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7篇汇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的交流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

    • 资源ID:1198549       资源大小:48.81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篇汇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的交流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

    7篇汇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的交流发言材料、心得体会篇一,共七篇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助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打造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新时代乡村画卷。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既要学习工作推进的科学方法和具体手段,更要透过现象探寻浙江不断成功、不断进步的内在因素,切实转换为做好工作的本领和能力。近期,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自学、集中领学和相互交流、调研考察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千万工程”所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好用好“千万工程,需要增强锲而不舍的韧劲。二十年一以贯之,二十年持续用力,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牛鼻子”,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信念、压茬推进,一任接着一任干,积小胜为大胜,让万千乡村不断升级蝶变。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论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既定目标携手努力、攻坚克难,全力保障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有位次、有影响。学好用好千万工程,需要增强创新突破的闯劲。20年间,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城乡关系不断演进,浙江在“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因时因势、识变应变,不断创新思路和观念,延伸整治范围,丰富实践活动,深化理论内涵,“千万工程”始终与时俱进、生机勃勃。有大的担当,才有大的作为,才能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上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培养敢于担当的自觉、练就善于作为的本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拿出舍我其谁的决心,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断磨砺自己、提升自我。学好用好千万工程,需要增强脚踏实地的干劲。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无论“千万工程”工作重心、工作标准怎么变化,浙江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千万工程”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主动性,将热情抱负融入到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以驰而不息的精神真抓实干;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经常到困难多、矛盾多地方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为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篇二2004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XX时盛赞“这就是我的梦里水乡”。XX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水韵XX”为主题,深化“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乡村美丽度和农民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XX片区最靓金名片。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三年获省优秀,在全国城乡统筹、科技创新、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分别位列第4位、第14位、第24位,成为全国唯一获得两次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地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等荣誉。一、坚持规划引领,绘好全域最美蓝图。对标建设最江南梦里水乡,以高标准规划、政策、制度体系迭代升级美丽乡村“四梁八柱”。一是精心绘好'一张图。坚持“全域规划、城乡融合”,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揽,统筹“1+6+102”村庄布点,创新融入“北斗七星”湖区全域科创格局,形成“1+2”全域美丽新体系。制定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打造“五带十团百村”全域美丽格局。二是全面集成一笔钱。出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政策“22条”,集中使用各条线涉农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三年新增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9个,投入资金12.2亿元。今年,以示范区三周年现场会为契机,推进全域秀美、稻香未来乡村、沉香文艺青年部落3个标志性项目建设。三是系统构建“一盘棋。大力推进“县、镇街、村、户”四级联创,实现农村环境全域秀美村IO0%达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6个、特色精品村21个,全力创建省级未来乡村5个、美丽庭院42051户。大云镇缪家村建成党建统领幸福农村新社区,西塘镇红菱村建成稻香农业体验村落,姚庄镇横港村建成长三角生态宜游美丽乡村,天凝镇洪溪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乡风文明成就奖。二、坚持整治攻坚,擦亮全域最美底色。常态开展综合整治和集中攻坚,全面厚植生态优势。一是实施全域秀美专项行动。一手抓自然村落提升,深化“四位一体”长效机制,推广积分制管理、“党群联动户比互评”“九星文明户”,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月比季赛”和“红黑榜”,累计排查问题13余万个,整改率98.8%,下拨县级奖补资金2.6亿元;另一手抓农房改造集聚,以未来社区标准建设农村新社区,累计集聚农户4.5万户,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优胜县。二是实施"三大革命攻坚行动。坚持“全覆盖、无死角”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集中整治,建立智慧化垃圾分类管理平台,建成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2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家庭垃圾分类覆盖率100%、智能监管覆盖率100%,农户源头分类准确率90%以上;建立县、镇、村、农户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五位一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运维100%;新(改)建农村公厕237座,实行“所长制”,建成省级星级农村公厕31座。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三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持续提升农村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各类服务设施300多处,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5家,实现100%全覆盖。一体推进田、水、林、路建设,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60.8公里,近三年绿化造林L9万亩,成功创建市级以上“美丽河湖”36条、“省级森林村庄”21个、省“一村万树”示范村14个,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三、坚持水乡韵味,打造全域最美蝶变系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做优美丽田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用工业理念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33.3万亩,粮食总产量实现六连增,大力建设15个总面积L5万亩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首个姚庄镇武长村产业园,依托一里谷农业科技公司,建成XX市首个盒马村,统一生产、统一销售,提高效益。二是做靓美丽集成带。统筹推进7条田园水乡风景线,将全县50个美丽乡村有机串联,集成打造县域大环线、镇域小循环,“桃源渔歌最美香湖,梦里水乡乡伴西塘”等风景线连续三年获得XX市现场推进会一等奖,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三是做活美丽经济群。结合精品村创建,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培育运动康养、教育研学等新业态。组织丰收节、乐悠游、音乐节等,推进农家小吃等乡愁产业发展。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杭商旅建设“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和沉香文艺青年部落,建成华腾农旅、嘉佑农业等“链主”型项目,北鹤、红菱等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达435万元,列XX市第1,乡村旅游人次突破150万,综合收入1.76亿元。