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器械院感防控培训考核(问答题).docx
XXXX医院临床诊疗器械院感防控培训考核(问答题)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器具能重复使用吗?答题要点:多项法规均明确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二这里需要对“一次性使用”和“重复使用”两个概念进行界定。一次性使用装置(single-usedevice,SUD)又称为使用后丢弃装置,是指在单个程序期间使用于一位患者。而重复使用是指在不同患者之间重复或多次使用经过复用加工(清洁、消毒/灭菌)的可复用的或一次性的医疗器械。从定义上来看,举例说明如下,临床常见的每位雾化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仅使用一套一次性雾化吸入口含器和螺纹管,每次使用后消毒并做到专人专用,则不属于重复使用;若是消毒后不能做到专人专用,则属于重复使用。SUD重复使用的现象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因涉及规章制度、伦理、医疗、法律和经济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国外SUD的复用限于高值、高科技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复用的SUD中还包括注射器和导尿管等。我国无论是一次性的高值医疗器械,还是低值、中度或低度危险性医疗用品均存在重复使用的现象。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各国医疗体系都面临巨大医疗成本压力的现状下,很多国家在最近的十几年里一直在尝试一次性使用的高值医疗器械重复利用的可能性,并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复用的德国和美国的两大模式。国外管理复用SUDs,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验证能够清洗彻底;二是验证能够被灭菌,也就是灭菌后恢复出厂时原态,即灭菌达标并完好无损;三是评价复用次数与风险的相关性,并需要患者知情同意。尽管目前我国对于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复用相关管理制度尚属空白,但依照美国等国的经验,如果医院能够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哪些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可以重复使用,并针对其制定重复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验证欲复用一次性器械材料的清洗消毒可及性和灭菌耐受性与完好性、界定使用上限以及建立完善的追踪随访档案记录,从理论上来讲,在良好的管理体系保障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仍需谨慎考虑复用过程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与潜在风险。二、医疗器械采取浸泡消毒时,消毒液浓度越高越好吗?答题要点: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过度依赖消毒液的作用,认为消毒液浓度越高越好的想法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并未认识到各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受浓度的影响是不同的。不正确地使用消毒液,如浓度过高有以下弊端:可能会增加成本支出。有些消毒液浓度过高反而会影响杀菌效果,如60%80%乙醇溶液杀菌效果最强,当浓度过高,会使得细菌表面的蛋白质脱水凝固,从而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消毒液就不能继续进入细菌内部发挥作用。有些消毒剂具有腐蚀性,如含氯消毒剂在大于500gL时会腐蚀金属。对使用人员来说,可能增加化学性职业暴露的风险。多数情况下,每种消毒产品都有特定的使用目的和固定的使用方法。因此,使用时应当仔细阅读商品标签,确保正确选择既定用途的产品且使用方式正确有效。三、气管插管喉镜如何进行清洁消毒?答题要点:通常情况下,气管插管喉镜接触患者完整黏膜,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需要达到中水平以上消毒水平。美国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则推荐对于镜片需要达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镜柄为低水平消毒。因为电筒和灯泡遇水容易损坏,因此,喉镜使用后,应首先分离镜柄和镜片。镜柄表面的花纹可以累积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物,因此应先对镜柄进行彻底清洁,再用75%乙醇擦拭。镜片首先进行清洁处理,可使用软毛刷在流动水下刷洗,注意保护灯泡接头处勿进水,清洗后擦干镜片。不同厂家的喉镜片可供选择的消毒/灭菌方式不尽相同,在处理前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遵循生产商提供的消毒/灭菌方式。有些产品能够耐受压力蒸汽灭菌,但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选择低温灭菌方式,因此,如有条件可选择低温灭菌。对于可以浸泡消毒的产品,可使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或灭菌;对于不能浸泡消毒的产品,建议配套使用一次性喉镜套以减少污染,使用后采用擦拭消毒的方法,消毒液需选择能够达到高水平以上消毒效果;也可使用一次性喉镜片。清洁和消毒过的喉镜镜片和镜柄应进行包装储存以防污染,每个喉镜片应单独包装。四、家用无创呼吸机需要消毒吗?答题要点:无创呼吸机主要是指经鼻罩或面罩进行呼吸机治疗的设备。由于无须给予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操作简便,患者易接受,而且气道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少,不仅广泛用于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住院患者的治疗,其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门诊患者中家庭应用也越来越多。家庭需要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病症包括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慢性心力衰竭、肥胖低通气综合征、严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运动神经元病和脊柱胸廓畸形等。