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调研报告.docx
深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调查报告来源县人民政府二零一零年五月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调查报告组 长:副组长:士任单住:编制单住:成员单伐:基担单佐: 技术顽问: 技术组长: 主编人员: 参加人员:编制领导小组都罐华王福龙深源县人民政府深源县国土资源局深源县财政局沫源县京设局沫源县民政局凌源县教育局凌源县水务局沫源县安监局深源县林业局沫源县交通局沫源县气象局凌源县发卷改革局陈源县旅游文物局编制和关项目技术姐河北市环境地质勘查院何景利李红美王永强王继东吴向蟀王亚杰刘胜乾处晓娟翟光珊高磊孙慧张忠强1、前言1Ll编制规划的目的及意义1L2法律法规及依据21.3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31.4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路线42、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52.1自然地理概况52.2地质灾害现状162. 3地质灾害发展趋势17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分级172.1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183. 2地质灾害防治分级26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274. 1重点区地质灾害调查工程275. 2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程294.3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程294.4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工程304.5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系统建设工程314.6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33附表1深源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一览表附表2深源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及规模等级统计表附表3源源县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及险情等级统计表附表4深源县已发生地质灾害汇总表附表5深源县已有地质灾害治理情况附表6源源县已有的采矿引发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7深源县矿山企业地质环境现状影响严重程度情况表附表8深源县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说明表附表9源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附表10沫源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近期勘查治理工程实施安排表附表11深源县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项目经费估算汇总表附图一课源县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图附图二沫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附件深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点基本情况汇总册1、前言1.l编制规划的目的及意义21世纪,是课源县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由于谏源县所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采矿活动强烈,产生了较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给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源源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以及其它工程建设有向周边山区拓展的趋势,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采矿活动集中的山区,露天开采超贫铁矿容易产生泥石流灾害;地下开采煤矿、铁矿、金矿、银矿等,容易引发采空塌陷灾害。据现有统计资料显示源源县过去四十年间已发生地质灾害33处,其中包括崩塌7处、滑坡16处,泥石流6处,地面塌陷4处,共造成人员死亡23例,直接经济损失约212.7万元。深源县积极统筹资金,连年来治理的灾害点及隐患点共计42处。2010年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对深源县已有121处地质灾害点进行核查,去除已发生及已治理的灾害点,加上新增灾害点,最终统计目前共有危害较大的灾害点81处,直接威胁着约676户、2236人的安全,威胁房屋2634间,威胁个人财产约3650万元;此外威胁公路、电力设施、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资产额约18.6亿元。预计20102020年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将有所增加,造成的危害也会进一步增大。