取的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均符合国家标准。本项目堆场、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施工场地作业时进行了围挡并定期洒水降尘。2、本项目在拆除建筑物时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和污染物防治措施。3、无。符合环1.执行大气环1、无。1、无。境风险防控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2.执行土壤环境(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普适性管控要求。3.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风险,防范用地使用过程土壤环境污染,强化企业关闭搬迁后土壤环境监管,严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监管,有序推进建设用地绿色可持续修复,加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强化污染地块信息共享。2、企业事业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3、无2、本项目在拆除建筑物时采取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和污染物防治措施。3、无。符合综上所述分析,本项目与海南省和储州市“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是相符的。二、建设内容地理本项目位于海南省僧州市滨海新区,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项目西起滨海二道(起点坐标:E:109。1258.759”,N:19o3934.002w),东至X504县道(终点坐标:E:109。1352.436”,N:19。3844.206”)。项目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组成及规模一、项目组成及规模1、项目名称:环湾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通海大道延长线2、建设单位:海南洋涌控股投资有限公司3、建设性质:新建4、建设规模:本项目为新建通海大道延长线,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规划红线40m-565m,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50knh。项目全长约2.2km,包含跨环岛高铁特大桥一座,桥长约1.03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涵工程、绿化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等。本次项目不考虑燃气工程,只预留燃气管道管位。5、建设周期:拟为14个月。其中项目组成及规模见表2-l0表24项目组成一览表项目组成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道路工程项目道路路线长度约1.17kmo项目道路路面红线宽度为40m,其道路段占地面积为468(X)m2,桩号为0+000K1+067.150和K2+097.850K2+260°桥梁工程全线设置.1座跨环岛高铁特大桥,桥长约1.03km,桥梁分为1号引桥段、主桥段和2号引桥段,其中1号引桥桩位为Kl+067.150Kl+625,长度约为557.85m,红线宽度为56.5m;主桥桩位为Kl+625Kl+795,长度约为170m,红线宽度为30.3m;2号引桥桩位为Kl+795K2+097.850,长度约为302.85m,红线宽度为42m。桥梁总面积为268IIm?。涵洞工程全线设置1处涵洞,长度为63m,桩号为K0+882.258,横跨春江水库左干渠(春江水库左岸干渠)。辅助工程交叉工程本项目交叉工程均为平面交叉工程,共有3处,分别为起点与滨海二路平面交叉、与规划路平面交叉、终点于S315省道平面交叉,均为平Al类。交通工程由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系统等组成,主要给予交通车辆行驶以警告、禁令、指示、导向等作用。给水工程为给水、再生水和雨水管道的铺设。排水工程为污水管道的铺设。电气工程设置二十四线电缆沟和48110的通信管道。照明工程在路面设置路灯。智慧交通工程由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广域雷达系统、CeTV系统和智慧路灯系统组成绿化工程行道树种植高大常绿乔木构建绿轴,主辅分隔绿带种植红色系观花乔木。其他工程路中、路侧缘石、车止石、隔离护栏、无障碍设施和公交站(公交站为预留,不建设,共3处站台)等组成。环保工程废水处理施工废水收集后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交由周边农户用于农肥使用。废气处理施工产生的粉尘采用洒水抑尘和防护网罩处理,施工场地定期及围挡洒水降尘,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使用清洁燃油。