呼吸机及部件的清洁消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机:呼吸机使用较长时间后,电机部位的灰尘或异物积累比较严重,因此建议应视使用环境的清洁程度每半年至一年对电机部位进行清洁保养,不仅能清除呼吸机内部的污染,还有助于延长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应每周用湿布蘸取中性清洁剂擦拭机体外部。(2)呼吸机管路:管路是气流从呼吸机输出到面罩的通路,保持管路的清洁才能保证输出到使用者呼吸道气流的清洁。建议每周对管路清洁一次。清洗时将管路浸泡在清水中,加入中性清洁剂,对管路外表面进行清洗,然后使用长毛刷清洗内部。重复数次,最后用流动水将管路漂洗干净,挂起晾干。(3)面罩:每天使用完毕后用清水擦拭面罩,定期将面罩各部分彻底清洗一次。清洗时应将面罩拆分,使用中性清洁剂对面罩各部分进行清洗。(4)滤膜:滤膜是空气进入呼吸机的屏障,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保证使用者吸入的是清洁的空气。滤膜属于耗材,不能反复使用,滤膜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6个月,如果长时间不更换滤膜,会使滤膜过滤作用减弱,导致空气中的微生物、灰尘进行呼吸机内,不仅影响呼吸机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加使用者呼吸道的感染风险。(5)湿化器:湿化器应加入纯净水或蒸储水,不可加入自来水或矿泉水,湿化器每天换水,并应每两天用清水冲洗一次。(6)呼吸机管路、面罩、湿化器等定期进行消毒:如有条件,可每周消毒一次。消毒方法需要参阅说明书提供的方式,能够耐受湿热者,可使用煮沸消毒法,煮沸时应完全浸没水中,加热到水沸腾后维持,15分钟,计时时间从水沸腾时开始,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不能耐受湿热者,可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具体方法参照化学消毒液使用说明,浸泡时注意管路内全部充满消毒液,消毒后用无菌水或新鲜的冷开水大量冲洗,去除消毒液的残留。五、间歇吸氧的患者在暂停吸氧时如何处置吸氧导管?答题要点:间歇吸氧患者的吸氧管路如何管理在规范指南中并没有详细的指弓吸氧装置中引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湿化液的污染,其原因之一可能为经鼻导管的逆行污染。对于吸氧导管的污染状况,国内不同的研究结果也迥异。另一项研究显示,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法对使用中的一次性吸氧管进行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出现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因此,建议按照消毒技术的通用管理要求,吸氧导管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在氧疗周期内持续或间歇使用时,做好清洁消毒处理。对于间歇吸氧患者,暂停吸氧时对吸氧管进行冲洗,保持清洁,冲洗后可采用75%乙醇对管道内进行干燥处理,避免自然晾干,放入清洁袋中备用。六、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如何干燥?如何保存?答题要点: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如不能及时干燥,会导致细菌滋生,受污染的湿化瓶又可导致湿化液污染,从而使带细菌的气溶胶进入患者呼吸道,造成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如果湿化瓶经冲洗后能够完全干燥,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可能性会降低。氧气湿化瓶可采用以下干燥方法:无菌纱布擦干、高压气枪吹干、干燥箱烘干、湿化瓶清洗消毒机一体化干燥消毒。湿化瓶和内芯消毒干燥后应置于洁净、干燥、密闭的容器/包装袋内保存。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一次性塑封袋、纸袋或无纺布独立包装、存放。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选择清洁容器保存,容器定期清洁消毒。七、氧气湿化瓶的湿化液必须用无菌水吗?答题要点:是的。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曾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医疗用水、无菌液体和液体化学消毒剂等,防止二次污染。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婴儿暖箱的湿化装置应当使用无菌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也指出,氧气湿化装置能够产生大量的直径V4um的气溶胶,当湿化液被细菌污染,产生的含有高浓度细菌的气溶胶将沉积于患者的下呼吸道,导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使用灭菌水可以明显降低氧气吸入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所以,氧气湿化瓶的湿化液必须使用无菌水。八、使用科室对雾化吸入器及配套耗材如何清洁消毒?答题要点:雾化吸入器根据雾化原理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常用的是超声波雾化器和压缩式雾化器。其基本构成包括主机和配套使用的耗材,耗材包括喷雾器、面罩或口含器、送气管或螺纹管、贮药罐(多见超声波雾化器,也称水槽)等。对于雾化吸入器及耗材的清洁消毒,应参考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方式。当说明书与规范有冲突时,可借鉴湿热消毒的方法(煮沸8(TC持续10分钟、9(C持续1分钟或93。(2持续30秒)。雾化吸入器主机外表面每日用湿布擦拭保持清洁,遇污染时擦拭消毒,可选择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季铁盐类消毒剂、消毒湿巾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压缩式雾化器,应每进行1020次吸入治疗后,检查其压缩机前板上的过滤器,如有变灰色或棕色、堵塞、潮湿时,应予更换,不能清洗和重复使用。对于雾化吸入配套耗材,临床常见的做法是每个患者在治疗期间仅使用一套直到该项治疗结束。考虑专人专用交叉感染风险低,并可以节省费用,减轻医疗负担,减少环境污染,可使用非黏膜刺激消毒剂高水平消毒(含氯消毒剂因有黏膜刺激性不建议使用),干燥保存;注意做好标识,避免混用。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复用次数增加,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九、简易呼吸器如何消毒?答题要点:简易呼吸器通常接触人体的完整皮肤和黏膜,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应达到中水平以上消毒水平。