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文件,深源县被公布为全国首批“十有县”之一,源源县政府非常重视地质灾害的统筹规划治理,特委托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对地质灾害点逐个筛查并编制沫源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长远相关计划,其目的是将地质灾害防治由被动、应急、分散变成主动、相关计划、全面的工作;同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理管控,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参照了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20年)、保定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河北省保定市源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3)、源源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20102015年)以及2008年河北省保定市深源县地质灾害核查报告等,并结合课源县矿产资源规划(2005-2015年)、沫源县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等资料进行编制。1. 2法律法规及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4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5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源部79号文,2001年)6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2006年)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2007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年)9 .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管控条例(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1998年12月26日)10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写提纲和编制要求(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3年)11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12 .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管控暂行办法(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2006年)13 .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合适的方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4 .河北省地质灾害实时管理管控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技术要求(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15 .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合适的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L200949号,2009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6号,2009年)1.3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一)目的在2008年源源县地质灾害核查的基础上,全面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相关计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任务1、充分搜集源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域构造、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计划等资料;2、核查已在册的地质灾害点,了解其发展变化情况,对其复活性、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3、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调查,查明其分布范围、发育特征、规模、影响因素、引发因素等,对其稳定性、危害性及潜在危害性进行评估;4、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合适的方案建议,并就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应急预案,协助县政府完善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5、在地质灾害核查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地质灾害数据库,修订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与规划建议;6、完善河北省源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