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198929
资源大小:46.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docx
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昌县、金川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金昌经开区管委会,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属在金各单位:现将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中共金昌市委金昌市人民政府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决扛牢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使命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集群为抓手,以市企融合一体为基础,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多链互促、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开放带动内外兼顾的原则,按照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发展路径,深入落实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实融合提质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六大行动,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开放合作,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全力扩总量、促升级、转方式、增效益、保安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把金昌打造成高质量产业强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新型工业化“金昌方案,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示范、积累经验。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走出一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复合型可持续发展新路径,“2+4现代化产业集群持续壮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27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数实深度融合加速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更加合理,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逐步构建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骨干的产业支撑。到2035年,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亮,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建成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工业体系,高质量完成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使命任务,争创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7年,工业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巩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全省前列,工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以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链培育推进机制、产业链党建联盟工作机制更加成熟健全,“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到2027年,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建立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安全高效、附加值大幅提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创新驱动能力得到新提升。到2025年,全市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达到3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8%,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到5件,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到2027年,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创新平台布局更加合理,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占比达到35%,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提高到3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20家以上,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到5.2件,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两化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1300个,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网络基础能力进一步优化,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引导企业核心业务“上云,推动30%以上的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5%,推动7家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到2027年,累计建成5G基站1500个,智能化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50%以上的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78%,推动10家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步。到2025年,工业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初步构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稳步实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提升,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5%左右;到2027年,产业布局和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基本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0%左右,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一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取得新成果。到2025年,优质企业梯队持续扩容,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0户,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户,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1个;到2027年,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更加完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30户,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户,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个。三、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我市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划布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努力培育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努力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加快构建以“2+4现代化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党建联盟引领作用,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落地率、产出比、成长性。统筹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努力在推动产业融合集聚方面作出示范。1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支撑,推动有色、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升级。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进一步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巩固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基础性地位和行业领先优势,重点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发展高温合金、高纯金属、医用金属材料、功能性材料、3D打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聚焦“招大引强、招新引高,积极引进下游合作企业,开发高端新材料项目,持续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现代化水平,力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以下每项工作措施均需永昌县、金川区落实,不再一一列出)推动化工循环产业协同耦合。加快推进化工循环产业链向高端化、精细化、循环化、绿色化迈进,探索双碳目标下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引导链上产业、企业、产品耦合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模式重构提质。持续提升化工园区承载能力,严格落实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化工产业规划和“禁限控目录,有针对性地承接东部地区精细化工产业转移,防止“先天不足项目转移落地。引导企业提高生产装备、工艺技术、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发展模式,提升壮大发展硫磷化工产业,优先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强化发展氯碱化工产业,培育发展氟化工产业,巩固延伸煤化工产业,加快打造西北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到202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26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突破。以再利用、资源化为重点,持续巩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大力提高工业固废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紧盯“技术,开展资源回收利用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冶炼渣、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统筹物料平衡关系,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推动技改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尾矿、冶炼渣、磷石膏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到2025年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4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推动高品质菜草畜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要求,提升农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和戈壁农业,做优做精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蔬菜、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25年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2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招商局)2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新能源电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深入推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培育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抢占产业竞争高地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突破。