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基层党支部专题学习党课讲稿共八篇.docx
2024基层党支部专题学习党课讲稿(共八篇)第一篇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志们: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意义重大。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体系中的基本单元,关系着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实施,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根据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已达468.1万个,作为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支部承担起了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国各基层党支部响应中央号召,发挥党建在疫情防控中的引领作用,广大党员身先士卒,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保障。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建制村基层党组织67.7万个,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30.2万个,覆盖了全国54.2万个村和6.4万个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我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一、认清地位作用,增强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使命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1925年,党的四大将支部明确为党的“基本组织”;1926年,党中央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1927年,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总结了党支部“战斗堡垒”的思想。纵观党的发展史,从秋收起义后“支部建在连上”到长征路上“保证一个不掉队”,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支部始终是我们党赖以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组织单元、战斗单元。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对党支部建设也提出了新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就是党支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基层党建工作质量,要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抓好,把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二、抓基层打基础,持之以恒推进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加强党支部建设必须注重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实抓严抓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党员工作,服务广大群众工作落到支部,激活党组织,增强组织力,努力使每个党支部都不断规范起来,为完成新使命新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1、抓住“关键少数”,严格规范党支部书记选任工作。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坚持以选优、训强、管好基层党支部书记为重点,严格按照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作用突出的标准,选好配强基层党支部班子,特别是要把那些优秀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要注重突出领域特色,坚持分类选拔,农村重点从党性强、作风好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社区重点从政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党支部书记;国有企业重点从讲政治顾大局、讲原则守规矩、懂经营善管理的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重点从思想素质好、熟悉基层党建工作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骨干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从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廉洁奉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同时要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典型宣讲等方式,每年对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重点培训。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落实报酬待遇,打通晋升渠道,让基层党支部书记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成为振兴发展的基层骨干力量。2、牵住“牛鼻子"严格规范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制度。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要求各级党委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职责,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将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推动党建各项任务落到基层、落到支部。完善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坚持年初安排部署、年中督查通报、年底检查考核,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巡察制度,健全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常态长效机制。坚持把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将任务落实情况作为检验党支部建设规范化的重要标尺,每年都提出重点任务、责任清单,明确分工和完成时限,确保以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党支部建设规范化。3、拧紧“总开关”,严格规范党员教育管理。遵循“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原则,运用党的制度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奖惩等,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符合党的要求。具体怎么管,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正”字管住思想。党员干部都是在党领导下工作的,必须把思想政治摆在第一位。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理想信念不偏航;其次,要通过主题教育、“三会一课”、专题党日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觉悟;再次,要提高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错误思想“侵蚀”,坚定政治立场。二是用“常”字管住学习。要强化党员干部学习的责任意识,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履职尽责能力的重要途径。内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同时抓好党建专业及其他相关知识学习;方法上,要制订好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制度,严格考勤补课,严肃学习纪律,做到常态化;形式上,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学习情况汇报和交流讨论,提升学习质量。三是用“责”字管住工作。党员干部是骨干,工作成效是个人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思想、能力、作风的综合反映。要把工作成效作为履职尽责的检验,经常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履职,自觉做到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严格奖惩机制,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激发党员、干部努力为党、为单位工作的内在动力。四是用“严”字管住作风。首先,要加强纪律制度学习,教育和督促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规定,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次,要加强组织监管,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开好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再次,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用好民主评议党员、述职、测评等手段,使党员干部在严格的监督下自警自省自律。五是用“情”字管住生活。如果说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那么热情关心、真情帮扶是对干部最深的关爱。要把党支部建设得有情感温度,坚持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掌握党员干部的真实思想,关注其个人情感、成长进步、家庭生活等实际问题,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排忧解难。