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分析研究环境工程管理专业.docx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伴随着巨量的建筑垃圾的产生,但我国对于此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下的严重现象。大量建筑垃圾的随意堆放或者不处理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也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在各种资源愈发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低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建筑垃圾在中国的回收利用进行现状分析,可以指出了我国在此方面的诟病。在关于建筑垃圾回收法制制度方面,面对我国目前垃圾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考意见。比如将垃圾回收等纳入招投标文件,实施建筑垃圾保证金制度,制定相应补贴标准等。针对具体建筑垃圾的分类,分别针对性的介绍了相对应的回收方法,这对促进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通过对我国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将一些较为先进的制度与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发展进程中,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行情的特色道路,让我国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减少相应阻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关键词: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可持续发展AbstractIntheprocessofurbanization,thereisahugeamountofconstructionwaste.However,ourcountrypayslessattentiontothisaspect,whichdirectlyleadstotheseriousphenomenonoflowrecyclingrateofconstructionwasteinourcountry.Therandomstackingornon-disposalofalargenumberofconstructionwastehasseriouslyaffectedtheproces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China,aswellasthenaturalandurbanenvironment.Inthecaseofincreasinglyscarceresources,thelowutilizationrateofconstructionwasteinChinaisoneoftheproblemsthatneedtobesolvedurgently.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recyclingandutilizationofconstructionwasteinChina,wecanpointoutthecriticisminthisrespect.Intermsofthelegalsystemofconstructionwasterecycling,som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inthefaceof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recyclingofconstructionwaste.Forexample,garbagerecyclingshouldbeincludedinbiddingdocuments,constructiongarbagemarginsystemshouldbeimplemented,andcorrespondingsubsidystandardsshouldbeformulated.Inviewofthespecificclassificationofconstructionwaste,thecorrespondingrecyclingmethodsareintroducedrespectively,whichhascertainpromotionsignificanceforpromotingtherecyclingandutilizationofconstructionwasteinChina.Basedonthestudyofthecurrentsituationofourcountry,weapplysomeadvancedsystemsandtechnologiestothedevelopmentprocessofourcountry,andstrivetoexploreacharacteristicroadsuitableforourcountry'smarket,soastoreducethecorrespondingobstaclesintheprocessofurbanization,andlay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ourcountry's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ory.KeyWords:constructionwaste;Recyclingandreuse;Sustainabledevelopment目录31引言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1 .1国外研究现状21.2 .2国内研究现状22建筑垃圾相关基本概念介绍42.1建筑垃圾的定义和组成42.1.1广义的定义2.1.2狭义的定义42.2建筑垃圾的组成分类42.2.1按施工性质分类42.2.2按照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52.3建筑垃圾的特点62.3.1时间性62.3.2持久危害性62.3.3普遍性62.3.4大量性72.3.5价值性73建筑垃圾产生的危害与存在问题的分析83.1建筑垃圾大量增加的原因83.1.1拆除改建重建修复建筑83.1.2城市规划不够合理83.1.3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兴建83.1.4工业用地改造83.2建筑垃圾产生的危害83.2.1对土地的污染83.2.2对水域的污染93.2.3对空气的污染93.2.4破坏城市环境93.