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领导思想的演化与发展简介.docx
东方64思m的僚也易或从前介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再到近现代,历时2200余年。其间,主要是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统治,以儒、法、道三家为主的各学派不断融合。汉代以儒家为主体,魏晋时期“自然无为”思想突出,隋唐时期重又回归以儒学为核心的领导思想,宋元明(中叶)时期程朱理学兴盛,明中叶以来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的呼声愈发强烈,但明清时期依然实行专制,直到现代民主才成为东方领导思想的主流。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治家有:秦始皇、李斯、刘邦、刘彻、曹操、诸葛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朱元璋、康熙、孙中山、毛泽东等;主要思想家有:刘劭、朱熹、顾炎武、郑观应、康有为等。一、从秦汉大一统到鸦片战争时期(一)秦汉时期的领导思想秦始皇统一了诸侯割据的中国,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由中央统辖的郡县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官僚制度。汉代基本承袭了秦朝的专制制度,虽然汉初推崇黄老思想,但终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实施专制主义。秦汉时期的主要政治家有秦始皇、李斯、刘邦、刘彻等,主要思想家有董仲舒、司马迁等。这一时期的主要统治或领导思想有秦始皇、李斯的皇权专制思想,刘邦、刘彻的统治思想,汉初的黄老之学,淮南子的无为思想,董仲舒的德化主义,以及司马迁“因循为用”的治政方略。1、秦始皇、李斯的皇权专制思想。秦始皇名嬴政,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李斯乃秦代政治家,法家晚期代表人物和法家政治思想的实践者。李斯协助秦始皇“明法度,定律令”,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他们的历史贡献。但他们的皇权专制思想开了中国封建专制的先河,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秦始皇为了实现“皇权至上”,利用战国时期齐国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宣称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水灭火、秦代周是神的旨意,皇权即是神权。秦始皇和李斯为了使皇权法典化、神圣化,设计了一整套尊君抑臣的严格制度。皇权至上必然导致专制独裁。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说明秦始皇在权力运作上一人独断专行。2、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的统治思想。汉高祖刘邦乃汉朝开国皇帝,汉武帝刘彻乃汉朝第六代皇帝,二人皆为汉朝著名政治家。刘邦在亡秦灭楚之后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故采取“立法清静,与民休息”的建国治国方针,收到了实效。刘邦在领导思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用人”,在用人上,刘邦堪称真正的领导者,成就大业的帅才,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韩信所言:“陛下不能兵,而善将将。”刘邦的用人思想至今仍值得领导者借鉴。刘邦的用人思想可以概括为:不计门第,网罗人才。韩信出身寒微,遭项羽冷遇,而刘邦却授予高官。明于知人,择长而用。萧何善管理,便授权管理行政后勤。韩信乃军事人才,便由其统兵作战。博采众议,择善而从。在韩信的任用上,刘邦采纳萧何“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的意见,筑坛沐浴,拜为大将军。论功行赏,予之以利。史记高祖本纪云:刘邦“与天下同利二这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项羽乃“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汉武帝刘彻的统治思想,即“霸王道杂之”,其含义是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德邢兼用,正如汉书武帝记所载,“劝善邢暴,五帝三皇之所由昌也”。3、汉初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即黄老学派,其以老子为宗师,以传说中的黄帝为远祖,在战国时期乃道家与法家相结合,而在汉初则以道家与儒家相结合。汉初的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大臣陈平、普参、陆贾,皆视黄老学派为治国的根本思想。汉初黄老之学注重两点:无为而治。主张行政官员少管或不管,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心生产。盖公曰:“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J陆贾主张“道莫大于无为。”新语无为云:“事愈繁,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因循。在政治上主张不可轻易更改百姓已习惯了的法典,在经济上,取民有度,使民以时。史称的“萧规曹随”便是因循的最好的注脚。不但曹参丞相如此,继任的陈平丞相亦“本好黄帝,老子之术”,遵循既定政策,绝不妄做更改。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与因循思想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兴盛。4、淮南子的无为思想。