篇三红也引领绿色或晟、红土地上的信家与蝶变横坎头村地处四明山深处,村域面积7.3平方公里,共有村民871户,总人口2471人,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64名,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一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被称为浙东红村。但在2003年前,我们村却是个经济薄弱村,交通闭塞,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700元,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老百姓总感叹“横坎横坎,横看竖看看不到头”。所有转机都发生在2003年1月29日,临近农历春节,天寒地冻,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我们村调研,并当场作出指示:只有老区人民富裕了,才谈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对我们村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新年上班第一天,我们村两委喊上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今后的打算。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2月11日,仅仅3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给我们回信了,希望我们:发扬老区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当时刚并村不久,村集体、老百姓都很贫困,怎么办是个大问题。我们村党委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党员干部先带头!为了脱贫,村里根据专家建议,引进樱桃产业,但樱桃三年才结果,村民不看好,于是党员干部带头,认领首批70亩樱桃园,三年后樱桃迎来大丰收,如今我们村被誉为“花果红乡”;村集体经济壮大后,党员干部连片包干,村民共同参与,开展了村庄环境大整治,过去的土疙瘩路不见了,村民住的矮平房都“拔高”宽敞了,苍茫的天空都变得湛蓝,昔日破败景象一去不复返;村里环境变好后,村党员又带头,使旧址群内55户居民统一搬迁,为发展红色旅游打下基础。到2017年底,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村民年人均收27多元,是2003年的10倍。2018年2月10日,我们村全体党员满怀喜悦与感恩,把村里的发展变化,和获评“全国文明村”的喜讯,汇成一封由143名党员代表签名、饱含老区人民深情的书信。2018年2月28日,这是一个至今仍然让我们村全体党员、全体村民激动万分的日子。这天,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村全体党员再回信,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两个必须”和“两个作用”,勉励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前后两封回信,跨越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怀从未间断。在各方关心关爱下,我们党员带头,整装再出发、爬坡再过坎,向更高质量的美丽乡村蝶变!从村民到游客,大家都感受到,村里的环境更好了,红村特色风貌愈加凸显,老百姓化身“乡建艺术家”,就地取材、美化乡村;村里的产业更旺了,强村公司成立后,农民绿领学院、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纷纷落户;浙东红村的人气更高了,每年超100万人次的游客,到横坎头村体验红色研学、非遗制作;老百姓的口袋更鼓了,红村互助组织每年向村里推送350万元的住宿、餐饮量,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开起了民宿、农家乐。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村民年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59.6万元和44258元,分别是2003年的11倍和16倍。在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村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向着“共富村”努力。建立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村民大病保险等红利共享机制,为村里弱势群体托底;与周边8个村党建联建,开展未来田园、飞地物业经济等组团项目,半年时间片区增收超80万元;依托四明红锋服务社,线上线下年销售200多万元老区农产品;与大凉山三河村结对共富,通过直播带货、彝族文化演出,带动三河村增收超50万元。一路走来,我们村自觉做好红色根脉基因的传承者,红村老百姓的精神气越来越足了,红村传人在村里的“红色电台”讲着红村故事,我们的村歌我自豪,我是红村人也越唱越响亮!篇四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本源,亲自部署和推动,创新性地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并把它定位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民心工程。20年来,浙江发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浙派作风”,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高层推动,真金白银地投,乡村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迈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和美乡村,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O“千万工程”深刻改革了浙江,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这一新起点上,系统总结这一工程的典型实践经验,既是引领浙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统领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现要求,其意义和价值极为明显。一、“千万工程”时代缘起与演变迭代21世纪初,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而农村建设面貌明显滞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高瞻远瞩谋划,亲自定题,亲自推动实施“千万工程”。20年来,浙江省持续发力推动“千万工程”内涵升级,浙江“千万工程”从单一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持续迭代升级,其建设内容已涵盖了乡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各个领域。“千万工程”先后跨越了六个建设阶段:(一)千万工程示范引领阶段。2003年6月5日,浙江正式启动“千万工程”,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建设路径,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从全省所有约3万余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重点是扎实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经过4年的努力,到2007年,全省成功完成118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了10303个环境整治村的改造,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二)千万工程整体推进阶段。2008年3月,浙江省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意见,从2008年起浙江省深入实施第二轮“千万工程”,开展全省村庄整治建设的全面铺开,本轮建设重点行政村体现了整治数量上的扩展和整治内容上的扩展。即整治数量涵盖了全省所有,整治内容拓展为农业非点源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住房风貌等建设。经过三年多努力,到2010年,全面完成了全省所有行政村的既定任务建设,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提档升级。(三)美丽乡村建设阶段。2010年12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率先提出了“美丽乡村”概念,开启了浙江乡村建设的“美丽”时代。着力把农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千万工程”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2012年4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再一次推动了“千万工程”建设内涵的从环境风貌“形象美”向历史文化“气质美”的转型。(四)美丽乡村升级版阶段。2016年11月,围绕“两富”“两美”建设目标,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新部署,重点具体要求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千村3A万村IA阶段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导向,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并把万村景区化作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4月浙江省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提出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个。这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2021年,浙江省印发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活力强美、风尚纯美、生活甜美“六美”行动。(五)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2022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个以上未来乡村,全面擘画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现代版浙江乡村“富春山居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这是浙江力抓“千万工程”20载之后,基于新阶段、新征程所开启的新篇章,创新推动“千万工程”在新的起点上朝着乡村共富迭代跨越的重大战略谋划。