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含二课时)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192827
资源大小:44.8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含二课时)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课标要求: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5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革命传统教育)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一)政治认同:1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2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3 .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二)责任意识:1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2 .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三)道德修养:推进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O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教学建议: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相关视频。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导入: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世代相传。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吧!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中华文化根1 .中华文化的特点材料展示:材料一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材料二教材P60“相关链接”图片。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小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阅读教材P6061,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是怎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 .活动(探究与分享P61):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精神联系。提示: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成果。革命文化的核心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人民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联系:这三种文化具有相同的血脉,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智慧成果,它们促进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达。(3) 定文化自信(1)文化自信的内涵。教师讲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2) .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材料展示:材料一2022年9月18日,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黄河文化月活动是在中央和国家部委指导下举办的,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展示黄河文化的载体平台,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材料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考:“黄河文化月活动的开展有何意义?结合材料二中的讲话,谈谈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提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二)美德万年长1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阅读教材P63”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虽然孟子和范仲淹生活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思想一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提示:这两段名言都体现了爱国爱民的情怀。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忧患意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培养创新能力,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小结: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发展活动:中华美德知多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人物、名人名言''多。小结: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 .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活动:寻找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榜样。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称赞的好少年?请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师生共同总结: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课堂总结:本课时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组成、特点以及价值,懂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了解了文化自信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内涵、影响和发展。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身体力行,让美德走进生活,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让生活更美好。青春寄语: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板书设计: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根-T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来源,LSU增强文化自信)延续文化血脉)(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VH美德万年品r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普一弘扬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课堂演练:1. (2023广东)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广东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是全国革命遗址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该条例的施行(D)为全国各地的革命遗址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可以根治各类破坏、损毁革命遗址的犯罪行为可以加强对广东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广东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A.B.C.D.2. (2023广东)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云展播”,结合馆藏文物开发文创产品,不断创新展示和传播手段,让馆藏文物“活”了起来,为文化遗产走近大众、走向国际提供了重要助力。博物馆展示和传播手段的创新(A)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能够推动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统一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A.B.C.D.3. 2022年11月29日“中国茶”的申遗成功,让优秀传统文化向下扎根、向上开花。向下扎根,需发扬“中国茶”文化,回归传统工艺本身;向上开花,需面向全球化的世界,创新现代茶叶生产。据此,下列有利于“中国茶''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的举措有(B)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代代守护,亘古不变弘扬一切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铸就新的辉煌A.B.C.D.4. (素养题)因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女儿巧用清代“六尺巷”的故事,劝父母将围墙往后退让八十厘米,留出了一条可通行人的“三尺巷”,受到广泛赞誉。新时代“三尺巷”的故事启示我们(C)要弘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传统美德已经成为文化基因,人人都能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美德要走进生活A.B.C.D.5. (素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是否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是否需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经常会18.5需要70.0偶尔会61.0不需要15.5很少会20.5不好说14.5(1)材料一的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2分)材料一反映了受访青年中大多数在平时生活中没有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的习惯,但是认为在今后需要培养古典诗词爱好的也占大多数。(2分)材料二: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挖掘中华文化内涵的节目。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人们在荧屏上邂逅“诗和远方”,拓宽了心灵空间,丰富了精神世界,坚定了更深厚的文化自信。(2)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有什么重要意义?(8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延续文化血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为中华民族树立起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8分,每点2分)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中华文化根,主要是结合史实和现实,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以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教学目标:(一)政治认同: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 .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3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责任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测。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学建议: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66“运用你的经验”,分享一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思考:这些“中国脊梁”的共同点是什么?提示:“中国脊梁”,就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的人们。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高扬民族精神1 .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1 1),活动(探究与分享P67):学生根据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完成图片。小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 2).活动(探究与分享P68):思考: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怎样的精神价值?小结: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3 .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作用活动(探究与分享P69):思考:(1)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小结: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4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材料展示: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雷锋思考:结合雷锋语录,说说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小结: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二)构筑中国价值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I)材料展示:重庆规定了四种斑马线手势语。第一个是“停止”手势:先伸出左手做停下手势,随后变成点赞。第二个是“点赞通过”手势:司机先竖起大拇指,随后食指和中指向下前后摆动,做出类似“请走”的手势,示意行人可以通行;第三个是“点赞、挥手”手势,意思是谢谢您的文明礼让;第四个是“左手比划出八''的手势,放在下巴下,表示“互安全,齐微笑辨一辨:你觉得重庆对斑马线手势语的规定好不好?请说明理由。教师讲述:我们所认为的规定斑马线手势语好,其实就是价值,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意义。某事、某物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就是没有意义的。价值的大小,说到底就是满足我们需要的程度的大小,在价值评定和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各种价值的一些看法,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小结: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2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0”阅读感悟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小结: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形成: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阅读教材P71”探究与分享”,话题讨论:“双百”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能打动我们?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提问:青少年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课堂总结:本课时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内涵、品格以及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的原因、表现和做法,懂得了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知道了价值观的含义,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形成和意义,明白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青春寄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板书设计:T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高扬民-(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品为族藉曲J-Y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_LC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和做淘凝聚价值追求)构筑中国价值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及j-(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演练:1. (2023河南)1932年,刘长春孤身一人代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2022年,北京又为世人呈上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中国奥运的不断突破(八)A.折射出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B.体现中国各体育项目已达世界一流水平C.说明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事务D.体现健康中国目标已经圆满完成2. .在河北唐山,坐落在李大钊纪念馆一侧的“大钊路”,途经青春广场,通向“富强街”;在安徽合肥,以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命名的“延乔路'的尽头就是“繁华大道”这样的道路命名方式(C)A.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B.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途径C.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D.能更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素养题)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爆火后,岳飞故里河南汤阴向全国游客推出福利,凡在岳飞庙景区入口处熟练背诵满江红的游客,即可免费游览景区。一时间,景区门前背诵满江红的游客排起了长龙,儿童、老人和青年纷纷拿起话筒参与,慷慨激昂的词句在景区门前不停地回响。该景区的做法(B)有利于弘扬以时代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弘扬主旋律,凝聚价值追求是形式主义,本质仅仅为了吸引游客有利于宣传岳飞精神,激发游客爱国情感A.B.C.D.4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于2022年9月27日在北京正式开展。以下是中央综合展区第五单元“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厅的部分展示。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D)展柜里,全国道德模范奖章熠熠生辉;屏幕上,“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展板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们面向天安门城楼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只有学习模范才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新时代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A.B.C.D.5 .(素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2022年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工作虽只有一年多,却鞠躬尽瘁,甚至付出了生命。他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2017年3月27日,兰考正式宣布脱贫,实现了焦裕禄当年的夙愿。昔日的风沙盐碱地,如今春光正好,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1)焦裕禄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4分,一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2)有同学认为:兰考已脱贫,焦裕禄夙愿已实现,新时代没有必要再学习焦裕禄精神。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该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是高扬民族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表现,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3分)所以,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焦裕禄精神,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当前时政热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从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