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重庆《建筑桩基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196262       资源大小:635.67KB        全文页数:1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建筑桩基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DB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T-200-2024建筑桩基础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BuildingPileFoundations(征求意见稿)2024-××-×X发布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1 总则12 术语、符号22 .1术语23 .2符号43基本规定71.1 1一般规定71.2 桩基工程勘察要求91.3 桩的选型与布置101.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161.5 耐久性规定194桩基计算214.1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214.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224.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234.4 特殊条件下的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394.5 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474.6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504.7 承台及连系梁计算514.8 8桩基抗震585桩基构造584.9 1基桩构造585.2 承台及连系梁构造615.3 人工挖孔桩护壁构造656桩基施工694.10 1施工准备696 .2一般规定707 .3灌注桩施工746.4灌注桩后注浆866.5预应力管桩施工897承台及连系梁施工947.1 基坑开挖和回填947.2 模板施工957.3 钢筋和混凝土施工958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961.2 1施工安全968.2环境保护999桩基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1001.3 1一般规定1009.2 施工前检验1009.3 施工检验1039.4 施工后检验1039.5 基桩、承台及连系梁工程验收资料105附录A岩基载荷试验106附录B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107本标准用词说明_引用标准名录_附:条文说明_.o.为在桩基设计、施工、检验及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做到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桩基础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1.0.3桩基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注重概念设计、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应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1.0.4桩基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桩基pile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桩与柱(剪力墙)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2.1.2基桩foundationpile桩基础中的单桩。2.1.3嵌岩桩rock-socketedpiles端部嵌入岩石中风化层、微风化层中的桩。2.1.4极限侧阻力Ultimateshaft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2.1.5极限端阻力UItimatetip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2.1.6旋挖成孔灌注桩(rotarydrillingcast-in-placepile)采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而形成的灌注桩。2.1.7千作业旋挖成孔dryrotarydrilling不使用稳定液护壁,直接采用旋挖钻具成孔的一种工法。2.1.8湿作业旋挖成孔wetrotarydrilling采用旋挖钻具成孔、稳定液护壁的一种工法。2.1.9冲击成孔灌注桩impactboredpile采用冲击式钻机或卷扬机悬吊冲击钻头上下往复冲击,将土层或岩层破碎成孔,并用捞渣筒掏渣成孔,然后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2.1.1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concretepipe-pile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条文说明】:2.1.1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及以上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的管桩为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主筋配筋形式为预应力钢棒和普通钢筋组合布置的高强混凝土管桩为混合配筋管桩(简称PRC管桩)。2.1.11植入法methodofplantingpipe预先用钻机在桩位处成孔或采用搅拌、旋喷、旋挖成孔,然后锤击辅助将管桩植入其中的施工工法。【条文说明】:2.1.11植入法是通过用机械设备(旋挖钻机或螺旋钻机等)在桩位处钻孔(引孔)至设计深度或设计要求持力层后,再灌入混凝土,最后将预制桩插入孔内,一般通过静压或锤击辅助将预制桩置于孔底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成孔工艺与灌注桩相同,主要发挥桩身强度(高强预应力管桩)底和桩身质量稳定的优点,目前在四川省有四川省预成孔植入桩基础技术标准作为相应的技术支撑:在四川、广西及重庆等地区项目中已有应用。2.1.12螺杆灌注桩part-screwpile采用具有加压装置和同步技术的螺杆桩机钻具旋转挤压土体成孔、管内泵送混凝土成桩形成的现浇混凝土桩。