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
-
资源ID:1234044
资源大小:113.38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天津市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
天津市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天津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河北区抢抓机遇、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品质实力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平安幸福之城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天津市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意义重大,本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河北区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河北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围绕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奋力谱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河北建设的新篇章。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河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北区生动实践,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品质实力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平安幸福之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财政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的61.8%提高到67.0%,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15年的42.1%提高到73.4%o投资拉动持续发力,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30亿元。市场主体增幅连创历史新高,实有市场主体较2015年增长104.2%o文化创意、智能科技、商务商贸、现代金融等产业蓬勃发展。连续举办七届天津国际设计周,饮冰室文房精品系列被纳入“天津礼物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00.59亿元;区内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19家,累计完成股改企业19家,上市挂牌企业13家;丝路视觉、齐鲁银行等一批总部企业相继落户,万福生活广场、中国铁建广场、旺海国际凯文汇、诺德广场等4家综合体相继开业运营,意式风情街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和旺海文化夜市等夜间经济点位活力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显著。跨地区战略合作愈加紧密,与北京市石景山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驻京招商等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成功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大会等活动,累计引进520个京冀企业,京冀地区项目占比和质量不断提升。意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桥头堡”作用日益显现,国电海运、创业公社等一批重点企业落户意风区。本着“搞活搞旺、办出品位”的原则,意风区高质量提升改造工作全面启动,业态调整、专业运营等同步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完成37家区属“僵尸企业”出清,累计盘活空置楼宇面积53.88万平方米,减免各类税费(区级口径)24.3亿元。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完成房建公司企业混改和区监管企业公司制改制。“一制三化”改革高效实施,391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开通网上申报,要件齐全的申请人1个工作日即可取得营业执照、公章和税票,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诚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区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网站上线运行。“双万双服促发展”等活动持续开展,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问题解决率、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承载功能逐步增强。重点地块和项目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实现国印、王串场二十四段等11宗地块出让,累计完成22个项目建设,施工面积618.33万平方米。相继打造茂业大厦、诺德中心、通广产业园等一批特色楼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城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建扩建革新道等17条道路,中纺前街地道通车使用,志成道泰兴路立交投入使用。我区地铁站点数量居中心城区前列,群众居住出行环境明显改善。城区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空气质量持续居中心城区前列,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7.8%,北运河北洋桥断面由劣V类水体改善为III类水体,河北区所有出让地块均达到规划用地质量要求。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新建提升北运河公园等10处公园,新建提升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6.25%和25.2%。环卫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违法建设、马路烧烤等得到有效治理,保持新建违法建设动态为零,城市管理考核持续居全市前列。达到国家标准化水平的菜市场比例由2015年的22.7%提升至86.7%o举全区之力开展“创卫”攻坚行动,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城区。居民生活得到有效改善。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清水县、玛曲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区累计新增就业1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累计增加小学学位2340个,幼儿园学位6120个,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城市职业学院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鲁班工坊”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加速发展,医联体建设全面推进,入选全国医联体建设试点区,获得“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9处。社会救助兜底作用进一步强化,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1.34亿元。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建设保障房项目7个,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圆满收官,完成5大片、32个散片Ll万户棚户区改造,5万余名群众受益。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年做好提前和延长供暖工作。“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深入落实,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1998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文明行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获得天津市文明城区称号。多层次选树宣传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参与全国和天津市“道德模范”评选,我区“道德模范”数量居全市前列。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完成10个图书馆街级分馆和116个社区基层服务点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的群口快板身边的热心人入围全国群星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稳妥完成“飞地”治理等工作。社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创建民政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获得“天津市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示范区”等称号。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实现事故亡人起数、人数双下降。