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案项目六就业心理与观念.docx
-
资源ID:1216321
资源大小:21.8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案项目六就业心理与观念.docx
项目六就业心理与观念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I)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和常见的就业心理。(2)熟悉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的具体内容。(3)了解大学生就业观的常见误区。(二)素质目标(1)自觉培养客观公正、诚实守信、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有2个任务,共需2课时。建议课时安排:任务一1课时,任务二1课时,在第2课时同时完成实践拓展。三、教学重点(1)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和常见的就业心理。(2)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的具体内容。四、教学难点大学生就业观的常见误区。五、教学提纲案例导入一树立自信,直面挫折:(1)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有哪些?(2)当求职压力过大时,大学生应当如何调适心理?(3)大学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心理准备?(4)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念?任务一调适就业心理一、就业心理的概念就业心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人们在注意力、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倾向性和能动性。就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在毕业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注重就业心理的调适,对大学生就业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就业心理是大学生就业时必备的就业素质。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一)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对现实认识不足由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尽管有较高的人生抱负,但是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不够,初入社会时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不愿意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二)择业期望值高,但缺乏信心和竞争力(三)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强烈,但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更加强烈、渠道更加多元化,需要自己去寻找实现人生梦想的平台。课堂互动:在就业心理方面大学生要避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三、常见的大学生就业心理近年来,就业难度的日趋增大和就业矛盾的日益突出,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势,积极地调整就业心态,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常见的不良心理有如下八种。(一)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或恐惧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彻夜难眠,甚至反应迟钝。课堂互动:阅读砥节砺行的相关知识。课堂互动:阅读视野纵横“肌肉张弛放松训练(二)攀比心理一些大学生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对自身特点和能力水平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地与他人攀比,总想找到一份超越他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课堂互动:阅读职场故事“可怕的攀比心理”。(三)抑郁心理要想克服抑郁心理,大学生首先应该正视现实,正视自己,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同时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四)自负心理一些大学生自负心理较强,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成绩优异、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理应获得一份福利好、收入高的工作。因此,他们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常常错失良机。(五)自卑心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消除自卑心理:首先,正确地评价自己,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其次,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积极进行完善;再次,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课堂互动:阅读职场故事“自卑心理导致应聘屡次失败”。(六)偏执心理克服偏执心理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则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七)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会使人逐渐丧失自信、失去自我,使人不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想克服依赖心理,大学生首先应充分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依赖他人,确保自己能做的事一定由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由自己尝试着去做,通过不断积累的成功经验来强化自己动手的习惯。(八)从众心理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就业过程中的从众心理,大学生必须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就业选择,避免盲目地随大流。课堂互动:阅读砥节砺行的相关内容。四、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因遭受挫折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轻度的心理问题,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问题在于怎样看待这种现象,以及采用什么方法来调适心理。实践证明,大学生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有效地调适就业心理。(一)转换角色,做好心理准备课堂互动:阅读砥节砺行的相关内容。(二)客观自评,全面认识自我如何进行客观自评呢?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有效方式之一是进行心理测量。(三)认识职业,拓宽就业渠道课堂互动:阅读砥节砺行的相关内容。(四)积极竞争,坦然面对失败课堂互动:阅读职场故事“应届生求职:一场与不确定性对抗的心理战”。(五)理性认知,调整就业期望任务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问题导入:大学生就业要遵循哪些观念?一、就业观的概念就业观是指人们对职业理想、就业动机、就业标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就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就业观是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的思想先导,它支配着大学生择业的方向、定位和抉择。因此,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便在就业时做出理性、合适的选择。二、大学生就业观的常见误区(一)一次就业定终身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现代求职者应该敞开胸怀接受新的就业观,主动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价值观、择业要求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二)靠关系谋得发展因此,希望靠关系找工作的大学生应纠正错误认知,从提高个人能力入手,自立自强,靠自身实力谋求职业发展。课堂互动:你认为,在能力、关系、财力、学历、相貌这“求职五大法宝”中,哪一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三)有“天之骄子”心理大学生应该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改变“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避免偏执、自卑等不健康心理产生,从而矫正择业行为的偏差。(四)大城市凸显价值一些大学生认为就业应该去大城市。在他们看来,大城市一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宁可到大城市转行求职,也不愿意在欠发达地区就业。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课堂互动: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一)心系社会,以民族昌盛为己任大学生是最有朝气、最有干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在选择职业时,大学生首先应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进而从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就业方向。课堂互动:阅读砥节砺行的相关内容。(二)面向基层,响应国家就业政策东部发达地区人才济济,而西部地区人才相对缺乏:大城市人才竞争激烈,而中小城市,尤其是这些城市的基层单位,往往求贤若渴,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课堂互动:阅读职场故事“青春做伴,西部放歌走近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大学生”。(三)找准定位,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四)拓宽视野,切勿执意追求对口在就业市场上,除了部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职位外,很多职位并不一味地强调专业对口。(五)重视锻炼,增强职业发展后劲很多大学生都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抱负,也有很强的“精英情结”,但如果自身主观期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过大,则会增加自己顺利就业的难度。(六)增强实力,求职择业讲求诚信总之,大学生应该做一个市场相信、单位认可,既看重实力又讲求诚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七)心态清零,坦然面对就业压力最后,大学生应立足于自己选择的职业,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从基层做起,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积累基础岗位工作经验,并努力做出成绩、创造价值。(八)锐意进取,做好自主创业准备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走自主创业之路,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课堂互动:阅读视野纵横“互联网时代需革新就业观:创业是就业之源”。(九)审时度势,实行就业权宜之策实践拓展1 .就业心理分析活动目的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活动内容(I)根据下列三名同学所说的话设计求职情景,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并分析这三个角色的就业心理。A同学:“他的成绩比不上我,参加的实践活动也没我多,居然签到一个好单位,我一定不能比他差!”B同学:“找工作靠实力,外表根本不重要。”C同学:“给三四个单位投了简历,但都没有回音。唉,受到打击了,不想找工作了。”(2)自己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不良的就业心理?请与同学交流、讨论,寻找调适各种心理的具体方法,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面材料进行分享。2 .就业观念调查(1)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现存就业问题的看法;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2)样本规模:随机抽取200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预计回收样本180份左右,有效样本170份左右。(3)问卷设计:主要从就业方向、就业形势、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如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对就业期望值的确定、对职业技能的提升等)等方面来设计问卷,进而开展调查活动。(4)调查安排:整个调查活动分为准备阶段(30).调查阶段(3日)、资料整理阶段(2日)、分析资料和撰写报告阶段(2日)。(5)调查报告: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情况,撰写调查报告,确保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所调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