噪声处理使用低噪声设备,定期维护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固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危险废物收集于危废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建筑垃圾运至偏州市建筑垃圾消纳场进行消纳处置;开挖土方回填利用。依托工程供水施工采用市政供水。供电施工采用市政供电。场外道路依托现有乡村道路、机耕路等。临时工程施工营地主要设置施工人员宿舍和办公室等。临时堆放点用于材料、机械设备和土石方等堆放。二、主要工程参数1、技术参数按建设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有关规定执行,本项目主要技术标准见表2-2o表22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序号技术名称单位技术标准1道路名称/通海大道延长线主道辅道2道路总长m22003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4道路设计年限年20155设计速度km/h50306车道数/双向6车道/7标准轴载/BZZ-1008最小停车视距m60309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40025510最大纵坡/4.5%2.68%11桥涵设计荷载/城市A级12建筑限界净空/5m(车)2,5m(人)45m(车)ZZ5m(人)13车道宽度m3.514路面结构/沥青混凝上路面15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15151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1017抗震设防烈度度7注:详细工程量见附件6。2、交通量预测项目的交通量为项目初设提供。本项目的交通量预测特征年确定为:2024年(近期)、2030年(中期)、2038年(远期),分别是项目投运后的第1年、第7年和第15年。年日均交通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附录B.2中各类车折算系数进行核算,其项目初设提供的交通量和日均交通量的详情见下表。表2-3道路交通上发展预测表特征年份日标准车当量(pcud)日平均交通量(Wd)备注202461382855投入运营后第1年203081013768投入运营后第7年203894304386投入运营后第15年表24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单位:辆/h测ij预年昼间夜间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20241002914511572030132381966191020381544422772211昼夜间车流量按8:2计,昼间按16小时计,夜间按8小时计:大、中、小型车按1:2:7计。3、拆迁工程本项目建设涉及英兰村、荣山村村民住宅拆迁,共计拆迁建筑面积约为2218m2o目前建设单位已向相关部门提出正式申请,要求启动项目相关土地征收工作。表25拆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拆迁工程单位数量1碎房m213022砖房IB22773简易房m23314雨棚m2308合计m22218项目在开工建设前,需办理好相关手续完成土地征收工作,以便于项目能如期顺利的开工建设。4、工程方案4.1平面设计(1)主道平面设计通海大道起点顺接滨海二道,在K0÷826.635与规划路平面交叉。在K1+067.15起设置引桥,依次上跨英兰村、海南环岛高铁西线,在跨越海南环岛高铁西线位置处采用转体桥梁形式,减少对高铁影响,桥梁终点位于K2÷O980其中桥梁段两侧设置辅道,便于衔接周边地块。慢行交通通过辅道和现状高铁下方通道涵实现贯通。线路在K0+435.975、Kl+513.132.K1+907.209处分别设置半径1100m、400m、400m的平曲线,中心线转角分别为1=7。、a2=24o>a3=17o,满足不设超高和加宽最小圆曲线半径要求,不设置超高及加宽,其中K1+510.K1+907处的圆曲线为一对反向圆曲线,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约207m,满足规范要求。具体指标见表26,主道平面设计图见附图7。表26主道平面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规范指标采用指标1设计速度km/h60/50/40502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200-3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400400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45455圆曲线最小长度m4072.2876最大超高横坡%2-7最小停车视距m6060(2)辅道平面设计通海大道(规划路至环岛高铁段)两侧均为规划建设用地,现状则为村庄,为保证通海大道(规划路至环岛高铁段)与两侧用地的近期地块及未来开发地块的衔接,对通海大道1号引桥段(规划路至环岛高铁段)设置两侧地面辅道。左侧辅道于ZFK0÷380处下穿主道桥梁与右侧辅道合并,最终衔接至现状村道,并由现状环岛高铁通道涵实现通行。