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193327
资源大小:31.9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优化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县域内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关于印发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发(2019)32号)、关于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凉卫发(2020)10号)文件工作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升县域内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为重点,促进群众更好更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为路径,着力形成架构、管理、利益、服务、发展、责任共同体,着力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幸福文明和谐新布拖奠定坚实基础。(二)总体目标。统筹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虬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前提升不少于5个百分点,医共体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三)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改革任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 .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益。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发展体制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3 .坚持县乡融合、乡村一体。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发展同心同向、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4 .坚持关口前移、资源下沉。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分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建设内容从构建一个架构、实施两个打包、建立三张清单、保持四个不变、实现七个统一、落实三个自主方面,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共同提升。(一)构建一个架构。1 .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兼任主任,分管县领导兼任副主任,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县发改经信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审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疗保障局、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布拖县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会”),负责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项目实施,落实各部门职责,决定医共体的重大事项。医管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健康局,由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医管办负责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医管会对医共体建设的指示、决定、部署和要求;负责拟定县域医共体建设总体规划及政策,承担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2 .优化调整三个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县人民医院医共体以县人民医院为总医院,成员单位为布拖县乐安镇中心卫生院、龙潭镇中心卫生院组成。县中彝医医院医共体以中彝医医院为总医院,成员单位为布拖县拖觉镇中心卫生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共体以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总医院,成员单位为依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医共体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成员单位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工作等归口由总院统一管理,接受总院党组织的领导。(二)实施两个打包。1 .根据凉山州财政局凉山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凉山州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公共卫生服务等5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凉财社2022)169号)文件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行业主管部门按服务内容及人口数,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总额预算,拨付到医共体总院,由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2 .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完善总额控制办法,提高总额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将总额控制指标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实行财务、信息、结算一体化的医共体,并逐步实行医保“一个总额”,在医共体内调节使用总额指标。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共体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及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共体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总额使用不低于总控指标的25%,总额结余留用资金向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探索适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逐步推行基层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病种支付。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积极性。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强化医共体医药费用控制,遏制过度医疗行为。(三)建立三张清单。建立医管会与卫健等相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医共体、总院与分院管理的三张权责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及功能定位,夯实医共体管理、运行与监管体制机制。1 .医管会:医管会各成员部门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保证各项政策有效落实。县委组织部负责医共体总院领导班子调配等相关事宜,加强相关政策指导和工作协调;县委宣传部负责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县委编办要协同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改革,满足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县财政局要落实完善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对医共体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化解债务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县医疗保障局负责争取医保政策支持,进一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双向转诊有效落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人事、薪酬、职称评定等政策,促进县域医疗卫生人才的统筹配置,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县发改经信局要协调做好县域医疗资源规划编制;县民政局负责医养机构的协调及医养结合政策的支持;县审计局负责医共体财务审计监督;县市场监管局负责落实医共体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2 .行业主管部门:县卫生健康局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将医共体建设作为推动医改的重要抓手,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协调,加强对医共体的指导、管理、考核和监督。3 .总院: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对医共体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提出建设性意见;修订医共体章程;负责医共体日常运行管理;按权限及程序做好人事任免工作;推进医共体一体化管理,对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权责。4 .