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资源培育红色传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革命文化教育实践.docx
-
资源ID:1190788
资源大小:20.9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用红色资源培育红色传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革命文化教育实践.docx
用红色资源培育红色传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革命文化教育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锻造出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底蕴、独特的作用、鲜明的导向,能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提供丰厚的政治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红色是革命文化最鲜明的底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同向同行,是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文中强调:在价值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面临许多挑战,巧用红色文化教育与政治认同培育相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探索。教师要把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如何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盐城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挖掘红色资源,与学生实际相融合,沿着思政课和学生道德信念建构的运行规律展开,化“德育外因”于“德性内生”,培养具有红色印记的接班人、建设者。1 .绘制“红色文化地图”。红色资源承载着革命故事,凝聚着信仰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闪亮的坐标,是学生学习革命文化的鲜活资源。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红色资源地理位置及背后的革命故事,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地图我来绘”主题活动。学生通过调查、寻访等途径搜集资料,了解红色资源地理位置及背后的革命故事;接着对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挖掘、系统梳理,经过筛选确定“红色地标”;再以地标为切入点,串点连线拓面,将了解的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绘制成图文并茂、直观实用的红色地图,让红色资源鲜活起来。这一活动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红色资源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创新革命文化教育载体。2 .开发“红色教育微线路”。根据区域红色资源,结合思政课程内容,开发以红色场馆、烈士命名村镇、烈士纪念碑等为点位的红色教育微线路,组织学生走进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和烈士命名村镇,了解红色点位的历史变革、人物生平、感人事迹、杰出成就,引导和激励学生在立体化的实践体验中接受红色教育,领略盐城独特的红色文化魅力,形成“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铁军精神”的革命文化教育生态圈。二、引入红色资源,激发课堂活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利用红色资源,可以进一步激发课堂活力,增强革命文化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的实效性。1 .以红色歌曲为入口,感受革命情怀。红色歌曲体现了革命文化的传承,能够激励学生有发向上。教学中,运用红色歌曲资源,不仅能让学生身心愉悦,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革命情怀的感化和教育,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1)歌曲激发兴趣。新四军军歌是新四军精神的高度浓缩,是红色铁军文化的精华所在,这首歌曲歌颂了新四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对新四军的崇敬与热爱,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时,选用新四军军歌作为导入部分,铿锵有力的歌声和生动直观的画面拉近了学生与革命历史的距离,使他们对革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革命历史的热情。(2)歌曲创设情境。教学“我的家乡在哪里”这部分内容时,出示民谣:“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用这首脍炙人口的苏北民谣创设探究“宋公堤”故事的情境,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情感由热爱家乡升华为传承革命文化,对革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革命情怀得以激发。2 .以红色文学为载体,体悟革命精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把离学生现实生活颇为遥远的理论转化为学生能读懂、弄通、悟透的话语,运用新颖多样的活动形式,解锁学生精神世界中红色基因的密码,让学生的理想信念融入革命文化的基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不搞填鸭式的硬灌输';要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中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以规范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红色文学含有丰富深刻的红色元素,是对学生开展革命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1)讲好红色故事。道德与法治课的讲故事不可单纯理解为“观看红色影片”和“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而是要按照红色基因的主题,将富有深刻精神内涵和鲜明价值导向的素材筛选出来,进行再创造和再提炼,凝练红色故事之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可让学生对照地图寻找“我的家乡在哪里"。交流时,在找到了家乡的位置“方强”后,学生要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与烈士“方强”相关的故事。其他学生也分别从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级举行“你们的名字,奋进的路标”的革命英雄故事会。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家乡的很多地名都和革命英雄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淀了深厚的革命精神。一个个红色地名伴随着感人的故事,形象地展现着革命精神,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构建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革命精神铸就了家乡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更是创造家乡美好明天的不竭动力。(2)用好红色影像。红色文学还包括短视频、微电影等数字化媒体。教学时,构建以图像、文字、音频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情境,让学生在仿佛身临其境中体悟革命文化中蕴涵的革命精神等。在教学“我是家乡小导游”这一环节时,在学生化身小导游介绍大纵湖优美的风景后,教师播放柳堡的故事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英雄儿女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感人故事。在红色影像资料的熏陶感染下,学生从对家乡优美景色的热爱,升华为对革命精神的赞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搜集发生在盐阜大地的革命故事、文献影像等红色文化资源,挖掘革命英雄出生地的“红色烙印”和奋斗地的“红色遗址”,用声音力量、音像媒体激活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植根、开花、结果。三、整合红色资源,建构精神场域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J教学中,要将革命文化教育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用好红色资源,统筹推进课堂教育、校园浸润、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构建起师生互动、家社协同、课内外同步的新时代新场域,实现基于实践体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传承的认知链接,从而让红色信念、革命精神成为学生的自觉认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实践体验是拓宽学校道德与法治小课堂、打通走向社会大课堂通道的关键,要依托红色基地,将红色基地资源进行整合,在学生自主实践和体验中,领悟革命精神实质,传承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地发挥育人功效。盐城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遗存蕴涵着革命精神的主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有效利用这些红色资源、红色遗存中革命文化教育的元素,让道德与法治课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把课堂教学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探寻革命精神的内核与灵魂。1.走进革命基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在红色教育中的意义重大。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之后,开展参观走访、研讨交流、情感互动等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新四军纪念馆、纪念地“泰山庙”等多个革命教育基地,通过橱窗展、照片墙、旧物陈列等形式,结合专家讲、现场听、个人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强化对革命精神的认同。2 .活用红色遗存。革命英雄使用过的袖标、奖章、旗帜和革命烈土、英雄笔记、书信、文章、刊物等对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震撼力,教师要从中提炼出有价值导向、有情感、有温度的革命精神专属故事。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引导学生阅读烈士们的日记手稿不朽的历史丰碑一一宋公堤。学生透过这些红色遗存,了解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传承革命精神。3 .善用数字化平台。传承离不开创新。运用红色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接受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借助红色文化数字展厅这一“可装入口袋”的阅读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补的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网络数字化平台,个性化地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革命历史。在充分自主开放的空间里,学生主动亲近红色文化,受到革命精神洗礼。四、活用红色资源,拓宽教育路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通过项目引领,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途径和方法,注重与课堂、课程、活动融合,开展不同梯度的革命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成果展示及相关评价,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新时代特征的红色传人培养体系,形成区域革命文化教育的航向标。1.实施“三融一分”活动策略。结合思政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延伸,设计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盘活红色资源,实施“融入传统节日、融入地方特色、融入文化建设、区分年龄梯队”的“三融一分”策略,推动革命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在“清明”“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传人”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寻访烈士命名镇村、评选铁军小讲解员、英雄中队展评等,将革命文化教育常态化、长效化。2.架构“两通三圈”育人体系。构建革命文化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一体化教育网络,打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两条通道,拓宽革命文化教育的路径,搭建聚合互联的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立体互通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圈的校家社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在教学道德与法治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时,充分发掘家长、社区教育资源,邀请家长、社区老党员、劳动模范走进校园,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等,实现家校社共育;活动延伸中,主动对接红色教育场馆,成立红色教育学生志愿服务队,开展“我是红色文化宣讲员”等志愿服务活动,调动学习革命文化的积极性,体会到革命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实施革命文化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引入课堂,让穿越时空的榜样力量、民族精神说服和感染学生,用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影响每一个学生,深深融入学生的血脉和灵魂,成为学生骨子里的自觉认同,构成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伟业提供磅礴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