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交流发言提纲.docx
(十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交流发言提纲第1篇“千万工程”二十年久久为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二十年实践探索,二十年跨越发展,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形成了引领发展经验,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坚持育才引才,实干导向,发挥群众主动性,共建共治共享,建设海淀和美乡村。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浙江有“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即不同地区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理和发展模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岱山东沙镇采用“四治融合模式”,东沙镇成立网格理事会,组建村级调解员队伍,开发“平安通”APP客户端,逐步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让乡村环境越来越美,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瑞安曹村镇采用“产村融合模式”,深挖文化基因,把居住环境变为旅游网红打卡点。德清五四村的“数字赋能模式”探索“一图全面感知”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建成数字乡村底图,村庄装了智慧大脑,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升级。海淀要挖掘现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结合不同镇、村特点,走合适自己的道路。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引入第三方或者说建立公司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比如上庄镇西马坊村可以走“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文创”的道路,打造京西稻网红打卡点,苏家坨车耳营村可以挖掘历史文化基因,走红色旅游模式。二是坚持育才引才,实干导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基层,尤其是农村,人才短缺是普遍问题。浙江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如提出“河长制”“田长制”等项目责任制,累计培育超过4.7万名农创客。农创客是指大学毕业后投身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乡村人才,这一概念由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在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创客发挥着生力军作用。要素跟着市场转,这反映出浙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千万工程”打下的基础,发展要素加速流向乡村一一2019年,浙江省提出实施“两进两回”行动计划,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2021年,浙江省正式启动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着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乡村振兴的蓬勃局面加速形成。海淀要通过制定实施优越政策,通过亲情、友情、乡情等措施吸引人才,让人才能够在海淀农村找到归属感,提高人才回归农村、留在农村、建设乡村的比例。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发挥海淀农业专家库、未来农业人才联盟的作用,有效提升现有人才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农村发展激发新动力。三是激发内生驱动,共治共享。浙江鼓励基层探索,建设“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创设“河小二池大爷”等岗位,形成幸福积分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陈文胜说“基层组织建设要从领导群众到发动群众转变。”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在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对海淀来说,要提高群众的认同感,首先要让群众转变思想,注重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结合农村家园意识强烈的特点,集合群众智慧,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强化落实执行。特别是把参与基层治理与村民福利待遇、公益岗位、激励奖励“挂钩”,发挥党员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治理工作,由为群众服务到自己服务自己,自己治理自己,有效调动基层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第2篇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要求和主攻方向。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抓落实的行动优势,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一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乡村振兴是一项历史性任务和系统性工作,必须动员更多力量、用更大的力度来推进。去年,党中央专门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部门责任和地方责任,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到实处,落实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推动各级党政“一把手”把责任真正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特别是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真正把三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体现出来。注重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既要突出实绩实效,推动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能整合的整合、能简化的简化,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又要通过督查考核推动真抓实干。二是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农村工作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强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健全议事协调、督查考核、上下衔接等机制,加强各级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建设,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工作统筹起来,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要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三是加大乡村振兴要素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着眼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提出了一些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在人才方面,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在用地方面,提出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在投入方面,提出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同时,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综合运用信贷、保险、期货等政策,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针对一些地方农业补贴跑冒滴漏问题,文件强调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把这些政策要求真正落实到位,让“人地钱”等资源要素更多汇聚乡村、服务乡村。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办实事、见实效。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要充分尊重地域差异性,多给基层一些自主权,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不能不顾实际交任务、层层加码压指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坚持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益,干任何工作都要把农民利益摆在首要位置,真正惠民生、暖民心,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劳民伤财、甚至侵害农民利益,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第3篇“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二十年来浙江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探索出了一条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功路径。当下,“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成为持续惠及浙江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千万”也已不仅是一个具体数字度量,更一个象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道道风景的符号,都蕴含在这“千万”的万千变化之中,展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从中感悟“民”字真谛,在工作实践中与群众同心,和群众共进,以实际行动谱写不负使命、不负人民的时代华章。紧紧植根人民拧成一股绳,读懂千万工程为''民而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充分尊重农民心声意愿、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浙江广大农民作出的一项民生实事、民心实事。