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docx
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推动关于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令(贵州省总河湖长令第6号)落实落地,着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有效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水环境整洁优美、水文化传承弘扬、水管理规范有序、水经济成效凸显”为主要目标,着力补齐防洪薄弱短板、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彰显河湖人文历史、提升河岸景观品位、增强河湖管护能力,持续改善我省河湖面貌。二、主要目标自2023年起,每年建设一批美丽幸福河湖,到2025年底,省级美丽幸福河湖评定不少于10条(个),全省美丽幸福河湖数量达到50条(个)左右。(一)水安全有效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防洪保安放在河湖治理保护的首要位置,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构建贵州水网,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健全防汛抢险应急救灾机制,加快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确保河道通畅、河势稳定、堤防岸坡牢固、水利工程运行良好,河湖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二)水资源有效利用。坚持节水优先,发挥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取用水监管,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三)水生态系统健康。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全面保护湿地,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外来物种管控,生物多样性丰富,河湖生态缓冲带完整。(四)水环境整洁优美。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提升为目标导向,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加强水域岸线保护,打造水清岸绿、宜居宜赏水环境。(五)水文化传承弘扬。坚持文化引领,促进人水和谐,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科普教育,加强水文化挖掘、保护、弘扬,打造有文化氛围的河湖,合理展示当地人文历史、民族风情、自然资源禀赋。(六)水管理规范有序。坚持党政同责,推进联防联治,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河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提高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七)水经济成效凸显。坚持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持续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工作任务(一)加强水安全保障1 .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优化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推动构建互联互通、多源互补、循环通畅、联调联控的“一核四区贵州水网,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州、新区及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均需地方政府或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 .大力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健全防汛抢险应急救灾机制,持续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严禁新增违法违规建筑物、阻水障碍物,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结合河道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工程项目,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治理、堤防加高加固、控导工程建设等,切实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 .着力做好城市排水防涝。严格落实城市(县城)排水防涝工作责任制,全面排查整治城市(县城)建成区易涝积水点等。围绕生活污水直排口、雨污混流、雨季易涝、管网空白区等城市排水突出问题,积极推进河流、大沟截污管和排水箱涵(隧洞)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4 .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认真落实贵州省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方案(贵州省总河(湖)长令第3号),坚决遇增量、清存量,压实责任,全面排查,边查边改,动态清零。针对"四乱”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分类整治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治到位。(省水利厅负责)5 .严格规范涉河项目审批。遵循确有必要、无法避让、确保安全的原贝L依法依规严格审批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编制完成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健全规划约束机制,强化岸线分区管控。(省水利厅负责)(二)加强水资源保护6 .大力实施节水行动。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监督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省水利厅负责)7 .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规范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切实加强对各类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的监管力度。涉河取水建设项目符合取用水规范化管理要求。(省水利厅负责)8 .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流量,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确定生态流量管控目标断面,基本生态流量保障率达到90%以上。(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加强水生态修复9 .强化河湖自然岸线保护。严格管控河湖岸线开发,促进岸线有效保护,开展重点河湖岸线利用现状调查。加强河湖沿岸林草地保护,提升沿岸植被景观,推进沿河湖生态廊道建设,确保河湖平面形态自然优美、宜弯则弯、宜滩则滩、沿岸林草地和谐美观。(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0大力改善水生生境。强化湿地资源保护,积极推进重要河湖湿地生境保护修复。加强河湖重要物种栖息地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外来物种管控,增加河湖连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增强水源涵养功能。(省林业局、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1 .严厉打击破坏河湖岸线行为。对擅自实施河道改道、截弯取直、硬化河道、覆盖河道及违法利用、占用河湖岸线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水环境治理12 .开展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按照"看得见、可测量、有监控”的要求,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设置监测点、安装标志牌及视频监控,确保入河(湖)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率达到100%,减少各类入河湖污染负荷量。(省生态环境厅负责)13 .大力实施水体污染治理。持续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严控入河湖污染物总量,确保河湖水体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有效控制河湖内源污染,遇制水体富营养化。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4 .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常态化开展河湖清漂,实现河湖垃圾动态清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5 .强化问题整改销号。对各级督查督导、群众反映强烈、媒体曝光等各种渠道反馈的河湖突出问题,挂牌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责任严肃追究。(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加强水文化建设16 .积极弘扬宣传水文化。充分宣传贵州生态文化,挖掘、保护和弘扬水文化,打造有水生态文化气息、有持久生命力的河湖,提升河湖治理的文化品位。依托水利工程设施、水利风景区,结合人文历史、民族风情、自然资源禀赋、科普教育等,开展水情教育基地、节水科普基地、河湖长制基地等水文化特色宣教载体建设,合理展示河湖文化,彰显美丽幸福河湖文化魅力,讲好新时代河湖治理贵州故事。(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7 .适度建设亲水便民利民设施。科学建设公园、广场、亲水步道、栈桥、平台等适度亲水空间,合理布局河湖周边座椅、公厕、垃圾箱、健身器材、照明设施、避雨亭、停车场、引导标识牌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确保满足群众需求。(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水管理能力18 .强化河湖治理保护联防联控。完善"河湖长+机制,深化涉河湖执法监管和履职监督,建立健全水利、检察、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健全完善上下游、左右岸协同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跨界河湖管护工作。(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19 .压实河湖长主体责任。各级河湖长在“贵州生态日”前后,集中开展"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按照巡河履职有关制度,常态化组织开展巡河、监督检查、暗访督查等,督促落实一河一策,通过召开河长会议,签发河长令等形式,推动解决河湖相关问题。(河湖长制省级责任单位负责)20 .加强河湖巡查保洁。完善河湖基层管护队伍建设,组织聘用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和河湖巡查保洁员,规范监督员和保洁员职责,开展水面垃圾清理,加强河湖监督、巡查、保洁,有效解决河湖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问题。(省水利厅负责)21 .提升河湖智慧管理水平。增强信息化监管能力,根据需要建设智慧河湖。强化科技创新,组织开展重要河湖保护治理科研攻关,积极应用河湖保护治理新理念新技术,逐步形成与幸福河湖相适应的现代化河湖管理体系。(省水利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2 .科学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从岸线自然状况、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水质优劣程度、鱼类保有指数、防洪达标率、公众满意度等指标开展健康评价,摸清河湖健康状况。美丽幸福河湖健康评估结果应达到“健康以上标准。(省水利厅负责)(七)加强水经济建设23 .着力打造沿河经济带。把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依托河湖独特自然禀赋,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挖掘美丽幸福河湖生态价值,以水兴城、以水兴农、以水兴产,打造沿河环湖经济带。(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4 .助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美丽幸福河湖对周边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康养服务、生态渔业等新业态,扶持“河湖+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作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重要举措。各级河湖长是河湖管护的第一责任人,要亲力亲为抓落实,统筹协调开展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晰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省河湖长制办公室采取定期调度方式,督促各地按要求开展好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及时总结做法成效,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一)强化资金保障。各地要加大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资金投入,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和规定,统筹使用河湖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国土绿化等方面的项目和资金,科学编制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方案,确保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各项任务有序推进。(三)严格评定管理。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要统筹开展好美丽幸福河湖的评定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各地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申报,确保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年年有建设申报、年年有授予称号“,力争不断建设一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幸福河湖。获得美丽幸福河湖称号的市(州)、县(市、区)在河湖长制、生态环境综合考核评价中予以适当加分并在有关项目安排及经费分配时予以适度倾斜支持。(四)注重宣传引导。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经验、做法成效,为各地河湖治理及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提供样板,推动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