【条文说明】:2.1.12该桩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螺纹形的组合挤土型灌注桩,属于部分挤土灌注桩;以前曾用名“旋转挤压灌注桩”。目前协会标准螺杆灌注桩技术规程T/CECS780-2020已于2021年5月1日实施。该桩型具有桩土结合粗糙度大于一般桩体,承载力较高、桩端无虚土等特点。2. 1.13重锤沉管夯扩桩Heavyweightpipesinkingcompactedbase-enlargedpile采用重型桩锤夯击夯管成孔(可向管底灌注一定量干硬性混凝土并夯击形成扩大头或增强体),再继续向管内灌注混凝土(可在桩端形成底部为扩大头状)的桩。2.14.14 静载试验staticloadingtest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2.14.15 声波透射法crossholesoniclogging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2.14.16 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Self-balancedtestingoffoundationpilebearingcapacity基桩静载检测的一种方法,在成桩过程中,将荷载箱预埋在桩身平衡点处,在地面由高压油泵进行加载,根据检测数据绘制上、下段桩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从而得到检测桩的极限承载力。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F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k一一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H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Hi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i基桩的水平力;M#、Myk一一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不、y主轴的力矩;M桩身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li一桩身受弯承载力极限值;Mc桩身开裂弯矩;Ni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基桩的竖向力;Nk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或桩基础顶面的竖向力;S作用基本组合下的效应设计值;作用于群桩中某一基桩的下拉荷载;qn,一一第i层土侧负摩阻力标准值。2.2.2抗力和材料性能R桩身、承台结构抗力的设计值;1.岩石饱和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63.5一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击数;fltk一一现场载荷板试验所得桩端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k单桩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QskQrk一一土层段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一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Ra一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h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Tgk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一一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GP基桩自重;°;一负摩阻力引起的基桩下拉荷载标准值;Ec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2.3几何参数AP一嵌岩段桩身横截面面积;A一桩身截面面积;APS螺杆桩桩身横截面积;d一一桩身设计直径、管桩外直径;a-矩形桩的短边尺寸小管桩内径;D桩端扩大头直径;/桩身长度;H一一桩身穿越第i层土的长度,中性点以上第i层土的厚度;Sa基桩中心距;n一一桩基中的桩数;u桩身周长;hr一一桩身嵌岩深度;m螺杆桩面积置换率;t桩端下硬质持力岩层的厚度;2.2.4计算系数Yo一一结构重要性系数;K安全系数;八一一大直径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考虑嵌固力影响后的承载力综合系数;螺杆桩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人一一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0一桩端地基承载力提高系数;a.考虑桩端埋置深度影响后的承载力调整系数,4一一嵌岩桩与岩体的侧阻力系数;一基桩抗拔系数;c成桩工艺系数;<fll一一桩周第i层土桩侧负摩阻力系数;a第i层土的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的增强系数;(螺杆桩用到?)k一桩周第i层土的侧压力系数;。一桩周第i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一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a承台剪切系数;BhP一承台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一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3基本设计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桩基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环境条件以及由于桩基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衣3.1.2建筑桩基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类型甲级(1)抗震设防分类为甲、乙类的建筑(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3)场地和地基条件匏杂的七层以上建筑(4)位于边坡塌滑区范围内的高层建筑(5)位于洞室上的高层建筑(6)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7)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一般建筑3.1. 