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由淮南王组织门客撰写的西汉杂家代表作。淮南子倡导的是积极无为思想,否定庄子的消极无为论,认为无为并非“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言:“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首而走,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则虽历险堑,弗敢辞J淮南子主张领导者尊重、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淮南子原道训云:“体道者逸而不穷,失道者劳而无功。”淮南子览冥训云:“顺之者利,逆之者凶。”淮南子主术训云:“法生于义,义生于众,众适合于人心。”这些记载表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领导者要把握自然法则与社会规律,才能达到和谐无畏的领导境界。淮南子在用人上提出,“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不同形状的材料派不同的用场,用人亦如此。淮南子在领导艺术上提出,以柔克刚、以后制先、以简驭繁、以权应变、以小明大等等卓越思想。(二)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领导思想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自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长达近400年的分裂动荡时代,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独尊儒术”已成历史,儒学、名理学、玄学、佛教、道教等思想多元发展。这一时期主要有曹操、诸葛亮、刘劭的领导思想。1、曹操的“唯才是举”领导思想。曹操乃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领导思想主要见于曹操集与三国志魏志武帝记。曹操的领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突出方面,即领导谋略和领导用人。普操是一位伟大的谋略家,崇尚“珍策重计,古今所尚”,曹操在三国志魏志请爵荀或表中云:“臣闻虑为功首,谋为赏本,野绩不越庙堂,战多不逾国勋,”把出谋划策列为首功。曹操特别欣赏周天子对周公谋划之功的封赏不亚于姜子牙的野战之功,也特别欣赏汉高祖将屡出奇策的萧何封为第一功臣,而战功最多的曹参也仅居第二。因此,曲操率先在参谋制度上作了重大改革,首创参军制,高度重视智囊团建设。“谋臣如雨”是最好的说明。曹操突破了“唯德是举”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和任官制度。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云:“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即治世重德,治乱世重才。曹操在重才、求才、惜才、爱才上独具一格、别领风骚,其短歌行所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作佐证。2、诸葛亮的“儒法道”领导思想。诸葛亮乃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其领导思想兼具儒法道,主要见于诸葛亮集。诸葛亮的领导思想主要是任人唯贤和法主德辅。他在出师表中谆谆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的法主德辅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为主,“教令为先”为辅,强调法礼并用、威德并举。历史上历来对诸葛亮的治国治军用人之评价颇高,如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评价道:“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权兄弟以意气相投”,“而能兼三者之长者惟孔明J3、刘劭的人物志人才思想。刘劭是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著作颇丰,以人物志最著名。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以及世界历史上最早系统研究的人才学著作。宋代阮逸评价人物志乃“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J现代国学大师汤用彤称人物志为“知人任官之本”。可以说人物志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人才学思想宝殿。刘劭吸收儒、道、墨等各家人才思想的观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思想体系,对人才的分类、发现、鉴别、培养、选拔与使用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的人才分类对领导者而言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刘劭将德才俱佳的“中庸”(圣人),视为全才;未达“中庸”者,则为偏才。刘劭根据人才的德才特点划分了12种人才类型,并提出“量能授官”:“清节家”一道德高尚,应授“师氏之任”,从事辅导君主、掌理德政工作;“法家”擅长法制,督责各方,应授“司寇之任”,掌管刑法;“术家”一一策谋奇妙,有治难之才,应授“三孤之任”,担任智囊;“国体”-三才皆备,应授“三公之任”,位于九卿之上,经国论道;“器能”一一三才兼有,但不纯备,可授“冢宰之任”,位于众卿之首,统领百官;“臧否”一一善辩是非,有司察之能,宜任“师氏之左”,协助师氏纠察风化;“伎俩”一一心灵手巧,精通工艺,应授“司空之任”,负责工程技术;“智意”一一富智慧,有见识,宜任“冢宰之左”,协助冢宰协调内政外交;“文章”一一擅长属文著述,宜充“国史之任”,负责撰写历史文献;“儒学”一一掌握圣贤思想,宜充“安民之任”,施行德政教化;“口辩”能言善辩,应答得宜,宜充“行人之任”,负责迎来送往、接待宾客;“雄杰”一一勇武过人,有胆略,宜充“将帅之任”,负责统军作战。