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93.3.1回收再利用技术较为落后93.3.2缺乏必要的市场法律体制93.3.3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分类回收难度大103.3.4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周期长103.3.5建筑垃圾管理涉及的主体多,协调工作量大114建筑垃圾的防治分析124.1实施建筑垃圾保证金制度124.2加强垃圾回收利用的科研工作124.3健全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完善124.4制定且严格执行建筑垃圾数量排放的奖励或惩罚标准124.5制定建筑垃圾运输和初步分类的补贴标准135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具体方法145.1木材、木屑的再利用145.2破、瓦的再利用155.3沥青的再利用155.4混凝土的再利用155.5建筑垃圾填埋处理166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案例分析177结论和展望207.1结论207.2展望21参考文献221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从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理论便可知晓。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较为关键的便是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而作为城市垃圾主要来源的建筑垃圾,它的回收再利用也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较为关键的一环。因此,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已不可避免的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据统计,根据中国的实际拆迁建筑面积计算,在2015的总建筑面积近10亿平方米的全国城市和农村拆迁,计算每平方米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1.35吨,建筑垃圾约13.5吨的总产量111O数目如此庞大的建筑垃圾本是一批能够合理利用的建筑材料,但是由于我国回收技术政策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对大部分建筑垃圾采取露天堆放或是简单的填埋处理。也因此占用了大量的征地,而未来解决这些建筑垃圾也将产生数目不小的费用。再加上上世纪的建筑物本来就数目巨大,又即将面临大规模拆迁重建,未来几年,我国将产生数目极其惊人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合理解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已经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也占用了大量的征地,除此之外还有数量更多的即将产生的建筑垃圾。对于这些建筑来说,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不光是清洁了环境,节省了大量原材料,也大幅度的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具有促进意义的。但是逐年上升的垃圾产量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成熟,也标志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因此对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急需提高,回收市场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急需健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紧迫,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上,为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议。首先,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是对废弃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材的使用和浪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也符合建设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同时我国是世界大国,经济发展名列前茅,建筑垃圾也是成正比,但是我国在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却是与之成反比。处理好数目巨大的建筑垃圾就会对我们所处的地球环境保护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对我国来说,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水平,以及健全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政策,都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讲,首先深化人们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认识。在回收过程中,废旧建筑材料,如废弃的瓦片、砖块、木材、石子等等,往往被遗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建筑垃圾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也浪费了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由此反映出了我国相关职业的人员,对环境保护,资源化再利用意识的淡薄。本论文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争取使建筑垃圾再利用能较为深刻的被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次,本论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丰富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践行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国策,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理论是一环非常重要的领域。本论文试图在对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方法和政策的探讨,以期本论文能对今后的理论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思想和指导。最后,本研究试图为我国建筑垃圾再利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以期我国的回收再利用政策能完美解决我国问题。国外对于废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发展起步较早,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同时也有许多经典案例。