3桩基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1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性进行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2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混凝土预制桩,应按吊装、运输及施工作业时的受力工况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3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IO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4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5位于斜坡、边坡上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6位于洞室上的桩基,应进行地基抗冲切承载力验算;7穿越溶洞、碉室且未对洞室进行填充的桩基,应对穿越段桩基进行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8对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9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条文说明】:桩基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是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具体内容,应结合工程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对于处于岩溶地区,对于穿越溶洞空腔的桩基应进行其稳定性验算,长径比较大时还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3.1.4当桩基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时,应计算其水平位移。【条文说明】:桩基水平位移包括长期水平荷载、风荷载等引起的水平位移。3.1.5 对沉降有控制要求的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条文说明】:摩擦型桩、坚硬岩石为持力层的桩基,对结构体形复杂、荷载分布不均匀的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3.1.6 抗拔桩基、使用上不允许开裂或需控制裂缝宽度的桩基应进行桩身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3.1.7 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基数量和布桩时,传至承台底面或桩顶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桩基沉降(桩基变形)时,传至承台底面或桩顶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桩基变形允许值;3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载效应标准组合;4验算边坡上桩基础整体稳定性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5验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并满足下式的要求:°S<R(3.1.7)式中:S作用基本组合下的效应设计值;Y0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本标准第3.1.8条的规定采用;R桩身、承台结构抗力的设计值。6验算承台和桩身裂缝宽度时,作用效应应分别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条文说明】:根据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第2.22条2款相应修改,将原条文中“荷载效应改为作用效应”;第3款引自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3.1.8 桩基结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上部结构安全等级,设计工作年限应与上部结构设计工作年限一致。桩基结构的重要性系数o,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二级、三级不应小于1.0,临时性建筑可取0.9。3.1.9 桩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对场地稳定性和周边环境影响、成桩质量可靠性、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3.1.10 建筑基坑边坡支护桩不应兼作主体结构的基桩。【条文说明】:未采用预应力锚索等有效控制基坑水平变形的支护桩,在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前桩基可能已发生一定的水平位移,此水平位移在上部结构加载时对桩基产生不利弯矩,影响桩基结构的安全,因此,本条强调一般不应采用支护桩兼做上部结构桩基础。3.1.11 机械成孔灌注桩可采取后注浆工法处理桩底沉渣。【条文说明】:桩基后注浆工法在国内已得到很好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底沉渣难清除的质量通病,加固桩端岩土体,提高桩端地基承载力。重庆地区使用此工法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相关规定执行。3.1.12 斜坡、边坡上桩基及洞室附近桩基,应严格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3.2桩基工程勘察3 .2.1桩基工程勘察除应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标准DBJ50-043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为桩基工程勘察中最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场地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结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3工程地质勘察标准的要求全面评价。4 .2.2桩基工程勘察应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和环境条件。