实时管理管控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1.4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路线1、充分搜集源源县已有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报告、调查卡片、实际材料图等)及近年来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补充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并在县、乡(镇)国土资源部门和群众监测员协助下,实地了解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和危害情况,有的放矢开展地质灾害核查。2、本次调查地质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在册的滑坡归类为潜在崩塌或潜在滑坡。对矿山引发的地质灾害,仅对已闭库的尾矿库和闭坑矿山威胁到城市、重要工程设施、交通干线(指省级以上的交通干线及旅游线路)公路、输气管道、居民聚集区(常住人口在10人以上)、学校等矿山开发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核查。3、在调查工作中,对出现临灾征兆,对城市、村镇、重要工程设施、交通干线(指省级以上的交通干线及旅游线路)公路、铁路、输气管道、居民聚集区、学校等构成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立即编制临灾处置合适的方案,并向县国土资源部门报告。4、地质灾害调查做到一点一卡。按照卡片合适的内容逐一填写,对地质灾害的主要要素的描述做到没有遗漏。配备野外调查记录本,现场编制素描图、平面图和平面图,对地质灾害体的特征部位拍照或录像。根据调查实际情况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防治合适的方案(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初步合适的方案),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指险情重、危害大、监测风险高、治理投入大的分散农户)推荐新址建议;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工程治理措施(采用何种治理工程、治理工程的平面图、工程量)、治理经费估算。5、采用1/5万地形图为现场调查外业基本手图,采用手持GPS结合地质罗盘现场定位。2、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2.1. 然地理概况2.1.1 交通位置、行政区划及经济结构源县地理坐标东经114。20,30"115。04,54,北纬39°03839。40,36”之间。东北部和东部紧邻深水县和易县,东南部和南部与顺平县和唐县交界,西南部邻阜平县,西部和山西省灵丘县交界,北与河北省蔚县毗邻。源源县境内交通较方便,京原铁路(北京一太原)横穿县境,主要公路干线有京原(北京一原平)、津同(天津一大同)、宣阳(宣化一阳泉)三条国道,还有云川(云岗一川里)、天走(天镇一走马驿)、沫保(深源一保定)四条省道。高速公路有张石高速(在建)和荣乌高速(规划建设中)。这九条国家级和省级公路在县内交叉通过,通过这些干线,可以从冰源直达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大同、张家口、荣城、威海、烟台、鄂尔多斯乌海等大中城市以及清西陵、北岳恒山、云岗石窟、五台山等名胜风景区。深源县东西横距61km,南北纵距71.5km,总面积2448.Okm2o全县共有6个镇、11个乡、1个办事处、285个行政村、1074个自然庄。全县人口26.1万。源源县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县,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农业、工矿业、林业、畜牧业、乡镇企业、旅游业及旅游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见图2-1源源县行政区划与交通位置图)2.1.2地形地貌深源县地处太行山北段,县内地形一般海拔标高8001400m,平均海拔IooOnl左右。境内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处是县北的利华尖,海拔2144.7m;最低是县南玉皇沟门,海拔350m;相对高差1794m,平均纵坡度约为20%o从东北到西南,分布有东团堡、济源、走马驿三个盆地,全县半数以上的土地集中在盆地。纵观全县境内山岭、沟谷、盆地相间,地形复杂。课源县大的地貌单元属太行山侵蚀构造山地。根据地貌和地质条件可将全县划分为东南部低山区、西北部中山区、盆地和河流谷地四部分。1、东南部低山区东南部低山区属山西台背斜火成岩一变质岩区。山脉走向呈北东向,顶呈浑圆状,堆度平,冲沟切割不深,多有“U”形谷,岩石风化严重,基岩裸露较少,植被覆盖较差,部分地区山顶脊状,沟谷切割较深,多有箱形谷,山体标高500800m。该区主要包括银坊、王安镇、塔崖驿、乌龙沟、烟煤洞、杨家庄、南屯、下北头(南部)、走马驿、南马庄9个乡镇,面积约130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强。该区海拔较低,绝大部分在8001100m。岩石以细一中粒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中一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斑状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南马庄、走马驿(西部)以酸性变质岩为主。2、西北部中山区该区属山西台背斜沉积岩区。