但是在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虽然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到如今也有成功案例出现,但总体来说还是落后国外不少,不论是从技术上讲还是从政策上说。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国外起步较早,迄今为止,以美国加拿大德国为首的几个国家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效率也较高,相关的法律政策已经完善,其垃圾回收市场环境更是已经成型。Scorpio根据对建筑垃圾的流通管理研究认为流通管理是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但这个理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资源市场需要有更多的完善措施,也需要资源的交易环境是稳定的,所以此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现此理论要求也比较高,首先需要能够准确估算建筑垃圾的产量,其次,对资源化市场需要进行专业的前景分析。接着需要准确计算循环处理过程的具体费用。最后进行详细且准确的投资估算。R。If根据对建筑垃圾再生资源效益的研究结果做出一定理论,生态效益的基础是最差的,混凝土碎块的生态效益是最好的,因为此理论,ROIf较为充实地为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循环理论做出来杰出的贡献。1.2.2国内研究现状相反,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在中国的理论基础起步较晚。由于我国的回收利用制度尚不健全,市场也未稳固,因此我国的大部分研究仍处于政策机制的构建方面,相关技术和研究理论与发达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国的相关理论发展较为迅速,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度研究,期间也有不少学者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朱连波(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指出,引入竞争机制,建设废弃物回收市场,同时形成一定的市场价格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垃圾回收企业的良好发展,并提出施工企业和建筑废物I可收公司进行采取合作机制的建议。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尤其是合作机制的研究,不但可以让垃圾处理企业获得经济收入,施工企业也能因此享受垃圾处理的效益,可以有效的促进循环经济的运行。秦月波系统的对建筑垃圾的垃圾成分、分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指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难以提升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建筑设计,二是建筑施工,三是建筑拆除。同时也对我国相关的制度措施、法律机制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并从三方面给出了建议,一是源头管理,二是资源化处理,三是信息公开,并对此三个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唐沛,杨平通过对建筑垃圾的现状研究,预测了中国未来10年建筑垃圾的发展趋势,在总结了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道路,即走产业化的道路,并详细介绍了产业化道路的优缺点,也提出了若干意见。牛佳(2008)研究了我国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设计出了适合我国的建筑垃圾产业市场化运作进程,提出了中国的建筑垃圾回收产业目前应实行公司化经营,成为独立法人实体的观点。2建筑垃圾相关基本概念介绍2.1 建筑垃圾的定义和组成1 .1.1广义的定义从广义方面来说,依据国家颁发的部分法律文件,再结合部分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及建筑垃圾本身的特性,本文对建筑垃圾进行了如下定义: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在施工拆除或是改造重建的过程中所产出的多余的固体废弃物。按照来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建筑工地垃圾和建材生产垃圾五类,主要由渣土,砂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组成。2 .1.2狭义的定义从狭义方面来说,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应当按照建筑垃圾的直接来源进行定义,即认为建筑垃圾就是拆除的建筑物多余出来的工程材料。这在一定方面也是正确的。因为目前来说拆除的建筑垃圾是所有比例中占据份额最多的,如此认为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建筑垃圾应当是施工垃圾,因为施工垃圾是在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多余的未使用的建筑材料,而又难以及时应用到其他工程项目中,但是其本质还是全新的未使用的建筑材料,它是最容易回收利用的。本文所探讨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问题中所指的建筑垃圾应为该狭义定义,即旧建筑拆除垃圾和建筑施工垃圾。2.2建筑垃圾的组成分类2.2.1按施工性质分类建筑垃圾按施工活动的性质可分为三类:建筑施工垃圾,建筑拆除垃圾,装修垃圾。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针对产量相对较大的建筑施工垃圾和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图表如下:表2-1建筑垃圾成分建筑垃圾成分所占比例(%)施工拆除混凝土54.1114.82石块、碎石11.7323.68泥土、灰尘11.8930.65砖6.335.31沥青1.720.15竹、木屑7.431.85金属3.414.41沙子1.471.79玻璃0.220.57其他1.694.17合计100100数据来源:2018年建筑垃圾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一)建筑施工垃圾组成建筑施工中,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各种垃圾成分组成含量是不同的,但是基本组成一致,主要由混凝土、砂浆、渣土、剔砖石和碎块、打桩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竹、木、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和其他废弃物等组成。