食品监管组织体系健全,建成全市唯一一家区级食品快速检测中心,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中期评估验收。平安河北建设成果显著,累计摧毁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3个,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命案破案率连续多年实现百分之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此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城区发展活力不足,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动能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优势特色产业不够突出;民营经济总量小,领军企业少,对区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够均衡,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第二节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河北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更加激烈,产业链分工和生产组织网络将面临重大调整。从国内看,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有利于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从全市看,天津进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攻坚阶段,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和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化解,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不利因素逐步消除,为“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新旧动能转换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区看,河北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度实施,有利于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空间优势,引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意风区在全市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意风区经营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有利于我区激活各类产业要素交融互动,拓展高质量发展的潜在空间。创新引领格局加快完善,以人工智能、5G技术引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重构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为我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区内各项改革持续深化,为我区解放思想、打破桎梏提供了动力。全市轨道交通建设大提速,我区规划及在建站点、线路众多,为地铁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区还面临宏观经济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城区间竞争压力加大等外部挑战,以及发展基础薄弱,产业层级较低,新动能支撑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够均衡,民计民生保障任务繁重等内部挑战。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区既处于发展方式深度调整期,也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关键是要胸怀“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方向,办好自己的事,既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又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三节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按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大都市的远景目标要求,到2035年,河北区品质实力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平安幸福之城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建成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现代新城区。城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优化提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空间结构、产业布局、承载功能更加优化,增长极、经济带拉动作用愈加凸显,新开河两岸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改革开放意识、创新创业氛围、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现代产业方向、中心城区特征的产业体系;居民基本素质、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形成竞争新优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第二章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举全区之力打造大意风区龙头增长极,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带提质增效,积极参与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品质实力之城、创新活力之城、文化魅力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平安幸福之城建设,为建设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现代新城区开好局、起好步。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系统理念、前瞻思维,加强对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把握,妥善处理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方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着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加快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解放思想、创新竞进,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全周期全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协同开放思维。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加快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共同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让市场化模式、专业化人才、高端化项目在我区落地生根。坚持生态优先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好生态环境治理的持久战。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建设运营模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蓝天、碧水、净土成为区域发展的金字招牌、核心优势。第三节发展定位和目标着眼于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量河北区的机遇、优势、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今后五年要聚焦“五个之城”建设,主动服务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定位,不断塑造和强化魅力实力彰显、宜居宜业并兴、创新创意汇集的“海河人文地活力新河北”,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发展质效显著提高。意风区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商户增收入、企业增利润、群众增幸福、政府增税收、区域增活力”的预期目标,有效带动周边地区整体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果丰硕,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动能引育效果逐步显现,智能科技等新业态新模式初具规模,产业结构和层级加速优化升级。创新创业氛围浓郁。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民营经济活力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数量质量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步伐、智慧城区建设明显加快,创新载体、应用场景支撑力度不断加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初步形成。人才强区战略效果显现,各领域各行业高端人才逐步实现汇集效应。