山较高,坡度较陡,多形成悬崖峭壁,山脊脊状或降临状,沟谷切割较深,多有“V”形谷,走向多为北东向,但东部因受燕山山脉影响,走向近东西向。该区包括东团堡、留家庄、水堡、下北头(北部)、上庄、源源镇、金家井、北石佛8个乡镇,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弱。该区海拔多在1000-1400mo但县城东北部的利华尖、牛耳尖、草驼及县西北的南甸子山海拔则超过2000m,岩石类型主要是碳酸岩类,有巨厚层燧石条带白云岩,灰色燧石团块灰岩,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燧石条带白云岩及含少量燧石条带沥青白云岩。3、盆地谏源县境内的盆地主要有县中部的深源盆地、东北部的东团堡盆地、西南部的南城子盆地。三个盆地呈北东向平行排列,地面起伏不大,由第四系冲洪积层组成。包括深源镇、下北头、北石佛、南屯、东团堡、走马驿6个乡镇的全部或部分。深源盆地面积约138k11)20地处课源县中心,盆地中心海拔808m(前泉坊),最高902m(北韩村),大部分地方海拔800-870m.整个盆地也是东南低,西北高。盆地四周向中心倾斜,坡度为23。东团堡盆地面积约40km2<,海拔10721100m,四周向中心倾斜,坡度34。南城子盆地面积约15km2,海拔52065海。4、河流谷地河流谷地与低山区、中山区、盆地区呈复区存在。主要有拒马河、唐河两大水系谷地组成。其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区。拒马河主流沿岸有杨家庄、王安镇、塔崖驿等乡镇;唐河主流沿岸有水堡、走马驿等乡镇。其次还有南马庄、留家庄、金家井、上庄、乌龙沟等乡镇。唐河主流谷地海拔为470-531m,各支流谷地海拔550600m;拒马河主流谷地海拔最高为808m,最低为647m。其岩性是第四系全新统一上更新统冲积砾石、砂土、黄土状物质。2.2. 3气象水文1、气象源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雨量集中,盛行东南风;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少雨。因受地形影响,源源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差别较大,分布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减,南部银坊11.9,中部县城7.4,北部上庄6.3oCo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1至26,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5C至零下IOC,南北相差5,气温年较差30至3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3C(1961年6月20日源源站),最低零下30.6(1966年2月22日谏源站)。源源县地面平均温度为9.8C,6至7月份最高,平均26.1;1月份最低,平均温度零下9.4。课源县降水因受地形影响,不但四季分布不均,各地也不均。多雨区和少雨区相比,年差100200mm。春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15%;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80%;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1%-15%,略多于春季;冬季降水很少,只占年降水量的1%4%。深源县1956年一2008年多年平均降水量559mmo2、水文境内主要河流有拒马河和唐河,均属于大清河水系,总长79.65km,总流量19.24m3so两河的支流和较大沟谷有21条。拒马河:发源于县城南旗山脚下,以地下水溢出成泉群形式变为地表水。主要有旗山、北海、南关三泉。旗山泉古称拒马河源,南关泉称易水,北海泉为深水。三股泉流在城东南0.5km处汇合,沿途东下,汇泉坊泉、杜村泉、石门泉形成拒马河干流。经南屯、杨家庄、王安镇、塔崖驿等乡镇,于桑园村东北流入易县县境。境内干流长45.65km,流域面积1656k该河为常年基流河,河道为砂卵石河床,槽形比较稳定,河槽宽l()0200m。坡降为1/1001/170。因季节性强,流量变幅较大。最大年径流量为4.79×108m3,最小年径流量2.14×108m3,多年平均径流量2.80XIOm3o主要支流有艾河沟、马圈沟、北屯河、西神山河、乌龙河,分别从西、西北、北、南汇入干流。艾河沟、马圈沟、北屯河、西神山河为洪水河道,平时干枯;乌龙河常年有水。唐河: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经灵丘县至水堡村北Ikm处入源源县境,水堡、走马驿于新城庄村南入唐县境。境内长34km,流域面积792k112°砂卵石河床,槽形比较规则。河槽宽10020Onb坡降为1/1401/150。因季节性强,流量变幅较大,历年平均自产水流量1.41×103,客水量年平均1.87×108m3o唐河在县境内主要支流有塔儿沟、泉塘沟、七亩地沟、白道安沟、窑峪沟、南马庄河、五门河、银坊河,其中银坊河上游在源源县境内,于玉皇沟门流入唐县,在唐县花塔村汇入唐河干流。2.3. 1.4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纵观全县,东部、东南部为区域性岩浆岩分布区;西南部和南部为变质岩出露区;西北部、北部为沉积岩出露区。(一)地层区内地层自老到新叙述如下:1、上太古界基底岩系分布于县西南部和南部的水堡镇、南马庄乡、走马驿镇和银坊镇。为一套经过深度变质和强烈混合岩化的古老片麻岩系地层。出露的老地层主要有:上太古界阜平群索家庄组(ArSj)、团泊组(Art)、南营组(Arn)、漫山组(Arm);五台群上堡组(ArSh)、龙家庄组(ArIn)。上太古界阜平群岩性主要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总厚度大于4000m;上太古界五台群,区域上为各种片岩,源源县内变质程度加深。