分院:承担辖区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做好双向转诊和下转病人康复服务;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接受医共体总院的管理、监督与考核。5 .村卫生室:承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门诊、康复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辖区分院的管理、监督与考核。各单位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操作,逐步实现医共体医疗服务同质化,民事责任协议化。(四)确保四个不变和一个不弱化。1,根据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和各医疗机构的补助政策,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确保医共体发展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可持续。6 .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资产属性、现行的财政投入政策及标准不变。7 .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原有机构设置、行政隶属关系、医院性质、人员身份、人事(劳动)关系不变。8 .医共体各成员单位承担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变。9 .发展中医药和妇幼保健事业力度不弱化。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县中彝医医院医共体总院开展中医药业务模块化培训,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强化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县中彝医医院医共体总院充分发挥“中医”龙头作用和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优势病种诊疗中的独特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中医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实现“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药服务”。二是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打造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重点科室。(五)实行七个统一。1.统一行政后勤管理。(1)健全完善医共体章程。制定符合医共体发展改革实际的章程,明确医共体及各成员单位的功能定位、办医方向、管理制度以及举办主体、成员单位和职工的权利义务等内容。要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章程,以章程为统领,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明确牵头医院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治理架构,打造紧密型医共体,提高医院运行效率。(2)完善医共体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医共体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健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明确各自决策事项和范围。重要行政、业务工作先由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再由党委会研究决定。(3)加强医共体党组织建设。牵头医院成立党的委员会,医共体成员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4)乡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实行规划建设、人事管理、业务管理、药械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和信息化的统一管理。2 .统一人事薪酬管理。(1)统筹医共体人事管理。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编制总量由医共体统筹使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实行岗编分离机制,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总编制不突破、人员待遇不降低,统筹使用现有中、高级技术岗位,激发人员活力,促进医共体内人员合理轮岗、有序双向流动、统筹使用。按规定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人员事档案由总院和主管部门分类管理。医共体党政领导班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总院中层干部由医共体党委按程序考核任命并报县卫生健康局党委备案,分院院长、副院长由医共体党委提名报县卫生健康局党委研究批准后任命,一般工作人员在医共体内部流动由医共体党委研究后报卫生健康局党委备案。其他情况按程序报县卫生健康局党委审批。(2)建立医共体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在医共体内部,人员柔性流动,通过县聘乡用、乡聘村用、集中培训等方式有序双向互派。鼓励医共体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鼓励牵头医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在成员单位中担任学科带头人、管理部门负责人。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医务人员到牵头医院执业。允许牵头医院聘任五年以上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低职高聘。在医共体各成员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3)统一医共体薪酬分配管理。牵头医院制定并落实医共体内统一的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办法,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落实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与紧密型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医务人员收入,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薪酬分配要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及基层医务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差距。适当提高下沉到基层的医务人员收入水平。3 .统一财务管理。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加强医共体经济运营管理。医共体内部财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承担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包含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在完善统一管理各成员单位的各类财务收入和各项支出基础上,各成员单位分账管理、集中核算。鼓励医共体成员运用“合作金融、共享经济”理论构建集团式的发展“资金池”,激活内部市场需求,“同舟共济、抱团发展”。加强医共体内审建设,接受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对医共体内部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4 .统一绩效考核管理。由牵头医院统一开展医共体内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每年度编制医共体内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报县医管委办公室核准后执行。考核方案突出职责履行、医疗质量、费用控制、医德医风等,同时坚持中西医并重,确保按中医特点和实际考核中医药服务工作效果。牵头医院负责指导、审定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方案,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应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指标、适宜技术开展、特色专科建设、“50+N”病种救治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将平均住院日、下转率等双向转诊指标纳入牵头医院绩效考核,上转病人跟踪负责纳入对乡镇卫生院责任人绩效考核。5 .统一医疗卫生服务管理(1)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统一技术规范,制定医疗、护理、检查检验、院内感染、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规范,统一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业务技术标准,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实施临床路径,选择有代表性的病种,制定临床路径表单,优化诊疗流程,明确检查项目和治疗药物,限定使用的耗材,逐步增加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医共体内质控网络,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疗规范,开展质量控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2)加强专家下沉帮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情况,牵头医院选派技术骨干中长期派驻,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也可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需要,牵头医院统一安排医务人员到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流动执业。