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港口危险货物储存罐区安全设施配备技术规范.docx
ICS13.200CCSC52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XXXX-XXXX辽宁省港口危险货物储存罐区安全设施配备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equippingsafetyfacilitiesofstoragetankareaofdangerousgoodsinportofLiaoningprovince(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 -XX-XX 发布XXXX-XX-XX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辽宁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由辽宁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辽宁省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术军、。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三纬路19号,联系方式:024-23867960。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文萃路4-2号辽,联系方式:024-23892986。辽宁省港口危险货物储存罐区安全设施配备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港口危险货物储存罐区安全设施配备目录和技术要求的安全设施划分、罐区安全设施配备要求、辅助生产系统安全设施配备要求、消防安全设施配备要求、安全标志配备要求及个体防护设备设施配备要求。本文件适用辽宁省港口危险储存罐区安全设施配备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TSGDOOOl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一工业管道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固定顶储罐fixedrooftank罐顶周边与罐壁顶部固定连接的储罐。外浮顶储罐externaIfIoatingrooftank顶盖漂浮在液面上的储罐。内浮顶储罐internalfIoatingrooftank在固定顶储罐内装有浮盘的储罐。a4一级石油库石油库储罐计算总容积大于等于IOoooonf'小于1200000m)aS二级石油库石油库储罐计算总容积大于等于30000?小于IooOOom3。4三级石油库石油库储罐计算总容积大于等于IOoOOnI?小于3000OnI3。7四级石油库石油库储罐计算总容积大于等于100onI3小于IoOOon?R五级石油库石油库储罐计算总容积小于IOoonI3。4安全设施划分以港口危险货物储存罐区的功能区域为主进行分类,同时将在各功能区通用的安全设施单独列出,与各功能区域安全设施并列,将安全设施划分为如下四类:a)罐区安全设施;b)辅助生产系统安全设施;c)消防安全设施;d)个体防护设备设施。5罐区安全设施K1总平面布置安全设施5.1,1围墙/围栏/栅栏5.1.1.1 石油化工品库区的35kV及以上的交配电站、库区变配电所内变压器等区域的四周应设置围墙或栅栏进行封闭5.1.1.2 罐区应设高度不低于2.5m的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围墙。山区或丘陵地带的石油化工品罐区,可设置镀锌铁丝网围墙。企业附属石油化工品库区与本企业毗邻一侧的围墙高度不宜低于1.8mo5.1.1.3 行政管理区宜设围墙或围栏与其它各区隔开。5.1.2安全出口5.1.2.1储罐区的车辆出人口不应少于2处,且应位于不同的方向,受地域、地形等条件限制,覆土油罐区和四、五级石油库的储罐区只设1处车辆出人口。储罐区的车辆出人口宜直接通向库外道路,也可通向行政管理区或公路装卸区。5.1.2.2行政管理区、公路装卸区应设置直接通往库外的车辆出口。5.1.3消防通道5.1.3.1石油化工品库区应设环行消防道路,消防通道应保障消防车行驶畅通。一级石油化工品库区的储罐区和装卸区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其它级别石油化工品库区的储罐区和装卸区消防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r11o四、五级石油化工品库区、山区或丘陵地带的石油化工品库区亦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道路。5.1.3.2石油化工品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000r的可燃液体罐组、总容积大于或等于120000m3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燃液体罐组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可燃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装卸区及危险货物仓库区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也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路面上净空高度不应低于5m。5.1.3.3石油化工品库区汽车罐车或火车槽罐车装卸设施和石油化工品桶灌装设施,应设置能保证消防车辆顺利接近火灾场地的消防道路。R3工艺系统安全设施5.2.1液位计5.2.1.1石油化工品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液化天然气(以下缩略为LNG)储罐应配备两套独立的液位计。5.2.1.2石油化工品储罐宜优先采用雷达等非接触式液位计及磁致伸缩、光纤液位计。5.2.2 流量计石油化工品管道宜设置管道流量计,确保管道内物料流速满足要求。5.2.3 温度计5.2.3.1石油化工品储罐应设置温度计,低温储罐应设置温度指示仪。对于全冷冻式液化燃储罐还应设置真空泄放设施和高、低温度检测装置,并应与自动控制系统相联。5.2.3.2球形储罐本体应设置就地和远传温度计,保证在最低液位时能测量液相的温度而且便于观测和维护。