岩性主要为片麻状黑云变粒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位于水堡镇龙家庄一带,总厚度大于2000m。2、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呈角度不整合于上太古界基底岩系之上,为一套未变质或较轻变质的白云岩、砂岩。是区内第一套覆盖岩系。出露地层主要有:长城系高于庄组(Chg)、蓟县系雾迷山组(JXW)、铁岭组(JXt)、青白口系下马岭组(Qnx)、景儿峪组(Qnj)0分布于西团堡村、烟煤洞村、铁岭村、杨家庄村、白石口村一线以西地区。在县东北部的连巴岭地区,中部的支家庄一带,白石山地区有小面积分布。高于庄组、雾迷山组、铁岭组为一套巨厚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尤以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分布最广。下马岭组和景儿峪组为一套碎屑岩类地层,少量分布,厚度V300m03、寒武系寒武系地层分布于县内西北部红泉村一县东北部的寺儿沟一带。呈北东方向展布。在县西南部的神仙山槽地马驼山一带、金山口村等地有小面积出露。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统馒头组(On)、中统毛庄组(e2m).徐庄阶(e2x)张夏阶(&z)、上统局山阶(3g)长山阶(&C)和凤山阶(e3f)o寒武系下统馒头组主要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夹薄层钙质、泥质白云岩,厚13-34mo毛庄组为砖红色砂质、粉砂质页岩,夹泥质白云岩,厚30-47mo中统徐庄阶为暗紫红色砂质云母页岩,夹多层鲜绿色页岩和鲍状灰岩、薄层灰岩,厚5885m。张夏阶为灰色薄一厚层状灰岩、酮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底部为灰色薄板状页岩夹杂色页岩,厚148184m。上统陶山阶为灰色薄层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泥灰岩,底部为灰紫色页岩,厚29-64mo长山阶为灰、灰紫色中厚层竹叶状灰岩、夹薄层灰岩、页岩,底部为一层紫红色介壳灰岩,厚3251m。凤山阶为灰色薄一厚层状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厚13-75mo4、奥陶系奥陶系地层分布于县西北部和北部地区,神仙山槽地有部分出露。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统冶里组(Oly)、亮甲山组(O1I);中统马家沟组(02m)o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上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页岩夹竹叶状灰岩、薄层页岩和黄绿色页岩,下部为灰、黄灰色厚层、巨厚层白云质灰岩,厚45114mo亮甲山组上部为灰、深灰色厚层结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含燧石结核,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含燧石团块,底部为一层黄绿、紫灰色页岩同冶里组分界,厚92-165m0中统马家沟组,位于县西南神仙山槽地,零星出露。岩性以灰、深灰色厚层灰岩为主,质较纯,含方解石脉和燧石结核,底部为一层砾状灰岩同亮甲山组分界,厚485m。5、侏罗系分布于县内西南部的神仙山槽地;县东南部的石塘庄;西北部的驿马岭和东北部的汤子岭等地,零星出露。区内出露的侏罗系地层主要有:中统的髯髻山组(J2t)后城组(J2h),上统张家口组(J3Z)。髻髻山组下部岩性为灰紫色、灰绿色安山质凝灰砾岩、含砾安山岩及层状凝灰岩,厚126m,上部为灰绿色安山岩,夹多层黄安岩,顶部夹安山质凝灰岩,厚564m;后城组岩性为灰色巨厚层灰质砾岩,夹石灰岩,顶部有40m左右,凝灰质砂砾岩和安山集块岩,厚342m;上统张家口组岩性为浅灰绿色、浅紫色含角砾安山质凝灰岩,下部夹凝灰质砂砾岩或紫红色安山集块岩,厚1324mo6、第三系区内出露第三系灵山组(E271),主要分布于县内下北头乡的斗军湾村、灵吉村,沉积在小盆地之内。下部岩性为粉紫色砂质页岩,中部为绿色页岩夹铅土页岩和薄层煤层,上部为可采褐煤层,顶板埋深20-40m,厚304m;第三段岩性为灰绿色砾岩夹粗砂岩与含砾粉砂岩和红色粘土,厚145310m。7、第四系区内第四系位于深源、东团堡和走马驿三个盆地和山地沟谷内。总厚<300m,自下而上按成因陈述如下:中更新统(Q):为残积、坡积红色粘土、砾石层;上更新统(QJi):为洪积、坡积黄土状土,垂直节理发育;上更新统一全新统(Q:F+a为洪积、坡积黄土状亚砂土和砂砾石层,往往构成河流的二级阶地。全新统(Q丁虫):为冲积、洪积亚砂土、砂砾石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漫滩或一级阶地。(二)岩性(岩浆岩和岩脉)县内东部有大面积岩浆岩分布,是大海坨一王安镇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分布面积约580km2o区内侵入岩按时代有吕梁期及中生代燕山期两期。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位于上太古界五台群内的五台期侵入体可划分早晚两期。区内主要为早期侵入体,早期侵入体根据再度侵入现象又可划分为两个世代,区内又主要为第一世代侵入岩,岩性为片麻状黑云石英角闪岩,不整合覆于中元古界长城系之下。燕山期自中深层侵入到喷出都有,根据接触关系,可划分为四次侵入活动,前三次构成一个中性至酸性的晚侏罗世岩浆岩,第四次为早白垩世生成的岩浆岩。另外,在县南部、西南部老变质岩区和岩浆岩分布区,主要分布有中生代的侵入岩脉,岩脉主要有大朵斑岩、细晶岩脉、闪长岩脉、花岗斑岩、闪长玲岩、闪长岩、石英脉等岩脉。这些岩脉在古老的变质岩中以走向北西方向的大朵斑岩脉为主,在岩浆岩中,以北北东方向的花岗斑岩脉和角闪玲岩岩脉为主。(三)地质构造本区大的地质构造单元属新华系太行山一级隆起带的构造组成部分。