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中文.docx

    • 资源ID:1234161       资源大小:42.2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中文.docx

    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名称:青海师范学位授予单位大学代码:10746名称:中国语言文学授权学科代码:050101口博士授权级别0硕士2024年2月20日编写说明一、本报告按自然年编写。二、授予学科(类别)代码、名称和级别按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参评学位点名单填写。三、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四、本报告正文使用三号仿宋,纸张限用A4o一、总体概况(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是青海省最早设置的汉语言文学学科,1978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1997年9月被青海省教委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二级学科授权资格,2006年获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二级学科硕士授权,2011年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7个二级学科共18个专业方向招生。在学科建设上,秉持“巩固基础、注重均衡、保持优势、彰显特色”的建设理念,在保持传统基础学科整体发展的同时,密切追踪青海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建设与本地文化事业密切相关的特色学科,力争创造具有本土特征、在省内乃至国内的地域文化研究中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学科方向。目前,在西部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研究、藏族语言文学研究、青海方言研究、青藏高原区域文化及西部地域文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个性鲜明、有一定优势的学科方向,学科影响力日渐扩大。(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简介1 .培养目标第一,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建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实际工作者;第二,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深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第三,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基础教育行业、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理论宣传及实际工作。2 .培养方向学科下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等7个二级学科专业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藏语言文学研究是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集特色与优势于一体的研究领域。该二级学科先后获批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青海省省级重点学科,为青海省优秀教学团队(2009)、国家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处于领先地位。学术带头人扎布教授所提出的藏族古典文学“三种类”、“七体裁”的分类方法已成为藏学界公认的藏族古典文学分类标准,其主编的藏族文学史已成为国内民族院校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的通用教材。该学科承担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研项目“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测试标准研究(藏语文)”已于2015年12月顺利结项,并开始逐步推行运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是青海师范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研究方向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上世纪60年代初,本学科的姜书阁先生所著中国文学史,是国内第一部个人独立完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经过聂文郁、姜书阁、董家平等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学术根基,目前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转型、古典诗学、“红学”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研究队伍整齐、生源充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向是青海师范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研究方向之一,从20世纪80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老一辈学者范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范亦豪的老舍研究、陈丙寅的现代诗歌研究在国内有广泛影响。新一代学者秉承本学科优秀学术传统,在中国西部地域文学、当代藏族作家汉语写作研究等领域有新的拓展,形成了研究特色。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报考本专业研究生人数连年增加。文艺学作为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传统优势的研究方向之一,1980年代初开始招收研究生,知名学者周宁、金元浦等曾在本学科就读。本学科学术传承悠久,学术积淀丰厚,目前在古代文论、中国美学、民间文艺学等方面在国内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汉语言文字学是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传统优势的二级学科,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老一辈学者张成才教授在方言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新一代学者承继本学科优良学风,积极开拓研究领域,目前形成了跨语际语言研究、西北方言、民族地域语言融合、古文字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研究队伍整齐、生源充足。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向是青海师范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优势的研究方向之一,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依托西北地理及人文历史的丰富资源,在西部地区的汉文古文献和藏语文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领域形成了学术优势,并且努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是自2012年起开始连年招生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目前与盐城师范学院世界文学学科合作,有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比较文学两个稳定的招生方向。在中国当代地域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中外文化关系比较等研究领域有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以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不断增加,学科声誉逐渐提升。(三)学位点研究生基本状况本年度本学位授权点研究生一志愿报考率为300%,招收人数23人;毕业人数30人,学位授权人数30人。目前,本学位授权点在读研究生95人。(四)学位点研究生导师状况本学位点共有研究生导师24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兼职导师3人。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开展研究生的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一直以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理论指导,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党的理论知识的教育,研究生党支部会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引导和促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加深对党史、国情的了解,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困热情。同时使大家对党的基本理诊知识、当前国际、因内重大问题等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切实提高我院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党性的修养,提高党员、积极分子对的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二)以研究生党建为中心,积极发展优秀研究生党员,建好党员队伍,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全作用,我院针对实际进行创新支部建设。随着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党支部硕士研究生党员人数已达33人(正式党员27人,预备党员6人)。为了进一步帮助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干部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研究生党支部会不定期召开内部培训与交流会议,提高我院同学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论知识素养,积极探索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平台,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文化、艺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陶冶情操,使研究生们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升华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工作(一)制度建设本学位点依据青海师范大学十四五规划关于学科建设的相关要求与目标,以及青海师范大学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青海师范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俺就剩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结合本学科实际,从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监督、奖助体系、导师及学生管理,以及研究生就业规划,涉及人才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本年度,围绕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奖助学金的效能,修订完善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条例,制定研究生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文学院关于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文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细则,力求研究生培养、管理和研究生导师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师资队伍本学位点现有专职教师60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31人,占比近52%,作为教学科研中坚力量的35-55岁教师41人,有海外学习培训经历的教师12人,占学术队伍总人数的20%o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青海省专家2人、入选青海省千人计划15人、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人、青海省教学名师2人,入选中组部、教育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3人;队伍成员中多人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理事。现有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藏语言文学),一支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多门省级精品课程。学科团队成员学历学缘结构趋向合理,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大多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成果产出连年增加,是一支能够满足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学术队伍。(三)课程教学本学科将人才培养视作核心目标,历来重视课程建设,规范课堂教学,以保障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授权点在专业基础课、方向课的建设中,强调及时补充学界新成果,保证课程的学术质量以及前沿性和科学性,同时,依据学术团队成员自身的研究领域,创设有个性特色的选修课程。