(二)拆除建筑垃圾组成由于施工性质的不同,组成成分差别大是拆除建筑垃圾与施工建筑垃圾的主要区别。拆除建筑垃圾分类更为复杂,施工建筑垃圾,装修建筑垃圾组成成分等均在拆除建筑包含范围之内。(三)装修建筑垃圾组成住宅装修所产生的废料主要有废钢筋、废铁线及各种非钢配件、金属管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包装盒、包装袋、分散砂浆、混凝土、碎砖、混泥土碎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1。2.2.2按照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城市建筑垃圾按照来源分类,可分为土地开挖垃圾、道路开挖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建筑工地垃圾和建材生产垃圾五类,主要由渣土,砂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组成。(一)土地开挖垃圾分为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绿化等。(二)道路开挖垃圾分为混凝土路面开挖和沥青路面开挖。包括废混凝土砌块、沥青混凝土砌块。(三)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主要分为砖瓦、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灰浆、屋面废料、钢铁及有色金属等门类,数量巨大。(四)建材生产垃圾在各种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未能利用完全所产生的废弃物,或是由于其他因素使生产的建筑材料未能正常投入使用的所有材料,均称为建材生产垃圾。如生产一吨混凝土产生了较为少量的多余混凝土以及因为其他各种因素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这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商品混凝土厂家的棘手问题WL经测算,平均每生产Ioom3的混凝土,将产生l1.5m3的废弃混凝土。2.3建筑垃圾的特点2.3.1时间性时间性,一是指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超过使用年限的建筑物需依法拆除。二是指建筑物因为政策等外部原因面临的拆迁重建问题。因为建筑物具有的时间性,一旦建筑物面临拆除的问题,就是大量产生建筑垃圾的时候。所谓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仅仅针对限时的科技和经济水平来说,讲过一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些放错位置的建筑垃圾终将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2.3.2持久危害性建筑垃圾如果未经任何处理且随意堆放,那么堆放的建筑垃圾的危害周期和回收周期将相当的长。一般来说,这些废材废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将其本身的破坏性降低至零。而在此期间,这些建筑垃圾将持续不断的危害着环境。而且,即使建筑垃圾的破坏性已降低到一定程度,其本身依旧会占用大量征地,持续影响着环境。对于建筑垃圾造成的破坏即使以较大的代价进行治理也很难使环境完全复原。它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持久性的。2.3.3普遍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七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报告估算,全国三百多个城市,每个城市同时进行着两百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分布在城市的所有角落,有城市规划需要的,有老城区的拆除,有新城区的建造,有新楼盘的开发【。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来源分布如下:数据来源:2017年建筑垃圾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图2-1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来源无论是建筑施工、建筑装修还是建筑拆除,所有的这些项目都会产生建筑垃圾。因此建筑垃圾具有普遍性。2. 3.4大量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房屋面积为849.847万平方米1。粗略统计,在施工过程如果按面积计算,每建筑一万平方米约产生550t建筑垃圾。这代表只在建筑施工方面,我国现阶段每年都能产生了5亿吨建筑垃圾。而且城市化不断推进,拆迁越来越多,这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有的城市,为了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会把整个村庄拆掉重建。如果同时拆迁村庄很多,会造成建筑垃圾围城的现象,比如说河南省的郑州市。2010年至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与同比增长如下表所示:表2-2建筑垃圾成分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建筑垃圾产量(亿吨)11.7013.6215.4618.0019.5620.7622.4123.79同比增长16.47%13.49%16.41%8.67%6.16%7.94%6.15%数据来源:2010-2017年建筑垃圾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3. 3.5价值性对于大多数的建筑垃圾来说都是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再加上其本省的大量性,相对应的便是价值性。对这些废材加以回收利用可节约大量原材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压力。从总的分来组成来看,我国现在可利用建筑垃圾进行生产的再生砖石就有二十多类型。另外据相关数据显示,每生产2.5亿块再生砖石,便可以消耗100多万吨建筑垃圾,同时清理了180000万平米的堆放场所U久再从能源消耗来说,节约了2万吨标准煤,也大量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保护了空气环境。3建筑垃圾产生的危害与存在问题的分析3.1建筑垃圾大量增加的原因3.1.1 拆除改建重建修复建筑目前来说,随着城市化的急剧加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半数以上,粗略估计将有一亿以上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叫在这个过程中与之相伴的便是城市的扩大,农村的锐减,新城市的扩建,农村的拆毁重建,大量小区的建设,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也就随之而来。