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docx
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第一部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应用指南及案例详解1第一节:逻辑图解1第二节:会计准则1第三节:准则解释6第四节:应用指南9第四节:经典案例详解13第二部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3第一篇:递延所得税很难吗?我给你最通俗和最全的解释23第二篇:会计实务一一企业所得税思维导图59第三篇:彻底理解“递延所得税”75第四篇:递延所得税通俗理解!81第五篇:秒懂递延所得税88第六篇:递延所得税!93第七篇:递延所得税!看不懂就算了97第八篇:递延所得税:理论、底稿、附注,掌握这些,以后再也不用通宵了!.102第一部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应用指南及案例详解第一节:逻辑图解第二节: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笫18号一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件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笫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第二章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第六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笫三章暂时性差异第七条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笫八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相关实例参见【案例3】和【案例4】)第九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相关实例参见【案例5和【案例6】)笫四章确认第十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实例参见【案例7】)第十一条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商誉的初始确认。(相关实例参见【案例9】)(二)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1 .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2 .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确认。第十二条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一)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一)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实例参见【案例8】)第十四条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二)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第十五条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笫五章计量第十六条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相关实例参见【案例10和【案例11】)第十七条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第十八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计税基础。第十九条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第二十条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第二十一条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一)企业合并。(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第二十二条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笫六章列报第二十三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第二十四条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一)所得税费用(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三)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如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四)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五)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暂时性差异金额。第三节:准则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笫18号所得税解释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4)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其中,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三)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提取的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假定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成本为IoOO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由于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IoOO万元,其账面价值为8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200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又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满足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一般可于发生当期税前扣除,由此产生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企业应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分析比较,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按照重要性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在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以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案例1】某企业20X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1所示。表1:有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单位:元)序号项目减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I存货20000000220000002000(X)02无形资产600000006OOO(XX)3预计负债I00000001000000合计60000003000000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o假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600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000×33%=198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00×33%=990000(元)递延所得税费用=I980000-990000=990000(元)所得税费用=6000000+990000=6990000(元)四、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某些情况下,递延所得税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或者产生于企业合并中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这类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影响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其所得税影响应视情况分别确认。(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无论是对当期所得税的影响还是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均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二)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对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标准不同,某些情况下会造成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因企业合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应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应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第四节: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应用指南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OOO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IoOO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除外。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5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16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负债产生的1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3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企业在确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包括未来期间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即: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案例2沿用“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下的举例资料,该企业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表2所示。表2: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单位:万元)序号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交易性金粒资产1500I0005002负债1000100合计500100假定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也不存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该企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600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递延所得税负债二500X33%=16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IoOX33%=33(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165-33=132(万元)当期所得税费用二600万元所得税费用二600+132=732(万元)四、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根据本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二)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对企业合并的处理不同,可能会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比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通常应调整企业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三)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的可抵扣亏损以及可结转以后年度的税款抵减,比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原则处理。第四节:经典案例详解一、关于暂时性差异的案例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案例3A企业于20×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20X8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分析:20X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750-75X2=600(万元),该账面余额大于其可收回金额5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5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X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50-75X2-50=550(万元)其计税基础=750-750X20%-600X20%=48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5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480万元之间的70万元的差额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案例4】A公司于20X7年1月1日将其某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成本为7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用4年,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预计能够持续可靠取得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的相同。同时,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0义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分析: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0X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9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取得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后的金额,即其计税基础=750-750÷20X5=562.5(万元)。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9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562.5万元之间产生了337.5万元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会增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案例5】B企业于20X6年年末以750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情况,B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计税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该企业计税时按照10年计算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假定会计与税法均规定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均为零。20X7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12个月计提折旧。