本年度继续完善在一级学科的框架下的课程体系,加大了学科通识课的比重,在选修课程中逐步增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四)导师指导依据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工作条例和本学科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规定,明确研究生导师负有制定研究生学习规划、业务指导、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职责,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学科时常在工作例会中,对研究生导师的职责进行强调,并进行监督检查。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学生的学术背景和知识背景,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负责学生的学术训练和论文写作,并给予学术道德和规范的指导;2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将思想引导和教育贯穿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3 .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给予指导。(五)学术训练本学科将研究生的学术训练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之中,专职教学干事配合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提供助教、助研岗位,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本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之中,已形成长效机制。本年度,硕士研究生参加相应专业方向学术会议10余次。本学科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相关专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学术夏令营等方式进行深度学术交流。(六)学术交流本学科与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联合培养的机制,每年需安排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赴上述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本年度选派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古代汉语方向两位硕士研究生赴北京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学科教师多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从年初的第五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域外汉籍研究工作坊交流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汉藏语言文化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第十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学术研讨会,2023年全国研究生导师第五期培训班,2023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与实务培训班,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甘青民族走廊暨青藏高原历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学术研讨会,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2023年中国民俗学年会,到年终的联合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班,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论坛,青裸酒文化博士高峰论坛,第十届北方言与民俗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二届全国汉语方言学年会,本年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师共参加17次学术交流活动。(七)质量保证本学位点所在院系的学术委员会负责监督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相应的制度规定,从培养方案的执行、课程设置和课堂讲授、学术论文的规范及评审、就业状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多角度、全方位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把关。本年度特别强调了过程性指导,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本授权点各专业方向均设计了缜密的选题、开题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位论文标准,规范指导论文写作。坚持学位论文双盲审制度,以及论文查重机制,对查重过程中发现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现象,按相关条例进行严肃处理。(八)就业发展2023届毕业人数30人,学位授权人数30人,就业率达100%,2023届毕业生毕业后在高等、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以及在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研究、宣传等实际工作。四、研究生教育支撑条件(一)科学研究2023年,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西部项目1项,目前,本学科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冷门绝学项目、一般项目、西部项目合计9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CSSCl刊10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二)支撑平台本学科为青海省重点学科,现拥有国家藏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民委藏汉双语人才培训基地、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青藏高原民族宗教与社会历史研究中心、青海地方文献研究中心、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青海省藏汉双语教学研究会等7个相关国家级、省级研究平台。每年都有专项建设经费的投资,专业图书资料室面积达1000平米,拥有专业图书5万余册,能够满足研究生上机、查阅资料和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要求。另外,学校图书馆藏有数目客观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专业书籍,并开通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期刊网、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文献设备,基本满足本学科研究生查阅资料的需要。(三)奖助体系根据学校“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三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同时考虑本学科所在院系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细则和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三助”工作实施细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五、学位点服务贡献典型案例依托书院,面向社会举办讲座,弘扬传统文化。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鼓励本学科学有专长,有创造性学术观点的教师走向社会,把个体的研究心得推向更广阔的领域,因此,本学科研究、教学人员经常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传播知识,弘扬文化,启迪人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学科左克厚教授于2016年,创办了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公益性书院“有源书院”,迄今已坚持了8年。有源书院依托本学科,通过讲座形式,面向社会公众传播弘扬传统文化,书院的授课内容以左克厚教授讲授儒学经典为主体,同时本学科研究人员并邀请其他院校的知名专家讲授历史、民俗、心理、西方文化等学科内容,显示了广采博纳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胸襟与视野,贯穿着深厚的人文情怀,意在引导受众领略中华文明的价值与魅力,追求真善、包容、理性的精神境界,在对传统经典的阐释中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怀。有源书院在青海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声誉,创办人左克厚教授被评选为青海省全民阅读推广人,书院也被青海省宣传部评选为全民阅读推广先进单位。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第一,教研队伍老化趋势明显,46岁以上教师过半,年龄结构不合理;第二,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外,本学科大部分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界的影响力不足;第三,缺少重大研究课题,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不多。(一)改进目标本学位点针对所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确定了相应的整改目标,即:围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心,全面提升本学位授权点的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人才引进机制的改进与完善,搭建有发展前景的学术平台,汇集优秀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学术素养高、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有成长性的教研队伍。通过保障机制的创新与切实实施,保持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为龙头,多研究方向均衡发展,在特色研究领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提高学科声誉。(三)改进措施1.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教研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的优化和提升,主要着眼于人才引进和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拟采取以下方式,首先,充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对口帮扶青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有利契机,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充实本学科的学术骨干力量,进而提升现有教研人员的教研水平;其次,利用对口帮扶单位的教研优势,培养师资,提升学历层次;再次,加强对年轻化的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即需要将年轻博士及有专业水平的教师纳入到教学及导师团队中,从而进一步整合师资力量。2 .加强研究生培养与管理。首先,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目前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已经形成,需继续提升课程的内涵和学术含金量,着重打造一批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高质量选修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其次,加强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与质量监控,阶段性地组织小型研讨会,监督并确保研究的方向性与质量,严格选题、开题、查重、送审、答辩各个环节,研究生导师严把质量关,杜绝学术违规,切实保障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再次,加强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同时,加大对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支持力度,努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3 .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对高质量、高层次、学术科研成果产出的支持力度,提升科学研究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教师科研成果并不突出,应从资金扶持等机制入手,鼓励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积极申报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积极推进现有科研项目的尽早结项并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真正反映学科的内在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成果支撑学科发展。4 .强化学术交流。加强对教学科研团队参加境内外高水平会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举办有影响立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以学术交流带动教学科研骨干的培养,增强教学科研实力。5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生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注意事项

    本文(学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中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