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资源基础、瞄准市场需求,发挥金川集团龙头带动作用,以电池材料、电芯制造、储能生产、终端应用为重点,延伸前端银铜钻原材料,做强做精电池材料,做优做大电池制造,拓展后端市场领域,促进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新能源与装备制造融合发展,积极实施“风光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智一体化示范工程,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高效增长,打造新能源千万千瓦级基地、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就地消纳示范区、河西走廊新能源调峰中心。到2025年产值达到IOoO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招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金昌经开区)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融合集成。抢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积极引进数据存储计算、网络货运、北斗导航应用、平台经济等领域头部企业,做大数据存储、灾备、网络货运等产业规模,做强数据清洗计算、工业互联网、北斗导航应用、低空经济等数据增值服务产业,做优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智造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到2025年产值达到160亿元以上,到2027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金昌经开区)专栏1聚力产业转型,挖掘推进新型工业化“源动力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川集团铜业公司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金川集团河西堡铜冶炼二期、金川集团河西堡40万吨铜电解系统建设、金川集团新能源材料技术公司28万吨/年动力电池用硫酸银产品提升、金川集团1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二期工程等项目,做好金川集团氯化电积银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银基合金和银粉体材料制造、8000吨/年高温合金板材、10万吨高档电解铜箔、200万平方米/年印刷电路板、0.5吨/年钠钿催化剂等项目。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川区“十四五第二批风光电、永昌抽水蓄能电站、万生能源发展公司金川区西坡500MW2000WHh储能电站和调峰系统、甘肃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公司金昌2X1000MW煤电、甘肃金车储能电池技术公司18GWh磷酸铁锂电池、金昌南源储能科技公司年产5GWh电芯生产总组装、金昌恩晖新能源装备公司锂离子电池装备生产等项目。做好陇电入浙特高压配套电源、天能控股集团1.32GWh共享储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磷酸铁锂大型圆柱电芯、电池PaCk一体化产业基地、IOGWh电芯生产总组装、10万吨磷酸铳铁锂正极材料、5GWh钠离子电池电芯及储能系统集成、氢能源燃料电池与氢能发电系统等项目。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川银钻产业5G+智慧园区、金川智慧矿山、紫金云超算平台二期、北斗时空融合编码中心等项目,做好金昌市“一网统管、金昌信创适配基地分中心、金昌市智算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数据中心集群数据加工应用基地、金昌市灾备中心、综合能源管理云平台等项目。化工循环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公司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甘肃金川金瑞霖化工2万吨/年高端PVDF树脂一期、爱利信(甘肃)肥料公司年产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肥、甘肃平文化工年产10300吨农药原药及9000吨农药中间体等项目,做好甘肃景源精细化工公司14.65万吨精细化工产品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铜冶炼副产硫酸制新能源材料一体化、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及副产品、1万吨/年四氟乙烯等项目。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甘肃永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磷石膏资源化利用与综合处置项目、甘肃叶林环保科技公司5万吨电解铜及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甘肃如佰金属科技公司26kta综合回收贵金属二次资源等项目,做好甘肃鑫瑞宏科技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活性石灰及10万吨氢氧化钙环保新材料及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甘肃里冉再生资源年回收30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再生铜利用及深加工、伯族金属回收利用、废旧电子元器件回收再利用等项目。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集群:统筹推进金昌鑫琥农业科技发展公司马铃薯加工、金川区年产20万吨乳制品加工、金昌市鹏池牧业公司万头生猪养殖、金川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等项目,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产业园、甘肃凯卓农业发展公司永昌县肉牛全产业链、甘肃德赛农牧发展公司果蔬贮藏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招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等项目。3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周期,构建未来技术应用场景,不断增强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以“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为出发点,优中培精、有中育新、新中求变,依托“2+4现代化产业集群,谋划布局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氢能及未来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孵化发展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形成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面向前沿新材料需求,发展纳米材料、生物医用金属、固态电池材料、负载型催化剂等新材料产业,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向未来材料产业延伸。面向未来能源系统建设需求,加快谋划布局新型储能、氢能产业,积极招引氢能源电池燃料与氢能发电系统项目,推动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向新型储能产业延伸。面向未来信息通信和先进计算需求,做好下一代互联网、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驱动,以虚实相生的应用需求为牵引,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向元宇宙产业延伸。(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招商局,金昌经开区)4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产品包装、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检测检验平台,积极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开展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生产性服务示范企业申报,推进服务型制造示范推广。大力提升工业设计能力,鼓励各链主企业加强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面向产业链建立开放共享的资源数据库,夯实工业设计发展基础,提升工业设计服务水平。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积极申报国家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金昌经开区)(二)推动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着力提升安全可控水平实施好链条韧性培育锻造行动,深入推进产业链机制落实,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放大产业协同效应,聚链成群,打造更多国家级、省级优势产业集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努力在产业链机制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方面作出示范。5 .深入推进产业链机制落实。持续完善链长制、专班制、链主企业制、项目清单制、精准招商制、专家咨询制、督查考核制等产业链培育推进机制,“一链一策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联盟聚集优势,把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提升企业发展的“硬实力。延“短链、接“长链,鼓励链主企业紧盯行业前沿、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巩固和开拓市场,引导更多具有“独门绝技的企业成长为链主企业。补“断链、塑“整链,找准断链环节重点突破,通过技术革新、产品改造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缺项,提升产业链韧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金昌经开区)6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巩固拓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成果,推动制造业创新能力、工业新基础能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加快培育一批支撑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激发产业动能。力争将银铜钻新材料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池材料、精细化工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成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字经济、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集群打造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一一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一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一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集群培育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金昌经开区)7 .促进产业链稳运行稳增长。科学精准分析研判产业链发展走势,持续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落实好分级监测制度,开展月度监测、专项监测、分行业监测,密切关注细分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运行情况,加强科学预判、产能挖潜。