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25个县(市、区),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可见,“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长久地推行下去,就是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了人民”作为价值取向,把“依靠人民”作为行动路径,一以贯之彰显“为民要重在办事”“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等鲜明立场,在推动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步伐。一切为了人民下足“绣花功,读懂千万工程因民而兴。“千万工程”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从整治环境“脏乱差”、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停“小散乱”企业、实施生态修复等,“千万工程”走过美丽宜居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走进乡村现代化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一项项务实举措,“千万工程”迸发出了强大生命力。其成功实践,体现的是着墨“美丽生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民呼我为”的实践办好人民真正想要的实事,以问题为导向对症开方、在解决问题中务求发展的务实作风和科学方法,让万千村民共同成为推动“千万工程”的践行者、受益者,把未来乡村发展最大的红利让给人民,因“民”而兴才能更好托稳亿万人民的幸福。不断为民造福奋战最前沿,读懂千万工程与民共富。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下的浙江乡村,各美其美、生机勃勃,给了乡村奔赴美好的信心。“千万工程”用实践证明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任接一任地干,实现与“民”共富愿景,才能窿续二十年里“要我”变“我要“、“输血”变“造血”、“硬伤”变“优势”的美丽接力。20年间,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2%。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实心实意为民办事,同人民群众携手勾勒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村山居”轮廓,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坚实步履,走好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让更多关于未来乡村的想象走进现实、点亮世界。第4篇今年以来,XX镇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因地制宜,积极建设美丽乡村。现将工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我镇高度重视“千万工程”推进工作,精心安排,统一部署,于X月X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推进“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并成立了由镇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和综合执法所负责人为副组长,其他科级干部为成员的XX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压实责任,逐级分解压力,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同时,先后X次召开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推进措施、质量时限,确保全力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广泛参与按照“边建设、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群众会议、喇叭、宣传栏、群等多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全方位、深层次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目前,全镇已累计张贴XX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倡议书X余张,发放宣传画X余份,组织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宣传会累计X余场次,实现村社宣传全覆盖。同时,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由各村发动群众对辖区内村社道路及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清扫,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废旧地膜、排水沟道等,清运垃圾约X吨。三、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根据镇情实际,研究制定了XX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办法,明确了岗位职责、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办法和工作纪律要求,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区域包干责任体系“,加强平时巡查和管理,及时制止垃圾随意倾倒、公共区域晾晒杂物、随地乱扔果皮等不文明行为。同时,由各包村领导负责,指导各村召开群众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对群众的乱堆乱放、乱修乱建、乱停乱放、乱扔乱倒等行为明确处罚措施,为全镇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四、站所协同联动,共同开展建设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综合执法所、市场监管所、派出所、X学区等相关站所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建立了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包括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镇区环卫队伍运转、市场秩序规范引导等,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对镇区占道经营和商铺前临时搭建彩棚的X户商户发放了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对限期未整改的X户商户立案进行了行政处罚。以XX镇区、背街小巷等脏乱差突出地域为重点,由镇党委、政府牵头,相关站所协同联动,抽调骨干力量X余人,集中开展了为期X天的镇区环境卫生整治专项活动,动用铲车一辆、叉车一辆、清运货车三辆,清理违规搭建建筑物X余处,整治乱摆乱放及出店经营摊位X余个,清理占道杂货物X余件。通过开展集中整治,真正形成了村容村貌整洁,垃圾定期理清,柴草堆放整齐,市场秩序规范的镇区环境面貌。第5篇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本源,亲自部署和推动,创新性地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并把它定位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民心工程。20年来,浙江发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浙派作风”,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高层推动,真金白银地投,乡村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迈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和美乡村,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千万工程”深刻改革了浙江,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这一新起点上,系统总结这一工程的典型实践经验,既是引领浙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统领全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现要求,其意义和价值极为明显。一、“千万工程”时代缘起与演变迭代21世纪初,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而农村建设面貌明显滞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高瞻远瞩谋划,亲自定题,亲自推动实施“千万工程”。20年来,浙江省持续发力推动“千万工程”内涵升级,浙江“千万工程”从单一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持续迭代升级,其建设内容已涵盖了乡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等各个领域。“千万工程”先后跨越了六个建设阶段:(一)千万工程示范引领阶段。2003年6月5日,浙江正式启动“千万工程”,采取“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建设路径,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从全省所有约3万余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重点是扎实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经过4年的努力,到2007年,全省成功完成1181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了10303个环境整治村的改造,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二)千万工程整体推进阶段。2008年3月,浙江省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意见,从2008年起浙江省深入实施第二轮“千万工程”,开展全省村庄整治建设的全面铺开,本轮建设重点行政村体现了整治数量上的扩展和整治内容上的扩展。即整治数量涵盖了全省所有,整治内容拓展为农业非点源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农民住房风貌等建设。经过三年多努力,到2010年,全面完成了全省所有行政村的既定任务建设,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提档升级。(三)美丽乡村建设阶段。2010年12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率先提出了“美丽乡村”概念,开启了浙江乡村建设的“美丽”时代。着力把农村建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千万工程”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2012年4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再一次推动了“千万工程”建设内涵的从环境风貌“形象美”向历史文化“气质美”的转型。