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含答案).docx
第1课邓稼先导学案【学习目标】1 .梳理文章重要信息,了解邓稼先的主要事迹。2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体会其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及效果。3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重点难点】1 .梳理文章重要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体会其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及效果。2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蹄步至千里1 .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元助 背通 彷徨要基(昼夜(挚友选聘(昆仑(无垠(萦带宰割殷红(谣言(孕育(燕然(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鲜为人知)殷红鲜艳露)殷实)锋芒毕露)露脸)开拓)拓本2 .将下列课文中的词语写在相应的括号里。鲜为人知妇儒皆知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可歌可泣马革裹尸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层出不穷很少有人知道。(指人人都知道。(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每家每户都知道。(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感人至深。(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杨振宁与邓稼先,他们是邻居,是同学,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一个为国家铸造国之重器而隐姓埋名28载的“两弹元勋”。他们之间,50多年的友谊,亲如兄弟。任务三:初识稼先了解主要事迹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筛选主要信息并填写“人物档案”。人物档案姓名生卒年月籍贯学历工作单位职务个人简历二、探究案任务一:初识稼先关注颇不寻常之处1.请同学们观察邓稼先个人简历中的时间和事件,想想其中哪些颇不寻常,引起了你的注意,说一说引起你关注的原因。任务二:走近稼先在特定场景中感受人物2 .在文章的第五部分,作者通过想象还原了邓稼先的研究场景,你能从中感受到邓稼先怎样的特点?请圈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并做好批注。重点揣摩分析下列三个句子。(1)语句一: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设问:结合上下文,你认为邓稼先在沙漠中埋葬去世的同事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2)语句二: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设问: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彼时邓稼先的手有没有颤抖呢?(3)我们把以上两个问句综合起来看,作者想表达的究竟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呢?可以直接用陈述句表达吗?从中我们能读到一个怎样的邓稼先?(4)语句三: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设问:联系上下文,你觉得邓稼先这一句“我不能走”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任务三:走近稼先从作者评价中认识人物3 .在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作者通常会对人物进行评价,以凸显人物的贡献或精神品质。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第三部分,勾画出作者的评价性语句。4 .在这些评价性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多次使用了程度副词来表达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如,最,绝对,等。我们知道科学研究要求严谨,科学家的语言表述都力求精准。你认为作者这样表达准确吗?请品析下列几个句子(1)品读句中的程度副词“最不要”:邓稼先则是一个嵌不学引人注目的人物。设问:这个句子中的“最不要”,以前有的教材版本中写成“最不”。联系文章,你觉得哪一种表述更贴切呢?(2)品读句中的程度副词“绝对”: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争芍相信他。设问:“绝对”的意思是排除了一切可能性。作者用“绝对”来形容人们对邓稼先的信任,是否不够准确?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的判断及依据。(3)品读句中的程度副词“最高”: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落道奉献精神的儿子。设问:联系本部分内容说一说,如何理解邓稼先的最高奉献精神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5.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填写下表寻求答案。奥本海默邓稼先国籍职务功劳学术水平文化背景性格为人任务四:走近稼先于历史纵深中理解人物6 .在历史的时间轴上进行观察,我们对人物的认识、理解会更为深透。请同学们阅读第一部分,在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去探寻邓稼先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核武器研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原因。7 .这一部分前后除了内容有反差之外,构段方式也很不一样。接下来,我们通过朗读来加以体会。请同学们朗读以下两个片段,并注意比较:哪一种形式更有利于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为什么?原文: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杳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改文: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任务五:致敬稼先抒写崇敬之情8 .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性质的传记。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四部分和第六部分,体会作者写作此文时的情感。资料助读: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与邓稼先,他们是邻居,是同学,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个是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一个为国家铸造国之重器而隐姓埋名28载的“两弹元勋”。他们之间,50多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设问一:作者在第四部分结尾写到“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设问二: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永恒的骄傲”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邓稼先的?设问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三、质疑案1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2 .假如在国庆前夕,国家要表彰一批为共和国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你最想授予邓稼先什么称号?你将如何撰写他的颁奖词?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下你的感想,100字左右。点拨要点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口积踵步至千里元勋(xun)奠基(din)选耳号(pin)谓言(ydo)背硕(sng)罩夜(ZhbU)昆仑(IUn)孕育(yin)仿徨(p6ng)挚友(Zhi)无艰(yin)慈然(yfin)荤带(ying)宰割(Zfii)世红(yin)皂(xing)佟(ting)曝(xun)可歌可泣(qi)鲜为人知(xin)至死不懈(xi)鞠躬尽容(CUi)当之无悔(kui)家陋户晓(yu)锋芒毕般(Iu)妇硕皆知(ru)f(xin)鲜拓I鲜为人知f殷I(yn)殷红广(l£i)锋芒毕露露(tu)开拓IL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xin)鲜艳(yin)殷实(16U)露脸(Id)拓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鲜为人知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可歌可泣马革裹尸锋芒毕露鞠躬尽瘁层出不穷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物理诺贝尔物理学奖任务三:初识稼先了解主要事迹人物档案姓名邓稼先生卒年月1924.61986.7籍贯安徽怀宁学历博士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职务“两弹”设计领导者个人简历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8-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到中科院工作。