充分彰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千万工程”已成为浙江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二、“千万工程”的乡村娉变与伟大成就20年来,浙江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推动“千万工程”持续深化,迭代升级,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还带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并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一)聚力三大革命全域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早在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之时,浙江就从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入手,开启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治理的行动。20年来,浙江基本完成了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一是持续发力垃圾革命。建立起覆盖全域、运作规范、处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成功推动农民群众由“垃圾扫出门”到“垃圾扔进桶”再到“垃圾分好类”的三级跳。2022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资源化利用率达100%o二是集中发力污水革命。浙江标本兼治、集中发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全面实施“五水共治”,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截污纳管率达到95%,乡村劣V类小微水体全部消除,实现了水环境由“脏”到“净”,再到“清”,并正在向“美”的持续改变。三是有效发力厕所革命。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每年2个村、50万户左右的进度推进农村改厕,到2022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以上。(二)聚焦"大花园全域打造,乡村呈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谋划把全省乡村作为一个大花园、大景区来打造,在全省部署实施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美丽庭院“四美联创”,着力建设全省域美丽乡村大花园。一是以点带动,创建美丽庭院、精品村。以户为单元,着力把千家万户庭院建成精美精致小品,以一家一户的小美,推动村域的大美。以村为单元,培育村庄风貌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民风淳朴正气的精品村、特色村。二是以线联动,打造美丽风景线、示范乡镇。以道路、河流或乡镇全域为单元,打破村界,以精品村、特色村、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为支点,开展片区化、组团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的风景线、示范乡镇。三是以面驱动,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以整县域为单元,坚持全领域、全方位、全面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形成乡村整体美丽。2022年,全域推进“五美联创”,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4个、示范乡镇114个、示范带22条、特色精品村335个,全省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3%o"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美丽乡村格局全面彰显。(三)统筹村庄建设运营,乡村美丽经济方兴未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民俗牌、生态牌、田园牌、乡愁牌,统筹村庄建设和村庄运营,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建设景区村庄。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融合,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旅游景区,一大批彰显休闲农味、景区韵味、文化风味、乡愁野趣的景区村庄模式相继问世,2022年底,全省已累计创建3A级景区村庄2240个,累计打造中国最美休闲乡村72个。二是培育美丽新业态。浙江按照美丽经济化的要求,把大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美丽农业培育成为美丽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养生、健身、运动、休闲、养老产业和绿色农林产品、保健品、医药品、美容化妆品生产,促进美丽乡村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2021年,全年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9亿人次,营业总收入46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超IoO亿元,带动农户26.4万户。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树立经营村庄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把乡村旅游业、美丽农业、集体物业等美丽经济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增长极。2022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85%以上。(四)弘扬传承人文乡愁,省域塑造文明和谐新风尚。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联动建设,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实现乡村生态美的同时,更凸显乡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一是塑造乡村文明新风。秉持“村美人更美”的理念,积极推广崇德向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德行天下的“好家风”,倡导“家家有家训”“户户亮家训”。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集中治理、建章立制等举措,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焕发了全省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打造了一大批以“乡愁记忆展示馆、优秀文化传承馆、思想道德教育馆、乡村文化大舞台”的“三馆一台”为定位的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文艺文化、教育教化、家德家风、乡愁乡风、礼仪礼节等精神要素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全村弥散。从2013年启动的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成20511家,实现500人以上建制村全覆盖。三是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把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定位为“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程。从2012年启动,至2022年底,共实施了10批次432个重点村、2105个一般村项目,省级财政累计投入34亿元,带动各类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130多亿元,保护了古韵古风的历史建筑,彰显了内外兼修的古村气质。三、“千万工程”的理论诠释与典型经验浙江省20年来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积累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丰富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19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年的宝贵经验概括来讲,核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秉持人本发展思想,有序改善农民民生福祉。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始终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人居环境安全等问题抓起,逐步向美化村庄、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延伸,从而使“千万工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二)牢树绿色价值取向,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浙江把“两山”理念贯穿于推动“千万工程”的自觉行动,切实把“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以推进“千万工程”为重点的美丽环境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注入动力。(三)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推进城乡联动互促共进建设。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把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顺应城乡发展趋势和群众需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调整工作重心,扩大外延,丰富内涵,稳中有进,持续发力,从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向治水、治气、治土、治山、治乡等延伸,科学处理好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四)确立经营村庄理念,催生乡村美丽经济新业态。发展美丽经济是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的创新转化路径。坚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将“千万工程”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贫开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不搞千村一面和“一刀切”,因村制宜搞好建设,推进村庄特质发展,努力让美丽环境转换为美丽经济,把美丽转化为富村强民的生产力,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五)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和市场主体力量。