(四)美丽乡村升级版阶段。2016年11月,围绕“两富”“两美”建设目标,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省深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建设新部署,重点具体要求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千村3A万村IA阶段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导向,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并把万村景区化作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4月浙江省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正式提出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个。这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2021年,浙江省印发浙江深化千万工程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共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活力强美、风尚纯美、生活甜美“六美”行动。(五)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2022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1个以上未来乡村,全面擘画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现代版浙江乡村“富春山居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这是浙江力抓“千万工程”20载之后,基于新阶段、新征程所开启的新篇章,创新推动“千万工程”在新的起点上朝着乡村共富迭代跨越的重大战略谋划。充分彰显“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千万工程”已成为浙江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二、“千万工程”的乡村嬉变与伟大成就20年来,浙江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推动“千万工程”持续深化,迭代升级,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还带动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缩小,并向着共同富裕目标奋勇前进。(一)聚力三大革命全域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彳切底改观。早在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之时,浙江就从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入手,开启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治理的行动。20年来,浙江基本完成了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任务,农村环境面貌彻底改观。一是持续发力垃圾革命。建立起覆盖全域、运作规范、处理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成功推动农民群众由“垃圾扫出门”到“垃圾扔进桶”再到“垃圾分好类”的三级跳。2022年,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60%,资源化利用率达100%。二是集中发力“污水革命。浙江标本兼治、集中发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全面实施“五水共治”,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截污纳管率达到95%,乡村劣V类小微水体全部消除,实现了水环境由“脏”到“净”,再到“清”,并正在向“美”的持续改变。三是有效发力厕所革命。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每年2个村、50万户左右的进度推进农村改厕,到2022年,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以上。(二)聚焦大花园全域打造,乡村呈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谋划把全省乡村作为一个大花园、大景区来打造,在全省部署实施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特色村、美丽庭院“四美联创”,着力建设全省域美丽乡村大花园。一是以点带动,创建美丽庭院、精品村。以户为单元,着力把千家万户庭院建成精美精致小品,以一家一户的小美,推动村域的大美。以村为单元,培育村庄风貌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民风淳朴正气的精品村、特色村。二是以线联动,打造美丽风景线、示范乡镇。以道路、河流或乡镇全域为单元,打破村界,以精品村、特色村、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为支点,开展片区化、组团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多样的风景线、示范乡镇。三是以“面"驱动,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以整县域为单元,坚持全领域、全方位、全面推进,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形成乡村整体美丽。2022年,全域推进“五美联创”,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4个、示范乡镇114个、示范带22条、特色精品村335个,全省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3%o"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美丽乡村格局全面彰显。(三)统筹村庄建设运营,乡村美丽经济方兴未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响民俗牌、生态牌、田园牌、乡愁牌,统筹村庄建设和村庄运营,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是建设景区村庄。抓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融合,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旅游景区,一大批彰显休闲农味、景区韵味、文化风味、乡愁野趣的景区村庄模式相继问世,2022年底,全省已累计创建3A级景区村庄2240个,累计打造中国最美休闲乡村72个。二是培育美丽新业态。浙江按照美丽经济化的要求,把大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美丽农业培育成为美丽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养生、健身、运动、休闲、养老产业和绿色农林产品、保健品、医药品、美容化妆品生产,促进美丽乡村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2021年,全年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9亿人次,营业总收入46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超IOe)亿元,带动农户26.4万户。三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树立经营村庄理念,把建设美丽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把乡村旅游业、美丽农业、集体物业等美丽经济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增长极。2022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85%以上。(四)弘扬传承人文乡愁,省域塑造文明和谐新风尚。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联动建设,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实现乡村生杰美的同时,更凸显乡村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一是塑造乡村文明新风。秉持“村美人更美”的理念,积极推广崇德向善、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德行天下的“好家风”,倡导“家家有家训”“户户亮家训”。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集中治理、建章立制等举措,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焕发了全省乡村文明新气象。二是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打造了一大批以“乡愁记忆展示馆、优秀文化传承馆、思想道德教育馆、乡村文化大舞台”的“三馆一台”为定位的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文艺文化、教育教化、家德家风、乡愁乡风、礼仪礼节等精神要素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全村弥散。从2013年启动的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成20511家,实现500人以上建制村全覆盖。三是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把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定位为“等不起、慢不得”的抢救性工程。从2012年启动,至2022年底,共实施了10批次432个重点村、2105个一般村项目,省级财政累计投入34亿元,带动各类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130多亿元,保护了古韵古风的历史建筑,彰显了内外兼修的古村气质。三、“千万工程”的理论诠释与典型经验浙江省20年来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积累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丰富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19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年的宝贵经验概括来讲,核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秉持人本发展思想,有序改善农民民生福祉。