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V2.20240122.docx
-
资源ID:1216213
资源大小:55.3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V2.20240122.docx
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标准名称: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项目编号:DB63JH-165-2022制、修订类型:制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归口单位:青海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时间:2019年4月一-2023年12月一.工作简况(必要项)1 .任务来源2022年7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下达的关于印发2022年青海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市监函2022119号),批准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项目编号:DB63JH-165-2022)o2 .起草单位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3.主要起草人(以表格形式将内容明确)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周国英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准主持王博男博士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准说明起草周少杰男本科山东农业大学标准说明资料查阅李嘉楠女博士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相关模型整理高英女工程师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模型验证肖元明男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模型整理刘德铭男工程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模型验证李全亮男工程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模型验证马旭康男工程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模型验证赵硕女博士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说明修改与完善赵宝伟男工程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说明修改与完善刘娜女博士生青海大学模型验证聂秀青男副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说明修改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张发梅女硕士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模型整理王涛男硕士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模型整理王小赞男博士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说明修改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总体要求中强调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言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物种已经灭绝或处于灭绝边缘。近50a来,我国约有200种植物灭绝;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已达40005000种,占总种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陈灵芝,1993)。植物在地球上灭绝的速率比其自然过程加快了约100o倍,而且1种植物的灭绝导致1030种其他生物种的灭绝(许再富,1998)。因此濒危物种的保护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然而,要想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仅仅了解该地区的物种种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了解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种群数量、相对密度以及动态规律,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体现该地区的生态价值,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整体功能,以及对未来在该地区开展生态体验、生态补偿和生态监测等内容提供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可以规范野生植物调查方法,有利于数据共享和分析。野生植物监测是对濒危植物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能发现影响其种群和生境变化的原因,而且能更加科学的为野生植物保护措施的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王洪建,2008)o然而,目前对濒危植物调查的主观性强、调查方法多样、记录标准不同,导致数据的重复性差、严重缺乏可比性和连续性等。这给濒危植物的长期监测带来严重的阻碍,建立一套完整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能够有效降低不同机构,不同人员在不同地区开展的野生植物监测数据间的误差,有利于相关部门统一数据的收集、比较和利用,为制定全省范围的管理政策提供统一标准和借鉴。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具有普适性。标准的实施主体是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和基层人员储备。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涉及的内容属于青海省地方标准重点征集领域和范围。具体表现在:青海省“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青政办(2021)89号)中:制定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评估方面的技术标准;以及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技术标准。