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到成员单位坐诊、巡诊,开展常规手术等。组织对偏远乡村开展巡诊服务。(3)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总院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建设,加强县域危急重症诊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提升其他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均衡发展。牵头医院制定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轮流进修、学习;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0+N”病种“短板”情况,有针对性安排基层医务人员短期进修,逐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收治50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病种问题,并逐步扩大病种范围。(4)统一双向转诊。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病种目录,严格执行分级诊疗病种、常见病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加强转诊质量管理。加强医共体内部和医共体之间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患者在县级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中心卫生院或分院,由县级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工作。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医共体内部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转诊平台,转诊医院有专人跟踪负责,信息畅通。(5)统一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一是推进区域公共卫生一体化管理。医共体作为责任主体单位,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统一管理医共体内公共卫生资源,具体承担医共体服务区域内的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职责,统筹推进医共体内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任务管理、考核督导,推动乡村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公共卫生职责,推动建立“共同管理、分级指导、协同服务、责任同担、效益共享“医共体公共卫生建设发展模式。二是建立“一中心一团队”工作机制。以县疾控中心、县妇计中心、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等公共卫生机构为主体,组建县级公共卫生指导服务团队,协同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能力提升、风险管理、监测评价、绩效考核、落实措施和保障服务等工作。三是推进医防协同一体化服务模式。统筹医共体内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加大资源配置服务前端、服务基层的力度,将县级医疗机构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专科引领服务的作用,做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四是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信息融合。逐步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同步共享、业务协同联动,促进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数据的平台整合利用。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开展慢性病管理、妇幼健康、疫苗管理、预防接种和家庭医生签约等在线服务管理,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服务提醒等。鼓励医共体向医养结合发展,有效利用敬老院等资源,为老年、慢性病等重点人群提供医、养、护为一体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鼓励医共体的卫生健康服务向其他行业部门延伸,探索卫生+运动健康、卫生+老年健康、卫生+康养健康、卫生+学校健康等大健康服务模式。五是强化公共卫生评价考核。建立实施医共体公共卫生任务书制度,实行公共卫生清单式管理与服务,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医共体内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绩效的动态监测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医共体经费核算、评先评优等挂钩。6 .统一药械业务管理。按照国家和省药械采购政策,医共体内实行药品耗材统一账户、统一目录、统一谈判、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的采购方式,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各分院、科室的用药衔接及配备需要,保障下沉专家开展工作有药可用,保障群众用药需求,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便捷。强化医共体内药事管理,加强重点药品监控,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药品耗材合理使用。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7 .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加快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与互联互通。建立完善远程会诊和影像、心电等远程诊断中心,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依托信息平台建立远程医疗合作机制,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病理及影像诊断等,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数据共享、医保结算一体化。信息系统统一由总院信息中心运营维护。(六)落实三个自主。1 .预算执行自主: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医共体要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评价等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根据医共体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明确的管理内容和工作要求自主执行。2 .资产管理自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共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处置相关规定,对医共体内的各类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使用,允许医共体统筹调配医疗设施设备。提高医共体国有资金使用效率,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可统筹用于医共体医疗业务发展。由县医管会办公室实时对医共体资产管理进行监督、考核。3 .机构设置自主:实施医共体人、财、物全面整合,实施一体化运行和连续式服务。医共体按照精简高效、分工明确、高度协作的原则,在原有总院必要的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基础上,基于实际运行所需建立、完善医共体相关行政管理职能科室,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进一步贯通服务链,实现资源共享,应设置(但不限于)以下职能科室。党务行政中心:协调推进党政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负责医共体行政管理、督查督办、文电、安全、档案、信访投诉等,承担党政会务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医共体党建、群团工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安全、行风、医疗事故处理和医疗纠纷调处、医废管理、院感防控、疫情防控、依法执业、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医疗保障、妇幼健康、教育培训、机构达标创建、对口支援、药事服务、处方审核及点评等工作。统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资源,组建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远程会诊等资源共享中心,实行同质化管理,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中心:负责医共体内传染病、慢性病等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人员培训、业务指导、质量评价、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牵头制定公共卫生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对重点疾病报告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和质量控制,建立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医共体岗位、人员的统一管理,动态调整。