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研究.docx
职业教育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研究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邵阳地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积极引导卫生、教育、农技等乡村振兴急需人才向基层流动,鼓励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等各类人才下沉一线,持续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职业教育在邵阳地区乡村人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着坚实保障。但邵阳地区在职业教育培养依然存在着重要性不足、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契合性不强,“产教”分离,企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优化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融合培养成效、树立职业教育助农发展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增强产教融合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乡村人才振兴路径。关键词:职业教育;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近年来,随着邵阳地区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人才短缺和技能不匹配的问题。可见,作为一种培养实用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在培养乡村人才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应用。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教育效果不佳、乡村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脱节、乡村人才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创新和完善职业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乡村人才的需求和期望成为邵阳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索职业教育在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路径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实用、具体和创新的策略建议。一、职业教育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现状(一)邵阳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邵阳市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努力方向、准确把握邵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形势0聚焦重点任务,奋力推进邵阳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就大批“邵阳工匠”新生代。传承楚怡职业教育精神,打造邵阳职业教育品牌。聚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深度对接产业发展,形成产教共生共荣格局。截至2023年11月,邵阳市共有各类职业学校59所,中高职在校学生12万余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学校6所,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1所,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1所,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5所,省优质专业群2个,省骨干示范民办职校3所,省卓越中职学校3所,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12个。全市职业教育开设学科覆盖8个大类、71个专业,涵盖学前教育、医卫、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校学生11万余人。根据邵阳市人力资源网公布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全市共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566人,其中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2589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1678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299人;承担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22人次、直接培训贫困人口35356人次;冬春季农业科技大培训18.93万人次。邵阳市职业教育发展为邵阳市人才培育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二)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必要性邵阳市地处湖南省西南,下辖3区、7县,代管2个县级市。2022年底邵阳市常住人口6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4万人,农村人口297万人。邵阳市紧跟湖南省“十四五规划”战略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只有引进、培育乡村发展的专业化、技能化人才,才能助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现阶段,邵阳市乡村振兴在取得成效的同时,面临诸多,尤其是在乡村人才培养与振兴方面。为了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对邵阳市乡村人才培育的必要性,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以揭示职业教育在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中的价值。首先,追本溯源。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只有引得进、育得出、留得住高素质人才,才能增强乡村振兴活力,激发乡村振兴潜力。根据邵阳市人力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邵阳地区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率从2018年的22%上升到了2022年的28%,其中大部分流失群体为18-35岁的年轻人,人才流失对乡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分析发现,劳动力资源流失的原因是乡村地区缺乏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教育资源,无法为新型农民提供匹配的工作。其次,职业教育育人原因。根据邵阳市人力资源官网公布数据可知,2022年邵阳乡村地区职业教育覆盖率仅维持在18%左右,与城市地区95%的职业覆盖率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这意味着大量的乡村人才并未得到适当的职业培训,导致他们难以适应现代化乡村的发展需求。数据显示,那些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乡村居民,其平均月收入比未经培训的居民高出30%。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在提高乡村居民经济地位上的重要作用。再次,职业教育对乡村的整体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开展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乡村,与未开展过职业教育的乡村相比,其经济发展速度同比增长25%。由此说明,职业教育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助推乡村经济的稳步增长。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对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政府、企业、乡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如此才能确保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二、当前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一)职业教育培养的效果相对不佳据资邵阳人才网统计数据分析可知,2019年参与邵阳地区乡村职业教育的学员中,仅有45%表示他们所受的培训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而35%的学员认为所学内容与乡村发展需求存在脱节。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乡村地区的职业教育覆盖率逐年增长,但学员就业率并未同步上升。在完成职业教育的学员中,只有60%在毕业后的一年内找到了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工作。