【条文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查明场地地层岩性;2查明场地中松散填土及砂卵石、淤泥质土地层的分布范围,查明土层中块石、漂石、孤石的含量、分布位置、粒径大小;3查明有毒有害气体、腐蚀性地层分布的平面范围和深度;4查明场地岩土界面的起伏情况,查明陡坡、隐伏陡坎、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的分布情况;5查明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及地下水对成桩的不利影响:6查明桩基周边地下管网、管道、涵洞、地下洞室、建(构)筑物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的分布情况。对于地下洞室,还应探明其顶板岩性厚度、完整性及稳定性,定量评价桩基工程加载后的稳定性。3.2.3桩基工程勘察文件应包含下列内容:1评价桩基岩土工程问题,评价地基稳定性;2提供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3提供桩基工程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4提出桩型、成桩工艺选择及持力层的建议;5评价成桩的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成桩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桩基施工处理措施建议;6提出桩基持力层的承载力检测方法建议。【条文说明】桩基工程勘察文件,需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043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针对桩基工程的特点,本条第2、3款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包括各层岩土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拟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提供持力层岩性、厚度、软弱夹层、破碎带和桩端岩土完整性指标。当嵌岩桩场地岩土界面的起伏变化较大时,尚需提供岩土界面等高线图。便于设计人员控制桩长,消除隐伏陡坡、陡坎的安全隐患。需考虑负摩阻力的桩基,应提供负摩阻力系数和减少负摩阻力的措施建议。本宗第5就:当采用部分挤土桩或挤土桩时,尚需评价成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建议。3. 2.4斜坡、边坡上的桩基工程勘察文件,尚应包含下列内容:1当桩基受斜坡、边坡稳定性影响时,应评价斜坡、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及桩基在最不利工况条件下沿潜在滑移面的稳定性,并提供处理措施建议;2当斜坡覆盖层为填土时,应分析填土沉降变形对桩基可能产生水平推力的影响。【条文说明】斜坡上覆盖土层沉降产生的水平推力,对桩基有不利的影响。3.3桩的选型与布置3. 3.1桩基可按下列规定分类:1 .按桩承载性状分类:1)摩擦型桩: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忽略不计。2)端承型桩: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2按成桩方法分类:1)非挤土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套管护壁钻孔灌注桩、植入法管桩;2)部分挤土桩;冲击成孔灌注桩、螺杆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敞口管桩;3)挤土桩:重锤沉管夯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闭口管桩。3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1)小直径桩:d250mm;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3)大直径桩:d2800mm。【条文说明】33.1:桩的分类方法较多,除了本文的分类方法外,还可按桩基材料、受荷条件等分类。I以岩石为持力层的桩基均为嵌岩桩。当嵌岩深度小时,桩端承担主要竖向荷载,属于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当嵌岩深度逐渐加大时,逐步变成端承摩擦桩:嵌岩深度过大时,可视为摩擦桩。2人工挖孔桩在重庆地区普遍使用且有成功经验。重庆地区虽然持力层多为岩石,但岩性变化大,场地边坡众多,采用人工挖孔桩,可进行彻底清孔,有利于岩石承载力的发挥,也可进一步查实地质现状,质量稳定性好。对一些持力层埋藏深、地下水较丰富、存在有毒气体等场地,从更好的保证人员安全出发、提高效率看,选择机械成孔灌注桩更合适;本次修编合并了原旋挖灌注桩及旋转挤压灌注桩的内容,旋转挤压灌注桩改为螺杆灌注桩;新增了重锤沉管夯扩桩和植入法管桩的内容,给重庆地区深厚回填场地桩基设计增加了更多可选择桩型的需求;3桩径大小影响桩基承载力性状。对以岩石为持力层的桩基础而言,大直径桩桩身质量可靠性高,承载力更易保证,加之建筑庙度越来越高,荷载越来越大,采用大直径桩更能满足受力需要;3 .3.2桩型与成桩工艺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制桩材料供应等,按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选择时可按表3.3.2进行。1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长大于IOm时,桩径不应小于1000mm;2矩形人工挖孔灌注桩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椭圆形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直段长宽比不宜大于2;3机械成孔灌注桩长径比不宜大于50;4位于边坡、斜坡地段附近的建筑场地,不宜采用湿作业成孔灌注桩,不应采用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表332桩型与成桩工艺选用表表3.321桩型与成快工艺选用盘住径最大帙长(m)穿越土层桩缆持力层对环境影响地下水位常用的班截面边长或柱径<mr>)扩底端(mm)淞泥和淞混质±粉±沙±(砂±)碎石±有砂夹层现ft性±密实砂±碎石±振动和嗫声排浆挤±效应以上以下干旋挖成孔灌注柱60(尸3500一110OOOOOOOOOXO作钻孔犷底灌注桩300FX)8(xri230OXOXXXXOO无无无OX北氏娓旋站扎灌注班加(尸SOO28OXOXXXOO无无无OX法人工挖孔濯注桩9082000Ieoo300020OXOOO无无无OX旋挖成孔灌注拄6007500110OOOOO钻孔扩假灌注桩600*120010-160030OOOOOO无无无OO潜水站成孔灌注班503800一SOOOOXXXOOX无有无OO正、反循环砧成孔灌注被600-1200一80OOOOOOOO无有无OO套徒挖或孔灌注校60(T15一100OOOOXXOO管护£成孔植人式预制林40(尸1200一60OOOOOOO无有无OO注:标志符号。