人文魅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明城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历史文化底蕴得到有效挖掘与传承,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逐步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迈进,城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区环境持续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空间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制三化”等改革取得新成效。民主法治体系更加健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群众生活平安幸福。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应急处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卫生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安康。专栏1“十四五”时期河北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单位2020年2025年属性发展质效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1.7*6*预期性2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万家5.717.17预期性3各类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家6482预期性创新创业4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100150预期性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家219260预期性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0.9517预期性人文魅力7重点旅游景区年均旅游人次增长率%-4*3*预期性城区环境8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1.3完成市下达指标约束性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20.96完成市下达指标约束性1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63.965约束性11地表水达到或好于11I类水体比例%100完成市下达指标约束性群众生活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与经济增长同步预期性13新增就业人数万人2.2完成市下达指标预期性1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690预期性1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680预期性1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4.250预期性17新增养老床位张1192300预期性注:1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数据为五年平均数。2.辖区重点旅游景区年均旅游人次增长率指标2016-2019年年均增长率为12.3%,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年度增长率为-48.8%。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指标为2019年数据。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指国控断面。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发展强劲引擎立足比较优势,深化对接服务,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力支持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吸引更多首都优质资源参与河北区开发建设,打造以大意风区为代表的首都高端要素转移承载基地,全方位提升区域协作能级。第一节打造优质载体和特色平台推动高端产业跨区融合发展。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契机,坚持落实国家疏解清单和强化市场化招商两条腿走路,强化驻京招商制度,主动对接北京市海淀区、石景山区等重点区域,主动对接央企国企总部、科研机构、教育医疗机构、文博项目、行业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打造一批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项目。做好接链、补链、延链、强链,主动融入并成为京津冀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合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特色承接载体。整合盘活大意风区内洋楼资源和商务楼宇资源,着力提升功能品质,大力引进北京优质企业和项目,将大意风区建设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桥头堡加强对楼宇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重点打造茂业大厦、远洋大厦、旺海国际等品牌特色楼宇,形成“一楼一特色”“一楼一龙头”的发展格局。打造楼宇经济生态圈,优化存量载体、盘活闲置楼宇,通过腾笼换企、创新楼宇运营模式等,推动楼宇优化升级,不断降低楼宇空置率、提高贡献度。建设特色承接平台。瞄准北京创新创业要素资源,充分利用北宁湾创新创业基地、诺德中心等承接平台,大力引进一批知名科技孵化、共享办公类平台企业入驻。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挖掘平台型企业丰富的资源渠道,推进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企业落户。专栏2打造大意风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桥头堡”大意风区(其核心区为意式风情区,简称意风区),四至范围东至金纬路、京山铁路,南和西均至海河东路,北至狮子林大街,整体规划面积约为1.55平方公里。大意风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载体集中,有各色洋楼118处,重点商务楼宇14座,将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引进各类北京企业,以京津城际高铁为联通脉络,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双城记''的示范地。第二节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科技创新主体合作。深入开展与京冀地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支持河北区企业同京冀地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跨区域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实体,打造一批开源开放、共创共享的科技产业研发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采取共建科研实验室、委托攻关等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与推广应用。促进智力资源人才合作。坚持科研人才引进与科研项目合作同频共振,以人才优势赢得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聚焦人才放权、松绑、激励、服务等环节,赋予科研机构和领军人才更多自主权,引进、培育一批急需紧缺和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持人才智库建设,鼓励各领域人才跨市工作,确保人才引进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人才支撑。第三节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教育交流合作。完善与北京市的教育合作共建机制,推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各类院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协同。组织河北区各学校与北京相关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互访互学、课堂教学等校际交流活动,吸纳先进的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全区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实现双提升。深化医疗卫生合作。以医疗康复、医养结合、妇产、内分泌等专科为重点,采取合作办医等模式,对接引进京冀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京津地区健康养老产业向河北区转移,引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远程医疗诊断。与北京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定期到河北区坐诊、会诊。建立医疗人才队伍合作培养机制,培养医疗尖端人才。促进区域人文交流。与京冀地区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和节庆推介活动,共同打造一批京津冀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加大与北京地区的文博交流合作,借鉴故宫博物院、北京南锣鼓巷的先进经验,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或团队开发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加大与北京文化机构合作力度,共同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共创文化品牌。