广大党员干部心里有了暖意,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干劲,才能心无旁鹫、稳心静神,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4、找到“金钥匙”,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重要条件。严格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注重提高组织生活的“严肃性”。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应当无条件地遵守党的纪律,接受党的监督。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自觉参加党的组织活动,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简化、不变通、不走形式,让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过程成为锤炼党性的过程。二是注重增强组织生活的“规范性”。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规范性”是对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8项组织生活制度作出的具体要求,就是要以组织生活的制度化推动党支部建设规范化。三是注重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党的组织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党员思想、工作实际,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探索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和载体,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效果,使党支部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锤炼的熔炉。三、强功能做引领,以党支部建设高质量引领发展高质量一要强化党支部组织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把党与党组织的关系比喻为“众星拱月”,“月”就是党,“众星”就是党领导下的各类组织,这要求党支部必须发挥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坚持以党支部建设规范化带动其他各类组织建设,健全党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强化党支部在各项事务中的主导权、在各类群体中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组织和群众动员起来,共同做好思想引导、化解矛盾的工作。通过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成效,增强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把各类群团组织和基层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二要落实党支部服务功能。服务是党支部建设的永恒主题,只有强化服务功能,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才会有生命力。如机关党建就要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求落实到党支部,牢固树立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理念,要深刻把握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把上级决策部署是否落实、部门中心工作是否完成、党组织功能是否增强、党员干部素质是否提高、干事创业精气神是否提振、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机关党建成效的根本标准,进一步增强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要发挥党支部战斗功能。基层党支部战斗力强不强,关键时刻显本色,紧要关头看担当。注重强化阵地意识、堡垒意识,努力使每个党支部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战斗员。注重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党支部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过程中,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宜居乡村中,成为带领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立心铸魂强党性,只争朝夕促发展。基层党支部作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承载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全部内容。只有不断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改革发展的“硬势能”,才能打造出一支坚强有力的党的队伍,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使之真正实现党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做一名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合格党员同志们: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做一名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合格党员”为题,跟大家上一次主题党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员,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把基层建设搞得更加扎实。一、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中,夯实热爱基层的思想根基群众是基础,群众工作是根本,基层工作如同茫茫夜空北极星,不与太阳比耀眼,但为众生作明灯。基层党员要做到“勤学习、勤实践”,以信念作帆,理想为舵,基层党员是基层党组织中流淌的“血液”,应秉持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持续不断的保持学习热情,将“好读书,读好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将勤学好问这一优良美德传承并弘扬。伟人言,“遇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一是要学好“党章”这本书。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和根本遵循。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和必修课,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章,不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要主动对标、深究细研、立足实践学习党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学习贯彻党章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其他党内法规结合起来,深刻把握党章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不断深化对党章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的认识,切实做到入脑入心、学深悟透,更好地用党章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切实把党章学习贯彻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二是要扎牢“宗旨”这个根。参天大树必有根,万里长河必有源。人民是党的血脉和根基所在,基层党员要常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做基层群众的“三味良药”,以“为民燃己”的初心投入到基层建设当中。基层工作上到落实大政方针政策,下至调解邻里矛盾纠纷,都需要基层干部参与,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员要主动扛起基层工作的大旗,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以“实干担当”燃烧自己,始终考虑基层群众的安危冷暖,以“绣花功夫”办好为民小事,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在急难险重的时刻挺身而出,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让老百姓“安心、暖心、放心”。三是要参透“信仰”这个理。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以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合格基层共产党员,让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末端。二、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中,练就扎根基层的过硬本领选择了基层,就是选择了责任与担当。唯有守得住初心,记得住使命,才能在基层大地上耐得下性子、俯得下身子、橹得起袖子,不忘走过的路,走好接下来的路,真正做到扎根基层、砥砺奋进。基层工作与机关工作环境条件不同,工作侧重也有所不同,作为基层党员要端正自身身份,少些“傲气”,多些“土气”,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员应钻研融入群众的方法,应学会换位思考的技能,更应掌握以小见大的本领,在切实与群众的日常交流相处中窥见做好基层工作的要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唯有持之以恒从大小事中学习,方能领悟基层工作之道。一是多走“土路”。基层工作包罗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就是要走到群众中去,跟群众打交道,田间地头才是基层党员干事创业最广阔的舞台。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离案头、下田头、走土路”,深入田间地头,摸清社情民意。