引导链上企业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优化生产路线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认真落实金昌市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工作机制,为产业链项目前期、建设、投运提供全周期、全要素的服务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抓紧落地,能开工的尽快开工。加强在建项目调度分析,紧盯项目建设困难问题,建立清单台账,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产。(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金昌经开区)(三)推动科技创新引领赋能,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好科技创新引领赋能行动,坚持把创新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紧紧围绕培育壮大“2+4现代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做优科技政策供给、做强企业主体、强化平台支撑、完善创新服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努力在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方面作出示范。8 .加速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2+4现代化产业集群,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打造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充分发挥金川集团科技资源优势,支持国家银钻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银钻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努力以颠覆性创新牵引突破性发展,为国家战略资源提供重要保障。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协同推进甘肃省贵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矿业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现有省级创新平台优化重组和转建整合。开展市级创新平台培育,围绕“2+4现代化产业集群,组建一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企业创新联合体,打造区域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金昌经开区)9 .强化科技支撑重点产业发展能力。聚焦“2+4现代化产业集群技术需求,全面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通过“揭榜挂帅、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市级科技重点项目等方式,加快在延链补链强链上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引导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建立完善“企业出课题、院所搞攻关、“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模式,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优化现有各类创新平台基地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放共享。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知识产权、高价值发明专利,持续探索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证券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开展专利挖掘、专利培育工作,实施发明专利提质倍增计划,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申报工作,推动专利成果转化运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金融办、金融监管总局金昌分局,金昌经开区)10 .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强化厅市、市企、校企协同创新,构建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金川集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科技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高企申报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上深入合作,提升区域创新发展和协同能力。扎实推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省市创新成果对接服务和交易市场,每年举办12场科技成果对接会,加快推动市内外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匹配转化。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支行和“科创贷作用,着力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建立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院土、专家联系机制,柔性引进院士、专家等高层次科技人才来金开展交流合作,“借脑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支持金昌经开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教联合体、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产教融合体建设,发挥政行企校四方作用营造产教融合生态圈,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产教一体人才培养链,瞄准技术革新前沿搭建产教一体创新孵化链,整合职教优势资源构建中高本贯通培养链,激发校企“双轮驱动多元投入评价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金昌经开区)IL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质量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围绕产业链构建质量链,鼓励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深入分析产品标准、质量、品牌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指导企业完善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推动数据、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深化质量强市(县)建设,积极争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开展“提质强企质量技术帮扶,组织专家帮助企业改进设计和制造技术。鼓励金川集团争创中国质量奖,支持鼓励更多工业企业创建省政府质量奖和市政府质量奖。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聚焦“2+4现代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加大工业企业注册商标培育力度,强化品牌典型引领、激发经营主体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提升品牌全周期管理运营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的制(修)订。支持专业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提供认证认可、计量技术、检验检测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金昌经开区)专栏2聚焦创新牵引,做强推进新型工业化”主引擎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平台方面,支持国家银钻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银钻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省级平台方面,积极推进甘肃省贵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矿业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金属及化合物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现有省级创新平台优化重组和转建整合。市级平台方面,立足“2+4现代化产业集群,组建一批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企业创新联合体。同时鼓励、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合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一批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2+4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发展,推动化工循环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加大源头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供给。持续完善“2+4产业技术短板滚动清单,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分阶段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加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紧盯制约产业发展的“卡链、“断链技术,实施科技“揭榜挂帅项目,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解题。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储备金制度,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产出更多原始性科技成果。建立企业急需“卡脖子技术和高校在研“杀手铜技术对接机制,支持校企联合开展应用性攻关。提升品牌质量。不断完善质量激励、质量促进、质量责任、质量安全等政策制度体系,激发企业质量创新动能。鼓励工业企业设置首席质量官岗位,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质量月、QC小组竞赛等质量活动,创建以品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塑造企业质量竞争力。积极宣传推广卓越绩效评价、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组织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知识产权、质量管理等领域相关专家深入企业进行巡回问诊,通过“请进来培训、“登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质量咨询和技术服务,指导中小企业正确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质量绩效,为企业发展壮大夯实管理基础。加强高价值专利转化与运用。深入实施专利导航、重要专利转化及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引进一批高质量专利成果落地金昌,助力地方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发明专利提质倍增计划,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制定,推动专利成果在企业转化运用。(四)推动数智融合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实施好数智融合提质增效行动,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方位支撑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工业数据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努力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方面作出示范。12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工业园区,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网络。