同时,当地企业表示,仍难找到拥有所需技能的人才,这暴露了职业教育内容与乡村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由此可见,虽然职业教育在乡村地区己经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其培训效果仍旧不尽如人意。这不仅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也使得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进一步加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必须对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革,确保其真正符合乡村地区的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二)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基于邵阳地区人才网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邵阳地区乡村地区,仅有32%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教育是其改变生活和提高收入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有56%的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传统农业技能足以维持他们的生活。过去5年,尽管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上的投资增加了25%,但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乡村人口仅增加了8%。此外,当地教育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频率也相对较低。此外,邵阳市“乡村振兴”调研小组对该市108家乡村企业进行调研,研究发现只有19家表示曾与教育机构进行过合作或沟通,意在明确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和需求。这种脱节进一步导致职业教育难以满足乡村地区真正的需求。以上数据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大部分乡村地区的居民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许多人仍然沉浸在传统观念中,误以为职业教育与乡村地区的发展无关或者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这种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低估,不仅制约了乡村地区人才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进程,还使得政府和社会在职业教育上的投入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加强乡村地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改变传统观念,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发展契合性不强在2020邵阳地区人才网当对邵阳地区乡村的企业及合作社进行调研时,发现有53%的受访企业表示,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与他们的实际业务需求不完全契合。同时,该研窕还发现,尽管乡村中的职业教育参与者增加了,但能够直接服务于乡村产业链的技能人才仍然短缺,仅占26%。进一步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虽然乡村地区的技术职业学校数量增长了15%,但涉及乡村特色产业、农业技术等与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专业开设却只占到全部课程的21%。这进一步导致了大量的毕业生很难在乡村找到与其专业相匹配的工作,造成人才和岗位之间的错位。从政策层面来看,尽管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具体到执行层面,仍然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2021年,邵阳地区针对乡村特色产业的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仅占总投资的18%,而大部分资金仍然流向了传统的、与乡村振兴关系不大的专业。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明显的契合性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也限制了职业教育的潜在价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重新评估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确保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的真实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汽(四)“产教”分离,企业参与度不高根据邵阳市工商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邵阳地区乡村地区的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率为29%。这意味着,超过70%的企业并未与教育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大了“产教”之间的鸿沟。此外,对于那些己经与教育机构建立合作的企业来说,多数仅仅停留在表面合作的层次,如提供实习名额或者捐赠设备。但在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核心环节,企业的参与度仍然相对较低。数据显示,只有8%的合作企业参与了与其业务直接相关的课程内容的制定。“产教”分离的现象还导致了一种负面循环。由于教育机构难以获取企业的实时需求,导致培训的学员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这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和参与意愿。以2021年为例,约有五分之二的乡村企业表示,他们更愿意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员工,而不是刚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员。这种“产教”分离的局面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效果和乡村振兴的步伐。三、职业教育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探究(一)健全政策机制,优化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融合培养成效2019年,湖南省颁布了湖南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简称计划),明确了乡村人才引进、培育的政策机制。为紧跟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邵阳市积极贯彻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方案,制定了符合邵阳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制度保障。第一,培育政策制定。邵阳市积极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以“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定向扶持”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体系,出台邵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办法,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林农)职称评定试点。第二,多元培育模式打造。邵阳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综合培训基地、田间学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培养农民大学生。第三,职业教育激励引导。邵阳市积极落实湖南省“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探索制定“乡村工匠”评价办法,建立“乡村工匠”认定发证制度,每年培育100名以上有一技之长、带动能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开展“三支一扶”工作,争取每年选聘3-5名大学生到乡镇一线工作;加大“农村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和“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力度,每年定向培养100名定向乡村人才;设立人才激励机制,对获得省级特殊津贴的乡村人才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乡村人才,一次性给予20万的奖励。此外,邵阳市鼓励乡村人才开展职业资质考核,对考取副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才给予一次5万元的奖励,对获得正高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乡村人才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完善的乡村人才培养政策保障机制以及职业教育融合机制为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二)将职业教育嵌入乡土文化,树立职业教育助农发展理念职业教育在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针对邵阳市部分主体职业教育重视度不足问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与乡土文化的相互融合,来增强邵阳地区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树立职业教育助农发展理念。