青海省“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青政办(2021)116号)中:制定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公园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制定“中华水塔''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相关技术标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全过程监控技术与示范(2019YFC0507404)、中国科学院-青海省国家公园联合专项:三江源国家公园民生改善模式研发及技术集成(LHZX-2020-09)等任务,以及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下达的关于印发2022年青海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市监函2022119号)任务,成立了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起草小组,起草了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草案。三.主要起草过程综合性叙述,不以时间过程记录。如资料收集、调研、试验论证、拟稿、征求意见、整理送审等内容。自2017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全过程监控技术与示范(2019YFCo507404)、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团队“三江源国家公园毒杂草资源化利用与退化草地治理创新团队”、中国科学院-青海省国家公园联合专项:三江源国家公园民生改善模式研发及技术集成(LHZX-2020-09)、2021年第二批中央林业改革发展基金: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保护及生态抚育技术研究等项目,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考察工作,为本标准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以此为基础,依据GB/T20399-2006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LYT2589-2016珍稀濒危植物回归指南、LYT2652-2016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扩繁技术规程、LYT1819-2009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LYT2938-2018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等标准,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对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地理分布数据、形态学数据、生长数据、经济价值、人类活动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制定,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实际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地方标准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送审稿)。该标准将会统一青海省内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监测标准,其结果可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为未来青海省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提供了可应用、可比较、可推广的模式,甚至可推广至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借鉴和使用。四.制定(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 .编制原则(I)遵循简化原则,层次清晰、结构合理、阐述明确。(2)遵循统一原则,坚持与已有相关标准衔接,坚持科学性、抽象性和适用性。(3)充分参考林业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以及有参考价值的其它行业标准;充分参考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与标准起到等同作用的各种技术规定。(4)标准措施先进性和实用性相兼顾,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考虑经营者的可接受程度,使标准措施可行、有效。2 .编制依据(1)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标准内容。(2)本标准的制定以GB/T39738-2020国家公园监测规范、HJ1168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DB11T1187-2015自然保护区珍惜濒危树种监测技术规程、DB35T1922-2020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等已颁布的技术规程为依据,大量的参考文献为基础,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3)本标准的制定是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多年研究结果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全过程监控技术与示范(2019YFCO507404)、中国科学院-青海省国家公园联合专项:三江源国家公园民生改善模式研发及技术集成(LHZX-2020-09)等成果为理论依据,以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现状为实践依据,对标准进行了制定,最终制定完成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3 .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我国农作物标准等国家和行业标准无冲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推荐性行业标准要求。五.主要条款的说明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显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栖息地不断退化和片段化,种群数量和规模急剧下降(顾云春,2003)o加强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类的拯救保护刻不容缓,目前全国各省区选定了亟待加强保护管理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开展其拯救保护行动。基于资源调查数据、濒危机理研究结果和植物物种保护实践,国家和各省区都制定了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计划或规划,并设计了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苗繁育和回归引种等系列保护措施。然而,这些计划和规划针对的是全国或各省区的所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是一个总体框架和宏观策略。如何实施特定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拯救保护行动,则需要更加具体的技术方法。我们针对青海省珍稀濒危植物马尿泡、山食若、唐古特大黄等开展了物种种群调查和分析、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濒危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了野生抚育(就地保护)、种苗繁育、规范化栽培(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等拯救保护行动。