表示比收适合:表示有可能采用:X表示不宜采用表3.322桩型与成桩工艺选用表岐蟹最大桩长(m)穿越土星悠端持力层对环境影晌地下水位常用的桩截面边长或在径(mm)扩底潴<mm)淤泥和淤泥质土±沙±<砂土)碎石±有使夹层有砂夹层有醺石夹层硬整性±密实砂±55石±振动和噪声排浆挤±效应以上以下,三把冲击成孔灌注班600-1200SOOOOOOOOOO有有无OO长螺旋钻孔灌注桩300¾25OOOOO无无无O40(S0035OOOOOOOOQ强预咕孔打入式殡制拄40(T12一60OOOOOOO有无有OO睁压混凝土(预叵力混凝土)敞口管桩400-1260OOOXXOOO无无有OO挤±成桩濯1内分沉管濯注桩32537746(T70025OOOXXOX有无有OO堇住沆管充扩濯注拄3507700F40040OOOOOOOOO有无有OO娓杆椎40CTS0035OOOOOOOO-!三打入式混凝土预制恢闭口钢背柱、混凝土,408120060OOOOOO有无有OO密压桩1060OOXOOX无无有OO搅拌植入式双制桩4081200一60OOOOOOOOOO无无有O【条文说明】33.21人工挖孔桩尺寸的要求主要是考虑施工的难易和安全。深度较大时,施工安全隐患加大,为此人工挖孔桩桩长不宜超过20m。在工程中若要采用此工艺,事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方案,并进行专门论证。2矩形、椭圆形人工挖孔桩是重庆地区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岩石埋藏较浅时,高层剪力墙结构采用此类基础形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3限制机械钻孔桩的长径比主要是为了控制桩身稳定性和桩身混凝土质量的可靠性。4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本条规定湿作业成孔桩不宜用于边坡顶附近。边坡附近采用挤土类冲击成孔桩,会削弱边坡的现状稳定性,甚至造成安全隐患,限制冲击成孔桩是必要的。4. 3.3桩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桩基持力层为土层或强风化岩层时,基桩最小中心距应应符合表3.3.37的规定;表3.3.3-1基桩最小中心距(m)土类与成桩工艺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桩基其他情况非挤土灌注桩3.0d2.5d植入法管桩2.5d2.5d部分挤土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3.0d3.0d饱和黏性土3.5d3.0d挤土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3.5d3.0<l饱和黏性土4.0d3.5d重锤沉管夯扩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2.2D且4.0d2D且3.5d饱和黏性土2.5D且4.5d2.2D且4.0d注:1桩的中心距指两根桩桩端横截面中心之间的距离;d一圆桩设计直径、方桩设计边长;D-扩大端设计直径;2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规定;3存在液化土层时,宜适当减小桩距;2桩基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石时,嵌岩桩间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3.3.3-2的规定,且桩间净距不宜小于1m;表3.3.3-2嵌岩桩桩间最小中心距(In)成桩工艺最小中心距人工挖孔灌注桩2d且1.5D(D+L5)机械钻孔、旋挖成孔灌注桩2.5d且1.5D(D+1.5)植入法管桩2.5d螺杆灌注桩2.5d注:1d一圆桩设计直径、椭圆桩圆弧段直径、矩形桩短边设计边长,D一扩大头直径或短边边长;2括号内数值仅用于D>2m时。3桩的布置应与上部结构形式、荷载类型、大小与分布一致,当采用多桩或群桩时,宜使桩群抗力合力点与上部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4桩宜直接置于柱、剪力墙等竖向构件之下,大直径桩基可采用一柱一桩;5群桩可采用三角形、矩形、梅花形等布置方式,并使群桩在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面模量;6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当受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时,应考虑产生的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条文说明】333:基桩的布置是桩基概念设计的主要内涵,是合理设计、优化设计的主要环节。1岩石上的桩基最小桩距规定一方面是为避免桩基施工过程中对相邻桩基持力层的干扰;另一方面考虑到岩石地基承载力未充分得到发挥,桩底的应力叠加对桩基受力影响较小,对最小桩距进行了适当放松。对人工挖孔嵌岩桩采取跳槽施工等减小扰动土体措施时,桩间最小净距可适当减小;2一柱一桩,传力直接,当单桩承载力能满足要求时,宜优先考虑;3考虑力系的最优平衡状态,群桩承载力合力点宜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以减小荷载偏心的负面效应。当桩基受水平力时,应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截面模量,以增强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减小桩基的倾斜变形;4摩擦桩和端承桩的沉降不同,如果同一结构单元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当导致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当桩基持力层为岩石,桩基沉降小,摩擦型嵌岩桩与端承型嵌岩桩无法避免存在同一结构单元时,可通过加强桩间连系梁刚度等措施来处理。3.3.4应选择较硬土层和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根据岩土体强度和变形特性合理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最小深度宜符合表3.3.4的规定;表3.3.4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最小深度成桩工粘性土、粉土强风化软岩、砂土碎石土、卵石土、强风化硬岩中风化极软岩、软岩中风化较硬岩、硬岩人工挖孔灌注桩1.0d0.4d且0.5m0.2d且0.2m旋挖成孔灌注桩2d1.5d1.0dLod且0.5m0.4d且0.5m重锤沉管夯扩桩3d1.5d1.0d螺杆灌注桩2d1.5d1.0dLOd且0.5m0.4d且0.5m打入(静压)管桩2d1.5d1.0d植入法管班2d1.5d1.0dLOd且0.5m0.4d且0.5m注:1d一圆桩设计直径、椭圆桩圆弧段直径、矩形桩短边设计边长;2极软岩、软岩指frk<15MPa:较硬岩、坚硬岩指乙>30MPa。