本例中假定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分析:该项固定资产在20X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750-750÷5=600(万元)该项固定资产在20X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750-750÷10=675(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675万元之间产生75万元的差额,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案例6】A企业当期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2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A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8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1200万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A企业当期发生的2000万元研究开发支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当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200万元,所形成无形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800万元,即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800万元,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200万元形成暂时性差异600万元。二、关于递延所得税的案例1.递延所得税负债【案例7甲公司于2X12年12月底购入一台机器设备,成本为525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因该设备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计税时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均与会计的相同。本例中假定该公司各会计期间均未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除该项固定资产产生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外,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该公司每年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情况如表表3所示。表3:递延所得税负债表(单位:元)项目2x13年2x14年2x15年2x16年2x17年2x18年实际成本525000525000525000525000525000525000累计会计折旧87500175000262500350(XX)437500525000麻面价值437500350000262500175000875000累计计税折旧1500002750003750004500005000525000计税基础37500025000015000075(XX)250000暂时性差异62500100OOO112500100(MX)625000适用税率25%25%25%25%25%25%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5625250002812525000156250该项固定资产各年度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如下。(1)2X13年资产负债表日。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折旧二525000-87500=437500(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前扣除的折旧额=525000-150000=375000(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4375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375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62500元的差异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元(62500X25%),账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156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2) 2X14年资产负债表日。账面价值=525000-175000=350000(元)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已税前扣除的折旧额=525000-275000=250000(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3500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250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1000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5000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15625元,当期应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元,账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93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3) 2X15年资产负债表日。账面价值=525000-262500=262500(元)计税基础二525000-375000=150000(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2625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150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1125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8125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5000元,当期应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125元,账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3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125(4) 2X16年资产负债表日。账面价值=525000-350000=175000(元)计税基础=525000-450000=75000(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1750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75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1000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5000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8125元,当期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3125元,账务处理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负债3125贷:所得税费用3125(5) 2X17年资产负债表日。账面价值=525000-437500=87500(元)计税基础二525000-500000=25000(元)因资产的账面价值875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25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625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5000元,当期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元,账务处理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贷:所得税费用9375(6) 2X18年资产负债表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均为零,两者之间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前期已确认的与该项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予全额转回,账务处理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贷:所得税费用156252 .递延所得税资产【案例8甲公司于20X8年1月1日购买乙公司80%的股权,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会计准则规定与适用税法规定的处理方法不同,在购买日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假定购买日及未来期间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o购买日,因预计未来期间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确认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购买日确认的商誉为50万元。在购买日后6个月,甲公司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且该事实于购买日已经存在,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0000贷:商誉500000所得税费用250000假定,在购买日后6个月,甲公司根据新的事实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且该新的事实于购买日并不存在,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0000贷:所得税费用7500003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特殊情况【案例9】A企业以增发市场价值为15000万元的自身普通股为对价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对B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前A企业与B企业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假定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交易各方选择进行免税处理,购买日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表4所示。表4:计税基础(单位:万元)项目公允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675038752875应收账款52505250存货43503100I250其他应付款(750)0(750)应付账款(3000)(30)O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1260092253375分析: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期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该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的金额计算如下。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600递延所得税资产(750X25%)187.5递延所得税负债(2875+1250)×25%)1031.25考虑递延所得税后: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12600+187.5-1031.25)11756.25企业合并成本15000商誉3243.75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当事各方选择进行免税处理的情况下,购买方在免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有关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原计税基础不变。被购买方原账面上未确认商誉,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该项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金额3243.75万元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准则中规定,不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三、关于所得税赛用的案例【案例10】A公司2X1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2X17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的差别如下。(1) 2×17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的相同。(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3)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X1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分析:该公司2×17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5所示。表5: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单位:万元)项目赚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哲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货2000207575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I500I500减:累计折旧300150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0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1350150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200800400其他应付款250250总计400225(1)2X17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500-400+250+75=3575(万元)应交所得税=3575×25%=893.75(万元)(2) 2X17年度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225X25%=56.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400X25%=100(万元)递延所得税=100-56.25=43.75(万元)(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893.75+43.75=937.50(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9375000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937500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0【案例11】沿用【案例10中的有关资料,假定A公司2X18年当期应交所得税为1155万元。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关资料如表6所示。除所列项目外,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在会计和税收的差异。表6: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单位:万元)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货40004200200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I500I500减:累计折旧540300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10I200290以公允价值计盘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I675I000675预计负债2500250总计675740分析:(I)当期所得税二当期应交所得税=1155万元。(2)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675X25%)168.75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00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68.75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740X25%)185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28.75递延所得税二68.75-128.75=-60(万元)(收益)(3)确认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1155-60=1095(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10950000递延所得税资产12875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68750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550000第二部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第一篇:递延所得税很难吗?我给你最通俗和最全的解释来源:轻松财税,作者:彭怀文最近大家不能出门,今天就来一点深奥的东西一一递延所得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