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
资源ID:1232286
资源大小:20.2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单位e霞学在的问题与对策册究随着我国经济体系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也从以往的低效运行、高成本低效益逐渐向着运营市场化、打造节约型社会、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顺应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调整内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确保单位稳健运行。本文将从以下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论述,旨在对事业单位运行发展有所借鉴。一、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购置了大量的固定资产,随着固定资产占比的不断提升,固定资产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实现稳健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事业单位运行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效率,深层次了解各部门实际资产需求,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实现最优化配置,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证的同时,推动单位长效发展。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存问题分析(一)固定资产细化管理不精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新政府会计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但从各单位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管理混乱问题凸显,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使用之前,并未针对性地制定使用规划,且资产审批流程不严格。部分事业单位尚未针对固定资产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各岗位权责界限划分不明确,在管理过程中时常出现责任互相推诿问题,管理混乱,整体管理效率低下。以计算机设备为例,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更换计算机设备,在更新后,及时回收旧设备,并进行处理,但部分事业单位既没有及时回收设备并及时有效处置,甚至是违反单位规定将资产据为己有。第二,部分事业单位仍旧沿用以往陈旧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模式,缺少精细化管理理念。最为常见的是资产保护不当,随意使用,资产损毁严重,使用寿命大大缩减。(二)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不严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阶段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第一,随意性凸显,资产流失问题加剧,账实不符。部分资产使用部门在清点拟定报废固定资产时,并未严格按照报废条件执行;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资产处置申报流程,“先处置后申报”现象屡见不鲜,忽视了资产处置方向与处置方式,致使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等。第二,缺少合理的评估工作,处置流程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不足,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较大,导致资产评估结果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部分事业单位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加强资产收益管理,未及时上交,时常出现隐瞒、截留、坐支、私自挪用等违规行为。(三)固定资产信息共享度不广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仍旧沿用以往陈旧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和手段,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到位,固定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时常出现账实、账账不符问题,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损耗严重,制约着单位发展。同时,大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其他各系统之间的衔接性不足,缺少统一的数据上报口径,导致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增多的同时,又难以确保数据的精准、完整。(四)固定资产监督不到位一方面,内部监督不到位。部分事业单位虽已设置监察审计部门,但其主要负责对各管理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按照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所下达的指示进行审计工作,导致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既缺少专门的审计部门,又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无法实现对其的动态化监管,导致单位难以及时识别资产管理各环节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资产浪费、资产损失等问题凸显。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致使在开展监督工作时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无法保证监管工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监管结果的真实性较低。另一方面,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第一,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审核审批各事业单位所提交的资产配置申请时,大多数都并未针对该单位落实实地考核,审查力度不足,导致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对该单位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审批审核结果极易出现错漏。第二,部分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尚未实现实时共享资产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凸显,对单位相关开展造成消极影响。第三,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及时向社会公示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数据,极大程度上弱化了社会监督的优势作用。(五)固定资产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都缺少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由财务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随着单位的不断运行与发展,以及固定资产在单位资产中占比的不断上涨,财务人员工作总量不断加大,财务人员缺少充沛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学习,制约着单位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同时,部分单位并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或者是虽有培训,但培训流于形式,实际取得的培训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无法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人员,从而对固定资产管理效果造成消极影响。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措施(一)细化岗位责任与权限,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必须深入学习和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资产管理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细化各岗位职责。事业单位应在国家政策固定允许的范围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特点和发展现状,制定并持续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岗位权责界限,有效避免责任推诿现象。例如,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办公设备与计算机设备,形成“一岗双责”机制。单位可以通过“一岗双责”确定第一负责人,为后续责任追究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二,事业单位应加强绩效考核,拓宽部门绩效考核范围,定期考核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从而有效引导各部门保护资产,在资产使用寿命内充分发挥资产价值。例如,单位可以在岗位绩效考核中纳入资产使用效率,以考核结果与依据,落实惩罚措施,引导全体职工树立固定资产规范使用理念。第三,事业单位应落实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开展资产盘点工作,确保账实一致。除此以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应积极转变以往陈旧的管理理念,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资产使用寿命大大缩减。(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管控,有效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第一,配置与取得阶段。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在遵循国有资产配置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报批流程,调整资产配置结构,提高配置的合法性与科学性,确保单位利益。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配置审核,及时对比并准确分析采购申请与现有资产,各资产使用部门必须按照资产配置条件提交申请,必要时可开展可行性分析、定期考核资产使用效益等工作。第二,采购与验收阶段。一方面,采购管理部门应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结合本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梳理和优化采购流程,增设审计监督程序,以进一步规范采购流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开展资产验收,以确保实际采购的资产满足使用方的工作需求。第三,使用与维护阶段。一方面,在资产验收入库之后,事业单位应进行规范分类,加强统一管理,落实统一编码,编写资产卡片,完善台账。同时,及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录入资产卡片中的内容。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确保账实、账账保持一致,通过清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找出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究原因,并及时予以调整和应对。第四,处置阶段。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处置机制,严格落实,提前清点并按要求拟定报废的资产。在此基础上,及时详细地填写资产报废申请表(单),由相关人员进行鉴定评估。同时,严格申报,必须先申报,申报通过后才能够进行资产处置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处置评估,提高处置评估的公正性与公平性,落实监管,及时上交资产处置收益,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及时变更资产信息。(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单位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搭建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深入学习和掌握国家相关政策固定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有效融入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细化操作权限。一方面,事业单位应以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依据加强信息化建设,梳理工作流程,详细填写资产信息。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必须注重开发个性化功能模块,以更好地满足单位发展需求。第一,各事业单位应以自身实际运行特点和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人员配置、工作内容与岗位权限,各管理人员和各职工必须严格按照特定权限在系统中录入与查找信息,这既能够实现网上办公,删除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又能够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办公的透明度。第二,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与信息化,确保年度资产配置规划顺利完成,以及资产决算编报工作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统一编码,按照统一要求在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填写。各事业单位应按照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对六类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其他未明细内容则统一用“99”作为收容项。(四)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落实资产管理奖惩机制一方面,加强内部监管。事业单位应在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监督小组,专门负责监管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并配置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以便于其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至管理人员。同时,事业单位应制定并持续优化和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提高监督工作的规范性,确保监督流程的客观性,提高监督结果的实用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第一,主管部门应定期清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并及时进行汇总,监督事业单位是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办法落实资产管理工作。针对单位长期闲置资产,主管部门应及时开展调剂工作,以减少资产闲置,提升资产利用率。第二,财政部门应及时针对事业单位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价值等信息的清查与统计工作。第三,审计部门应定期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单位的资产配置流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违纪行为;审计单位在资产保管与使用环节是否出现不必要的减值;加强对资产处置环节的审计力度,以有效降低违规违纪问题产生的可能性。第四,事业单位应及时公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提高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五)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第一,事业单位应定期聘请专业的专家学者或优秀的从业人员开展以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基础知识、职责道德素养、国家政策规定等为主题的培训活动,组织财会人员、资产管理人员有效参与,引导其革新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为单位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基础。第二,单位应提高招聘渠道的公开性与透明度,积极引入更多复合型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通过外部引入,调整内部人才机构。第三,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应涵盖但不仅局限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职称等,以考核结果为依据落实奖惩措施,加大奖惩力度,以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明确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并加强监督,以及时发现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深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资产管理相对粗放、资产处置不当、尚未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监管不到位以及缺少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人员。针对上述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强化资产管理各环节管控、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落实内外部监督以及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人员,为单位资产管理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和落实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