以邵阳市邵阳县五峰铺镇新田村为例,这里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以及民间故事。2021年,邵阳学院以“三下乡”为主题,启动了“文化+技能”双培养模式。除了常规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引入了当地的传统陶艺、民族音乐等课程。而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邀请了当地的老艺人作为客座讲师,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背后的文化与历史。首先,文化合作。邵阳学院艺术学院专业与五峰铺镇新田村合作,筹建“农耕文化展览馆”,弘扬乡土优秀文化,传承乡间世俗风情,讲好乡村发展故事,激励和教育子孙后代;举办“农民丰收节”,展示劳动成果,丰富活跃乡村节日文化,增强村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邵阳学院旅游专业与五峰铺镇新田村签订人才合作战略,为新田村弄子口旅游景区提供专业旅游人才。在职业教育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下,新田村构建了“文化+旅游”模式,每年吸引10万游客,旅游收入超580万。邵阳学院每年为新田村输送旅游策划、旅游导游、产业规划等人才数十名。通过将职业教育与乡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又深知本土文化的乡村人才,还能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的整体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文化支撑。(三)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乡村人才职业教育供需对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当中,要做好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与乡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吻合,这样才能培养符合乡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当职业教育能够打破传统模式,与现代产业和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其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更多活力。为实现此目标,邵阳市教育部需要与企业、乡村社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进行深入合作,确保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同时,鼓励教育机构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如现场实习、项目合作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培养模式,打破受到传统产业限制的桎梏,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邵阳地区乡村人才的振兴,为乡村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例如,2023年11月,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师生到邵阳市洞口县长青开展以“科技支农助农赋能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长青柚子、雪峰蜜橘滞销问题,学院师生制定了支农、助农详细计划,从直播助农、采摘打包果子、科普果树冬季修剪、保护树体越冬、土壤深翻、合理施肥等环节作出详细部署。学院师生在园区采摘5000斤柚子、雪峰蜜橘,并开展直播带货,从口感、品质、种植等多方面进行宣传推广,拓展了果园销售路径。此外,学院师生以“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为农户答疑解惑,为当地农户传授果树越冬的最佳养护方法,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模式,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帮助果农提升科学种养效能,受到了果农们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要真正发挥职业教育潜力,需要确保其培训内容能够高度匹配乡村真实需求,同时要求教育机构放下身段,与企业、乡村社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教育培训的内容与乡村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以及具体的人才需求之间能够实现紧密的对接。(四)增强产教融合力度,激发企业育人潜力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向互动。要实现乡村人才的持续振兴,就必须确保他们获得的教育和培训能够满足当地产业的实际需求久可以增强职业学院、人力资源机构与邵阳地区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向学院提供所需技能和人才的反馈,学院则根据这些反馈设计课程和培训项目。当企业计划开展有机蔬菜的生产和加工时,可以加强与学院合作,共同开设有关有机农业技术和标准的培训课程,确保及时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产教融合合作模式不仅确保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为乡村人才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反馈渠道,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终身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与产业发展同步的步伐。此外,职业教育主体可以积极探索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合作,比如与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激发企业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潜力,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例如,为实现“懂知识、会技能”和“促就业”两手抓,邵阳职院紧随国家政策,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需要,与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合作,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调整专业结构和学科专业建设。同时,邵阳职院构建了“一站一院两平台三中心”,与比亚迪等企业合作,激发企业育人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培育服务。四、结语职业教育在邵阳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产教融合不仅将帮助乡村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还将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机会,为乡村注入持续的活力。未来,期望看到更多的乡村地区采纳并实践这一模式,将职业教育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推动邵阳地区,乃至全国的乡村走向繁荣与进步。参考文献:黄新谋.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中国果树,2023,(10):162-163.2杨凌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与路径J.中国果树,2023,(11):147.杨红荃,李佳.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21):104-111.4卢会翔,刘义兵.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表征、逻辑转向与未来图景一一以重庆市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3,(21):28-35.5管春玲.职业教育对培养农村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路径探析一一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论J.中国油脂,2023,48(10):165.6石云生,宋尚昊,张晴等.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本的引流及增值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3,(10):96-99.7王梦茜.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路径J.农业经济,2023,(10):103-104.8邓文勇,孙婵婵.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20):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