5.2.4压力表/压力监测系统5.2.4.1石油化工品储罐、液化石油气蒸发器的气相部分应设置压力表。5.2.4.2石油化工品球形储罐本体上部应设置就地和远传压力表,并单独设压力高限报警装置。压力表与球形储罐之间不得连接其它用途的任何配件或接管。石油化工品球形储罐上的压力表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在最高液位时能测量气相的压力,并便于观测和维护。5.2.4.3压力管道压力表的安装应符合TSGD0001-2009的要求,包括:a)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清洗,并应避免受到辐射热、冻结或者震动的不利影响;b)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装设三通旋塞或者针形阀。三通旋塞或者针形阀上应当有开启标记和锁紧装置,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不得连接其他用途的任何配件或者接管;c)用于水蒸气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当装有存水弯管;d)用于具有腐蚀性或者高粘度介质的压力表,在压力表与压力容器之间应当装设能隔离介质的缓冲装置。5.2.5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5.2.5.2频繁操作的油品或化工品储罐宜设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5.2.5.3大于等于50000m3的油品或化工品储罐应设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5.2.6定量装车控制设施汽车罐车、火车槽罐车的石油化工品灌装宜设置定量装车控制设施。41罐区内安全设施5.3.1防火堤5.3.1.1石油化工品库区应设置防火堤,储罐区防火堤的设置应符合GB5035GB50074和GB50160的规定。5.3.1.2防火堤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并应能承受所容纳石油化工品的静压力且不应泄漏。5.3.1.3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当浮顶、内浮顶罐组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储存剩余部分,但罐组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一半;对于固定顶石油化工品储罐,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大石油化工品储罐的容量。5.3.1.4相邻罐组防火堤的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5.3.1.5采用土质防火堤,堤顶宽度不应小于05m。5.3.1.6立式石油化工品储罐防火堤的计算高度应保证堤内有效容积需要,防火堤的高度应为计算高度加02m,但不应低于LOm(以堤内设计地坪标高为准),且不宜高于2.2m(以堤外3m范围内设计地坪标高为准)。立式石油化工品储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5.3.1.7卧式石油化工品储罐的防火堤实高度不应低于05m(以防火堤内侧设计地坪计),储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5.3.1.8进出储罐组的各类管道、电缆宜从防火堤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当必须穿过防火堤时,应设置套管并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也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的形式。5.3.1.9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设置在不同方位上。防火堤内侧高度大于等于1.5m时,应在两个人行踏步或坡道之间增设踏步或逃逸爬梯。隔堤、隔墙亦应设置人行踏步或坡道。5.3.1.10储存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储罐组,防火堤堤身内侧均应进行防腐蚀处理。用于全冷冻式的储罐组的防火堤,应做防冻处理。5.3.2隔堤5.3.2.1石油化工品储罐罐组应设置隔堤,隔堤的设置应符合GB50351、GB50074和GB50160的规定。5.3.2.2多品种的液体罐组内应按下列要求设置隔堤:a)甲B、乙A类液体与其他类可燃液体储罐之间;b)水溶性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之间;c)相互接触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可燃液体储罐之间;d)助燃剂、强氧化剂及具有腐蚀性液体储罐与可燃液体储罐之间。5.3.2.3隔堤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并应能承受所容纳石油化工品的静压力且不应泄漏。5.3.2.4隔堤内有效容积不应小于隔堤内1个最大储罐容积的10%o5.3.2.5隔堤顶面标高,应比防火堤顶面标高低0.2m0.3m。5.3.2.6液化烧隔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全压力式储罐组的总容积大于8000时,罐组内应设隔堤,隔堤内各储罐容积之和不宜大于8000mi,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5000/时应每一个一隔。b)全冷冻式储罐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200000m3,单防罐应每一个一隔,隔堤应低于防火堤0.2m;c)沸点低于45甲B类液体压力储罐组的总容积不宜大于60000m3;隔堤内各储罐容积之和不宜大于8000m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5000m3时应每一个一隔。d)沸点低于45°C的甲B类液体的压力储罐,当其与液化燃压力储罐同组布置时,隔堤的高度应满足液化燃压力储罐组的要求,且二者之间应设隔堤;e)全压力式、半冷冻式液氨储罐的隔堤的设置同液化短储罐的要求。5.3.3事故存液池5.3.3.1设有事故存液池的罐组应设导液管(沟),使溢漏液体能顺利地流出罐组并自流入存液池内。