现代领导者应借鉴人物志的这些识人用人思想,做到知人善任。(三)隋唐宋时期的领导思想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尤其唐代,经济大发展,文化空前繁荣,政治制度更加完善。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以儒家为主干,儒释道渗透合流;宋代的宋代理学成为官方的政治哲学。在隋唐宋时期,出现了隋文帝、唐太宗、魏徵、武则天、柳宗元、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朱熹等一大批政治家和思想家。这一时期主要有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朱熹的领导思想。1、隋文帝的仁政、德治与礼治。隋文帝,名杨坚,隋朝开国皇帝,其言论事迹主要载于隋书。他的主要领导思想可概括为:一是改革行政制度。先改革中央官制,废除了依周礼设置的天、地、春、夏、秋、冬的六官制,创建了三省六部的新官制;后改地方行政体制,将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这些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吸纳优秀人才。隋书高祖纪云:“求草莱之善,旌闾里之行”,“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谴,朕将镂擢”,“有才必举:这些记载充分说明隋文帝的“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的人才思想。三是德法并重,法制宽缓。隋文帝对儒家的“仁政”、“德治”、“礼治”极为推崇。隋书高祖纪云:“刑可助化,不可专行”,“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四是崇尚节俭,严戒奢侈。史称隋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房。五品以上,引以论事,卫士传飨而食隋书高祖纪记载,隋文帝所食“不过一肉而已”。2、唐太宗的重民、重才、纳谏与共治。唐太宗,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杰出政治家。唐太宗的领导思想可概括为:重民、重才、纳谏、共治。唐太宗力倡君舟民水的主张,遵奉和实践儒家的民本主义。贞观政要政体云:“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唐太宗坚持并实践“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用才之道,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曾言:“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唐太宗的虚怀纳谏、从善如流已然传为千古美谈,可称得上开明之君。他特别欣赏魏徵的一句名言:“君者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唐太宗主张“君臣共治",改变帝王的专断独裁。贞观政要求谏云:“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3、武则天的臣轨领导思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史学家、评论家对其曾有颇多微词甚或诋毁,但武则天天生丽质,兼涉文史,满腹韬略,颇有抱负。武则天著有臣轨一书,记载了她治国用人的领导思想。概括起来,武则天的领导思想主要有重贤重智,达道明权,君臣同体,无为而治。武则天在臣轨同体中云:“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这是她治国不变的“重贤”方针。武则天重智,史称的“北门学士”就是她的智囊团。她在臣轨守道中认为,领导者应“守道”、“达理”、“明权”,即洞察规律,通达事理,善于权变。武则天主张“君臣之道,上下相资”,她在臣轨利人中说:“喻涉水之舟航,比翔空之羽翼”,强调君臣同体,君臣共治。武则天在参政后对治农上曾向唐高宗谏言“劝农桑,薄赋徭。”而后,在她执政时期对农业发展一直实行轻徭薄赋的“无为而治”方针。4、朱熹的“德又礼之本也”领导思想。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颖、程颐,南宋的朱熹、陆九渊,其中朱熹乃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的领导思想集中体现在以礼治国,以德修己,仁政爱民。朱亶认为:“德乂礼之本也。”礼是德的制度表现,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他主张“以德修己”,朱文公文集有言:“人主之心正,则天下之事无一不出于正。”他还主张“仁政爱民”,他在朱子语录中说:“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处J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不仅支配了宋元明清的政治思想,而且其影响远及日本、朝鲜、泰国、缅甸、越南等亚洲国家。(四)明清时期的领导思想在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与领导思想中,既有封建政治家朱元璋、张居正、康熙等人的治国之道,又有清末改革派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魏源等人的反专制、倡分权、采西学的政治主张。1、朱元璋的“外儒内法”领导思想。明太祖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著名政治家,他在位31年间,借鉴历史经验,实行政治、军事变革,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为明朝276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的统治、领导思想是严于治吏,明于用贤,宽以养民,外儒内法。朱元璋严于治吏主要体现在严密法制,重典治贪。