2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石时,桩端全断面进入岩层深度均不宜小于0.4CI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基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进一步适当加大嵌岩深度。3嵌入较破碎岩石时,桩端全断面进入岩层深度不应小于0.5d且不小于LOn1。【条文说明J3.3.4:关于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原则上应按计算确定,计算中综合反映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性质、桩径、桩长诸因素。本条对最小嵌岩深度进行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桩基持力层的可靠性,当岩石15MPaW"kV30MPa时,可根据地形条件、荷载条件等按软岩或较硬岩之间最小值控制最小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倾斜面的桩基础,靠近斜面方向岩石厚度大小和完整性决定嵌岩桩承载力的发挥,因此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程度适当加大嵌岩深度,有利于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的发挥。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3.4.1斜坡、边坡上桩基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斜坡、边坡上的新建建筑桩基工程应与建筑边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合理确定施工顺序;2当建筑位于边坡潜在的滑动体上时,建筑宜采用桩基础,且桩端宜进入潜在滑裂面以下稳定岩土层内,其深度能保证桩基的稳定,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桩基承担的竖向荷载传至边坡支护结构;3建筑桩基与边坡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建筑物抗倾覆、桩基础嵌固和传递水平荷载的要求;建筑场地的边坡必须是稳定的边坡。当有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规定进行整治,确保其稳定性;4应考虑边坡的变形对地基承载力降低和桩基础变形加大的不利影响,应考虑斜坡不平衡岩土压力对桩承载力的不利影响;5位于填方边坡桩基、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石边坡上桩基,应验算最不利荷载效应组合下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基桩的水平承载力;6承担较大水平荷载的斜坡上桩基,确定嵌岩深度时,应验算斜坡处岩体的抗剪承载力。嵌岩段岩体存在外倾结构面时,应验算外倾结构面以上岩体的抗滑稳定性;7建筑跨越边坡形成掉层时,应加强边坡上桩基础与掉层结构间的整体性。【条文说明】:341本条对斜坡、边坡上桩基设计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明确。1斜坡、边坡建筑桩基的设计,关键是确保其整体稳定性,一旦失稳既影响自身建筑物的安全,也会波及相邻建筑的安全。边坡稳定性差时,应首先治理边坡,同时边坡施工不得削弱边坡的稳定性;2边坡滑塌区范围的甲、乙级桩基础必须将桩支承于稳定岩土层以下足够深度,同时岩石区潜在滑动面以上部分桩基应采用油毡隔离等措施避免上部结构荷载传至潜在滑动面以上岩体,降低地基的稳定性;3建筑桩基外缘与坡顶的水平距离过近,风荷载、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产生的水平力可能会传至边坡支护结构,一方面降低边坡的安全;另外坡顶建筑物桩基础与边坡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受边坡高度、边坡岩土性状、边坡支护结构约束情况等影响,受力机理很复杂,国内外虽有一定工程经验,但如何转换为指导设计普遍性原则尚处于研究之中,因此,工程中尽量控制建筑桩基与边坡的距离是必要的;4对采用非预应力锚杆、重力式挡墙等被动支挡方式进行支护的边坡,应考虑边坡变形对桩基础的不利影响,在斜坡上的桩基考虑其受到不平衡的土压力、桩承受竖向力和水平力的耦合作用,桩基承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对此类桩基可通过加大桩身直径和桩身配筋、设置刚度较大的连系梁加强桩间整体性等进行加强;5外倾岩石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极大。当边坡未进行有效支护时,应按边坡稳定最不利工况产生的水平推力验算桩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6斜坡上的桩基础间设置连系梁有利于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边坡上桩基础与掉层结构间整体性可以通过设置延伸到边坡上桩基础的楼板进行加强。3.4.2洞室附近桩基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洞室地基进行稳定性验算;2对洞室围岩岩体结构面的不利组合,应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并采取措施避免洞室因局部岩体的失稳而危及洞室地基的整体稳定性;3当洞室顶板为完整岩石且顶板厚度较大,桩基础直接放置在其上时,宜采用端承型桩基础,并应验算桩端下顶板岩体的抗冲切承载力;桩端下顶板岩体的抗冲切承载力不能满足时,桩端应置于洞底以下的稳定岩层中;4按洞室形态和顶板完整程度,可将顶板岩体视作梁、板、拱、壳等自承重结构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验算;5对地基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有不利影响的洞室,应综合分析后采取封填加固、衬砌加固、贯穿式顶撑、锚杆锚固、锚喷支护、结构跨越等措施;6穿越洞室段桩基应按上部结构的框架柱进行设计;7洞室旁边桩基础进入稳定地基时,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桩基础承担的竖向荷载传至洞室。【条文说明】342重庆地区的地基中常有洞穴存在,其中有天然洞穴和人工洞室两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建筑桩基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