在总结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要点。5.1 概念珍稀濒危植物指由于自然分布局限、遭受人为或自然破坏,数量已降到临界水平,处于存在灭绝危险的植物种。包括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和附录11,以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2015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极危(CriticallyEndangered9CR)>濒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NearThreatened,NT)的野生植物种。5.2 物种的确定标准(1)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相关专项调查明确的“个十百千物种”;(2)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相关专项调查明确的分布极度狭窄(仅存1-2个分布点)的野生植物;(3)野外株数在IoOOo株以内,但因利用过度,破坏严重、生存压力大、且分布范围相对狭窄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或野外株数虽多于100OO株,但作为特定区域的代表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或科研价值,能带动野生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类群。(4)我国特有的、分布区相对狭窄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3 监测流程开展种群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目的物种资源状况、生境特征以及威胁和压力;调查获得的数据信息,一方面用于检验将其列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是否合适;另一方面为制定并实施拯救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基础依据。种群调查分为前期准备、外业调查和数据分析3个步骤(图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可通过中国植物志、青海植物志等工具书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https:WWW外业调查采用植物样方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生境调查、群落调查和种群调查3项内容。植物样方调查的内容,涵盖群落结构、种群状况、立地条件和干扰因素等。数据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种群状况、群落结构特征和威胁压力等的分析,以了解目的物种的种群生存状态及其主要致濒原因,为制定拯救保护行动计划奠定基础。;信息责科枪杳I标本信息收集相关专家访谈前期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报告编制阶段J_-F二二i二f;I种识别信息初步"定调查区!I泊播照片II.独标本II收集生境信息I记录生境信息I记录群落信息II记录的H信息种群结构分析群襦特征分析干扰因事分析种目生存状农和主要数煤朦因分析Il植物量状况分析I植物保护措施评价Iat出保护"仪图1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流程5.4 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针对国家公园内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特有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考虑样地选择和样方布设的原则,对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分别进行调查和监测。5.4.1 目标物种群落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濒危植物群落开展植物群落调查,设置3条以上样线,开展样方调查,5次以上重复。记录目的物种所处植物群落的名称、记录土壤类型、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酸碱度和土壤容重;调查样地所在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年均蒸发量和年均无霜期等气象因子;调查群落总盖度,各种群种类组成、株高、冠幅、盖度、密度、频度和物候期,采集植物标本并编号。填写目的物种所处植物群落概况表。5.4.2 目标物种种群调查每样地内划定5个-10个ImXlm样方,对每一个样方进行标记,利用铅制标签进行标记样点标号,且在样点的上方明显处利用有色条带进行标记,以便于进行长期的跟踪统计。对样点内的植株进行逐一编号。调查各样方内目标物种的株数,并对样方内目标物种进行每株调查,调查生长指标:株数(株丛数)、克隆分株数、株高、地径(丛径)、冠幅和物候期等。天然更新状况:幼苗株数、幼苗高度和长势状况。填写目标物种记录表。5.5 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分析在濒危植物种群生态学中,通过种群统计来获得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种群增长规律等信息,找出限制种群繁殖的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其濒危机制。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植物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揭示种群的生存现状和更新策略,还可以预测未来的种群数量动态和演变趋势。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得出存活率、死亡率、消失率等参数,引入生存分析函数,计算生存函数估计值,可以将抽象的种群结构量化,直观地反映种群内不同龄级个体数量的分布和配置状况,揭示种群生存现状。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反映种群受干扰情况,预测种群未来的年龄结构和动态发展趋势。551种群年龄结构的划分(1)根茎挖掘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在确定研究区域后,划分出取样样地,在样地内选择若干样方,挖取样方内全部的植物根茎,按照根茎的生长年限划分根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个数。焦德志等在扎龙湿地内通过挖取植物根茎的方法划分其个体数量,分析得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种群幼龄级生长速度快、成龄级根茎结构稳定及老龄级根茎死亡消失的衰退型年龄结构。邢军会等在三江平原运用根茎挖掘法对毛果苔草QCareXlaSiOCarPa)的年龄结构研究得出其年龄结构比较稳定,幼龄级的根茎生长快速为了下一阶段的生长贮存物质基础,同龄级的根茎不同的生长阶段贮存的物质能量不同,老龄级的根茎则根据生长周期面临着死亡衰退。不同的研究者运用同一种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年龄划分并分析其不同年龄段的生长状态,可以不同程度地得出其所研究的植物不同年龄段的生长规律。