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入户走访,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组织发动群众的主心骨。要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巩固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社区、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等长效机制,把办公桌搬进千家万户,多到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熟悉乡土人情,深入现场一线,主动投身群众最需要、矛盾最突出的项目“挑担子”,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多说“方言”。与群众拉家常、话长短,在不断的“走家串户,中掌握群众思想动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是基层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有效的“桥梁”,更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金钥匙”。善用地道的“土话”,就能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和群众“搭上话”,打开群众的“话匣子”,在“望闻问切”中回应槽点、纾解难点、实现盼点,在交谈甚欢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做好实际调研,摸清村情民意,强化履职担当,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建设、农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等,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贡献力量。三是多学“良方”。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就要把基层当成最好的课堂。走村入户宣传政策、调解邻里纠纷、维持村集体发展稳定都是基层工作的必修课,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可照本宣科,要想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在实践中放下架子,保持谦卑姿态,多向老干部诚心“取经"多和老乡们耐心交流,俯下身子“沉浸式”学习“土方”经验,汲取“土方”智慧,共同想点子、出力气、找资源、创成果,不断补齐自己的短板和弱项,提高化解矛盾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共同谋划乡村振兴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中,做出建功基层的实绩成效“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大凡成大事者都来自基层,基层天地广阔,我们大有可为。基层党员要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基层,用业绩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追求。要围绕助力基层高质量发展干点真事、办点实事,总之,要干出点名堂来,干出几件可圈可点的工作来。要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不拖泥带水,不虎头蛇尾。一句话,对确定的事情就要立即分解任务到人头,定量、定时、定效果,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到头。一是要党建引领,集聚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坚持党建统领,强化区域联盟,做足“以链建组、以组强链、链组交融”文章,充分调动市镇村、企业、科研院校等单位党组织和农创客、新乡贤、种养大户、返乡青年、低收入农户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一体推进乡村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与共富链建设。加强基层党委支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建设,切实扛起党建领富、强村富民的责任担当,带领村(社)班子成员和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做到党建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要振兴行业,拓宽增长“新通道”。支持土地入股、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等方式,构建国资公司、强村公司、村级集体、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共富体,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加快茶叶、鸡蛋等优势产业发展。以“盘活刊攵储”数字化场景先行先试推广应用为契机,储备、推出、盘活一批闲置农房。鼓励村级集体以回购、入股等方式整合资源,带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养生养老、农事体验等业态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金融支持、税收返还、示范创建等,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盘活利用。明晰村级集体产权或股份归属,坚持市场化导向,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收益归村。鼓励支持乡镇(街道)采用联合开发、抱团发展等模式,依托各类园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平台,发展特色亮点项目。三是要抓好规划,铺就振兴“共富路”。加大对村落景区旅游线路设计、资源对接导入、业态植入落地、旅游品牌打造等的指导力度,加强乡村旅游“抱团作战”的宣传推广。以美丽乡村“一轴八线”为主轴,培育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共富示范带、市级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市级乡村共富示范带,加大乡村串联式运营管理力度,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鼓励乡镇(街道)、村(社)突破村域、镇域限制,联建联营强村公司,支持引进和培育“职业经理人”“乡村运营师”,探索“强村公司+运营团队+旅行社”运营联结机制,让村村能入股、村村能受益。四是要科技助力,激发善治“新动力”。持续推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全省新时代乡村智治集成改革,迭代升级,发挥宣传发布、在线沟通、协同办公、便民服务、功能集成和农村干群共建共治共享等作用,以数字赋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深化基层公权力监督改革,加强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和服务平台“智慧管家”的建设,探索“全员建模”和嵌入式监督模式,强化预警分析能力,打造基层公权力"数字监察芯片"。完善村级工程项目管理规定和操作办法,充分发挥村级工程“一件事”智慧平台的监管效能,抓牢支付工程款这个“牛鼻子”,实现全流程线上运行,确保系统之外无工程,促进村级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同志们,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员,要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从最基础干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吃得了苦,受得了挫折,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真正体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组织给了我们“位子”,为大家施展才华、发挥才干提供了平台。“有位”更要“有为”,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在基层舞台上演绎精彩人生。第二篇以制度建设推动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同志们: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加快推动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体系中的基本单元,关系着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实施,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必须把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摆在关键位置。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支部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监督制约党员干部行为,以制度建设推动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一起围绕“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探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生成逻辑、价值定位与原则遵循。一、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生成逻辑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建设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作出的因应。其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石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更受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指引。(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规范化建设思想的承续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囿于时代等客观条件和政党发展程度,未能在研究专著中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作为独立的话语体系加以探讨,但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进程中,他们对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进行了诸多理论与实践上的有益探索。