大明律己严于唐律,但朱元璋又重新创制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篇、御制大浩三篇,允许“法外之法”、“刑外之刑”,尤其治吏之法尤为严酷,历代罕见。朱元璋明于用贤,他在明太祖实录中云:“世有贤才,国之宝也。君天下,以安民为本,图治以得贤为先。”朱元璋在政治上严猛,在经济上宽和,即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如重农足食、藏富于民的政策都是宽以养民思想的具体体现。朱元璋尊孔子为“百世帝王师”,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治国,同时他又推行法家路线,即儒法并用,或外儒内法,正如明太祖文集云:“礼之为用,表也;法之为用,里也。”2、康熙的德政领导思想。康熙,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修,杰出政治家,“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政治思想和领导思想主要载于清圣祖实录、康熙政要、清圣祖圣训、清圣祖御制文集、清史稿等史籍文献中。康熙的领导思想主要有以德为本,任人唯贤,好学敏求,勤于政事。康熙以德为本,他在清圣祖御制文集中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可以居之”,“以力为卫者,一夫之雄也;以险为卫者,一国之守也;以德为卫者,天下之所以善建而不拔也。”康熙认为“治天下之道,莫大于用人”,在选人用人上任人唯贤。康熙好学敏求,据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记载,康熙“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笈讲论琢磨,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举凡史乘、诸子百家、律吕、数理、佛教经纶、道书,无不涉猎。康熙勤于政事,他自己连同他的臣子们每日都是“未明求衣,辨色而起二3、顾炎武的分权众治思想。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和领导思想主要载于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反对“私天下”,主张舆论监督,提出了著名的“分权众治”的政治主张。他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顾炎武强调治天下,则必须改“独治”为“众治”,从集权到分权。二、近现代东方领导思想(一)近代洋务派的领导思想近代洋务派是主张以“洋务运动”救亡图存的政治派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洋务派的政治原则。1、曾国藩的领导思想。曾国藩,清末政治家,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他的领导思想亦颇复杂,既服膺程朱理学,又兼有儒道法等各家之长,著有曾文正公全集。他的领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D以礼为治,王霸并用。曾国藩提出“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领导思想,他以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作为礼治的最高原则。识才有术,用人有方。清史稿称赞曾国藩“尤知人,善任使”。史称“中兴之才,皆出其门”就是对曾国藩知人善任的极高赞誉。俭朴以养廉,勤劳以尽职。曾国藩整饬吏治,著书立说,提出并提倡“崇俭朴以养廉”、“习勤劳以尽职”的治政原则。2、李鸿章、左宗棠的人才思想。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著有李鸿章全集。左宗棠,晚清军政重臣,洋务运动的重要首领,著有左文襄公全集。现代学者田广清概括了李鸿章、左宗棠的领导思想,主要有用人最是急务,不拘常例育人才,鄙薄资历识真才。李鸿章认为,“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左宗棠也大力倡导培养科技人才,反对“惟专心道德文章,不发以艺事为重”。洋务派认为能否打破成规办学育才模式,是洋务新政成败的关键,因此李鸿章提出:“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洋务派在用人方面大都注重真才实学,丁日昌非科举正途出身,但被委以重任,战功卓著,刘铭传非正规军的背景,却提拔为一代名将。(二)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导思想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早期改良派和后期维新派的统称,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其中,代表性的领导思想是郑观应的议会政治论,康有为的维新大同思想。1、郑观应的议会政治论。郑观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早期民族资本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救时揭要、盛世危言等,近人辑有郑观应集。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全面宣传西方议会政治的第一人,他反对“有治人而后有治法”,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才更接近于现代政治观念。他极力倡导“立议院,设报馆”,他在盛世危言议院上中说:“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还提倡新闻舆论自由,主张像西方那样,允许民众“自立报馆,任意议论政事。”2、康有为的维新大同思想。