负责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员的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等工作。负责医共体人事劳资、人才管理、人事档案、职称评审管理、退休干部管理等工作。财务运营中心:负责医共体运营管理、成本核算控制,包括制定医共体成员单位运营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综合分析、监测成员单位运营态势,协调解决运营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医共体财务日常管理,包括医共体和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预决算、基本管理制度、财政资金分配方案、运营管理目标等。负责承担医共体成员单位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内控评价制度建立。负责医共体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负责医共体成员单位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财务运行监督、薪酬分配和国有资产监管等工作,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医保管理中心:负责医共体成员单位医保基金核算、支付等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和完善医保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对医保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负责成员单位医保日常工作的检查及医保知识培训、考核,负责对医保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药械采购中心:负责制定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措施,拟定药品、医用耗材、物资的招标采购改革方案。负责医共体内药品、医用耗材、物资的集中采购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药品耗材的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支付货款、统一配送。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化一体化建设、管理,统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网络信息安全,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并向个人授权开放,医共体内信息同采共用、互通共享,实现医保(含商保)结算一体化。承担医共体内卫生健康信息统计与分析等工作。监督管理中心:协助承担医共体党风廉政建设,负责综合监督工作,包括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统筹廉洁教育,协调处置纪检、巡察和审计等发现的问题线索,督促医共体成员单位履行责任、完善措施、加强管理。宣教文化中心:负责医共体各项主题活动宣传,负责自媒体信息审核和发布,负责医共体意识形态工作,统一形象建设、文化建设和宣传推广。负责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负责舆情监测、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三、监管机制(一)医共体牵头单位监管1.监管范围(1)医共体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履行情况。(2)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执行情况。(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情况。(4)医共体重大发展事项决策情况。(5)医共体运营收益情况。(6)牵头公立医院章程建设、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等情况。2.监管举措可以采取审议医共体年度工作报告、院长履职报告、专项任务完成报告等,以及专项审计、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等方式。(二)县卫生健康部门监管1.监管范围(1)医共体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情况。(2)监测严格转诊病种的分级收治与双向转诊执行情况,监测群众满意度、县域内就诊率等指标。(3)按照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4)临床路径管理执行情况。(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执行情况。(6)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8)政府指令性公共卫生任务执行情况。(9)药品合理使用。(10)高值医用耗材合理使用。(11)大型设备使用监督评估。(12)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情况。(13)“九不准”等相关制度执行情况。2.监管举措(1)行政监管。由综合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定专人派驻医共体,对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医疗质量管控、公共卫生任务落实等工作开展全过程进行观察,不参与具体事项决策,定期形成观察报告,经委派单位审议后形成相关建议意见,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定期巡回督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2)绩效考核。将医共体内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居民健康改善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医共体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与医共体绩效工资总额核定、财政拨款、院长任免和薪酬标准等挂钩。(三)县财政部门监管1.监管范围审核医共体预决算执行情况,监管纳入财政管理的预算资金、上级项目资金、政府采购项目执行情况等。监管定期财务报告和内审制度执行情况。2.监管举措可以采取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采取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覆盖医共体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四)县医保部门监管1.监管范围(1)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护理服务等信息公开公示制度执行情况。(2)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县域外支出占比情况,按病种付费和DRGS执行情况,监管欺诈骗保行为。(3)监管药品耗材设备采购,监控药品回扣等行为。2.监管举措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现场监督检查和非现场监督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参保人员满意度调查、引入第三方评价、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各方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监督。(五)县人社局监管1.监管范围(1)执行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事项核准备案制度。(2)医共体人事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监督管理。2.监管举措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开展。四、实施时间步骤(一)准备阶段(2024年1月底前):制定、完善实施方案草案、征求意见、风险评估、制定配套文件、建立运行机制。(二)实施阶段(2024年3月一2024年10月):完善、细化医共体党建、人事、薪酬、财务、质控、绩效等管理方案,规范操作,不断推进。(三)评估总结(2024年11月一2024年12月):全面总结评估医共体建设成效,提升完善医共体运行管理机制。(四)推广阶段(2025年):总结医共体建设经验,增加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分院,建设以妇计中心、中彝医医院为总院的多个县域医共体。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医共体建设是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有效抓手,涉及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医管会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创新体制机制,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创造条件。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政策支持,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形成改革合力。(二)强化督查考核。医管办要加强对医共体建设的督导,各有关部门要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推进医共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加大对基层服务能力、乡村振兴等公益性指标权重,综合评估质量、安全、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三)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开展政策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广播、电视、网络等全媒体宣传,让全县人民了解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形成良好的就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