早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专门对支部的组建方式、行为主体职权、新盟员接收、盟员管理、组织生活等内容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关于支部的组建方式,要求支部由三人至二十人构成,每一个支部要选举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人;关于同盟内部的行为主体职权,要求支部主席的职责是主持各种会议,副主席主要负责管理财务,同时在支部主席缺席的时候由副主席代理主席的职务,以保证支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关于新盟员的接收,要求必须先通过支部的批准,而后由支部主席和介绍人办理盟员的接收手续;关于盟员的管理,要求任何盟员如果要迁居,均需要提前向本支部的主席报告;关于支部的组织生活,要求支部至少每两周开会一次。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立足当时党的基层组织内部派别林立、思想庞杂的现实,制定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这两份纲领性文件都规定了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任务,并初步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明确了党支部的政治纪律和职责职权。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思想。列宁认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必须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只有按照这个原则组织党的支部,才能从根本上形成一个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政党。1906年4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正式将民主集中制写进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章程。1919年,俄共(布)八大在通过的俄国共产党(布)章程中强调了支部的基础性地位,对于支部的组建,要求支部至少应由党员三人组成并经县、市或区委员会批准,支部的四项任务分别为在群众中实现党的口号和决议、吸收新党员、协助当地委员会进行组织工作和鼓动工作、积极参加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思想所蕴含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同时结合当代世情、中国国情与中国党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思想的时代化、本土化与中国化发展,将马克思主义政党规范化建设思想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成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根据各个发展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和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把制度的内在稳定性和历史发展性紧密结合,适时开展了党的支部工作制度建设,使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有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促进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的发展与壮大,最大限度地动员与组织了人民群众,为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锻造出强大的组织力,汇聚起磅礴的人民伟力。早在1925年中共四大上,支部组织被定位为“我们党的基本组织”,会议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对支部的设置原则、职责任务、组织制度和活动方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强调“支部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教育党员,吸收党员,并且在无党的群众中去煽动和宣传,帮助他们组织俱乐部、劳动学校、互助会”。1935年12月25日,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党支部吸收新党员应该以政治标准为主的要求,从制度上为壮大党的组织和队伍提供了保障。193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将整理、紧缩和巩固党的组织作为农村党支部的中心任务,有效地夯实和巩固了党的组织根基。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党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篇章。其间,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围绕如何为巩固党的新生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社会经济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进行。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六章中,结合执政党建设的新环境和新特点,对党支部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涵盖了支部的组织形式、地位作用、任务职责、指导监督等方面,为党支部领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参加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工作指引。1962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国营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三个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试行草案,对解决当时党支部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这也是党根据不同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党支部工作制度的起点与开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和体系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组织保障。在不断完善党章中关于党支部工作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党还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党内法规制度。其中包括农村、高等学校、党和国家机关、军队基层组织(支部)工作条例,以及党中央200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2012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等文件,逐步推动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稳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中央不仅对农村、党和国家机关、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印发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还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实现了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内容更加规范、执行更加到位的重大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三)实践逻辑: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道路指向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生成,在实践层面集中表现为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内基层治理实现制度化跃迁与现代化转型。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前进方向。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和根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统筹推进各个层级的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尤其是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体系,强化党支部工作制度的执行效力,为各层级党组织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党中央连续发布了两部新时代的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分阶段对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进行了具体规划。其中,2013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规定,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修改完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抓紧制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同时还规定,要完善基层党支部干部的宏观管理、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制度,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发展、党内表彰制度和党员管理制度等。