5.3.3.2事故存液池距防火堤的距离不应小于7mo5.3.3.3事故存液池和导液沟距明火地点不应小于30m。5.3.3.4事故存液池应有排水设施。5.3.3.5石油储备库应在库区内设置漏油及事故污水收集池。收集池容积不应小于一次最大消防用水量,并应采取隔油措施。5.3.4阻火器储存甲、乙、丙A类油品的固定顶石油化工品储罐,储存甲、乙类石油化工品的卧式储罐,储存丙A类石油化工品的地上卧式油罐的通气管上必须装设阻火器。5.3.5自动脱水器有脱水操作要求的石油化工品储罐宜装设自动脱水器。5.3.6二次脱水系统全压力式液化燃储罐宜采用有防冻措施的二次脱水系统。5.3.7注水设施丙烯、丙烷、混合C4、抽余C4及液化石油气的球形储罐应设注水设施,注水管道宜采用半固定连接方式。5.3.8水封装置/水封井5.3.8.1石油化工品库区地面雨水和生产废水排出库区围墙之前应设置水封装置,水封装置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道应采用暗渠或暗管。5.3.8.2石油化工品库区内的含油污水管道应在防火堤或建筑物、构筑物的排水管出口处,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干管每隔30Orn处设置水封井。5.3.8.3石油化工品罐组内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且应在防火堤外设置水封,并应在防火堤与水封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易开关的隔断阀。5.3.8.4当建筑物用防火墙分隔成多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并设水封。5.3.8.5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于0.25mo5.3.9绝热层液化天然气内罐和外罐之间应设置绝热层,绝热层应与LNG和天然气相适应,并为不可燃材料。绝热层不能因熔融、塌陷等而使绝热层的导热性明显变差。耳A管道安全设施5.4.1管托保温管道应设管托。5.4.2管道补偿器码头管道宜采用自然补偿,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金属波纹补偿器、方形补偿器等管道补偿器。5.4.3涵洞、套管、其他防护措施石油化工品管道穿越道路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道横穿道路时、在液化石油气罐或卸车泵的进口管道等处应采取涵洞或套管或其他防护措施。5.4.4过滤器在液化石油气罐或卸车泵的进口管道上应设过滤器。过滤器滤网的流通面积不应小于管道截面积的5倍,且能阻止粒度大于0.2mm的固体杂质通过。5.4.5挠性或柔性连接装置5.4.5.1石油化工品储罐主要进出口管道宜采用挠性或柔性连接方式。5.4.5.2当储罐的出液管设置在罐体底部时,充装泵的管路系统,泵的进、出口宜安装长度不小于0.3m挠性管或采取其它防震措施。5.4.5.3接在液化烧球形储罐上的管道应考虑支撑的措施,考虑到大型球形储罐可能存在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与其相接的管道应有一定的挠性。5.4.6盲板5.4.6.1石油化工品管道停用时,管道端部应设盲板。5.4.6.2储存设施的低位放尽口,在日常工作情况下应加装盲板。5.4.6.3设备和管道在检修过程中,应加装“8字盲板”进行隔断。5.4.7防凝措施5.4,7.1输送易凝液体的石油化工品管道,应采取电伴热、蒸汽伴热或保温层等防凝措施。5.4.7.2管道的保温层外,应设良好的防水层。5.4.8防腐蚀设施5.4.8.1石油化工品储罐和管道应采取阴极保护、防腐涂层等防腐蚀措施。5.4.8.2钢管及其附件的外表面须涂刷防腐涂层。5.4.9防渗漏措施石油化工品管道与管沟、电线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防渗漏措施。5.4.10排水阻油措施石油化工品库区内的雨水沟穿越防火堤处应采取排水阻油措施。K,报警及警示装置5.5.1高低液位报警器5.5.1.1石油化工品汽车装卸设施、火车装卸站台的鹤位处宜设定量高液位报警系统。5.5.1.2液化燃球形储罐应设高液位报警器和高高液位连锁,必要时应加设低液位报警器。5.5.2可燃及有毒气体浓度自动检测仪/报警装置5.5.2.1石油化工品库区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系统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自动检测仪和有毒气体浓度自动检测仪。5.5.2.2设有甲、乙类石油化工品设备的房间内,具有可燃气体释放源,且释放时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有可能达到25%LEL的场所,宜设可燃及有毒气体浓度自动检测仪;5.5.2.3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m0.6m。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应靠近泄漏点,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m0.6m;5.5.2.4检测比重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05m2m;5.5.2.5可燃气体检测仪与释放源的距离,室内不宜大于5m;室外不宜大于IOrn;有毒气体检测仪与释放源的距离,室内不宜大于2m;室外不宜大于4m。5.5.2.6报警控制器应有其对应检测仪所在位置的指示标牌或检测仪的分布图。5.5.2.7根据石油化工品库区的工艺介质的易燃易爆特性及毒性,应配备便携式可燃和/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5.5.3声光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检测仪报警装置应设置声光报警,报警信号应发送至现场报警器和有人员值守的控制室或现场操作室的指示报警设备。5.5.4氧气检测仪/二氧化碳检测仪易造成缺氧窒息事故的储罐等场所可采用便携式氧气检测仪和二氧化碳检测仪进行检测。5.5.5入侵报警系统5.5.5.1石油化工品库区等库区周界应设置入侵报警系统。5.5,5.2入侵报警系统应包括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和控制/显示/处理/记录设备。