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从《良友》画报看民国女装纹样变革.docx

    • 资源ID:1232616       资源大小:22.1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良友》画报看民国女装纹样变革.docx

    从助画Sff民国$裁样变革【摘要】本文以民国1927-1937十年间的社会变革、技术更新等作为研究背景,以良友画报为依据,探讨了影响女装纹样变革的因素,分析了民国这十年女装纹样的变革特征。指出,当时的女装纹样整体风格由繁到简;且在花卉类纹样、几何类纹样中进行了革新。【关键词】民国时期;女装纹样;变革;良友画报1927-1937年是民国时期的黄金十年,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活跃,使得女装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数只专注于女装的款式,对纹样的探究少之又少,纹样作为中国元素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时期也成为了女装中引领潮流的风向标,随着经济文化的变革之不断更迭,呈现出民国中期独有的特色。本文通过探究民国女装纹样变化的细节,使得民国女装纹样的发展历程更加清晰,也为现代的女装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一、影响女装纹样变革的因素1、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辛亥革命后,妇女运动持续上演,中国女性开始尝试挣脱封建枷锁的束缚,寻求在社会中的平等和自由。20世纪20年代初,女性工人罢工运动频繁。初期,妇女运动主要为了上涨工资、缩短上班时间、反对暴力虐待,在之后还联系到婚姻等冏题。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强化,一些女性团体逐渐增加,女子教育开展,女性刊物成为热潮。女性意识的强化,为服饰及其装饰上的创新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进行了两次服制改革。1929年对女装提出了两种改革方案,一是,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之中点,与裤下端齐,袖长过肘,居手脉中点,材质为丝麻棉毛织品,颜色为蓝,六纽扣。二是,上衣:齐领,前襟右掩长过腰,袖长过肘,居手脉中点,左右下端打开,材质为丝麻棉毛织品,蓝色为主,五纽扣。裙:长及脚踝,材质为丝麻棉毛织品,黑色为主。经过改革,女装打破了传统服饰制度,款式更注重实际。之后的女装服饰大都以此为框架,并基于此进行主观装饰,开启了民国女装纹样的独特风格。2、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由于妇女运动和女子教育的推动,民国时期的女性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闭塞状态,他们开始走向职场,在银行、公司、政府等场所随处可见穿着利落、精明干练的女职员。民国时期除了女性职员,还有另一个女性群体一摩登女郎。“摩登”一次源于西方,是时髦、前卫的意思。当时摩登女性被赋予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享乐主义和奢华主义的代表,另一种则认为摩登女郎应该是正能量的象征。有书中提到当时评判“摩登女子”的四个标准:其一,有相当的学问和知识;其二,在交际场合中能够轻松应对;其三,稍懂舞蹈;其四,能管理家政。因此在1930年之后,报刊上出现的名伶、歌女明显减少,刊载文化女性的期刊增多,以此标榜何为真正的“摩登女郎工就像如今的明星穿搭被高频率模仿一样,正能量的“摩登女郎”也会产生“明星效应”。“摩登女性”的穿着打扮客观上引领了时装的潮流以及大众女性的审美。3、服装工艺技术的创新(1)机绣与手绣相结合。民国初期,服饰的刺绣风格大都沿袭了晚清以繁为美的特色,在图案组织上采用独枝花、满地的方式,施绣的比例以多为贵。到了民国中期,随着马面裙和中式裤的消亡,施绣的服饰越来越少,施绣的比例明显缩减。在机绣出现前,女装主要是采用手绣。手绣不用底线,即使施绣面积大,绣品仍然柔软精细。民国时期,机绣出现,机绣针脚细密,方便省力,但由于机绣绣品反面布满底线,若刺绣面积过大,绣品会僵硬,不整齐,由于这种限制,这也使得绣出的纹样由繁变简,小巧精美。因此这也是影响民国女装纹样风格转变的重要因素,(2)印染技术的出现。民国时期,随着技术的引进和西化,印染技术得到了发展。