据相关数据表示,目前我国仅因为城市化产生的垃圾就接近50亿吨,如此庞大的垃圾群,却没有正确处理,大部分采取填埋和露天堆放的处理方式更是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3. 1.2城市规划不够合理目前来说,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但城市规划却并未追赶上我们城市发展的速度。由于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划战略性前瞻性不足,造成了诸多有关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只能通过重新规划的方式,实现城市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此外城市规划过程中,必然要有旧建筑物的拆除,这是为了满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新建,但毫无疑问这个过程也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3. 1.3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兴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旧城区的改造,以及新城区的兴建就是在所难免的问题I。由于部分城市规划者没有较为长远的目光,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导致在城市的重组改建过程与城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一些条例条令由于领导的改变等原因造成的变更,更是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在城市未来的规划中又要进行拆除改建。3. 1.4工业用地改造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在一些城市中,工业用地在城市用地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造成大量的城中工业走向衰落,又加上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导致城区中的旧工业区改造成了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方向。3. 2建筑垃圾产生的危害未做任何处理或者处理过于简单的建筑垃圾在露天堆放以后,会逐渐发生自然分解发酵作用,污染附近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土壤结构,无论是耕种用土还是工程用土都受到了严重限制。在此同时也占用着国家大量的征地,甚至包括一些规划用地。3. 2.2对水域的污染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自然作用,淋雨发酵等一系列原因,会不断分泌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第一时间污染地表水,且随着渗透作用污染地下水。其渗透液水质成分极为复杂,处理起来也极为困难,花费不菲。3. 2.3对空气的污染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会发生自然分解作用,有机物部分分解,产生有害气体。腐败了的垃圾散发刺鼻的腥臭,垃圾中的病菌粉尘随风飘散,对空气造成污染。部分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将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3. 2.4破坏城市环境建筑垃圾由于产量巨大,堆放的面积也较大,这对城市形象影响较大。且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都是难以清理的城市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遇水更是脏水污物四溢,气味刺鼻,城市细菌的集中营。3. 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 3.1回收再利用技术较为落后与国外相比,在中国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水平低下,回收设备落后,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没有新的工艺,这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无法进行回收利用。且我国以现场作业为主,因此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分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而技术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我国建筑垃圾的回收分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3. 3.2缺乏必要的市场法律体制政策以及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政策制度的不健全直接造成了建设单位没有相应的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意识和动力。施工企业是为了盈利,在没有强制约束的情况下,当然优先选择方便自己盈利的办法处理建筑垃圾,而不是从国家和长远立场上考虑这些建筑垃圾。由此可知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健全对于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4. 3.3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分类回收难度大根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建筑垃圾成分的分析,不管是哪种主体结构,建筑垃圾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施工建筑垃圾中各成分的占比沥青混凝土口钢筋混凝土口泥土岩石碎石木料口竹子块状混凝土砖口玻璃其他有机物塑料管砂树木固定装置缆绳口金属数据来源:2017年建筑垃圾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图3T施工建筑垃圾中各成分占比建筑物本身构成的成分种类很多。在施工或拆除建筑物的过程中,就造成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且混合在一起。如果仅仅只含有一种成分,那么建筑垃圾就不是垃圾,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叫如果能把建筑垃圾分开类别,那么就可以变垃圾为资源,解决建筑垃圾引起的各种危害问题。但在目前的实际中,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难度大。