1958年8月,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1964年10月16日,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1985年8月,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1986年3月,做第二次手术。两次手术期间,与于敏共同撰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做第三次手术。1986年7月29H,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二、探究案任务一:初识稼先关注颇不寻常之处1. (1)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年仅21岁,可谓年轻有为。(2) 1948-1950年,邓稼先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博士研究生学业,可谓勤奋聪敏。(3) 1950年10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到中科院工作,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可看出他很爱国。(4) 1964年10月16日,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仅用六年的时间,邓稼先带领的科研团队就完成了高难度的研制工作。(5)1967年6月17日,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距上一个重要研制成果的诞生仅仅两年多时间。(6) 1985年8月-1986年3月,两次手术期间,与于敏共同撰写了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从中可以看出,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密切关注着中国核武器的研究和发展。任务二:走近稼先在特定场景中感受人物2. (1)(1)非常悲痛。因为失去朝夕共处、相互扶持的同事。这些逝去的研究者远离家庭和故土,客死他乡,临死前都没有亲人在旁。(2)有些许欣慰。逝者是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献出生命,死得重于泰山。(3)倍增前行的决心和勇气。这时的邓稼先心里应该会想:必须加紧研制工作。只有手中有了“杀手铜”,才能撑起中华天空,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2) (1)有颤抖。文中说“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个问题”,关键性方案决定着研究的走向,代表着研究能否取得成果,而这切都与民族尊严、国家尊严息息相关。(2)没有颤抖。作者认为邓稼先具备“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因此他在关键性方案上会亳不犹豫地签字。(3)作者想表达的是他已确凿知道。因为他与邓稼先有着长达50年的友谊,对其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了解,加上作者自己也是科学家,他会用科学家的眼光去揣度、衡量另一个科学家,因此他的判断显得格外真切。不能直接用陈述句表述,因为陈述句的语气较为平直,情感比较平淡。这里用问句能更鲜明地传达出作者对邓稼先的深切怀念、深度理解与深重敬佩。从中我们读到邓稼先既有寻常人的重情重义,又有英雄般超凡的胆识谋略;既有科学家的深厚学养,又有将帅的稳健担当,(4) (1)要读得高亢激烈。因为前文说了,井下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地劝他回去,可以看出情况非常紧急危险,现场不会太安静。因此,作为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邓稼先应该高声向大家表态。(2)要读得沉稳坚定。首先,结合文中对邓稼先的叙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稳健沉着、指挥若定的科学家和帅才,不太可能紧张失措或是举止失当。用沉稳坚定的语气朗读,才能更好表现出邓稼先的身先士卒、顾全大局。其次,如果想表达高亢激烈的情感,句末就应该用感叹号,而这里用的是句号。任务三:走近稼先从作者评价中认识人物3. 语句:邓稼先则是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语句二: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语句三: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语句四: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4. (1)“最不要”更贴切。联系上文,作者将美中两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了对比,作者认为“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虽让人佩服、仰慕,也惹得不少人不喜欢。而邓稼先与之完全相反,是主观选择的低调、谦和。联系下文,“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朴实”等词语,则是对邓稼先这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最好注脚。(2) “绝对”的意思是排除了一切可能性。作者用“绝对”来形容人们对邓稼先的信任,是否不够准确?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的判断及依据。(3)这个结论的得出,来源于本部分前半段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作者将邓稼先放到国际大舞台上来写,在两位杰出科学家个性、品质的鲜明对比中凸显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同时,将邓稼先放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评价。其一,邓稼先身上鲜明地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诸如克己奉公、讷于言而敏于行、处事中正平和等。其二,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敦厚儒雅才养成了邓稼先独特的性格和气质。这种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性格气质是邓稼先能率领众人做出非同般的历史贡献的重要原因。5.奥本海默邓稼先国籍(异)美国中国职务(同)原子弹设计领导人功劳(同)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学术水平(同)相当文化背景(异)美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为人(异)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最不引人注意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纯”、朴实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一一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通过对比,表现J'邓稼先那种中国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任务四:走近稼先于历史纵深中理解人物6 .第一部分前后的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到“站起来”,正是邓稼先等英雄人物努力的结果,正是他们的忘我牺牲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伟大转折。由此可见,邓稼先甘冒生命危险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根源是爱国,他希望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不再受欺侮。7 .本部分前半部分短句成段,比聚合排列成一个自然段更具感染力。它鲜明有力地表现出,一百年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仅1898年的四个史实就是明证。同时,它渲染出民族危在旦夕的紧迫感,与后文一个世纪后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形成鲜明反差。任务五:致敬稼先抒写崇敬之情8.设问一:作者运用了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问句,回答了一句“我始终想不清楚”。“想不清楚”即兼而有之,措辞含蓄,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研制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设问二:从四个角度来写邓稼先:一是从朋友的角度一一值得赞颂,值得骄傲二是从历史的角度一一高度评价,贡献永恒三是从人生的角度一一有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奋斗目标四是从人生选择的角度一一突出邓稼先自己从多的事业的热爱和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设问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选择。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他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邓稼先的伟大之处。三、质疑案2.授予称号:“强国元勋”。颁奖词:戈壁大漠,蓬断草枯;核爆辐射,危险致命;矢志不渝,全心钻研。两弹成功,震惊世界;巍巍中华,重新屹立!元勋稼先,砥柱中流;克己奉公,奋力担当;纯粹淡泊,中正平和;才德兼备,光耀后世!版权声明21世纪教育网WW(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4006379991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