(2)以基株叶片数划分龄级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百合科(LiliaCeae)的植物可以根据其植物叶长、轮叶数或者是茎上芽鳞痕来划分龄级,这样既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到损害,又可以得到研究者想要的数据。安静等采用以轮叶数划分龄级的方法研究异翅独尾草(E)zw"WS。加SoPfeWS)的动态特征,根据划分的数据绘制静态生命表,得出异翅独尾草的不规律死亡主要是受到人为干扰,以使得异翅独尾草的年龄波动较大,未来发展不稳定。张文辉等根据根状茎上芽鳞痕来划分独叶草(Kingdonia的龄级以进行研究其种群动态,得出独叶草的幼龄级生存率低、死亡率高,随着环境的选择,种群自身与环境的适应,存活下来的个体会提高自己与环境的适应程度,并提高自己的种群扩展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前人研究得出根据不同的植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才能准确得出植物的生长规律。(3)空间代替时间法由于某些植物个体庞大,不便于采用根茎挖掘法和数叶片数等方法进行龄级划分,则采用径级结构来划分年龄结构,从幼龄到老龄级树木的径级是由小变大,所以可以根据径级的大小划分树木的年龄。还可以利用规定株高来划分龄级,植物由幼龄到老龄株高是由低到高,所以可以根据株高的差异来划分龄级。洪伟等通过采用以树木胸径大小来划分龄级研究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yar.mairei)的动态结构,得出南方红豆杉的幼龄级死亡率较高,受到环境影响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存活数量趋于平缓,由于南方红豆杉的幼龄级死亡率高且受到共生植物与人为干扰的双重干扰使其成活率低,都是造成其濒危的原因。康华靖等运用胸径划分龄级和高度划分龄级两种方法对香果树(EnlnlenOPteryShenryi)的数量动态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使树木的数量动态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当研究者在研究个体庞大的植物时,多半会采用植物胸径划分龄级或植物高度划分龄级的方法,也会采用两种方法共同划分龄级加强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5.5.2分析年龄结构统计各龄级的植株数,以各龄级代表相对年龄作为纵轴,以各龄级植物个体数为横轴,绘制种群年龄结构椎体图。确定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二i(5j%)k×min(S1."¾式中Sn、Sn+1分别代表第n、n+1龄级的个体数量;k指最大年龄级;Vn.Vpi.VPi彳直为正、负、O时分别反映种群个体数量呈增长、衰退和稳定的动态关系。5.5.3 种群静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可以被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特定时间内采集种群样本并分析其分布频率得出的数据,这些数据就构成了生命表,在编制生命表时研究对象需要符合两个条件: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稳定状态、种群的大小是稳定的。只有依据这两个条件绘制的生命表才能正确的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并且可以从数据的变化中看出种群的生存策略和繁殖策略,生命表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物种种群在一定时刻上的数量解析,绘制生命表的方法适用于时代重叠的物种,不适用于世代分离的物种。可以根据研究得到的数据变化针对性的进行一定的人为干预以促进物种的发展或消亡。在绘制静态生命表时,有以下参数:第I龄级内的现有个体数用来40表示,且0是固定值;用以来表示X龄级内的现有个体数;人用表示当X龄级开始时的标准化存活的个体数;用&表示从X到x+1龄级内间隔期内的标准化死亡数;用私表示X到x+1龄级间隔期内的死亡率;用心表示从X到X+1龄级间隔期内还存活的个数;,用表示从X龄级到超过龄级的个体总数;用心表示进入X龄级内个体的生命期望或者是其平均期望寿命;用K表示下凹式率又称为损失度,计算公式如下:%=4一r÷3在运用现实勘测到的数据时,经常会出现负值的情况,故而采用匀滑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孔景等对南京老山的天然秤锤树(SinojaCkiaXyloCarPa)的种群动态分析,通过实地的勘察得到数据,运用这些数据且加入匀滑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修正制作出的静态生命表,从中可以看出秤锤树的存活状况和生长动态,以及分析秤锤树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不规则变化的影响因素。王春晖等对湖南高望界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雪峰山梭罗(ReewSiapubescensVanxuefengensis)的数量动态研究深入了解雪峰山梭罗的种群结构特征,研究其发展趋势,运用陈晓德的种群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来研究雪峰山梭罗的数量动态变化,运用以上公式绘制出雪峰山梭罗的静态生命表,并运用匀滑技术对数据进行修正,静态生命表编制的前提要求是假设物种种群生活的环境条件稳定、不发生变化。从雪峰山梭罗的数量动态变化中可以得出,此种群的群落稳定性差且抗外界干扰能力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数量增长和生长动态。通过分析种群在各个年龄段的生长状况可以分析其未来的生长趋势,并运用其种群特征为将来对种群的保护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在运用静态生命表的方法时,可以从中得到关于植物的不同信息,存活状况、生长动态及生长趋势等,不同的植物通过不同的信息对其未来的发展有针对性的方案。5.5.4 存活曲线存活曲线是基于物种个体从幼年到老年在每个生长阶段的种群存活率,根据研究得到的数据,纵坐标为存活数量的对数值、横坐标为年龄曲线,把种群的存活一死亡状况绘制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存活曲线。绘制存活曲线有两种方法:一是纵坐标是存活量的对数值,横坐标是年龄;二是用存货数量对年龄作图,但是使用平均寿命期望的百分离差表示年龄。存活曲线可以直观的看出同生群的死亡存活情况,为了比较不同种群的存活状况,横轴的年龄数据可以用种群各年龄占其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存活曲线主要有3种存活类型:凹线型、直线型和凸线型,3种类型分别代表着3种不同的存活状况:当曲线呈凹型表示种群在生长幼期死亡率高,但是当物种生长到一定年龄时,死亡率会降低到一定数值且稳定在这一范围内,例如鱼类等无脊椎动物;当曲线呈直线型也就是对角线型,表示所研究种群的死亡率在各个年龄段基本相同,因此这类种群又成为稳定型种群,例如鸟类的成长阶段等小型哺乳动物动物;当曲线呈凸线型表示研究种群在生长幼期死亡率低,基本上大部分个体都可以存活到生理年龄,但是当种群生长到一定的年龄时会在短期内全部死亡,例如人类等哺乳动物。通过绘制存活曲线并对其分析,可以掌握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特征以及其种群演替规律。金雅琴等对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种群的数量动态研究,通过设置样地、样方调查得到数据,运用得到的数据绘制存活曲线,可以清晰的看出香果树种群的存活一死亡动态,香果树种群的存活曲线总体上呈现凸线型,说明种群的幼苗和老龄母树同时存在着缺乏的问题,由于香果树的幼体数量少,老龄个体死亡率大,这是许多面临濒危的植物种群普遍具有的现象。