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师版.docx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简述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2、能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明确法的涵义、产生与职能。3、能阐述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阐述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自主读学】学习任务任务:阅读教材P7P79,完成下列问题。请同学们注重于文本的阅读,探寻到问题的答案。1 .阅读P74,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请回答,古代社会的法律和近代以来的法律有何区别?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2 .阅读P75,我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请简要概述我国法律从古代到近代以来的发展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彩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变法图强的梦想失败。3 .阅读P75-77,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完成下列表格。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内容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法的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法的作用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的创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的实施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4 .阅读P77-7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斐然。(1)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法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彩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课中探究】学习任务探究目标一: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任务1:阅读下列中华法治发展历程,回答问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就已经产生了奴隶制的习惯法。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唐朝(618年一一907年)时,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系,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材料,如何评价我国古代法治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任务2:一起来探寻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涵。材料1:阅读教材P76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从这些这些论述中,我们该如何理解法的本质、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法的本质: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在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法所反映的只能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并掌握了国家权力的阶级的意志,法还通过权利义务的具体分配使统治阶级处于优势地位。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即国家意志。法的产生: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既不是统治阶级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只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也决定着法的变化和发展。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材料2:阅读教材P77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案例一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案例二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含义不同。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联系。法维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有力武器,法维护社会稳定。法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统一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统一于国家治理中。【核心知识小结】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 .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2 .本质: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 .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4 .内涵:(1)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2)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是由国家创建获认可的社会规范。5 .职能(1)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2)区别: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这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3)联系: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种领域中。探究目标二:阐述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任务1: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教材文木,探究相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认识。(1)再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贲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任务2:结合教材P7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回答:为什么说“全面依法治国是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把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将使国家治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发生重大变革。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第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核心知识小结】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上主义的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2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3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要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