辅道道路设计线位于辅道内侧立缘石位置,最小圆曲线半径为255m,满足不设超高和加宽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要求。根据道路定位及终点衔接道路情况,通海大道主道东侧2号引桥段(环岛高铁至终点段)设置慢行道衔接至现状通道与西侧贯通。2号引桥段两侧慢行道按主道线型向外偏移进行布设,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线型优化。辅道道路设计线位于辅道内侧立缘石位置,最小圆曲线半径为400m,满足不设超高和加宽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要求。具体指标见表2-7。表27辅道平面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规范指标采用指标1设计速度km/h50/40/3030不设缓和曲线的设计速度402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853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150255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5圆曲线最小长度m2597.4336最大超高横坡%27最小停车视距m30304.2纵断面设计(1)主道纵断面设计通海大道及相交规划道路缺少竖向规划,主道一般路基段纵断面尽量考虑按照现状地面进行拟合,减少道路与周边村落高差。主道桥梁段上跨海南环岛高铁西线,主要控制点为海南环岛高铁西线。为满足上跨净空要求,上跨前后纵坡设置均为3.95%o上跨高铁前后路段,高铁接触网范围设计高程为58.532-58.551,道路纵坡采用3.95%;其余节点高程均符合要求,交叉口范围内纵坡均V2.5%。设计道路主道最大纵坡为3.95%,最小纵坡为0.54%;路段最小坡长140m,全线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400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2267.373m。具体指标见表2-8,道路纵断面设计图见附图80表28主道纵断面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实际采用值1最大纵坡%50kmh;6%3.95%2最小纵坡推荐值%0.3%0.5%3最小坡长m1301404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13501400极限值900-5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般值m10502267.373极限值700-6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100I(X)极限值40-(2)辅道纵断而设计通海大道辅道最大纵坡为3%,最小纵坡为1.05%;路段最小坡长150m,全线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945.928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1500m。慢行道以1.55%纵坡衔接现状村道,最终按照主道走向以2.3%纵坡与主道衔接,满足规范坡度和坡长的要求。具体指标见表2-9,见附图8-9附图8-12。表29辅道纵断面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规范值实际采用值1最大纵坡%30kmh;8%3%2最小纵坡推荐值%0.3%0.62%3最小坡长m851504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0945.928极限值250-5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4001500极限值250-6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m6060.084极限值25-4.3横断面设计一般路基桩位为0+000K1+067.150和K2+097.850-K2+260,见附图9-1;1号引桥桩位为K1+067.150-K1+625,见附图9-2、附图9-3;主桥桩位为K1+625-K1+795,见附图9-4;2号引桥桩位为Kl+795K2+097.850,见附图9-5>附图9-6。(1)一般路基段红线宽度为40m=Im绿化带+2.5m人行道+1.5m树池+2.5m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22m机动车道+1.5m侧分带+2.5m非机动车道+1.5m树池+2.5m人行道+Im绿化带。见图2-1。t9Mft4MS<*HM<tAfMM1«I图2-1项目横断面设计图(一般路基段)(2)桥头路段1号引桥桥头路段红线宽度为56.5m,横断面布置为:56.5m=4.5m绿化带+2.5m人行道+1.5m树池+2.5m非机动车道+3.75m辅道机动车道+1.5m侧分带+11.5m主道机动车道+Im中分带+11.5m主道机动车道+1.5m侧分带+3.75m辅道机动车道+2.5m非机动车道+1.5m树池+2.5m人行道+4.5m绿化带。见图2-2。