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探究.docx

    • 资源ID:1196049       资源大小:19.6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探究.docx

    与法治需呈中的劳动教育探究【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本文针对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比较单薄的现状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从立足校园实际生活、依托社会特色资源、利用家校联系渠道、构建多元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多渠道地补充、拓展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注重评价方式的跟进,让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倡导自主性、体验性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的情感,真正落实劳动素养的培养。【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热爱劳动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材内容蕴含着系列的劳动教育素材,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劳动教育一脉相承、相融相生。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的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虽然劳动教育的内容占比增大了,但这门课程并不是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所以在内容的设置上存在着以散点分布为主,逻辑有待加强;以认知教育为主,实践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我们同时也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存着表面化、意识化、形式化的问题。教育形式较单一、狭窄,劳动教育活动实践局限于课堂内、校内,渠道不宽,教育内容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我们在清醒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的同时,更要关注这门课程中劳动教育落实的有效方式,要积极地、多渠道地补充、拓展劳动教育途径,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改进教学策略,让劳动教育更具实效。一、链接校园实际生活,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一)借助学科融合教育绝不是某一学科的单打独斗,需要各学科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方面开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进行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学时,要注重五育并举,重视跨学科的融合。如在教授“道德与法治”二下第一单元“试种一粒籽”时,在取得各科任老师的支持下,笔者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进行项目式的深度学习。布置学生回家种植一盆植物,明确三个方面的学习要求:自己挑选种子,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精心培育、定期浇水,观察种子的萌发和成长,做好观察记录表,由科学课老师进行如何观察、如何填写的指导。在种子成长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种子的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由语文学科的老师点评训练,并给学生推荐与植物成长主题相关的群文阅读。将自己在培育种子的过程中看到种子的变化用画笔画下来,由美术科老师指导点评,布置欣赏作业。学生从中选择一项学习任务,在体验劳动中深入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带着不同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在他们畅谈劳动感受、体会生命的成长成熟是多么不易的基础上,笔者升华了主题,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这样笔者有机地把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和谐相融,也实现了多学科的互助融合。(二)依托德育活动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学时,充分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这样能够连通课内外,避免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为学生构建一体化的良好德育环境。(1)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装扮我们的教室”时,就结合学校少先队“创建最美班级”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卫生的打扫、种植角的摆放到各个展示栏的粘贴等,学生参与设计、管理、评比等。在动脑设计并动手装扮本班教室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变化,激发了劳动的愉悦感,进一步端正了劳动态度和提高了责任意识。(2)根据每本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取得校少先队的支持,积极开展校园“劳动节”,组织开展“劳动小达人”“最美的劳动者”、家务周、劳动美篇、劳动节感恩等活动,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基础,并从中受到感恩教育和拼搏的劳动精神等,真正把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落到了实处。()结合公益劳动纵观整套“道德与法治”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螺旋上升分布着劳动教育的内容。学生参加的劳动有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小学低中年级段让学生参加家务劳动,高年级强调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使他们通过劳动,了解社会,感受服务社会的意义,具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如在教授五下第二单元“我参与我奉献”时,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跟着学校的“小雷锋社团”到学校附近的福利院,为福利院的孩子清洗被褥、整理打扫房间等。学生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外延,也培养了积极服务社会、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二、依托社会特色资源,拓展劳动教育实践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优化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校的特色社会资源。(一)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学校积极利用外部的帮扶力量,开发了校本特色课程“走近粮油”课程。邀请志愿者在周四来校开设粮油系列课程,且定期都会组织学生去粮油公司开展粮油特色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食用油(面粉)的加工、面食的神奇产生过程中,体会到粮油的来之不易。在粮食劳动的体验课程和面食的制作课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农耕、亲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习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如四下第三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一课,由于教材所呈现的劳动教育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点远。如果只依赖教材而教,学生的认知是比较表面化、抽象化。所以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就利用学校的这一特色社会资源,把有距离的教材内容变为可见、可感、可触的劳动实践,带领学生参观、体验、访问,具体了解到美好生活来源于劳动,激发了尊重劳动者及其成果的情感。(二)开发身边榜样资源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而榜样的力量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达到“心向往之”并“践行之”的效果。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周边就有许多这样的劳动模范。学校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资源,这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了有益的补充。如在教授五上第三单元“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时,笔者带领学生参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船的展览馆,通过对福船“水密隔舱”技术和福船传承者几十年来坚守的感人故事的了解,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当今劳动者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在教授四下第四单元“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民间艺术家身上蕴含的劳动精神,笔者也利用了学校的这一特色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和补充,采用了网络连屏和进课堂的方法,让民间艺术家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使学生的劳动情感得以激发,对劳动精神内涵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提升。三、利用家校联系渠道,形成劳动教育合力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小学生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等重要实践“基地”就是在家庭。(一)家务劳动,促素养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家庭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家长重视并给予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机会。道德与法治教材引进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就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亲子劳动,如春节除尘、准备年夜饭;元宵节制花灯、做汤圆;端午节包粽子、挂艾蒲等。又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第二课后,教师可让教学继续延伸,家校联手,设计开展了“小鬼当家”个人评选活动。学生通过一日当家,记录感受,由家长帮忙拍摄一段小视频,发在班级群,由学生打分评选,进行表彰。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拓展,连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学生来讲内容虽然寻常,但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经验的再改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并懂得体贴父母长辈、为父母分忧。(二)职业体验,感受劳动美班级中学生家长来自各个地方,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也是一种丰富且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教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生活离不开他们”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根据家长的职业,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跟着爸爸妈妈去上班,去感受父母职业的特点、文化、快乐、艰辛和不易,从而获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感谢的情感认同。利用班级中一位学生家长是交警且交警大队就在学校附近这一实际情况,笔者又开展了“我是小交警”的职业体验活动。笔者带领学生走进交警大队,一起学习交通法规,由该学生家长培训交警行为礼仪和基本交通指挥手势。最后学生分组同交警叔叔在学校附近主干路路口指挥交通。通过这一职业体验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交警这一职业的特点,对交警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交警这一职业的魅力、美好和使命。四、构建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劳动教育内化在进行劳动教育内容的教学时,特别是在进行实践性、综合性的劳动教育活动时,要重视活动的评价。评价,要彰显本学科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注重学生参与、体验与获得,促进课程的质量发展和学生的内化成长,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课程理念和立德树人的学科性质O(一)注重过程性评价本课程进行劳动教育应注重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可从劳动认知、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构建评价标准。围绕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实践性、体验性等特点,注重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实践、创作等活动中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形成一定的认知,获得实际体验和经验,激发起了劳动情感,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二)注重多元化评价评价不应只由教师决定,还要构建以学生自评为主,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学生自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内省、自我反思、自我内化的过程,而来自他人的多元评价,则会让评价更客观、广泛、评价结果也更具说服力。(三)注重多样性评价针对本学科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内容,可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语言激励评价(能及时反馈与评价)、展览评价(可把劳动创作成果进行展示供大家参观评价)、体验评价、分享交流评价等多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五、结束语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教学通过连接学生生活,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劳动教育场域、改进教学策略,使其更加具体化、更加丰富,进而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探究.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