首先,在没有约束及激励体制的情况下,施工及拆除单位只会采取最简单高效的方式完成自己既定的任务。这些企业不会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建筑垃圾的管理问题。其次,施工及拆除企业的工人整体素质不高。这就面临着,整个相关企业达不到较高的认识程度,不能自觉履行整个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最后,由于建筑物本身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拆除工作的简单化,决定了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分类回收难度大。否则就需要增加拆除步骤,这对于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来说,更是天方夜谭。其实如果这些企业能够在建筑垃圾产生的时候投入较少的费用进行简单的分类,那么后续相关企业可以省下一笔较大费用,这对政府来说也比较容易节省社会财富。3.3.4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周期长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周期长是指由建筑垃圾变为建筑材料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其次从建筑垃圾变为有用的建筑材料且用到施工中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环节如下:图3-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环节建筑垃圾产生之后,回收利用企业利用技术设备首先把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然后送入生产车间制造出各种建筑材料。然后回收利用企业把这些材料卖给施工企业。这是把建筑垃圾变为建筑材料的过程。从建筑垃圾的产生到变为施工中的建筑材料,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3. 3.5建筑垃圾管理涉及的主体多,协调工作量大拆迁企业,运输单位,回收利用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这些都是参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相关主体,我们也知道设计主体越多时间就越复杂。如此多的主题就注定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繁琐性。在回收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必然会因为自身的利益与其他主体发生一定矛盾。如果每个主体都坚持自身所持有的利益,那必然会对我们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流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干扰,甚至整个回收体系可能因为某个主体的原因发生脱节,导致整个流程的崩溃。因此政府若是没有足够的协调能力来处理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会直接影响相应的进程进度,乃至整个回收流程的运行。这也侧面说明了政府在整个回收流程中无与伦比的作用。4建筑垃圾的防治分析4.1实施建筑垃圾保证金制度建立建筑垃圾保证金制度。当施工许可证颁发时需要建设单位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建筑垃圾的处置费用。类似于济南市收取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如果建设单位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在制定的标准以下且使用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达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后期会把缴纳的建筑垃圾保证金全部退还给建设单位。除此之外,还可以督促建设单位在对建筑垃圾进行有利于资源化的分类。对建筑垃圾的初步分类与建筑垃圾保证金制度挂钩。当然,需要政府给出建筑垃圾初步分类的说明。4. 2加强垃圾回收利用的科研工作在对回收技术加强研究的同时.,逐步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如有必要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基础设备,政府对于这个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有技术和设备跟得上,行动上才不会拖后腿,将其先进的理论技术与我国的现状进行结合,建立拥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垃圾回收体系。4. 3健全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在健全相应法规政策和制度方面应当以“谁产生谁负责”为基本原则,应当做到对每个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都能明确追究到第一责任人,谁生产谁负责,上文也提到,建议实施建筑垃圾保证金制度,对于未处理的大量建筑垃圾,相关单位有权利拒付垃圾保证金mi。这对于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体系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企业为了利益可以拒绝建筑垃圾的后续处理回收过程,那就从利益方面制止施工企业对于建筑垃圾不作为的态度,是十分有效的方法。4. 4制定且严格执行建筑垃圾数量排放的奖励或惩罚标准政府部门首先要分为拆迁和施工两种情况,收集建设单位采取减量化的措施及未采取任何措施时,按照每平米建筑面积,建筑垃圾产生的数量区间的数据。然后研究建设单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以及大概需要投入的成本。接着政府需要制定一个建筑垃圾的排放标准,如果施工工地超过这一标准,政府要惩罚,如果低于这一标准,给予奖励。政府制定了建筑垃圾的排放标准后,需要采取措施来保证建设单位实行。如果建设单位在原来的项目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多次超标,那么政府可以在今后的项目拿地中设置障碍,各种证照延期办理,限制贷款的额度等。在拆迁和施工中,能够采取措施,把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大幅度降低的建设单位,政府应该树立标杆,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起到示范作用,刺激其他建设单位进行效仿。在项目建设中,能够把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控制在标准以下,为了弥补一些建设单位采取这些措施花费的成本,政府甚至可以适当的给建设单位一些补贴。