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docx
现代化建设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抱病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向全国人民重申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目标:“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工17日参加天津代表团讨论时,他坦然而又郑重地对大家说:“我已经得了癌症”,“正在医院里同疾病作斗争,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要继续和大家一起奋斗,共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这是晚年周恩来内心最强烈的愿望,也是他一生追寻、矢志不渝的信念。“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青少年时期,周恩来就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寄语同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经过反复推求、深入比较,他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选择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方向路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28年的浴血奋斗中,周恩来作为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向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部分爱国民主人士、北平一些大学教授作报告时指出:“中国太落后,现代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百分之十左右,需要用极大的努力才能使国家现代化J8月10日,他在北平各界代表会议上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建设新中国,要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克服困难,走向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府总理长达26年,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付出了巨大心血。1954年9月23日,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J这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而且深刻揭示了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进行革命的目标。1957年8月4日,周恩来在民族工作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若不强大起来,不建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受帝国主义的欺侮。”1964年12月21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个报告不仅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规范表述,而且具体绘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在全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前所述,周恩来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这个宏伟目标,又一次为中国人民鼓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斗志。“使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地有配合地向前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周恩来一贯重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做到统筹全局、综合平衡、协调发展。他曾经概括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短短十几个字,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使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地有配合地向前发展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1953年9月8日,周恩来在报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指出:“重工业是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我们虽然还有一点重工业的底子,但是作为工业化的基础,是很不够的。因此,不能不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来发展重工业。”可以说,这个决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紧迫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避开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党一开始就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优先发展重工业,也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周恩来也明确提出,“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鉴于农业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两大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处理好两者关系至关重要,周恩来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他指出:“以农业为基础就是首先大力发展农业,以解决原料、城市劳动力、供应、开辟国内市场等问题,为发展工业打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是,把工业、农业以及各个方面现代化。”1962年12月24日,他就做好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工作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两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农业、工业、科学文化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总的方向是要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都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只有基础发展了,工业和其他部门才能发展。支援农业要有效、持续地发展,要从广义而不能只从狭义去理解。另外,还要支援轻工市场,兼顾国防,安排好农、轻、重。”周恩来还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关系现代化的全局,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1963年1月29日,他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还强调,“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正因为如此,他在农业、工业、国防现代化建设中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比如,他强调“我们要搞尖端国防。尖端和国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亲自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规模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变成现代化的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极为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周恩来用“国大、物博、人多、任重”八个字来概括中国的特点,强调中国实现现代化将是长期的过程。1964年12月16日,他在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说,中国人口多,从需要量讲,经济还很落后,要变成现代化的国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情况复杂得很,“搞了十五年经济建设,老实说,我作为总理还没有学会呢!”这是周恩来的真切感受,反映了我们党建设现代化强国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为了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周恩来反复强调“必须注意实事求是”,“搞生产必须要根据可能,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1956年2月8日,他在主持国务院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时指出:“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工业建设可以加快,但不能说工业化提早完成。”9月16日,他在党的八大上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强调,“应该按照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和国家物力、财力、人力的可能条件,实事求是地规定各项指标二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周恩来对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步躲逐渐清晰起来。1963年8月23日,他在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发展问题起草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必须瞻前顾后,有一个远期的奋斗目标。”是否可以提,用二十三年的时间或者是在二十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9月6日,他进一步指出:三年过渡之后,我们打算搞一个十五年的设想,“就是基本上建立一个初步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或工业体系,然后再有十五年左右,在二十世纪内,建成一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64年12月21日,他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以强调。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丰富现代化的内涵,并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完善。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周恩来生前念兹在兹的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正在党和人民不屈不挠的努力中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