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统计基础》教案第1课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docx

    • 资源ID:1217561       资源大小:54.1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计基础》教案第1课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docx

    统计基础教案课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1统计概述42统计调杳63统计整理64统计指标85时间数列86抽样推断67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48统计指数69统计报告2合计50让哆习次支来来!课题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统计的含义、特点、任务和职能(2)了解统计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工作过程(3)掌握统计的多重含义间的相互关系(4)能区分统计的多重含义素质目标:理解统计的含义,明确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统计的多重含义间的相互关系统计的含义、特点、任务和职能教学难点: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作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分组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新课预热(4min)一互动导入(7min)一传授新知(57min)一知识与技能拓展(15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完成课前任务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彳可理解统计的?并回想一下生活或者学习中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过统计?【学生】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任务,让学生对统计的概念有初步了解,以便做好教学准备考勤(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4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学生】聆听、互动【教师】向学生传递学习统计学的意义统计学是一门提供数据信息的搜集、处理、归纳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无论是在国民经济活动还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人们要进行高效的监控和科学的管理,就必须准确及时地获取经济运行和市场运转中的各类信息。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现代化国家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学生】聆听、记录、了解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学习统计学的意义所在互动导入(7min)【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下列资料中,“统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1)小王是学统计的(2)他已经搞了十几年统计了(3)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4)请找统计登记一下(5)请统计一下今天的销售量【学生】每56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理解并讨论【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一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能够对统计学有所了解,从而为统计学的入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传授新知(57min)【教师】讲授新知:统计的含义、统计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统计的职能与任务、统计的方法与过程一、统计的含义【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试着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方面理解“统计学”的÷【学生】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现代统计的含义可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方面进行理解e(一)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指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二)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又称统计数据,是指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包括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试着说一说你见过嘟些类型的统计资料÷【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常见的统计资料包括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等。(三)统计学通过观W微课,课堂讨论和老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统计的多重含义、研究对象及其特点、职能与任务,以及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作过程等相关知识【课堂互动】【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统计学(详见教材),思考:你是如何理解“统计学”的?请举例说明【学生】观看、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以及科学地解释这个结论,以实现正确、深刻地认识客观现象的目的.【课堂互动】A【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结果,统计资料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才能获得。(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统计学一方面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学理论也是在统计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统计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一)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的研究对象简称统计对象。【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统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对象通常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大量数据以及数据间的关系,即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间的关系和数量界限及规律性.(详见教材)(二)统计对象的特点【课堂互动】*【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一一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详见教材),思考:统计学包括哪三个发展阶段?÷【学生】观看、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1.数量性【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统计对象的数量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对象的数量性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同一时间内的规模水平和结构分布情况;二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发展变化情况。【经典例题】÷【教师】让学生阅读例1-1(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请结合统计的数量性特征分析这则材料。÷【学生】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分析、讲解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中,我国耕地面积的总规模及各类耕地的结构占比反映了统计对象的数量性特征。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我国耕地面积总规模先熠加后减少的变动趋势也反映了统计对象的数量性特征。2 .总体性统计对象的总体性是由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学的研究目的决定的。统计研究只有以大量个别现象所组成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为研究对象,才能达到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的目的。3 .具体性统计对象的具体性是指统计数据都是在具体的地点、时间、条件下发生的。4 .社会性【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统计对象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对象的社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即通过调杳认识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获得的统计数据也与人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统计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认识活动,要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及其阶级利益服务,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化也将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政策、文化背景、宗教、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素养提升】对于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及研究对象,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出发,从统计总体本身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的特点出发,联系社会经济统计的实践,从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递进关系中深刻、正确地理解统计对象。三、统计的职能与任务(一)统计的职能【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统计的职能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3种职能。1 .信息职能信息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即能够运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直方法,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得到统计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反复提炼筛选,为社会决策和管理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具有数量性和总体性特征的统计信息.2 .