县内区域构造东部属大海坨一王安镇构造岩浆岩带,西南部为阜平源源复背斜的倾没端,西北和北部为团圆向斜的构造部分。区内经过多次构造运动,但燕山运动形成的褶皱、断裂等构造形成了本县主要构造骨架。区内上太古界褶皱、断裂主要为阜平期构造运动的产物,五台期和吕梁期褶皱和断裂在县内不发育。阜平期褶皱和断裂位于县南部、西南部古老变质岩中,自东向西由近东西向转为北西向。断裂多为北40°-80°西向正断层和平推断层,与褶皱紧密伴生且方向一致。中生界燕山期地壳活动剧烈,老的构造重新活动又形成了巨大的北北东向大断裂。区内主要褶皱构造有阜平深源复背斜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核部为古老变质岩,两翼为长城系和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呈一向东北突出的半弧圈形倾没。沿背斜轴部有燕山期侵入体断续分布,尤其在没端更集中。团圆向斜:呈东南方向展布,核部为奥陶系亮甲山组灰岩,西翼为寒武系、蓟县系地层,向北东方向扬起,北东翼被断层破坏。燕山期断层,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的新华夏系断裂。县内,主要有大台一倒马关断裂,杨家川一葛沟断裂,支家庄一川里断裂,驿马岭一陈庄断裂等,大都为压性、压扭性逆断层。支家庄一川里、大台一倒马关、杨家川一葛沟三条断层互相平行,呈北30°东,倾角60。-80°它们一起导致并控制了深源县城以南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成若干金属矿产。另外,燕山期断裂,还有许多北西、北西西方向的张扭性正断层,规模大小不一。县内东部大海坨-王安镇构造岩浆岩带为燕山期岩浆岩侵入体。县内主要由王安镇杂岩体组成,呈北北东方向展布。在晚侏罗和早白垩共有四次侵入活动,岩体展布范围和方向受两侧北北东方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在岩体内,特别是东南部源源县城以南,王安镇杂岩体断裂构造较发育。大石一倒马关断裂、支家庄一川里断裂,在深源县境内均发育在王安镇杂岩体中。2.2地质灾害现状2010年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对源源县已有121处地质灾害点进行核查,核查工作结果如下:核销金家井乡北坡底村三观庙滑坡、南屯乡湖海村南坡洼、烟煤洞乡土安村泥石流等42处地质灾害点,这些灾害点已经由深源县国土局先后申请资金,对威胁的村民组织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现已全部消除威胁。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烟煤洞乡政府门口崩塌和白石山镇南石盆村萝卜台滑坡。通过核查确定,源源县目前威胁村民区、交通要道及重要经济建设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1处,其中崩塌26处,滑坡39处,泥石流H处,地面塌陷5处。全县18个乡镇中12个乡镇均不同程度的分布有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全县地质灾害发育规模以小型和中型为主,小型规模的灾害隐患点有68个,占总数的84%;中型规模的灾害点有12个,占总数的15%;大型规模的灾害点有1个,占总数的1%。按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划分,全县灾害隐患点险情小型27处,占总数33%;中型52处,占总数65%;大型2处,占总数2%。H前各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着约676户、2236人的安全,威胁房屋2634间,威胁个人财产约3650万元;此外威胁公路、电力设施、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资产额约18.6亿元。各重要地质灾害点基本情况见附表1以及附件图册,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及规模等级统计表详见附表2,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类型及险情等级统计表详见附表32.3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以及其它工程建设有向周边山区拓展的趋势,人类工程密度、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采矿活动集中的山区,露天开采超贫铁矿容易产生泥石流灾害;地下开采煤矿、铁矿、金矿、银矿等,容易引发采空塌陷灾害。深源县已发生地质灾害33处,其中包括崩塌7处、滑坡16处,泥石流6处,地面塌陷4处(见附表4)。已经得到治理的灾害点及隐患点共计42处(见附表5)o预计2010-2020年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几率将有所增加,造成的危害也会进一步增大。3、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及分级根据排查成果,河北省源源县目前威胁村民区、交通要道及重要经济建设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1处,其中崩塌26处,滑坡39处,泥石流11处,地面塌陷5处。全县18个乡镇,除金家井乡、源源镇、南屯乡、乌龙沟镇和北石佛乡6个乡镇之外,其余12个乡镇均不同程度的分布有地质灾害点或地质灾害隐患点。