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络改造提升,支持工业企业以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VPN(虚拟专用网络)、PON(工业无源光网络)、工业无线、第四代/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甘肃)建设,有序推进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二、三期建设,着力引进数据存储加工、计算清洗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数据存储、灾备等产业规模,着力发展数据清洗加工、计算、采集标注等产业,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防护系统,推动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等国家标准贯标,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招商局,金昌经开区)13 .提升数字产业化规模。建设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城市,抢抓北斗产业发展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依托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甘肃分中心,围绕标准、多级数据汇聚能力建设以及网格大数据分析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北斗时空融合编码(西北)中心建设。推动北斗细分领域产品开发和市场化应用,率先在“智慧水利、“智慧交通、“应急指挥、“智慧农业、“生态环保等场景中开展应用试点,积极拓展“北斗+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培育北斗产业相关制造业,建设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城市。做强网络货运产业,落实省、市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全力引进物泊科技、上海找钢网等优质网络货运企业入驻园区,推进金昌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持续健康发展。强化网络货运区块链服务功能,逐步培育汽车后市场、保险、重点营运车辆监控、维修检测等配套服务,推动网络货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建设西部网络货运技术、交易和结算中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招商局、金融监管总局金昌分局,金昌经开区)14 .强化工业互联网应用赋能。加快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持电信、联通、移动、华为、新华三等与金川集团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无人化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实施金川集团“5G+银钻产业园、智慧矿山等项目,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5G工厂。鼓励企业业务流程和设备上云、上平台,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发挥金川集团等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聚焦“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高质量工业APP。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鼓励金川集团、紫金云等建设行业二级节点平台。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实现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智能管理,逐步推进金昌经开区智慧园区、永昌工业园(河西堡园区)智慧园区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金昌经开区)专栏3深化数字赋能,打造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器有色冶金产业: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栾生等技术的应用,建立远程集中控制中心,打通工序壁垒,实现工艺、生产和管理同步智能,建设全流程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物联网硬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广应用,实现矿山全流程的少人无人化生产,实现冶炼加工企业全流程的智能生产和供应链协调与服务模式创新。化工产业:不断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数据,畅联信息数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李生创新应用。装备制造产业:推进装备产品数字化,加强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网络通讯模块等在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应用。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互通,壮大系统集成商队伍,鼓励通用装备、电工电器装备和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企业拓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增强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建材产业:深化建材行业数据采集分析、窑炉优化控制等信息技术应用,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引导企业加快水泥熟料、建筑材料制造等炉窑系统、粉磨加工、原燃料均质等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推动企业工序用能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上云用云。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种植、收购、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环节的应用,构建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溯源系统,打通原材料、加工、物流、仓储、电商全链条。15.培育典型示范标杆。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加快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制造装备的普及运用。鼓励企业开发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先进工艺控制系统,构建面向主要生产场景、工艺流程、关键核心设备的数字学生模型,实现全流程实时监控、动态调度和智能处置,提高生产制造精益化柔性化水平。依托“2+4现代化产业集群,梳理一批典型数字应用场景,总结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快速在细分行业复制推广,培育创建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综合效益显著的数字应用示范场景,形成“一行业一标杆。(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金昌经开区)(五)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厚植生态底色实施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行动,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紧扣落实“双碳战略,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探索多样化绿色转型路径,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在促进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作出示范。16 .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统筹推进工业领域特别是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稳步提升清洁能源比重。严格执行水泥、焦化、电石等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产能置换政策和煤电、石化、煤化工等行业产能控制政策。加强能源需求侧管理,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实施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和能效评估,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产品、新设备,鼓励企业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能效标杆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研究建立碳定价体系、工业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提高重点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和产品绿色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金昌经开区)17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深入开展工业能效、水效提升行动,深挖能源资源节约潜力,培育更多能效、水效“领跑者。加强再生资源利用,促进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建筑垃圾等材料的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强电池溯源管理、合作共建共享回收利用网点、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促进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规模化、高值化利用,推进退役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推进磷石膏制品、工业固废生态环保砖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冶炼废渣、尾矿、电石渣综合利用水平,巩固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成果,全面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招商局,金昌经开区)18 .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严格落实以低碳为导向的评价指标和绿色工厂标准体系,深挖绿色发展潜力,进一步健全全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库,大力开展以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工业“节水型企业为重点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专题培训、配套市级奖励政策等方式,开展示范性强、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企业培育,以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实施绿色工厂、园区动态化管理,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积极营造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氛围。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减少重点行业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排放,加快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环境治理装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金昌经开区)19 .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体系。坚持供需双侧协同,统筹工业能源供给结构优化和可再生能源推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加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稳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利用风光电资源,探索建设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不断增强绿电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多元储能、智慧能源管控一体化供能运行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逐步扩大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