坚持党建引领和“一把手”亲自抓,20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委书记、省长到会部署。每5年出台一个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创新制度供给,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的能动性,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乡贤资源、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四、“千万工程”的建设前瞻与对策建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适应新阶段、新要求,努力绘就共同富裕大场景下乡村建设新图景,是创新深化“千万工程”的路径指南和行动指针。要以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为思想主线,以数字化应用和低碳化应用为技术主线,奋力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时代“千万工程”升级版。(一)探索开展未来乡村建设。把未来乡村作为引领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和“千万工程”持续深化的重要抓手,对浙江而言,是推动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路径。要抓住数字化时代发展机遇,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创新谋划和建设彰显未来元素、共富元素、科创元素、幸福元素的未来乡村,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推动数字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Al等与农村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一批农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提供智能化服务,用智慧与科技提升乡村生活品质,让乡村充分呈现未来元素和彰显江南韵味。(二)深入开展共富乡村建设。要把共富乡村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和“千万工程”深化的重要内容。聚焦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在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扩中提低、推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共富村实现路径,促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建设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共富乡村,努力推动乡村建设加速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三)全面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要以“和美”为要义,以城与乡和而不同、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遵循,以“人和村美”为理念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的前进方向和全新路径。浙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实证地,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和美与共,扎实推进环境和美、产业和融、人文和润、生活和顺、治理和谐,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浙江样本。(四)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省是深化“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点萌发地和重要实践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创新效益农业发展模式,从保生产和保生态并重的全新视角,高瞻远瞩指出了浙江要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模式与重要路径。浙江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导,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奋力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浙江图景。篇五打四乡村公而振兴谏亮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发布的第二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二十一个“一号文件”,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眼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是我们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的重要遵循。“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23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的错综复杂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守好“三农”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历经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做好“三农”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钾足干劲、苦干实干,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不容有任何闪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把底线守住,基本盘不能出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做好“两个确保”,进行了针对性部署。一、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2023年,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全年粮食产量13908.2亿斤,高基数上增产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连续两年稳定在L5亿亩以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重点是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稳面积,就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一方面,通过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另一方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地方抓粮有动力。增单产,就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这方面潜力还很大。要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也要看到,“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确保量足价稳。二、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从数量看,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第三年净增加,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611万亩;从质量看,我国耕地质量总体进入持续改善、稳中有升的阶段。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任重道远。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调“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要保数量,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提质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提升耕地质量,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同时,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要管用途,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因地制宜推进摞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2023年以来,各地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目标,必须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要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提升防止返贫监测精准性、帮扶实效性。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要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让留在当地的脱贫人口有稳定的产业支撑,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有稳定的就业岗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要落实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支持政策,在改善发展条件、提升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增强“造血”能力,更多依靠自己努力富裕起来。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还有不到两年时间,要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篇六2003年6月,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O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

    注意事项

    本文(7篇汇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的交流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