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0冬至传说习俗_冬至的十个有趣习俗.docx

    • 资源ID:1204058       资源大小:18.5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冬至传说习俗_冬至的十个有趣习俗.docx

    2020冬至传说习俗_冬至的十个有趣习俗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口。冬至是时年8节之L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xx冬至传说习俗传说一冬至的十个有趣习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1 .冬至吃“娇耳”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1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1千8百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1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1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1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舍药1直持续到大年3十。大年初1,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1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1,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1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2 .圆满1整年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1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1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1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3 .给大米搭个伴在江南1带,人们在冬至这1天有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1天,死后变成疫鬼,仍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1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4 .羊汤暖身最有用在冬至这1天,银川有个习俗,这1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一一“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1锅5颜6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5 .1桌烧味不能少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1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据介绍,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1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1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6 .9层糕要祭祖在我国台湾地区还保存着冬至用9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7 .冬至美酒久留香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1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8 .亲绣鸳鸯鞋古代女子会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后唐中华古今注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3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的句子。酉阳杂俎中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1风俗,大概是女红试手并祝尊长福寿绵长之意,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9 .扫雪迎客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后人在冬至之后,也有人招集朋友,轮番聚饮,称为消寒会。金陵岁时记记载:“吾乡当冬至节后,9人相约谦饮,自头9以至99,各主东道1次,名日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10 .圆仔寄思念在闽南,潮汕1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这个风俗源于1个民间传说:1年的冬至,有1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女儿痛不欲生,1时昏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来1碗米汤,1口1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圆仔分成两半,现在咱们1人吃1半,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团圆了,再吃圆仔。”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3年过去了,老乞丐依旧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盼望父女俩早日团圆。在1年的冬至节,她心生1计向主人建议说:“冬至时大家都吃圆仔,我们也应该把圆仔敬献给门神才是。”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圆仔粘在门环上,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冬至传说习俗_冬至的十个有趣习俗.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