康有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等,今人辑有康有为政论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康有为政论集中有记载,他说,“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康有为构建了一个“世界大同”的图景,他将儒家的“天下为公”、“大同”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整合而统一起来,形成了他的带有空想色彩的“大同”思想。尽管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有些空想的成分,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但其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近现代的领导思想、政治思想的影响还是较深刻的。(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领导思想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是指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的民主革命斗争,其代表人物有孙中山、章太炎、黄兴等。孙中山等人突破了维新派君主立宪的藩篱,吸收了西方的民主主义,开拓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的著作后人编为中山全集、总理全集、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等。其领导思想以三民主义为主线,尤以民权主义为核心。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批评西方代议制,主张直接民权。他说:“民权者,民众之主权也。”孙中山“以民为主”、“以官为仆”的国民公仆思想,是其领导观的直接体现。他还提出了“惟才能是称”的领导用人思想。“天下为公”是孙中山的崇高理想与奋斗目标,他一生向往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便是他的大同思想的核心,他说:“天下者,是天下人之天下”。(四)毛泽东领导思想毛泽东领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也是诗人、书法家。其主要领导思想集中于毛泽东选集(五卷本)中。毛泽东的主要领导思想有: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关于集权与分权,毛泽东提出“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领导用权思想,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说:“应该集中的不集中,在上者叫做失职,在下者那叫做专擅;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在上者叫做包办,在下者叫做无自动性,而这在任何上下级关系中都是不许可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创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认为,领导者应是战略家,要辩证地判断形势和预测未来,他在毛泽东选集第5卷中指出:“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一生热爱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这样说,也这样做,是真正的人民领袖。(五)近现代中国企业家的代表性领导经营思想1、胡雪岩的“戒欺”。清代驰名全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了胡庆余堂。胡庆余堂曾以经营全国各省市名贵药材,自制胡庆余堂“十全大补膏”、“驴皮胶”,精制饮片等而久负盛誉。1878年(光绪四年)胡氏亲手为胡庆余堂立下一块“戒欺”匾,朝着里面,即坐堂经理的面向挂着。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代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文善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胡雪岩坚持“戒欺立业”、“顾客乃养命之源”、“真不二价”等撑门立户的诸多宗旨、法度,成功地经营了“胡庆余堂”,使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们称胡庆余堂为“江南药王2、李嘉诚的“诚信”。亚洲首富李嘉诚做生意始终恪守的一条原则就是“讲诚信”,他说:“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都不赚;如果仅仅因为钱而损害声誉,我决不去做!”可以说,李嘉诚的成功不仅仅是他智慧经营的结晶,更是他恪守诚信的最好回报。李嘉诚信奉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一贯勤俭诚信,克勤克俭;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在稳健中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是李嘉诚的座右铭,他始终把脚踏实地稳打稳扎作为创业的前提。3、张瑞敏的“人单合一”。“人单合一”是全球化的管理语言,是海尔创造出来的。张瑞敏提出:海尔在全球市场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如果说“市场链”是理念、准则,那么,“人单合一”模式则是可操作的管理现实。把市场链延伸为“人单合一”,使每一个职工直接面对“订单”,面对市场,使人与市场结为一体,在这种“人自为战”的氛围中,真正体现了“企业兴亡,匹夫有责”。集人人的责任心、紧迫感,汇集为海尔的巨大战斗力、竞争力。“人单合一”经营思想的特征是一切以满足市场实际需要的经营,才是真正的经营;坚持以市场为目标的流程再造,而且更全面;重视差别化管理;提倡软竞争力,即重视文化管理;强调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