由于呼吸器面罩表面凹凸不平,易残留患者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使用后如清洗消毒不至U位,易造成交叉感染。具体的清洗消毒程序如下:清洗:可选择手工清洗,也可选择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清洗时将可拆卸的部分进行充分拆卸,使用酶清洗剂浸泡,并用毛刷或其他清洗工具彻底刷洗,使残留在简易呼吸器表面的污渍被彻底清除。消毒/灭菌:除了清洗消毒机以外,临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消毒液浸泡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也可选择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或进行低温灭菌。消毒时可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将面罩、球囊、压力安全阀、进气阀、呼气阀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使消毒液能够和内外表面充分接触,作用30分钟。注意,浸泡前将面罩内气体抽出,以免面罩漂浮不能完全浸没于液面下而达不到消毒效果。消毒后彻底漂洗干净,无菌巾擦干,不应自然晾干。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时,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消毒效果。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医疗机构,推荐采用低温灭菌。十、接触皮肤的B超探头如何消毒?答题要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规定: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等。由于大部分B超探头的材料对普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液、75%乙醇、醛类消毒液和消毒方法(如紫外线、压力蒸汽等)的不兼容性,使得探头的消毒工作并不理想。国内多项研究显示,B超探头存在着细菌超标现象,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那接触皮肤的B超探头到底如何清洁消毒呢?首先,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探头厂商推荐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同。避免盲目选择消毒剂或消毒方法不而当造成探头损坏。其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使用抗菌耦合剂。另外,针对B超探头,也有专用消毒湿巾问世,医疗机构应对消毒湿巾的有效消毒成分和探头材料的相互兼容性进行评估。如相互兼容,选择消毒湿巾对B超探头进行清洁消毒的依从性会更高。由于腹部、心脏B超探头和听诊器、血压计袖带一样,一般仅接触患者完整皮肤,也有家建议,B超探头仅进行清洁即可,如使用湿布擦拭,或检查前用75%乙醇清洁患者皮肤,检查后用湿布擦拭探头。如果患者检查部位皮肤有破损,可使用探头保护套。如果是为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检查,也可使用探头保护套。十一、阴式B超探头如何进行消毒?答题要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中规定,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隔离膜”等。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阴超探头与完整黏膜相接触,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高水平消毒+保护套/膜包裹”。不同厂家探头的材质与防水性存在差异,因此探头消毒并没有一个完全适用于所有探头的统一方法。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时首先应参阅产品说明书或遵循厂商提供的建议,既要考虑消毒效果的有效性,又要兼顾探头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并保证方法正确不损坏探头。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戊二醛、过氧化氢、邻苯二甲醛、季铁盐等,多数超声设备厂家在说明书上警告乙醇、乙二醛类等会对探头造成腐蚀,某些省市超声质控中心明令一切探头均禁用碘酒、有机汞、有机溶剂、过氧乙酸、酸、碱性溶液等清洗消毒。当前一些新产品如具有耦合功能的消毒凝胶、消毒型医用超声耦合剂和探头消毒湿巾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超声探头消毒的难题。对于探头的清洁方法,美国行业标准建议使用柔软布,不宜使用纸类,而我们恰恰大多数都在使用卫生纸进行擦拭清洁。对于阴道超声探头,检查时需要采用薄膜隔离技术(避孕套或探头专业薄膜),探头保护套质量不佳或使用不当,穿孔率可高达10%80%,因此必须正确使用质量好的专用保护套。避孕套的穿孔率仅为1%2%,远优于探头保护套,因此可作为首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探头保护套的使用不能代替探头的清洁消毒。十二、止血带如何消毒?答题要点:止血带通常接触患者的完整皮肤,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工临床常用的消毒方法为用含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液浸泡,作用时间10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被血液、体液污染时,根据污染的微生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多重耐药菌患者应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如果条件许可,清洗消毒工作可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也可使用一次性止血带。十三、如何处理人工流产吸引器负压瓶及连接管管道?答题要点:人工流产负压吸引系统由吸管、连接软管和引流瓶组成。