第四章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打造人才高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第一节全面增强创新能力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根植“创新兴则区域兴”的认识,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领域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以思想解放引领观念更新,以观念更新引导行动落实,在全区形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共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增强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激励广大企业家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梳理全区企业重大创新项目,在人才、资金、体制机制方面给予聚力支持。推进创新战略合作。与京津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打造我区科技创新大厦或科技创新基地。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交流合作,探索举办专项论坛等,扩大合作领域。补齐政、产、学、研、金、服、用的生态链条,形成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持续推进科学仪器和设备的开放共享,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研发。第二节加快建设数字城区加快数字化融合发展。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围绕数字产业发展,在区域内积极开发应用场景。增强大数据思维,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技术、管理、服务、产业创新,推动区域发展向数据共享、万物互联、生态共赢迈进。加强智慧民生服务。加快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政务、智慧停车、智慧安防、智慧社区等各领域建设,有力支撑新型智慧城区架构。持续聚焦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应用建设,加强对燃气、供热、供水等管网的智能改造。打通数据壁垒,加强数据采集渠道建设,实现数据共享。搭建“互联网+”政民互动平台,完善政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实施千兆光网和千兆5G的“双千兆”工程,探索推进5G在意风区、学校场馆、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景的试点应用。建设政务云平台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实现政务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全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转型升级。建设平战结合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动应急管理、网格化管理、社区综合管理、重点人员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构建快捷高效全覆盖的群众表达渠道,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第三节打造开放包容创新生态打造特色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融合。健全创业辅导制度,引入优质的法律服务、人才服务、科技咨询、金融服务等专业机构,营造“保姆式''服务的创新创业“软环境鼓励楼宇园区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力争到2025年,具备较强孵化能力的孵化载体达到8家。提升“津英汇”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影响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落实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归属制度,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支持智能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促进智能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搭建智能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建立“企业出题、能者破题”的揭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河北区落地转化。落实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大力支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河北区加快发展。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筹建科技引导基金;依托“津英汇”平台,联合社会专业投资企业,甄选前景好的科技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实现企业上市数量新突破。做实科技金融对接平台职能,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助推精准对接债权股权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创新创业公司债,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科技企业。第四节营造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引育集聚各类人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持续落实“111”工程,深入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海河工匠”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培育“杰出企业家”“新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显著提高“海河英才”计划引进创业型人才的落户比重。注重“项目+团队”模式,鼓励领军人才打包人才团队、技术专利等资源“带土移植紧盯区域定位和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和领军人才、优秀团队。积极探索项目承接、科研合作等柔性引进专家智力创新模式。增强引才聚才优势。举办创业人才项目路演和“创客快跑”创业集训营等系列活动,促进优质“人才+项目”落地落实。对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以用为本深化校地人才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为大学生群体创业提供服务。充分利用“津洽会”“华博会''"海外人才智力网上交流洽谈会”“京津冀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发布”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举办望海楼高端峰会,建立河北区专家工作站,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我区。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加强政策支持,着力解决人才关注的随迁安置、育幼就学等实际问题,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地。健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服务功能,优化人才落户、职称评审、绿卡申力、人才公寓申请、普惠型补贴申请等经办流程,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为高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和创业人才提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人才服务。第五章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大意风区龙头增长极聚焦文化创意、智能科技、商务商贸和现代金融四大主导产业,构建“一极三带多节点''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大意风区为龙头增长极,打造海河沿线、新开河沿线、中山路沿线三大经济带,建设提升通广智能科技园、中车科技创新城等多个产业节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专栏3河北区现代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图第一节打造文化创意、智能科技、商务商贸、现代金融产业集群立足全区资源禀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内涵,以智能科技产业为支撑,以商务商贸为品质提升途径,以现代金融为发展动力,打造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统筹区域文化资源,鼓励文化创意、文艺表演、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文创''产业发展。