印花相对于绣花,可以实现与刺绣不相上下的视觉效果,而且省时省力,效率高。所以印花也推动了女装纹样的革新。二、民国十年女装纹样的变革1、女装纹样整体风格由繁到简晚清时期,女子服饰的纹样以繁为美,以重为贵。蝴蝶、鸟、凤凰等组合被泛用,以此寓意吉祥、富贵。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女装纹样摆脱了传统服制的限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如几何类纹样、花卉类纹样、人物纹样的创新。民国中期,民营企业几乎完全占据了官营企业的市场,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加之西方文化以及“男性化”思想的影响,各类纹样的线条简化,风格抽象,用色淡雅。20世纪30年代,由于波普艺术的影响,纹样风格又趋于繁复浓重,但这并不是对旧时的再现,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独特的风格。2、花卉类纹样的革新(1)题材创新。花卉类纹样是中国古代最为常用的一种装饰纹样,传统的花卉类服饰纹样以寓意吉祥的牡丹、芙蓉等为主。但在民国,旗袍进入鼎盛时期,且摆脱了老的样式,采用窄袖、收腰或者无袖,这种改良使得中国女性不再被迫束腰驼背,女性的线条美得以展现。复杂具象的花卉类纹样不再适合体量减小后的旗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抽象的西式花型元素。例如当时大量生产的印花、提花面料,以西方的玫瑰、百合、郁金香为主,尤其以玫瑰居多。玫瑰成为爱情与性感的象征,如民国的某女星会被称为“X玫瑰”。除了花形元素,叶形元素也有了创新,成为了主角,不再是主体花卉的附属衬托,例如良友画报1933年9月份第80期。女装中的叶形元素与传统女装有所差别,传统以竹叶、兰草、水草为主,这一时期有蔓草纹、卷草文,而且这与西方同时期的叶形元素如卷草形叶、花形叶、阔叶形叶极为相似。(2)布局创新。20世纪20年代,女装中的花纹体量变小,出现了可以循环、拼接的元素,有时一件女装只有一种花卉纹样,改变了以往花团锦簇,百花齐放的风格。由于枝条纹理错落繁杂,这一时期大都放弃了枝条,整体花形呈现出散点的分布。纹样的布局有满地和清地之分,1-2中国传统纹样主要以满地碎花为主,民国20世纪初期以清地散点流行,花纹布局呈点状分布,由一个散点构成连续图案,清新得体。30-40年代由于波普艺术的影响,纹样布局倾向于满地大花,女装纹样中的花纹布局呈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的方式构图,纹样的单位纹越来越复杂,更加注重细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更加强烈。(3)手法创新。此时的花卉类纹样的表现手法受到欧洲、中亚、日本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欧洲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源于新艺术运动,最典型的是鞭形出枝用线穿插往复,布局以满地为主。中亚式风格的表现以“佩斯利”最为典型,3体量相近的枝叶与花头缠绕组合。日本的“和式”对当时民国的女装有很大影响,在良友总第6期、11期等中都有日本女性的装扮。这种日式风格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民国时期,在现如今的服饰中也时常出现,甚至成为一种潮流,例如红日、仙鹤等元素。3、几何类纹样的革新几何类纹样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时间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纹样。据调查,在所搜集到的民国时期女装的图片中,几何类纹样达到一半。明清时期,服饰中的几何纹样多采用写实的手法,但在20世纪初,几何类纹样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越发明显,由繁到简,由形象变抽象。民国时期,几何类纹样的题材也与晚清有较大差距,晚清时期的几何类纹样主要以交字纹样为主:“喜”字纹、“寿”字纹、亍字纹、云纹等。这些纹样的象征意义仍然是祈福,在表现形式上也是相当的华丽精美。民国时期出现了高度概括的几何类纹样,其中以条形纹样、格形纹样、圆形纹样为多。(1)条形纹样。条形纹,又称条纹,是由相对独立的线条构成,包括横线、竖线、斜线、宽线、弧线、窄线、单线、复线、网线等。条形纹样在线条粗细和间隔上也有区分,有的呈均匀分布,如良友1927年10月第20期;有的呈不规则分布,如良友1932年6月第66期。