5.5.6视频监控系统石油化工品库区等应设置可靠的视频监控系统。KA阀门5.6.1呼吸阀5.6,1.1储存甲、乙类石油化工品的固定顶储罐和地上卧式储罐的通气管上应装设呼吸阀。5.6.1.2甲Bv乙类液体的固定顶罐应设呼吸阀。5.6.2紧急切断阀液化石油气球形储罐液相进出口、石油化工品储罐物料进出管道靠近罐根处、距装卸车鹤位IOm以外的装卸管道上(装车站内无缓冲罐时)等处应设紧急切断阀。5.6.3安全阀5.6,3.1在非正常条件下,可能超压的下列设备应设安全阀:a)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等于0,IMPa的压力容器;b)往复式压缩机各段出口或电动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容积式泵的出口(设备本身已有安全阀者除外);c)凡与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出口连接的设备不能承受其最高压力时,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的出口;d)可燃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可能超过设计压力的设备等。5.6,3.2单个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定压)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应大于设备的设计压力。5.6.3.3一台设备安装多个安全阀时,其中一个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定压)不应大于设备的设计压力,其他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可以提高,但不应大于设备设计压力的1.05倍。5.6.3.4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液体化工品球形储罐应设置全启式安全阀。安全阀的规格应符合TSG21-2016的规定。5.6.4 排液阀连续操作的可燃气体管道的低点应设两道排液阀,排出的液体应排放至密闭系统。5.6.5 拉断阀加气站连接槽车的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上应设拉断阀。5.6.6 6.6止回阀5.6.6.1液化石油气球形储罐的进料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可设止回阀。5.6.6.2公用工程管道与可燃气体、液化燃和可燃液体的管道或设备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连续使用的公用工程管道上应设止回阀,并在其根部设切断阀;b)间歇使用的公用工程管道上应设止回阀和一道切断阀或设两道切断阀,并在两切断阀间设检查阀;5.6.7排气阀液化燃球形储罐项上应设置排气阀。耳7防雷防静电安全设施5.7.1避雷针(带)5.7.1.1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油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油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不应装设避雷针。铝顶油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油罐,应装设避雷针(网)。避雷针(网)应保护整个油罐。5.7.1.2钢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5.7.2防雷接地装置5.7.2.1石油化工品库区、监控系统等应设置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5.7.2.2根据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按有关标准规定设置防雷电设施,并定期检测,特别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应检查、维修防雷电设备和接地。5.7.2.3钢储罐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钢储罐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18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o5.7.2.4监控系统防雷接地装置应能防感应雷电。5.7.3防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消除装置5.7.3.1储存甲、乙、丙A类石油化工品的钢储罐,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送管道,甲、乙、丙A类石油化工品的汽车槽罐车或桶灌装设施、油罐车、电缆的金属外皮或架空电缆金属槽,均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静电消除装置,装卸车静电接地与装卸实现连锁。5.7.3.2钢储罐的防雷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静电接地装置。5.7.3.3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送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030Om处,应设置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5.7.3.4地上或管沟敷设的石油化工品管道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合用,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接地点宜设在固定管墩(架)处。5.7.3.5甲、乙、丙A类石油化工品的汽车罐车或桶灌装设施,应设置与罐车或桶跨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5.7.3.6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5.7.3.7石油化工品库区内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o5.7.3.8进出泵房(棚)的金属管道、电缆的金属外皮或架空电缆金属槽,在泵房(棚)外侧应做1处接地,接地装置宜与保护接地装置及防感应雷接地装置合用。