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党校培训发言稿.docx
驻村第一书记党校培训发言稿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队伍中的重要一员,要找准角色定位,切实沉下去、履好职、发挥好作用。当好驻村帮扶的“明白人”。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中提到,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驻村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基层,首先要明白农村工作与机关工作大有不同,如果还用机关的办法来处理农村的问题,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善于用农村群众的语言和方式跟他们交流,做到衣着上朴实、语言上接地气。其次,要明白村情村况和农业农村相关政策,要甘于“脱下皮鞋,换上跑鞋”,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全面熟悉风土人情和村情民情;要自觉加强中央、市、区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做到及时学、深入学、联系实际学。当好强村富民的“带头人”。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作为第一书记,要带头抓好基层组织党的建设,这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职责”。围绕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帮助村“两委”培育后备力量,发展年轻党员,吸引各类人才,给村里培养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要带头发展乡村产业,当好桥梁纽带,帮助村里积极争取资源、项目、资金,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在吃、住、游、购、娱上打造更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的农特产品,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当好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为民办实事一定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要坚持问需于民,用好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平台渠道,“上接天线”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递到位,“下接地气”把群众的呼声需求及时反映到位,找到政策要求和群众需求之间的共情和共融,避免“一厢情愿”。要坚持问计于民,让村民群众从提议、办理、评价全过程参与村级事务,把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真正实现每个村民尽心尽力炒出“一盘菜”,凑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乡村治理“一桌席”,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忌“空想”状态,动作“少不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部分第一书记年轻且富有朝气、活跃思维,对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有思路有想法,规划了美好蓝图,但在把规划变落实上就畏首畏尾,不敢付诸行动,怕承担错误和风险。要做“行动派”,不当“空想家”。在推动新时代建设的路上,“阵痛”在所难免,发展集体经济也不例外。一方面,第一书记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不害怕失败,瞠过“急险滩”,啃下“硬骨头”,才能有所成就。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容错免责的“标尺”,给改革创新者“试错”机会,为敢想敢干的第一书记“解绑松套”,增强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蓝图变举措,让举措变成实实际际的收入。忌“贪大”状态,干事“急不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书记驻村时间有限,想在短时间就干出一番“丰功伟绩”,在发展集体经济时好高鹫远,瞧不起小产业、小项目,一心发展大规模、大企业,只想在短时间内产生“肉眼可见”的效益。万丈高楼从地起。第一书记应当明白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发展集体经济“慢不起”“等不起”,但是更“急不得”,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集体经济才能成规模、成体系。同时,要沉下心学理论、学规划,建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全方位谋划、全覆盖实施、全过程保障,真正解决好集体经济发展的中梗阻,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平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