依据深源县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灾体演化趋势及对村民生命财产潜在危害程度,结合易发程度和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3.1 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我县部分地段地质灾害危害突出,而在短期内对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进行治理,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分清主次,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结合深源县重点城镇、人口密集区、重要工程建设布局、旅游开发、人类工程活动等特点,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对经济社会易损性大小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性大小,将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对各区内的地质灾害开展预防和治理工作。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点密度大、危害性大,区内人口居住密集、有重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相关项目、风景名胜区;次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较发育、危害程度较大,是较重要基础、城镇、厂矿企业等工程分布的地区;一般防治区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区内有一般基础设施,城乡村民居住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详见附表9深源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3.1.1 重点防治区(I)根据源源县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害性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以及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划分防治区。(1-1)济源煤矿重点防治亚区基本概况:该区包括课源县白石山镇斗军湾村、灵吉村。面积9.3km2O斗军湾村开采第三系褐煤造成的采空型塌陷和地裂缝规模较大,影响范围达1.2km2,集群式和单体陷坑以及地裂缝均较发育,该塌陷区因采煤活动不但影响1500余亩耕地,同时影响村民62户、265人、200间房屋。灵吉村地面塌陷影响范围0lkm2,主要影响耕地。该塌陷区因采煤活动影响耕地100O余亩,影响村民1户、6人、房屋5间。地质灾害概况:该区人口密度较大,改造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范围广、强度大。该区属低山地貌,地形变化较小,主要出露蓟县纪杨庄组地层,岩性为绛红色泥质砂岩,肉红色白云岩。岩体风化强烈,风化深度大于10m,以块体碎裂结构或层状碎裂结构为主,部分区域为散体结构,抗压抗剪强度较弱,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防治工作重点:开展源源煤矿专项地质灾害调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应急处置和救援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备案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和管理管控工作;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至2012年末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数和财产各减少50%以上,到本规划期末,使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数和财产各减少80%以上。重点防护对象:斗军湾村,灵吉村村民居住区、人口聚集区以及耕地等。(1-2)杨家庄矿区重点防治亚区基本概况:该区包括杨家庄镇铁岭村、浮图峪村、支家庄村三个行政村,面积62.5Km2o区内以采铁矿、铜矿活动为主,形成采空型地面塌陷,以单个陷坑为主,地裂缝较发育,主要影响矿区7个矿井安全。如不采取合理开采方式,今后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将会逐渐扩大。采矿产生的尾矿砂大量堆积于沟谷之中,雨季易形成泥石流灾害,如不采取治理措施,今后泥石流灾害规模及易发程度将会加大。地质灾害概况:该区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其中2处为采矿引起的泥石流隐患,险情等级分别为中型和小型,易发程度为中易发,共威胁80多人。另有3处隐患点为地面塌陷隐患,险情等级为中型和小型,稳定性较差,共威胁70多人。防治工作重点:开展杨家庄矿区专项地质灾害调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应急处置和救援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强监测预报预警;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备案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和管理管控工作;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监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防治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点防护对象:浮图峪村鸽子岭胡子洼沟下游村民居住区、人口聚集区等。(1-3)烟煤洞乡重点防治亚区基本概况:该区包括课源县东部烟煤洞乡的土安、井家滩、南李家庄、三道城4个行政村,以潜在崩塌灾害为主,面积65.1Ki崩塌规模一般为中小型。