5.7.4消除人体静电装置甲、乙、丙A类石油化工品库区的下列场所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a)储罐取样口附近;b)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c)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5.7.5电气连接装置石油化工品储罐上安装的信息系统装置,其金属的外壳应与罐体做电气连接。5.7.6金属线(跨接)5.7.6.1输液(气)的石油化工品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当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5.7.6.2平行敷设于地上或管沟的金属管道,其净距小于IOomrn时,应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管道交叉点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点应用金属线跨接。耳,密封安全设施5.8.1二次密封装置浮顶石油化工品储罐应采用二次密封装置。5.8.2氮封系统5.8.2.1储罐在储存易氧化、易聚合不稳定的货种时应采取氮封或气体覆盖隔绝空气的措施。5.8.2.2储存沸点不低于45或在37.8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大于88kPa的甲B、乙A类液体化工品和轻石脑油,应采用外浮顶储罐或内浮顶储罐。有特殊储存需要时,可采用容量小于或等于100Oom3的固定顶储罐、低压储罐或容量不大于IoOm3的卧式储罐,但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a)应设置氮气密封保护系统,并应密闭回收处理罐内排出的气体;b)应设置氮气密封保护系统,并应控制储存温度低于液体闪点5及以下c)储存I、II级毒性的甲B、乙A类液体储罐的单罐容量不应大于5000m3,且应设置氮封保护系统。6辅助生产系统安全设施A1供配电系统安全设施6.1.1 三遥装置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宜装设遥信、遥测装置,需要时可装设遥控装置。6.1.2 固定遮栏设置于变电所内的非封闭式干式变压器,应装设高度不低于1.7m的固定遮栏,遮栏网孔不应大于40mm×40mmo变压器的外廓与遮栏的净距不宜小于0.6m。6.1.3绝缘垫配电柜前应配备绝缘垫,且连续铺设,拼接平整。6.1.4隔离开关6.1,4.1配电所当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且出线回路少无需带负荷操作时,可采用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6.1.4.2从总配电所以放射式向分配电所供电时,该分配电所的电源进线开关宜采用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6.1.4.3配电所的WkV或6kV非专用电源线的进线侧,应装设带保护的开关设备。1.1.4.4 IOkV或6kV母线的分段处当不需带负荷操作且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时,可装设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1.1.4.5 两配电所之间的联络线,应在供电侧的配电所装设断路器,另侧装设隔离开关或负荷开关。1.1.4.6 当配电所的引出线满足继电保护和操作要求时,可装设带熔断器的负荷开关。1.1.4.7 向频繁操作的高压用电设备供电的出线开关兼做操作开关时,应采用具有频繁操作性能的断路器。1.1.4.8 WkV或6kV固定式配电装置的出线侧,在架空出线回路或有反馈可能的电缆出线回路中,应装设线路隔离开关。1.1.4.9 采用WkV或6kV熔断器负荷开关固定式配电装置时,应在电源侧装设隔离开关。6. 1.5防鼠板/防护网罩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其防护等级不宜低于GB4208-2008中的IP3X级。7. 1,5.1通风孔防止雨、雪飘入的措施直接与室外露天相通的通风孔应采取防止雨、雪飘入的措施。8. 1.6应急电源6.1.6.1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以及一、二、三级石油库信息系统应设置应急电源。6.1.6.2下列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a)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b)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c)蓄电池;d)干电池。6. 1,6.3应急电源应根据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可选用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b)自投装置的动作时间能满足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可选用带有自动投入装置的独立于正常电源之外的专用馈电线路;c)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亳秒级的供电,可选用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或柴油机不间断供电装置。6.1.7 备用交直流电源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在供电失败后,备用交直流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30min,并应满足监控要求。6.1.8 防爆灯具防爆区域内应按照防爆等级选择适用的防爆灯具。6.1.9 事故照明/应急照明设施6.1.9.1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变电所、变配电间、自备发电机房、消防值班室及屋内主要通道等处,应设置事故照明/应急照明。