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及教学设计.docx
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及教学设计跟着朱自清,这样读经典一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一)教学目标:1 .通过比较经典常谈部分章节的写作思路,掌握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主要方法。2 .培养对待传统经典的科学态度。前置学习:小组合作阅读经典常谈相关章节,梳理写作思路,并根据阅读内容完成片段写作“跟着朱自清,这样读经典”。教学环节一、导入1 .分组展示前置学习成果。2 .整合展示各章节的结构对比。说文解字笫一春秋三传第六战国策第八诸子第十诗第卜二仓颉造宇传说辨析介绍春秋的来由:传说与事实春秋末期到战国的时代背景:旧制度崩坏、各国内外纷争不断诸子产生的社会背景从汉朝乐府到宋朝诗歌,梳理诗歌发展史概述各种早期字书与说文说明春秋三传的写作14的:实现劝恁战国时期的游说之上儒、.罢、道、法学流派的学说与代表人物,井指出异同点总都全文,提出诗歌不要模仿前人,每个时代要有所创新分别介绍文字分类学说:从说文六书到近人新说分别介绍三传的写作特色战国策介绍秦汉统一思想的成功:杂家、焚书坑儒、淮南子与独尊儒术书体分类与演变历程、探索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主要方法学生代表根据自己阅读经典常谈具体章节的体验,分享自己学会的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方法,如辨析传说、介绍作者与社会背景、分类比较等。对照叶圣陶读经典常谈中总结的学习经典的方法“(注重了解)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通过讨论,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并进行适当补充。三、树立现代人对传统经典的科学态度1 .对于中国传统经典,有不少说法被奉为神圣,如“仓颉造字”“鲁公获麟”“孔子著春秋”“河图洛书”。经典常谈对这些说法采取了什么态度?【预设】通过事实和逻辑一一否定其真实性,但也客观地推测其中部分传说是历史事实的提炼。2 .这些真实性被否定的说法,出现在哪类经典中,为什么?【预设】出现在“经部”即上古儒家经典中的最多,因为时间久远,这些经典又被赋予神圣性。3 .作者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考辨,体现对待经典应有什么样的态度?【预设】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四、作业布置学校要来一批外籍华人交换生,他们能熟练读写中文,但对传统经典知之甚少。他们将学习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由你来担任助教。请你以“我建议你这样读经典常谈”为题,为这些同学写一篇导读。“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是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寄寓的殷切希望。阅读经典常谈是第一步,“见识”经典原著才是最终目的。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二)任务一:读目录,知多少阅读目录,将你的所知用黑笔批注在旁。任务二:读序言,明方向阅读序言以及重印经典常谈序、读经典常谈,圈画关键语句,了解本书的大致内容,思考经典阅读的意义及阅读方向。任务三:读正文,长知识L请阅读全书,仿照示例,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两篇(第九篇除外),为其撰写导语。示例: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地位颇高,影响之甚,自不言说。毕竟两者凝聚着父子乃至家族的巨大心血。可细细探究,两书作者的生平亦是如此相似,良好的家学熏陶,饱受无边的苦难与孤寂但他们却发愤著书。“二史”的巨大身影之下是两位作者的身影,渺小却伟大。那到底孰优孰劣,各有评判。而你怎么看呢?一一史记汉书第九2.都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请根据内容为十三篇文章(第三篇、第九篇除外)增加副标题,使其更为一目了然。示例:尚书第三一一流传之曲折史记汉书第九一一司马迁、班固那些事儿3.全书的语言既明快利落又通俗有趣,请从书中各找两处,品味批注。“明快利落”处用波浪线划出;“通俗有趣”处用双横线划出。示例:明快利落: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一一文第十三批注:短句的连用,如机关枪般扫射,仿佛让我们看见了战国时期这些游士们的唇枪舌剑,看见了游说之风的盛行。通俗有趣:“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只是一片一段的,没有篇章可言。这和人在疲倦或痛苦的时候,叫妈呀!''天哪!'一样;心里乱极了,闷极了,叫叫透一口气,自然是顾不到甚么组织的。一一辞赋第十一批注:“妈呀!”“天呢!”等词,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感叹中又带着几分俏皮。倏忽间,离骚的韵律特点和屈原的感性形象也便跃然纸上,通俗易懂。任务四:读书名,悟经典1.结合全书内容,思考作者为何取名为经典常谈,而非经典长谈。2.阅读此书后,你最想走进哪一部/类经典,为什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支架:可以从经典的内容、经典的价值、经典的影响、自我的规划等多角度展开阐述。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结合八上和八下的语文教材,让学生在阅读完经典常谈后进行温故或预习。诗经第四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八年级下册的关雎兼葭式微子衿四首诗歌,谈谈你对诗经的认识。可以从节奏韵律、诗六义等角度展开。四书第七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八年级上册的孟子三章,从多角度思考为何“孟子”被称为“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