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docx

    • 资源ID:1236521       资源大小:18.2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docx

    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状元”这个名字曾经风靡整个中华大地。千百万土子追逐着这顶桂冠,希冀通过金榜题名,步入政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中国科举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在这1300年间,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另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设进土科,但由于历史湮没,隋炀帝时的开科情况今己不详。一般认为,中国科举史上有名可查的第一位状元(文科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但这一说法也有争议。“状元”一词始于唐朝。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时人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又称状头。唐代一般不举行殿试,会试就是最后一次考试,所以状元就是会试第一名。但唐朝状元并没有高出一般进士之上的特殊荣耀,也不为史书所特别记录。如王维、柳公权等人,史书中只称“中进土”,并不强调其状元头衔。唐朝状元含金量低,究其原因就是唐朝的试卷不仅不糊名,考官还会根据考生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决定录取与否。所谓“行卷”,就是考生们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呈送给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在唐朝,名门望族有“五姓七望”之说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王维即是出身太原王氏。“安史之乱”后北方生灵涂炭,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超越北方。南方状元的人数占比,也从“安史之乱”前的一成多上升到三成以上。到了宋朝,南方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宋初的时候,通过大运河、汴河运达开封的南方漕粮为400万石,几十年后这一数字就增加至700万石。而整个北方黄河流域运抵京城的漕粮只有200万石,由此可见南方的富足。百姓生活富足,就要开始增加教育上的投入。在唐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赵匡胤作了两大改革。一是废止了唐朝以来的“公荐”制。考生再也不能从达官贵人以及主考官处获得推荐。二是开启了殿试,进士们都成了“天子门生:这两大改革,都能减少营私舞弊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主考官在评选时作弊,后来又有了“糊名弥封”和“善录法”。这些举措,都大大增加了进士乃至状元的含金量。在唐朝,士人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而到了宋朝,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据统计,北宋168年,前后共任用宰相71人,其中进士出身64人,非进士出身仅7人。到了南宋,北方沦为故国,南方免于战乱,社会安宁,无论是状元数量超高的江浙和福建地区,还是其他省份,其州学和县学的普及率都在90%以上。到了元朝,南方士子的才学却无从发挥。朝廷78年不开科举,后来虽然开了科举,但其制度设计在各方面对南方人都不公平。即便侥幸中了进士,也只能做小官。绝大部分文人入仕无门,便加入到元杂剧的创作队伍,倒是促成了元曲的空前繁荣。明仁宗洪熙二年(公元1425年),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制定办法,卷子照样弥封誉录,但注明“南”“北”字样,分配名额是“南六十,北四十”。南北分卷取士遂成定制。到了宣德年间,又从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规定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明朝276年间共出了89名状元,其中南方78人,北方11人。这个比例,大概就是南北方士子水平的真实差距。清承明制,只是在南北分卷制度的基础上,发展为分省定额取中制,区域配额越分越细。在114名状元(其中有2个满人状元,1个蒙古人状元)中,南方占了100人,其中经济发达的传统考生大省江苏、浙江占了七成。北方只有11人,排名前列的是山东和直隶,这两个省都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省份,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是当时北方最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来自运河沿岸的城市。据说清朝的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痴爱书法,因此,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所选出的状元大都是那些书法出众的考生。比如,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所以他在选状元的时候首先要看哪个考生的书法最接近欧阳询的风格。所以,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的状元邹忠倚和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的状元孙承恩都是用欧阳询的字体写的考卷,被顺治皇帝一眼看中,选为状元。康熙皇帝喜“二王”的书法,所以,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的状元归允肃、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的状元蔡升元、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的状元汪绎的字体学的都是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中国共有700多位状元,照理应该有700多份状元卷。但由于历代战火的原因,使得大部分状元卷都流失了。如今现存唯一的一份是明朝赵秉忠的状元卷。这份状元卷由于各种原因流落民间,现被当作国宝存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状元卷为22折册页,每折高47.6厘米,宽14.1厘米。正文15折,每折6行,行满32字,全文共计2460字,通篇以字径1厘米的小楷写成,并以朱笔句读。其点画循规蹈矩,结体严谨工稳,综观之,虽稍有生气不足之缺憾;细察之,却不乏匠心独运之佳构。更为可贵的是,在这场决定其去取进退和前途命运的殿试中,赵秉忠仍能把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政论文章书写得从从容容,笔笔不苟,字字匀停,从中不难看出这位年仅25岁的考生所具有的笔墨功夫。他的这份考卷最终以文章、书法俱优而征服了担任评判的9位读卷官,在296份殿试卷中脱颖而出,并博得万历皇帝龙颜大悦,在卷首御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于是,赵秉忠便题名金榜之首中了状元,他的这份殿试卷也就成了“状元卷工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直隶河间府肃宁(今河北省肃宁县)人。刘春霖家道贫寒,幼年时曾跟随父母在济南生活,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深受老师喜爱。刘春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晚年,他为了生存,坚持以写字卖文筹资。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在当时有较大影响。退隐后,以状元之名,润笔卖字,应接不暇。他的书法Bl匀平正,为典型之馆阁体。当年翁同稣看见还没有登第的刘春霖的笔墨,曾惊叹不已,预言他将大魁天下。刘春霖曾出版小楷字帖大唐三藏圣教序文昌帝君阴鹫文闲邪公家传兰亭序灵飞经等多种。从传世的作品来看,隶、真、行、楷皆为所长。现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中收藏有刘春霖的多件作品。

    注意事项

    本文(漫谈中国古代状元文化.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