文化创意方面,构建“景区一园区一街区一社区”联动的新型文创载体,打造以展示历史文化魅力、聚集消费为目标的旅游景区、以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为重点的创意园区、文化创意产品展示消费为主的创意街区和体验式文化创意社区,打造全市文化创意数字产业高地;提升天津美院、工艺美院、美术中学品牌价值,建设天津美院新校区,打造文创人才集聚地;鼓励发展创意设计、文化影视、咨询策划、数字视听、艺术展示及衍生品等行业,继续办好天津国际设计周,开发全场景应用,集聚产业要素和企业。文艺表演方面,建设区文化馆新馆、曹禺文化中心,恢复民主剧场、曹禺剧场演出功能,举办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展览展示、艺术演出活动等,丰富文化供给,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建立红色旅游、名人故居旅游、特色风貌旅游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举办美丽河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创建,深入挖掘文化名人背后的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深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促进旅游消费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的文旅品牌。强化智能科技产业引领。踏准新一轮科技革命节点,瞄准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加快发展“智能+»类产业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缺失环节或短板,加快串链补链强链,积极促进工业制造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2.5产业,加快通广智能科技园、中车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有灵魂、有生态的科技产业园区。大力引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科技类企业,推进智能交通、智能安防体系建设,支持人工智能及衍生的各类“智能+”产业发展。围绕全市信创产业布局,鼓励发展信创产业。开发开放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钉钉数智园区、国网电商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实验室等一批智能科技类项目建设。实施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和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推动重点企业升级,持续开展“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细分产品市场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0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累计入库分别达到64家和2家。加快发展商务商贸。依托高端商务楼宇和洋楼资源,重点引进各类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职能总部或分支机构,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高层次的专业服务业;充分开发远洋大厦资源,建设远洋航运中心,发展航运服务业。延展地铁沿线商贸服务覆盖纵深,加快区域商业综合体、实体零售、社区商业等商业载体建设。积极融入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建设布局,高标准建设意风区商圈、大悲院商圈,推动首创大河宸章、和融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时尚品牌、高端酒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企业入驻,发展高端体验式消费,打造区域消费升级新地标。启动特色、活力、魅力街区打造,以意风区、致安里为起步区,分批推进天津美院、造币厂等片区提升,逐步实现多个特色街区错位联动格局。积极拓展“互联网+”模式,加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打造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15分钟便民消费圈构筑现代金融产业高地。积极融入天津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引进和培育各类法人金融机构,不断做大金融业规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推进产融结合、金融服务脱虚向实改革为契机,以数智金融法庭等项目为纽带,带动电子签章、存证、区块链、法律服务、金融资产交易、创新金融业务等产业的发展,打造创新金融新亮点。建设海河金融街区,以特色风貌为载体,以信息化服务为桥梁,以金融资产交易、大宗商品交易、跨贸易投资为纽带,推动投行私行、类金融机构、高端咨询业、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不断聚集,推进文化商业与金融信用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科技赋能、数字化引领、产融交汇的主题金融生态,构筑天津主题金融新高地。多渠道探索金融创新路径,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区内各类金融管理、投资、交易平台等业务升级,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有效支持。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推广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第二节打造大意风区龙头增长极坚持一流标准,按照文化搭台一文旅发展一商业繁荣一商务集聚一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举全区之力将大意风区打造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增长极,不断提升区域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打造全市独具魅力活力的特色商业街区。以文化为灵魂、商业为载体,深入挖掘洋楼、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底蕴,实施意风区特色商业街区综合打造工程,从硬件提升、空间优化、专业运营、业态丰富、扩大宣传、完善配套等多方用力,打造意风区知名商圈,将意风区“搞活搞旺''"办出品味提升硬件品质:统筹实施意风区提升改造项目,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景观风貌提升,打造美观舒适、便利安全、富有特色的街区风貌和硬件环境。优化空间布局:扩展意风区核心步行区,明确自由道、民族路、光复道街区功能;优化沿河商业节点业态,推动特色餐饮、精品零售、休闲娱乐等业态聚集;构建开敞空间系统,为各类展演提供载体空间。实施专业运营:制定完善街区商业规划,尽快引入管理经验丰富、既往业绩突出、商业资源众多的具有商业文化街区运营实力的一流运营团队,提升街区运营管理水平。丰富商业业态:打造集特色餐饮美食、文化创意活动、特色品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吸引一批高质量商家进驻,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持续发展意风区夜间经济,引进一批夜市消费品牌,开展夜游海河、夜购津货等夜市活动,打造“意风区不夜城”。加强宣传推广:围绕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多渠道网络宣传,与主流媒体、创作团队合作,策划拍摄相关纪录片、影视剧或实景文化主题演艺项目,鼓励意风区企业、商家自主开展宣传,不断提升意风区品牌知名度。完善配套服务:优化交通动线,完善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健全区域内咨询服务、交通指引等服务举措;聚焦管理智能、运营高效的目标,推动街区数字化改造、数字化管理,开展诚信示范街区建设,搭建连接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栏4意风区特色商业街区综合打造工程(一)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围绕交通路网、地面立面、绿化亮化、标识指引、设施设备等要素,加强街区环境改造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周边路网和交通设施,建设符合业态定位和人流需求的智慧停车场,打造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提高地面立面等环境卫生标准,增加绿地、休闲空间、游客服务中心、卫生间等场地设施。(二)丰富街区商业业态巩固意式、法式、德式等特色西式餐饮聚集优势,继续引入具有特色的新中式等餐饮业态。引进设计师店铺、精品零售、潮流主题旗舰店,鼓励引入进口商品直营店、跨境商品体验店等商业业态;引进具有文化特征的体验式消费业态,如独立书店、小型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三)打造“意风区不夜城”打造涵盖“食、游、购、娱、体、演”等的多元夜间经济消费市场,引进一批夜市消费品牌,探索举办夜游海河、夜赏津曲、夜购津货等体验活动,策划举力,意风区之夜”主题活动,将意风区打造为天津的“不夜城”。(四)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多措并举打造科技、文创、商业、文旅四大板块,支持商业街区发展。打造集消费者、经营者和管理者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平台,提高街区智能化水平。打造意风区诚信示范街区,“一户一档”开展“诚信经营星级商户”评比。(五)扩大宣传影响力发挥名人效应,策划意风区室外主题活动;与相关节目制作方联系,争取将意风区作为综艺活动、文化活动的外景地;在意风区内打造多个创意节点,在马可波罗广场等地点开展系列活动,利用各种短视频平台扩大宣传影响。打造全市知名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依托大意风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