区内共有潜在崩塌的危岩体12处,滑坡5处,泥石流4处。其中,重点灾害点4处,次重点灾害点15处,一般灾害点2处。地质灾害概况:该区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21处,险情等级为中等的共有16处,其余5处险情等级为小型。共威胁179户,约633口人,约706间房屋。防治工作重点: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应急处置和救援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规范采矿活动,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设计生产,避免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监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防治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点防护对象:烟煤洞乡村民居住区、人口聚集区、矿山企业等。(I-4)独山城矿区周边重点防治亚区基本概况:该区包括深源县西部独山城矿区附近区域,面积约49.IKm2o区内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巨大的泥石流隐患,建议对矿区进行详细地质环境调查(1:1万),查明区内由于采矿造成的泥石流灾害隐患详细情况。此外区内还有潜在崩塌的危岩体2处,滑坡3处。其中,重点灾害点1处,次重点灾害点1处,一般灾害点3处。地质灾害概况:该区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目前区内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险情等级为中等的共有2处,其余3处险情等级为小型。共威胁13户,39口人,约52间房屋。防治工作重点: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应急处置和救援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强监测预报预警;规范采矿活动,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设计生产,避免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监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防治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独山城矿区进行详细地质环境调查,查明区内由于采矿造成的泥石流灾害隐患详细情况。重点防护对象:独山城矿区等。(1-5)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周边重点防治亚区该区包括白石山地质公园附近区域,面积约31.2K11L防治工作重点是地质公园内地质灾害重大隐患处。3.L2次重点防治区(II)(11-D水堡镇-插箭岭次重点防治亚区:该区位于水堡镇和白石山镇的南石盆、插箭岭之间。面积195.9Km2o区内以潜在崩塌灾害的黄土型、基岩型不稳定斜坡为主,较陡直,垂直节理发育,有的因人工开挖坡脚形成陡崖,强降水易引发崩塌。区内共有黄土型潜在崩塌3处,均为次重要灾害点。威胁村民村民12户、31人、42间房屋,潜在经济损失50万元。(11-2)南马庄乡-走马驿镇次重点防治亚区:该区位于东南部的南马庄乡、走马驿镇的低山区,面积356.5Km2o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古老片麻岩,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区内沟谷发育,易发生坡面滑动。区内共有崩塌灾害点4个,滑坡灾害点18个,泥石流1处。其中,重点灾害点6个,次重点灾害点10个,一般灾害点7个。潜在威胁152户、427人、586间房,潜在经济损失600万元。(11-3)银坊镇次重点防治亚区:该区位于银坊镇辖区。面积213.1Kin2。有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1处,泥石流2处,均为次重要或一般灾害点,但危害程度属较大、重大级。上下台寺梁沟西坡滑坡,63年和89年曾两次发生滑溜,毁坏房屋2间,目前较为稳定。上铺小岭根南泥石流,中等易发,位于小岭根沟、短线沟和半胡同沟三沟交汇处,汇水面积0.57km2,沟底和两侧山坡松散物储量8X10%3kn2,发育规模属中型,沟底堵塞程度中等,威胁村民35户、109人、120间房屋。上铺小岭根北长线泥石流,中等易发,汇水面积048km2,沟底松散物储量5×104m7km2,主要为自然堆积和人工矿渣堆放,威胁村民4户、10人、16间房屋。预测本区经济损失约120万元。(11-4)王安镇-塔崖驿乡-乌龙沟镇-东团堡乡次重点防治亚区:该区位于深源县东部,为四个乡行政辖区,面积560.4Km%现有崩塌灾害隐患点6处,滑坡灾害隐患点9处,泥石流灾害隐患点1处。此外乌龙沟镇矿业活动频繁,虽然目前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但是可能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也列入次重点防治亚区。裂卜峪村北坡,山坡上距房屋约8米,有五块巨石,约IOm3,威胁村民1户、4人、6间房屋,威胁较大。塔崖驿一蒲荷村乡间公路不稳定斜坡,为花岗岩基岩坡,原坡下为人行小路,后开挖成机动车路。山坡坡度较陡,花岗岩风化破碎,斜坡常有坠石、滚石、掉块现象,暴雨、强降雨易引发大量滑塌。威胁道路长度约180m,发电厂引水渠200m。黄岩头村桑园西北坡,1999年曾发生滑塌,目前仍不稳定,影响村民5户、17人、24间房屋。大东沟龙家庄村西北,因人工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