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始终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人居环境安全等问题抓起,逐步向美化村庄、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延伸,从而使“千万工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二)牢树绿色价值取向,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浙江把“两山”理念贯穿于推动“千万工程”的自觉行动,切实把“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以推进“千万工程”为重点的美丽环境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注入动力。(三)坚持系统治理思维,推进城乡联动互促共进建设。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为引领,切实把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顺应城乡发展趋势和群众需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调整工作重心,扩大外延,丰富内涵,稳中有进,持续发力,从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向治水、治气、治土、治山、治乡等延伸,科学处理好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四)确立经营村庄理念,催生乡村美丽经济新业态。发展美丽经济是以“八八战略”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的创新转化路径。坚持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将“千万工程”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贫开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不搞千村一面和“一刀切”,因村制宜搞好建设,推进村庄特质发展,努力让美丽环境转换为美丽经济,把美丽转化为富村强民的生产力,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五)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和市场主体力量。坚持党建引领和“一把手”亲自抓,20年来,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委书记、省长到会部署。每5年出台一个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创新制度供给,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的能动性,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乡贤资源、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四、“千万工程”的建设前瞻与对策建议“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适应新阶段、新要求,努力绘就共同富裕大场景下乡村建设新图景,是创新深化“千万工程”的路径指南和行动指针。要以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为思想主线,以数字化应用和低碳化应用为技术主线,奋力打造“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新时代“千万工程”升级版。(一)探索开展未来乡村建设。把未来乡村作为引领美丽乡村迭代升级和“千万工程”持续深化的重要抓手,对浙江而言,是推动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路径。要抓住数字化时代发展机遇,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创新谋划和建设彰显未来元素、共富元素、科创元素、幸福元素的未来乡村,聚焦重点领域和短板弱项,推动数字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Al等与农村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一批农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提供智能化服务,用智慧与科技提升乡村生活品质,让乡村充分呈现未来元素和彰显江南韵味。(二)深入开展共富乡村建设。要把共富乡村建设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和“千万工程”深化的重要内容。聚焦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在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民扩中提低、推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共富村实现路径,促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建设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高质量发展共富乡村,努力推动乡村建设加速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三)全面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要以“和美”为要义,以城与乡和而不同、人与人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遵循,以“人和村美”为理念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的前进方向和全新路径。浙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实证地,要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和美与共,扎实推进环境和美、产业和融、人文和润、生活和顺、治理和谐,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浙江样本。(四)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省是深化“千万工程”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点萌发地和重要实践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创新效益农业发展模式,从保生产和保生态并重的全新视角,高瞻远瞩指出了浙江要把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模式与重要路径。浙江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为思想指导,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奋力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浙江图景。第6篇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千万工程”以村庄的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实现了多方位的迭代升级,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方面,贡献巨大,意义深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我们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看待“三农”的重要意义,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认识不能模糊,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对扶持“三农”的各项工作力度不能减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不动摇。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心,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一方面,不断改善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促使乡村资源生态优势和人文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累计建设5万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了基础。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要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理顺涉农部门的职责分工,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要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广大农村工作干部要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提高农村工作本领,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固基础。“千万工程”源自浙江,“千万工程”属于中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第7篇“年方工程”的1要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千万工程”既绘蓝图、明方向,又指路径、教方法,到中央工作后继续给予重要指导。20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浙江省XX市XX县在推进“千万工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从群众需要出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村民算好共富账、民生账、生态账三本“幸福账”。图为XX县大云镇缪家村幸福广场夜景。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打好“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把这些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无废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从浙江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着力提高建设水平。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开展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构建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一旦确定下来就不折不扣实施。三、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拓展建设领域;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惠及全省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既不刮风搞运动,也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目标,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