粗细间隔相等的条纹与弦纹非常相似,但是弦纹在古代器具中是以辅助纹样出现,在民国女装的服饰中它却成了主体。条纹具有朴素简单的美感,在排列方式上或单独成纹、或与圆点纹,漩涡纹组成复合纹样。(2)格形纹样。格形纹样不单单指方格的规则排列组合,有的格形纹样是由条形纹样穿插组合而来,如良友1933年10月第81期。格纹分为单格纹(如良友1934年12月第99期阮玲玉女士所穿)、波形格纹(良友1934年9月第94期封面)、复线格纹、碎花叠加格纹、图形边界格纹、草席纹,从西方传来的“千鸟格”也被广泛使用,在冬季的服饰中使用较多,因为在视觉上有让布料加厚的效果,在层次上也更加丰富,如良友1932年10月第70期封面。(3)圆形纹样。圆形纹样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陶中常有出现,民国时期几何纹样的风靡,也使得圆形纹样不再单一枯燥。圆形纹样分为圆圈、圆点等。传统女装中的圆形纹样往往是以辅助纹样的形式出现,这与民国女装中几乎完全用圆点装饰相比有一定差距。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八达晕:以八边形为中心,向外扩展,图案中心为主花,周边以各种纹样做装饰。二是连钱纹:将同样大小的圆以四分之一弧线相重叠,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铜钱形状。三是皮球花:三三两两个圆聚在一起,疏密有致。圆形纹样也是公认的不过时的纹样,现代女装中的波点纹样,就是出自于圆形纹样。波点纹样也是继承了民国的圆形纹样特色,以圆点为主体,均匀分布。三、结语综上所述,本文深入探究了女性服饰纹样变化的每一个细节,以图片材料为原始依据,了解纹样在民国时期的变化状态。民国中期是相对繁荣的十年,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西化明显,女性的审美也逐渐提高,服饰的纹样摆脱传统纹样的限制。在整体Ja格上也不再单单是以繁为美,20-30年代由繁向简转变,到了30-40年代又受到波普艺术的影响,再次以满地为主。纹样题材多元化,几何类、花卉类纹样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创新。在表现手法上也因为提花、印花等技艺的出现实现了突破。民国的纹样中出现了大量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作品,不只是照搬照抄外来文化。这种创新倡导设计师应该充分认识自身民族纹样,合理大胆进行创新。我们常说,时尚是一个轮回,传统的女装纹样在如今的服饰中并不罕见,民国时期的女装纹样对现代女装设计有着巨大价值与启示意义,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元素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实践典范与理论参照。【注释】1满地:指纹样排列密,花纹占纹样面积约四分之三.2清地:比较稀疏,花纹占纹样面积四分之一,其余为地纹.3佩斯利纹样:诞生于古巴比伦,兴盛于波斯和印度。据说它的图案是来自于印度教里的“生命之树”菩提树叶或海枣树叶。也有人从芒果、松球、切开的无花果、草履虫结构上找到它的影子.【参考文献】1良友.1-172期J.上海:良友出版社,1926-1945.2陈绪锐.从玲珑杂志看民国三十年代女性的服饰审美D.西南大学,2016.3刘玉琪.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女子服饰研究(1927-1937年)D.北京服装学院,2016.4薛宁.海派女装纹样研究(1927-1937)以良友、玲珑等画报图像为中心的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3.5王文广,温润.民国初期服饰款式之变的文化特质J.丝绸,2010(5).6包铭新,柳韵.民国传统女装刺绣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1)44-47.7欧阳碧.探析晚清时期女子服饰纹样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96-97.8古月.中国传统纹样图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1.9包铭新.海上闺秀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12.

    注意事项

    本文(从《良友》画报看民国女装纹样变革.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