吸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并接触破损的黏膜,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连接软管和引流瓶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需要达到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因此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二如有条件,建议连接软管和引流瓶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如为使用科室自行处置,需要使用毛刷和清洗剂在彻底清洗的基础上,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高水平消毒剂,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10分钟,遇经血传播病原体(如乙肝、丙肝、HIV)感染患者使用后,需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洗净后晾干。消毒时需要注意连接软管和引流瓶内充满消毒液,引流瓶浸没于消毒液中。引流瓶在使用过程中,瓶内的液体不宜过多,超过2/3时应及时倒出。备用情况下应保持外观清洁,并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标记清洗消毒时间及责任人。如为一次性连接软管和引流瓶,则应做到“一人一用一丢弃“,倒出引流瓶内液体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十四、医用铅衣如何消毒?答题要点:医用铅衣是医务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的必备装备,通常穿在工作服外,不直接接触皮肤,保持清洁即可。如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关于铅衣如何进行消毒,我国尚缺乏相关规范和指引性文件,生产企业对铅衣如何进行清洁消毒指导意见亦不明确。大部分各医疗机构对铅衣的清洗消毒方法也欠规范和统一。在2016防护服装X线防护服中对铅衣内外面材料的要求:内外覆盖材料应是不含铅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织物,便于清洗和消毒。对储存的要求:避免日晒、雨淋,严禁与酸、碱、油、有机溶剂等腐蚀及溶解性物质相接触。据此,铅衣的清洗和消毒应严禁浸泡方式,避免水和消毒剂接触到内部的防辐射材料。对于铅衣内、外表面日常可用清水擦拭,保持清洁,有污渍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软布蘸取清洁剂擦拭干净,再用消毒剂擦拭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使用铅衣消毒柜。十五、听诊器、血压计袖带需要消毒吗?答题要点: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均要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听诊器和血压计在不同患者之间使用,如处理不当,则容易成为患者间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内有关研究显示,使用8天后的听诊器,其细菌定植率可高达98%o国外研究报道,听诊器在细菌、病毒传播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普通患者使用的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在使用中应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用流动水冲净擦干,再针对所污染的微生物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的听诊器、血压计应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十六、体温计如何消毒?答题要点:体温计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个类型。接触式体温计根据接触部位不同,又可分为腋表、口表和肛表。非接触式体温计主要包括红外线感应体温计。不同类型的体温计,由于使用方式不同,所以引起感染的风险也不相同。体温计应根据其所致感染风险的不同程度来决定是否消毒与消毒方式。红外线体温计一般不直接接触人体,采取清洁或定期擦拭消毒即可;而腋表只接触人体完整皮肤,属低度危险性物品,采用低水平或中水平消毒即可,如75%乙醇浸泡,作用30分钟,擦干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备用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冲洗擦干,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备用。口表和肛表因接触人体完整黏膜,属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取达到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如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用清水漂洗干净,擦干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备用。十七、使用电子耳温计如何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电子耳温计是通过耳道测量人体体温的体温测量装备,具有快速、准确、携带方便、安全易用等优点。电子耳温计在使用过程中与患者皮肤接触,配备有专用一次性耳温套,为避免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临床上耳温套要“一人一用”。耳温套有污垢或被血液、脓液污染时,应立即丢弃。耳温计外表面保持清洁。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需接触隔离患者,每次用后还需要对耳温计外表面进行消毒。十八、压舌板应如何进行消毒?答题要点:压舌板因接触患者的完整口腔黏膜,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以上消毒效果。如有条件,推荐使用一次性压舌板。如使用可复用压舌板的医疗机构,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清洗后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无条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的诊所或其他医疗机构可选择煮沸消毒或蒸汽消毒。煮沸消毒时应将压舌板完全浸没水中,加热水沸腾后维持215分钟。计时时间从水沸腾时开始,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蒸汽消毒可使用蒸锅等,当水沸腾后产生水蒸气,蒸汽为10(TC,作用时间15-30分钟。作用时间应从水沸腾后有蒸汽冒出时算起。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也可清洗干净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彻底冲净残留消毒剂后擦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