MUffHtKUIHtHttUfAetU5图2-2项目横断面设计图(1号引桥桥头路段)2号引桥桥头路段红线宽度为42m,横断面布置为:42m=2m人行道+1.5m树池+4m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11.5主道机动车道+Im中分带+11.5m主道机动车道+1.5m侧分带+4m非机动车道+1.5m树池+2m人行道。见图2-3。amtmu«muuftAfM1«图23项目横断面设计图(2号引桥桥头路段)(3) 一般桥梁段1号引桥段红线宽度为56.5m,横断面布置为:56.5m=4.5m绿化带+2.5m人行道+1.5m树池+2.5m非机动车道+3.75m辅道机动车道+27m桥梁及桥下空间+3.75m辅道机动车道+2.5m非机动车道+1.5m树池+2.5m人行道+4.5m绿化带。见图24图2-4项目横断面设计图(1号引桥段)主桥横断面宽度为30.3m,横断面布置为:30.3m=lm检修通道+2.1501缓冲带+1101机动车道+2m中分带+1Im机动车道+2.15m缓冲带+Im检修通道。见图2-5。图25项目横断面设计图(主桥段)2号引桥慢行道分设路段红线宽度为42m,横断面布置为:42m=2m人行道+1.5m树池+4m非机动车道+27m桥梁及桥下空间+4m非机动车道+L5m树池+2m人行道。见图2-6。图2-6项目横断面设计图(2号引桥段)4.4交叉口设计(1)平面交叉根据相交道路等级,结合道路网规划密度较大的特点,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l52-2010)进行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本项目涉及主干路、次干路相互交叉,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形式。实施道路相互交叉的平面交叉口共3个。其中起点为现状交叉口改造,与规划路交叉口为新建十字交叉口,与S315省道衔接交叉口为新建十字交叉口。本次设计平面交叉口均设为展宽信控交叉口,详见附近6。以通海大道-规划路(次干路)交叉口为例:通海大道进出口道按远期进行展宽预留,近期临时衔接至现状机耕道。通海大道交叉口小桩号侧进口道展宽为1条直行+左转、2条直行、1条专用右转车道,共计4条车道,展宽渐变段长度30m,展宽段长度75m,;出口道设置3条车道,其中最右侧出口道结合公交停靠站进行设计(公交站仅做预留,本阶段不实施),公交站距离对向停止线70m;交叉口大桩号侧衔接两侧分离辅道,进口道保持5车道,出口道展宽为4车道,其中最右侧出口道结合公交停靠站进行设计(公交站仅做预留,本阶段不实施),公交站距离对向停止线60m。进口道车道宽度均采用3.25m,与主干路交叉转弯半径最小为20m,次干路最小为15m。近期仅开设出入口临时衔接至现状机耕道,且仅设置小桩号侧的人行横道和二次过街岛。与本道路相交道路共3条,其中主干路2条,即滨海二道、S315省道;次干路1条,即规划路。终点衔接规划S315省道,该道路拟于近期实施,交叉口东侧路段由现状7m公路拓宽为双向4车道23.5m断面,本设计按S315省道改造后断面进行交叉口设计。具体指标见表2-10。表210沿线交叉口选型表交叉口编号交叉口名称交叉口等级交叉口类型备注1滨海二路主-主平Al类信号灯控制2规划路次-主平Al类通海大道按远期展宽,规划路近期临时衔接机耕道3S315省道主主平Al类信号灯控制(2)行人、非机动车道过街设计交叉口均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平面过街,行人与非机动车并行,过街设施需要结合绿化统一考虑,二次过街大于规范要求的距离时均设有2m宽的二次过街安全岛,岛内驻足区设有钢质分隔柱。4.5路面设计本项目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方多挖方少。主道填方最大高度为7.24m,辅道填方最大高度约为5.36m,均位于1号引桥桥头路段。全线挖方最大高度约为057m。桥台处路基填土高度分别为7.24m(桥梁起点)、4.99m(桥梁终点)。(1)路拱横坡机动车道路面横坡采用2.0%,人行道单向2.0%,如有土路肩,横坡采用4.0%o(2)超高本项目最小圆曲线半径均满足规范不设超高和加宽要求,全路段不设置超高。(3)路基填料及压实本项目填方多挖方少,填挖不平衡,路基回填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土类等粗粒土作为填料。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地基填土需满足下表中的压实度和强度要求。表2-11路基压实度(重型)及填料要求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重型)(%)主干路主干路填方上路床0-30810295下路床30-80510295上路提80-15041593下路提150以下315三92方0-30810-9530-8()510295(4)路基土石方计算填方路基应扣除路面厚度范围内的断面,挖方路基土方工程数量计算至路床顶面。(5)清表项目沿线主要为耕地、林地,普通存在较厚的人工填土,包括耕植土等,路用性能差,需要进行清表,路段清表厚度按30Cm计,压实度应290%。清除表土等补偿工程数量计列于相应的工程数量表中。(6)填方路基边坡本项目沿线填方最大高度不超过8m,填方边坡采用一级边坡设计,坡率1:1.5O坡脚处设置Lom护坡道。(7)挖方路基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