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docx
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引言近年来,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高要求,督促事业单位加强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视,积极落实双核算模式,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各级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提高财务管理质效,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但不少事业单位实际管理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不规范、风险防范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财务管理价值发挥。因而,对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策略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一)加强资产和负债管理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各类财务数据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反映单位的负债情况和部门预算管理成效。在新会计准则中,要求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准则,有效提高部门预算管理能力,全面了解单位的负债情况和资产状况,加强资产管理1。同时,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使事业单位对收支流程进行再造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有效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降低财务风险问题出现的概率,为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重视财务监督管理在新会计准则中,将事业单位资产分为流动和非流动资产两种类型,将负债分为流动和非流动负债两种类型,并且对会计核算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整体规划,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信息资料的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以新会计准则有关要求为指引,对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动态监督国有资产使用及管控情况,优化会计处理模式,督促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质效。(三)促进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新会计准则中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单位在财务会计中应用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应用收付实现制,不但要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要有效地对运营成本支出、社会服务能力、公共服务理念等进行结合,而这正是绩效评价机制的优势领域。事业单位要以新会计准则要求为基础,积极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激发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为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奠定基础2。二、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一)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未能及时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调整,使得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存在不匹配的问题,无法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同时,一些单位未能对财务管理的范围进行明确,未能将制度覆盖到财务活动的所有环节当中,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二)预算管理规范性不足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路径,也是其高效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但实践中不少事业单位并未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预算工作的开展只是根据上级要求简单编制预算,甚至还存在博弈行为,不准确核报预算数据,导致预算指标缺乏合理性,且预算执行监督也不到位,限制了预算管理效用的发挥。(三)资产核算难度增加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多项资产会计科目,对核算内容和范围进行了调整,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出现变化,资产报表项目范围扩大,这些都对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单位许多会计人员未能根据有关变化要求对自身知识体系进行更新,对信息系统功能的掌控不够熟练,资产核算受人工因素的影响较大。(四)财务风险防范缺乏科学性首先,新会计准则对记账规则进行了调整,对财务人员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如会计人员没有熟练掌握记账规则,则难以正确区分预算和财务会计科目,容易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关的会计处理不当,从而造成核算风险问题。其次,多数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会计管理体系,但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项目和公用经费分配不合理,这都容易加大资金结余、挤占挪用等风险。最后,一些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未能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存在一人多岗的问题,影响风险控制效果。(五)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许多单位缺乏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未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资源的调配,不同部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数据口径各不相同,不利于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同时,许多单位引入的系统软件与新会计准则要求不匹配,缺乏专业人员对各个模块进行升级,影响了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无法为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三、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建议(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指引和保隙。事业单位要以新会计准则有关要求为基础,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首先,事业单位内部部门较多,工作内容复杂,财务管理需求各不相同,单位要对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审批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其次,事业单位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从制度层面对各个部门和不同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行为的监督管理,为财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3。同时,事业单位要实行轮岗制度,使职工能够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方法,提高职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单位业务和财务的融合,不但可以避免员工在同一岗位长期工作形成懈怠消极情绪,而且能够形成彼此监督的工作模式,降低财务管理工作中人为失误引发风险的概率。最后,新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双报告机制。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要求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优化,对报告编制流程和方法进行更新,保证财务报告能够精准反映单位的运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为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整提供依据,为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奠定基础。(二)规范预算管理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现全员参与。同时,单位要设立独立的预算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由各部门管理者或负责人组成,根据各个部门工作任务编制预算基础数据后,再由财务部门汇总和平衡以后上报给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其次,事业单位要结合往年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根据长期发展目标、经济政策、行业趋势等因素确定预算目标,细化分解后形成具体的预算指标,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角色定位,根据不同项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预算编制方法,积极创新预算编制流程,从而编制出与业务实际需求相匹配的预算方案。再次,事业单位要对预算方案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对预算指标和实际执行的偏差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从而保证预算的高效落实。同时,预算一经确认原则上不可调整,但是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预算无法执行时,要及时向财政部门申请进行预算方案的调整,避免出现盲目或者随意调整问题,从而保证预算的权威性。最后,单位要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进行有效对接,根据各个部门和不同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考核指标,有效反映和评估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和考评机制挂钩,以此来约束或激发各部门人员执行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三)加强资产核算管控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以双核算机制为基础的资产核算机制,不但要对所有权归属单位的资产进行核算,还要对融资租入或者借入的实际控制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要结合双基础核算要求,对内部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持续优化,保证其与新会计制度的匹配性。其次,事业单位要通过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有效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对资产投入产出效益的关注,根据经济事项实际需求对资产进行科学调配,对资产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和科学评估,利用最少的资产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再次,事业单位要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对计提折旧方式进行优化,对实际运行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或者浪费问题。最后,事业单位要积极学习优秀企事业单位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求进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配备资产采购管理、资产日常维护、资产调配、资产处置、会计核算等模块,提高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实现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资产管理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为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四)从严防控财务风险首先,优化财务流程。事业单位需基于规范性、合理性原则,结合财务管理转型要求,对现有财务流程进行梳理,消除冗余,推进流程再造,为会计核算等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精细化和科学化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项目资金支出、公用支出、员工经费支出等科目进行细化,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有效控制预算失真风险问题,保证预算方案的高效执行。同时,单位要加强对资金支付审批工作的重视,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在进行大额资金支付时,要建立完善的集体决策机制,保证资金支付的规范性。再次,事业单位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平台的建设,精准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通过量化指标的设置,及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并及时应对,避免风险损失扩大。此外,事业单位还需健全财务内控体系,从制度层面进行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稽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资金审批制度、资金报销制度、采购制度等,对财务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对风险出现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后,事业单位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对财务岗位设置进行调整,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关键岗位中配备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训I,降低人工操作失误引发风险问题的出现概率。(五)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单位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搭建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事业单位要对内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增加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从战略角度进行整体规划,积极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有效对接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统一数据口径标准,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快速传递和高效利用。其次,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科目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系统进行升级,结合新会计准则要求增加新的科目,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进行充分融合,满足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再次,事业单位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实际要求对系统进行更新,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软件开发,结合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调整,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效率,实现业务和财务的深度融合,为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提供助力。而且,事业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积极与软件公司合作进行系统升级,按照各个部门工作需求进行系统访问权限的设置,通过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等的应用,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避免出现数据泄露或者遗失问题。最后,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在进行职工招聘时,不仅要对他们的财务专业知识进行考察,还要对信息系统操作能力进行评估,从而积极引入年轻员工,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单位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到单位召开讲座,使他们成长为掌握专业财务知识且精通信息系统操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结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对会计体系进行优化,有效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单位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重要指引。为此,事业单位要积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资产核算管控,科学防范财务风险,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为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