6.1,9.2爆炸危险场所应设置防爆型应急照明设施。6.1.9.3一、二、三级石油库区的消防泵站的事故照明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o6.1.9.4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o6.1.10漏电保护装置非铠装电缆应有漏电保护功能。6.1.11隔板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6.1.12防腐、隔热措施电缆桥架若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时,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6.1.13防火隔离措施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6.1.14电缆防水、排水措施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6.1.15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及分隔措施电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入口处、电缆竖井的出入口处及主控制室与电缆层之间,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及分隔措施。A5给排水及含油污水处理设备设施6.2.1泄空或防冻措施冰冻地区的港口,当给水支管横穿码头结构至前沿上水栓井时,支管应有泄空或防冻措施。6.2.2排水管阀门等封闭装置覆土油罐罐室和人工洞油罐罐室应设排水管,并应在罐室外设置阀门等封闭装置。6.2.3水封装置/水封井6.2.3.1石油化工品库区地面雨水和生产废水排出库区围墙之前应设置水封装置,水封装置与围墙之间的排水通道应采用暗渠或暗管。6.2.3.2石油化工品库区内的含油污水管道应在防火堤或建筑物、构筑物的排水管出口处,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干管每隔300m处设置水封井。6.2.3.3石油化工品罐组内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且应在防火堤外设置水封,并应在防火堤与水封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易开关的隔断阀。6.2.3.4当建筑物用防火墙分隔成多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的生产污水管道应有独立的排出口并设水封。6.2.3.5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自最低的管底算起,其深度不应小于0.25mo6.2.4盖板处理含石油化工品污水的构筑物或设备,宜采用密闭式或加设盖板。A3通信设备设施6.3.1语音广播系统石油化工品码头、库区内应设置语音广播系统。6.3.2受警录音电话石油化工品码头、库区消防值班室内应设专用受警录音电话。6.3.3火灾报警电话石油化工品储罐区、装卸区和辅助生产区的值班室内,应设火灾报警电话。AA通风装置6.4.1易燃石油化工品的泵房和灌料间、柴油发电机间均应设置排风设施。6 .4.2易燃石油化工品的泵房和灌料间机械排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每小时10次。7消防安全设施7 1水炮装卸、储存甲、乙类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库区设置水炮保护,固定式水炮的布置应根据水炮的设计流量和有效射程确定其保护范围,其设置位置距被保护对象不宜小于15m。水炮应具有直流和水雾两种喷射方式。8 9泡沫设施7. 2.1液体石油化工码头、库区宜采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其设计应符合GB50151的有关规定。泡沫灭火剂宜选用水成膜泡沫液、氟蛋白泡沫液或蛋白泡沫液。8. 2.2下列场所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a)甲、乙类和闪点等于或小于90C的丙类可燃液体的固定顶罐及浮盘为易熔材料的内浮顶罐:b)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100OOm3的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c)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500m3的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d)甲、乙类和闪点等于或小于90的丙类可燃液体的浮顶罐及浮盘为非易熔材料的内浮顶罐,单罐容积等于或大于50000m3的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e)移动消防设施不能进行有效保护的可燃液体储罐和码头;f)单罐容量大于1OOOm3的油罐。7.2.3内浮顶油罐泡沫发生器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宜对称布置。7.2.4单罐容量N50000m3的浮顶油罐,泡沫灭火系统可采用手动操作或遥控方式。单罐容量>100000m3的浮顶油罐,泡沫灭火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7.2.5固定定储罐、内浮顶储罐应选用立式泡沫产生器。7.2.6外浮顶储罐宜选用与泡沫导流罩匹配的立式泡沫发生器,并不得设置密封玻璃,当选用横式泡沫发生器时,其吸气口应为圆形。7M喷淋/喷雾系统7.3.1全压力式及半冷冻式液氨储罐宜采用固定式水喷雾系统和移动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冷却水供给强度不宜小于6Lminm2,其他消防要求与全压力式及半冷冻式液化燃储罐相同。7.3.2冷却喷水环管上宜设置膜式喷头,喷头布置间距不宜大于2m,喷头的出水压力不应小于O.1Mpa。74消火栓7.4.1消防冷却水系统应设置消火栓。