咨询职能咨询职能是指统计部门利用所掌握的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经过进一步幽合、分析、判断,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3 .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指统计部门运用定量检杳、经济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等手段,准确地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情况,揭示社会经济决策在执行中产生的偏差,同时发出预警信号,使其按客观规律的要求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下去.【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统计的三种职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的这3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信息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是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保证。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信息职能的深化和拓展,能够促进信息职能的优化。艮有发挥了信息、咨询和监督三者的整体功能,统计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为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优质的决策参考.(二)统计的任务【课堂互动】÷【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一为什么要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详见教材),思考:开展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观看、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1)为制定政策和编制计划提供依据。(2)对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3)为管理各项经济事业和社会事业提供资料。(4)为进行宣传教育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资料。(详见教材)【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统计还有哪些任务?÷【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四、统计的方法与过程(一)统计的基本方法1 .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所要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事物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素养提升”的相关内容(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你认为大量观察法有什么优缺点?÷【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通过大量观察可以掌握认识事物所必需的各种总量;同时,只有研究构成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才能肖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的目的。2 .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是指根据统计目的和统计对象的特点把统计对象分为2个或2个以上的小组,然后分别进行统计。【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统计分组法有什么优点?÷【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分组法具有方便快捷、清晰明了的优点。3 .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指利用各项指标对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描述、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常见的指标有总量指标、相礁标、平均指标。【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说综合指标法和统计分组法必须结合起来应用?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综合指标法和统计分组法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统计分组如果没有相应的统计指标来反映现象的总体规模、相对水平、平均水平和变异程度,就不能揭示总体的数量特征;而综合指标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分组为基础,将无法划分事物变化的数量界限。因此,综合指标法和统计分组法必须结合起来应用。4 .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定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即利用模型描述社会经济现象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进行数量上的评估和预测.统计模型包括3个基本要素:社会经济变量、基本关系式和模型参数。【小提示】在运用统计模型法进行分析时,一般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一组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作为社会经济变量,以因素指标为自变量,结果指标为因变量,组成一组数学方程式。这种数学方程式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多维的。模型参数反映了方程式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5 .归纳推断法归纳推断法是指从部分个体的特征入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总体的某种信息,即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矛盾的特殊性到矛盾的普遍性,从具体事实到抽象概括的方法进行推理。【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试着说一说归纳推断法的适用范围÷【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归纳推断法既可以用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也可以用于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外,还可运用典型调查法、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法、预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二)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做的全面的规划和设计.【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Sg,让学生思考:统计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设计的目的是统一统计总体的范围、统计指标的口径、计算方法、统计分类和分组的标准等,从而促进整个统计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2.统计调查【课堂互动】÷【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一脱贫普查员的一天(详见教材),思考:统计调查是如何进行的?【学生】观看、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统计调直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工作方案的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杳组织形式和方法,有计划地对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进行观察和登记,以搜集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资料的过程。3 .统计整理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目的对统计调有阶段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和汇总,将分散的、零星的反映个体特征的资料转化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统计资料,进而反映各组总体的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在统计调查和整理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数量分析,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建议。【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试着举例说明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是如何交叉进行的÷【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这4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详见教材)【学生】聆听、理解、记忆知识与技能拓展(15min)【教师】讲解Excel的统计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一、了解统计函数Excel2016的统计函数模块中有100多个统计函数,其中常用的几个如教材表1-7所示。【多媒体】展示“Excel中常用的统计函数”表格(详见教材),并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最常用的函数及其功能二、了解EXCeI的数据分析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选择Excel菜单栏中的“数据""分析"一"数据分析"命令,在弹出的“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让学生了解Excel的统计函数和叫分析工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择所需的分析工具,详见教材图I-U第一步,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选项"一"加载项"命令,打开教材图1-2的"Excel选项"对话框。第二步,单击图1-2中的"转到"按钮,打开"加载宏"对话框,详见教材图1-3.第三步,在图1-3中勾选"分析工具库”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则"数据”菜单中将出现“数据分析"命令选项,详见教材图1-4»【学生】聆听、理解、记忆、实践课堂小结(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职能和任务,以及方法和工作过程等内容,并讲解了统计的多重含义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所讲内容,希望大家能够明确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统计的含义、特点、任务和职能以及研究对象、方法和工作过程等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任务一课后的过关检测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练习,加深印象和理解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接触了新的知识,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效果良好。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能等。

    注意事项

    本文(《统计基础》教案第1课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