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指出,将重点制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修订一系列与基层党组织工作相关的条例,如农村基层组织、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等工作条例。另一方面,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制度保障。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基础性组织。当前党支部工作中仍存在着问题和不足,要想将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到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关键在于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的日益完善及其制度的刚性执行。其一,在政治建设方面,针对部分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逐渐弱化,难以协调好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情况,必须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党支部领导制度,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贯彻落实基层党支部政治生活相关制度。其二,在思想建设方面,部分党支部存在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不全面、不深入、不及时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推进党支部党性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党支部主题党日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和党支部委员学习培训制度的贯彻落实,为基层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其三,在组织建设方面,要不断完善基层党支部委员选拔任用、学习培训以及考核考察制度机制,提升基层党支部委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其四,在作风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要想有效整治基层党组织“四风”问题,就必须继续强化党务公开制度、党支部委员考核考察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刚性约束,对现有的制度规定进行梳理和完善,以制度建设切实推进基层党支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其五,在纪律建设方面,一些基层党支部仍然存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等问题,推进基层党支部的纪律建设必须以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为基础,引导党员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突出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监督,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现由“散”到“治”、由“弱”到“强”的转变。二、新时代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价值定位制度建党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推动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所提出的重大课题,其重要价值是由党支部在党的整个组织系统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作用所共同决定的。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完善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的题中之义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的完备程度,是决定党支部工作制度运行成效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其中“系统完备”是制度体系构建的具体要求之一,并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已历经九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制度体系不健全、不配套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一定程度成为党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掣肘。其一,从制度的规范领域来看,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覆盖的领域并不全面。党的十八大以前,党中央虽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但是仍不全面。其间,并未制定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虽颁布过与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相关的法规,但有的因为实践条件的变化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国有企业党支部工作,有的只是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没有达到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作出整体设计和全面规范,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法规,弥补了以往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没有专门性工作条例的空白。如今,受市场化浪潮和城镇化的影响,党支部的设置方式和覆盖范围已打破了传统模式,“两新”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商务楼宇、产业园区中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党支部的类型日益多元化,党支部工作也日益复杂化。要想确保党支部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没有空白和盲区,就必须根据不同领域党支部工作的具体条件、环境和特点颁布多领域的基层党支部工作制度,实现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全规范和全覆盖。其二,从制度的效力位阶来看,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下位法缺乏细节性、具体化的设计。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结构上存在着纵向的从高到低的效力位阶,党章为总章程,属于最高效力位阶;准则、条例是主干法规,处于第二位阶;规定、办法、规则、细则是配套法规,处于第三位阶。党的十八大以前,党支部工作的制度法规多零星地分布在相关党的建设的制度、法规和条例中,就支部工作制度体系的效力位阶而言,仍以党章、准则和条例等上位法为主,缺少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配套的下位法。基层党组织工作往往具体而微,这也就需要制定更加详细化、具体化和程序化的支部工作制度,以此杜绝党支部工作任务贯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推动实现党支部工作制度务实管用。其三,从制度的功能来看,程序性、监督问责性和保障性的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滞后于实体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制度可以分为实体性、程序性、监督问责性、保障性等不同类型,实体性制度虽然原则性强,但是操作性较弱,需要程序性、监督问责性、保障性制度作为配套和支撑,以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党的十八大以前,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中多为实体性制度,虽然新时代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程序性制度,但仍以党章和各类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主,这些制度的较多条款仍停留在原则性规定层面,不能为党支部工作制度提供更为明确的规范内容和要求,导致党支部工作制度难以得到全面落实,对此还需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以提高党支部工作制度的可行性。(二)落实党支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关键之举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制度治党”这一概念,制度建设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之策,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作为党内法规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提高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水平是落实基层党支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关键所在。政党的制度建设水平,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党的自身建设,而且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回望中国共产党开展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百年历史进程,每当我们党正确认识并有效推动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时,党的组织就得到了壮大和巩固,党的力量就得到了增强,党的事业就前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