青岛市在2013年颁布执行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中第六条和第七条体现了政府在可行性审批阶段和办理施工许可证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完成相应建筑垃圾后续处理的相关工作。4. 5制定建筑垃圾运输和初步分类的补贴标准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为了获取利润。相对于其他方式,直接补贴也是企业最乐意接受的形式。政府通过调研,计算出一个补贴标准,按照每吨建筑垃圾每公里补贴的金额对外发布,增加运输企业的积极性。为了节约整个社会的消耗,鼓励建筑垃圾尽早分类。5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具体方法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根据垃圾成分的不同可以匹配到不同的再生利用方法,如下表所示:表5-1建筑垃圾成分垃圾成分再生利用方法开挖泥土堆山造景、回填、绿化碎砖瓦砌块、墙体材料、路基垫层混凝土块路基垫层、碎石桩、行道砖、砌块砂浆砌块、填料钢材再次使用、回炉木材、纸板复合板材、燃烧发电塑料粉碎、热分解、填埋沥青再生沥青碎玻璃高温熔化、路基垫层其他填埋5. 1木材、木屑的再利用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旧木材产量约有数千万立方米,约6000万吨。在目前国家禁止商业砍伐森林的政策下,对于木材的回收利用势在必行。对于废旧木材来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圆柱形承重木材,主要是旧建筑物拆除过程的部分承重结构,比如木质结构的承重柱。还有一小部分是砍伐树木遗留的树桩等。二是板形装修木材,主要是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产生的片状木材,比如木板、墙壁的装修材料。还有一小部分是施工过程中的废弃板状木材,比如报废的模板等。在回收利用过程中,圆柱形废旧木材需经过电切过程,将圆柱形木材切割成大小形状符合一定要求的再生木材进行利用。板形装修木材需要根据其受损程度和木料尺寸进行回收加工,便于应用到其他工程中。其他的老木、锯末等等大部分都可以直接进行投放市场。至于建筑垃圾中的碎木,则可作为燃料或者侵蚀防护工程的覆盖物。对于木材的再利用,德国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德国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明了OSB废旧木材回收技术。本文对OSB技术作简单介绍。第一步对废旧木材进行破碎处理到一定级配要求,且分离废旧木材中的金属石块等。第二步用电磁技术产生一定磁场,分离其存在的铁质物品。第三步使用金属探测器进一步筛分不明显的遗留金属小物件。第四步采取人工筛分方式,对废旧木材中的杂余成分如塑料砖石等进行剔除。第五步通过振动筛分运输带,筛分出细沙。第六步是应用快速的锤打机对废旧木材进行高频率的打击,以此使木材受损部位破裂(铁钉,螺丝部位),释放其中金属物质。第七步是再次使用电磁技术分离铁质成分。第八步进行OSB进行刨花热压成型。OSB是目前来说废旧木材回收利用率最高的技术,但其高昂的成本是制约其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因素。5.2砖、瓦的再利用我们知道,普通烧结砖在烧制成功出窑时其强度便限制在了最大值,后续是很难提高其使用强度,但是我们利用废旧砖石粉加工的烧结砖,后期强度最高可继续提升至出窑强度的1.6倍。在此方面来说,它比普通烧结砖的性能更加优越。以下提供废旧砖瓦的三种回收利用途径作为水泥原料。研究表明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50%左右的废砖粉,利用硅酸盐激发,可制得符合国家标准的砌筑水泥,其28天测定强度以后,可继续增加5%左右的抗压强度值。在普通水泥中加入5%的废砖粉,其抗折抗压强度均可提升,且不影响水泥的凝结性。废旧砖瓦回收以后,先进性初步的粉碎,然后配以适量的废砖粉,利用石灰等作为催化剂,进行后续的烧蒸等流程,如此可使新生产的砖石符合28天强度的GB5101-1985强度标准。与正常砖石无异,均可正常应用于项目的承重结构中。5.3沥青的再利用目前来说,沥青的回收利用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冷熔回收和热熔回收。前者是将废旧的沥青进行粉碎,然后对于需要铺设沥青马路的工程中,在铺设新沥青之前将粉碎的旧沥青先行铺设,以此节省沥青的使用量。后者是将废旧沥青粉碎后应用于新沥青混凝土的生产制作中。据相关研究表明,废弃沥青的堆积密度、骨料空隙率、粘合剂的空隙填充率以及膜厚度均低于传统沥青。同时随着胶结料的增加,由于低强度的水泥浆和相对低质量的骨料,废旧混沥青的弹性模量降低,但其值符合发达工业国家路面研究机构制定的要求】。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知废旧沥青的弹性模量与密实度成正比,而由于剥脱性较高,而且在不同干湿条件下其强度亦有较大变化。YiikDiewWong等人采用旧沥青替传统花岗岩骨料用于热拌沥青混凝土中的方法,表明废旧沥青可部分代替花岗岩骨料用于热拌沥青混凝土P,在新沥青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可掺10%-50%左右的粉碎旧沥青,会部分影响新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对于旧沥青的掺加量要严格把控,不能影响新产出的沥青的使用质量。5.4混凝土的再利用旧混凝土除了简单粗暴的作为回填材料进行回填外,将废弃回收后的建筑混凝土废弃物进行粉碎后作为公共道路路基骨料也是一种技术门槛低,使用率高且行之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手段。建筑垃圾建筑混凝土,物理化学性质都较为稳定,对环境的破坏性较小,所以将这些混凝土进行打碎,然后过滤,且按照一定的级配要求和强度要求进行简单的再加工,完全可以代替全新的土石方料。另外,这些废弃混凝土同样可以作为生活垃圾覆盖土,如此也保护了大量的耕地。废弃的混凝土还可应用于再生混凝土方面。废旧混凝土经过打碎、筛分以后,可按照一定混合要求制成再生骨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天然骨料应用于生产混凝土。5.5建筑垃圾填埋处理无论何种项目来说,土石方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建筑物的地基处理都需要大量的土石方料。就一般来说,目前我国的土石方料的来源都是炸山开矿或者是就地取土。这对自然资源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消耗,也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对大部分的建筑来说都是混凝土砖石渣土等,其性质较稳定,也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所以将这部分建筑垃圾用于工程的回填材料来说是较为稳妥的方法。相关研究也标明,如果将废弃混凝土等按照一定流程进行碾碎然后筛分,并按土石方的级配要求进行混合,完全可以替代回填土。且工程回填材料是目前来说消耗量最大的一笔建材,这对于我国基数庞大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