因此,应该在提高香果树幼苗的成活率和成苗率的同时改善母树的生存条件、延长母树的生存年龄。根据实地观察幼苗的存活率低是由于其他植被过多,与其产生了生存物资的争夺,幼苗的争夺能力较弱,因此其存活率和成苗率低;老龄母树的死亡率高是由于集群程度低,不利于树木的健康生存和发展。由此可以从2个方面入手,在幼苗阶段,人工开展环境优化,对与其争夺生存资源的其他植被进行有序清除,可以加大人工繁殖的数量和面积,提高其集群程度,为将来树木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在成年树木阶段改善其生长条件,提高母树的天然下种量,增加香果树的自然繁育程度,做到种群的有效保护和稳定发展。马丹丹等通过运用以径级为横坐标,标准化个体存活数的自然对数IgIX为纵坐标绘制种群存活曲线,得出堇叶紫金牛(ArdiSiaViolaCea)的存活曲线,从中看出堇叶紫金牛的存活曲线趋向于直线型的存活状况,说明各龄级的死亡率相近,但是堇叶紫金牛种群进入老龄期的个体数量不多,由实地勘察得到,其原因:一是可能由于植物到达生理寿命,二是可能由于幼龄期的个体与老龄期的个体争夺生存资源而形成种群内的竞争导致老龄期的死亡率增高。通过绘制存活曲线对其分析并根据实地调查可以得出植物的数量动态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对植物的保护或抑制采取一定的方案。555种群生存力分析为了更好地分析群体的动态特征并揭示其生存规律,有必要引入种群生存率S、累积死亡率五、死亡密度力用以及危险率友切对种群进行生存分析,公式如下:Sf=S1x¾x-×¾Fi=If式中,S为第i龄级种群存活率,九为龄级宽度。为了数据的科学性,许多的研究者在分析种群的数量动态时都会引入生存率函数、累计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刘信朝等通过运用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研究濒危植物油杉(KeteleeriafortImei)的生存现状揭示其生长规律,通过生存分析得出的数据分析出油杉的生存率呈现递减的状态,累计死亡率呈现递增的状态。根据实地勘察得到,由于油杉种群的群落演替,个体需要的生存资源需求越累越大,与其他的树种产生需求重叠,资源的不充足、自身的繁殖能力欠缺以及与其他树种的竞争导致油杉的更新和发展遭到制约。吴明开等通过生存分析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琪桐(DaVidiainVoIUCrata)种群进行研究得到其幼龄期的生存率低、死亡率高,中龄期逐渐趋向平稳,老龄期又回到低生存率、高死亡率的情况,由于琪桐由幼龄向老龄生长的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制约,自身的竞争能力弱,它的自然更新和发展能力不强,这导致了该物种的灭绝现象。运用生存分析方法对所研究植物的生存动态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出植物的数量动态规律。556种群数量时间序列预测在得到植物种群的生存现状和生长规律后,并且消除因偶然因素导致的随机波动,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推测植物未来的生长趋势。研究种群数量动态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具体如下:4fc-式中,X为龄级,t为预测时间年限,Ax为X龄级的种群存活数量,MX表示经过t年时X龄级的种群存活数量。在分析植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通常使用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分析。许梅等运用此方法对北京市的紫根(TiliaamUrenSiS)种群进行未来的发展预测分析,计算出其未来若干年的生存数据,分析出未来的紫搬发展会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但需要分析出幼龄期和老龄期存活率低的原因并提高其存活率。池翔等通过对藏柏(ClIPreSSUStOrUIOSa)进行绘制生命表得出此物种幼龄级和老龄级的死亡率高,通过时间序列预测得出此物种的未来呈衰退趋势,可以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减少人为砍伐,进行人工稀疏提高种群的存活量。在已知植物数量动态及种群结构的前提下,运用时间序列预测可以对植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根据得到的预测结果对其进行一定的干涉。参考文献1顾云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4):1-7.2田莹,卢杰.植物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分析方法探讨J.绿色科技,2022,24(3):89-94.3林春惠,顾惠怡,叶钦良,张志坚,钟智明,易绮斐.珍稀濒危植物大苞山茶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植物生态学报J,2023,47,00-00.DOI:10.17521cjpe.2022.04881.4J郑维列.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学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5肖书礼,付梦媛,杨科,陈小红.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峨眉含笑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J,西北植物学报,2019,39(7):1279-12886JGB/T39738-2020国家公园监测规范7 HJ1168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一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8 DBl1/T1187-2015自然保护区珍惜濒危树种监测技术规程9 DB35/T1922-2020武夷山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标准初稿完成后,召开了预审会征求了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林草局、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根据综述结果,进行充分沟通,未产生重大分歧意见,取得一致意见后进行了修改。专家意见表和意见汇总表见附件。七.贯彻实施标准的要求、措施等建议配合林业行业和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及时开展标准的宣贯。建议组织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实际,参照本标准珍稀濒危植物监测等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力度。通过标准宣传和培训,增强管理单位和群众的标准化意识,引导管理部门按标准组织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监测,形成人人讲标准、用标准,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自然保护地高品质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国家公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监测技术规范标准起草小组二O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