环状消防给水管道的每段独立管段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7.4.2消火栓的数量及位置,应按其保护半径及被保护对象的消防用水量等综合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7.4.3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20m;7.4.4高压消防给水管道上消火栓的出水量应根据管道内的水压及消火栓出口要求的水压计算确定,低压消防给水管道上公称直径为IOomrT1、15Omm消火栓的出水量可分别取15L/s、30Ls;7.4.5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所设置的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60m。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20m,且距着火罐罐壁15m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内。7.4.6罐区的消火栓应在其四周道路边设置。7. 4.7寒冷地区消防水管道上设置的消火栓应有防冻、放空措施。8. 4.8消火栓的设置要求如下:a)宜选用地上式消火栓;b)消火栓宜沿道路敷设;c)消火栓距路面边不宜大于5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d)地上式消火栓的大口径出水口应面向道路。当其设置场所有可能受到车辆冲撞时,应在其周围设置防护设施;e)地下式消火栓应有明显标志;f)消火栓1.5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8个体防护设备设施A1头部护具类8.1.1 安全帽石油化工品库区等存在头部可能造成冲击、剌穿、挤压等伤害危险场所内的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帽。8.1.2 工作帽化验室等场所存在头部脏污、擦伤、长发被绞碾的作业人员应佩戴工作帽。8. 1.3防寒帽寒冷地区冬季室外露天作业场所等存在头部或面部冻伤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寒帽。A5呼吸护具类8 .2.1过滤式防毒面具石油化工品库区等存在窒息、中毒等危险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周围大气隔离,由肺部控制或借助机械力通过导气管引入清洁空气供人体呼吸)。9 .2.2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石油化工品储罐内部等存在对人体有害的毒气、烟雾及悬浮于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或缺氧的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口1眼(面)护具类8. 3.1焊接眼面防护具焊接作业场所等存在因有害弧光、熔融金属飞溅或粉尘等有害因素而易造成眼睛、面部(含颈部)伤害的作业人员应佩戴焊接眼面防护具。9. 3.2防冲击眼护具维修车间等场所存在因铁屑、灰砂、碎石等物体飞溅易造成对眼部伤害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冲击眼护具。10. .3防放射性护目镜从事石油化工品储罐罐壁探伤等危险作业的人员为了防御X、Y射线、电子流等电离辐射物质对眼部的伤害应佩戴防放射性护目镜。8.3.4防强光、紫外线、红外线护目镜或面罩夏季室外露天作业等场所内需要防止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中的一种或几种对眼面造成伤害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强光、紫外线、红外线护目镜或面罩。8.3.5防腐蚀液护目镜需要防御酸、碱等有腐蚀性化学液体飞溅对人眼产生伤害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腐蚀液护目镜。8.3.6太阳镜室外露天作业场所等需要阻挡强烈的日光及紫外线、防止刺眼光线及眩目光线、提高视觉清晰度的作业人员应佩戴太阳镜。8.3.7洗眼器8.3.7.1石油化工码头、库区等有可能发生作业人员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应配置洗眼器,且应根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特点设置。8.3.7.2洗眼器保护距离不应超过15m,冬季环境温度低于0的地区应设置防冻型洗眼器。8.3.7.3作业人员应不间断的用清洁水冲洗眼部,以免眼球等部位发生化学性灼伤。ftA耳朵防护类8.4.1耳塞设备维修车间等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的作业人员为了避免听力受到损伤应佩戴耳塞。8.4.2耳罩清管作业等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听觉、避免噪声过度刺激及不适宜戴耳塞时应使用耳罩。AK手部防护类8.5.1防寒手套寒冷地区冬季室外露天作业场所等需要防止手部冻伤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寒手套。8.5.2防化学品手套石油化工品库区等需要防御有毒物质伤害手部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化学品手套。1.1.1 5.3防微生物手套港口检疫场所等需要防御微生物伤害手部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微生物手套。8.5.4 防静电手套需要防止静电积聚引起伤害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防静电手套。8.5.5 5.5焊接手套设备维修车间等需要防御焊接作业火花、熔融金属、高温金属、高温辐射对手部造成伤害的作业人员应佩戴焊接手套。8.5.6 耐酸碱手套酸碱储罐区等需要防御接触酸(碱)造成伤害的作业人员应佩戴耐酸碱手套。8.5.7 5.7耐油手套油泵房等场所需要防御保护手部皮肤以避免受油脂类物质剌激的作业人员应佩戴耐油手套。8.5.8 防机械伤害手套设备检维修等作业人员为了保护手部免受磨损、切割、刺穿等机械伤害应佩戴防机械伤害手套。8.5.9 绝缘手套变配电所等场所的作业人员为了确保手部与带电物体绝缘、免受电流伤害应佩戴绝缘手套。ftA脚部防护类8.5.10 6.1防水胶靴供排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