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全新精选.docx
前言2内容摘要2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3(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3(一)国际收支主要状况3二、差额形成的原因7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10(一)政策性建议10(一)贸易性建议11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12(一)形势展望12(一)政策取向12结束语13参考文献13小组分工13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内容摘要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复苏基础尚不牢固,各国复苏进程也不均衡。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随着政策刺激和重建库存等主要支撑因素效果的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缺乏内在增长动力,失业率持续高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是拖累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为刺激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推行低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资金流入冲击,再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扬,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防范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压力较大,开始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与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取向出现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年初总体趋稳向好,但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反复影响,分别于二季度、四季度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市场信心仍然比较脆弱。2010年,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较2009年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有所降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投资和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在92%左右,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6和3.9个百分点。在外部流动性逐渐宽松的情况下,我国与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一样,受到资金流入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全年采取了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措施,以抑制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根据对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并结合与09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对比。2010年总体,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储备资产持续增长。以下为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一.经常项目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09年增长17%。1 .货物贸易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达历史最高,但较之09年,2010年货物贸易未出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09年增长2%,其中10年我国出口总值为1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进口总值为13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由于我国10年货物贸易,货物进口增速货物出口增速,所以10年与09年相比,货物贸易规模相当。2 .服务贸易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服务贸易指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下降25%。10年我国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服务贸易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且贸易逆差缩小。逆差主要来源于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其中,近年来旅游支出的增加与我国国民收入增加,出境旅游热等密不可分。3 .收益2010年,我国收益顺差大幅增加,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10年我国对外置产规模的扩大,投资收益为182亿美元。同时。近年来国际劳务往来密切,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海外工作,10年,我国海外务工人员劳动收入大幅上涨,劳务报酬净流入122亿美元,较09年增长70%。二.资本和金融项目2010年,由于欧美等国的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略有震荡。10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外债规模略有上升,外汇贷款增加。1 .直接投资1.1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2010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流入206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2%,撤资清算等流出217亿美元,下降32%;净流入1851亿美元。从外国来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2010年。制造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银行业,其他金融机构,保险业,证券业受到外资青睐。从在华投资流向看,外国资金依然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虽然西部少数省份外资直接投资增速,但投资量依然很小。1.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67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1%,撤资清算等流出76亿美元,下降83%;净流出602亿美元,增长37%。从投资目的地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去向依次为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北美和非洲;从投资的行业分布看。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涉及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建筑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等众多领域;从投资方式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兼并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跨国并购趋于活跃。三.证券投资2010年,证券投资项目净流入240亿美元,较09年下降38%。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76亿美元,09年为净流入99亿美元;四.储备资产2010年,我国新增国际储备资产417亿美元,较09年新增额扩大18%。其中,外汇储备增加4696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增加22亿美元。表1-1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单位:亿美元项目差额贷方借方一.经常项目3,05419,46816,414A.货物和服务2,32117,52615,206a.货物2,54215,81413,272b.服务-2211,7121,933L运输-2903426332.旅游-914585493.通讯服务112114.建筑服务94145515.保险服务-140171586.金融服务-11314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639330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2281309.咨询7722815110.广告、宣传8292011.电影、音像-21412.其他商业服务184356172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21011B.收益3041,4461,1421.职工报酬122136152.投资收益1821,3101,128C.经常转移429495661.各级政府-3032.其他部门43249563二.资本和金融项目2,26011,0808,820A.资本项目46482B.金融项目2,21411,0328,8181.直接投资1,2492,144894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60276678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1,8512,0682172.证券投资2406363952.1资产-762683452.1.1股本证券-841151992.1.2债务证券81541462.121(中)长期债券19128IlO2.1.2.2货币市场工具-1125362.2负债317368512.2.1股本证券314345322.2.2债务证券32219222.1(中)长期债券322192.2.2.2货币市场工具0003.其他投资7248,2537,5283.1资产-1,1637501,9123.1.1贸易信贷-6165621长期-43043短期-57345783.1.2贷款-210197407长期-2770277短期661971313.1.3货币和存款-5803038833.1.4其他资产2442451长期000短期24424513.2负债1,8877,5035,6163.2.1贸易信贷49558388长期35416短期460542813.2.2贷款7915,8605,069长期100264163短期6915,5964,906323货币和存款6031,0384353.2.4其他负债-32225长期-415短期12220三.储备资产-4,71704,7173.1货币黄金0003.2特别提款权-101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210213.4外汇-4,69604,6963.5其他债权000四.净误差与遗漏-59705971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帐原则记录所有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归属外方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同时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收益项目的借方和金融账户直接投资的贷方。2010年各季度以及2005-2009年年度数据也按此方法进行了追溯调整。二、差额形成的原因(一)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至Ij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二)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三)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四)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通过分析十多年来的海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和香港,而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却由顺差转变为逆差;第二,在商品结构上,我国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尤其是轻纺和机电产品上,而同一时期初级产品进出口却由顺差变为逆差;第三,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已经由逆差变为顺差;第四,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顺差远远大于一般贸易顺差。如果也对比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统计,就会发现,在我国对美、欧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欧的顺差是逐渐缩小的。也就是说,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尤其是其末端加工工序,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这样也就把他们对美、欧的贸易顺差转移了过来。所以,十多年来我国商品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和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五)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事实上,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0年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国家外汇管理局1日公布了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和国际收支报告。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外汇局表示,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而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将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和外汇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研究进一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国际收支创历史新高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主要项目交易规模均达历史高峰。去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与GDP之比为5.2%,与2009年持平。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1亿美元,收益顺差30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29亿美元。全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增长25%,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249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40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72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呈现一定波动。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24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8%。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76亿美元,上年为净流入99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317亿美元,增长10%o2010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717亿美元,增长18%,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696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合计增加22亿美元。套利资金净流入将增加外汇局指出,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将保持较大顺差格局。我国经济将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相对较高增速,继续吸引外资流入。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出现分化,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使得套利资金净流入增加。外汇局表示,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要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要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完善应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预案,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同时,加快推进进出口核销改革等便利化措施。深化货物贸易管理改革,在推广进口付汇核销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整体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和外汇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改革等相关试点,研究进一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积极完善外汇市场发展,丰富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完善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所以巨额的双顺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一)积极影响1、由于长期处于双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2、较高的清偿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信誉,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进行融资的时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到各类贷款。3、数量巨大并且不断增加的外汇储配影响了我国的货币供给量,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市场,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行交易,从而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缓解了通货紧缩的压力。4、巨额的外汇储配为我国应对金融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巨额的外汇储备功不可没。(二)消极影响1、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商品出口增长过快,加大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在其他产业发展的不协调,比例不适度,使得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2、国际收支的大量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增加又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量,成为货币供给的另一重要来源。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在于外国资本流入本国之后,需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行交易活动,从而直接扩大了我国的货币供给。货币投放不断扩张,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加大货币调控操作的难度,长此以往,会形成银行流动性过剩,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影响物价长期稳定的同时.,也容易使资金大量流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股市等,增加投资反弹和资产泡沫压力,制约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3、过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性加大,国内经济得发展更多的依靠扩大出口和投资扩张的拉动,一但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就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2008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的巨大打击,国外经济萧条,外贸订单和进口额不断下降,东南沿海众多外贸加工企业相继倒闭,给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4、过大的收支顺差加大了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市场上形成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还会引起短期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并且有可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潜在因素。5、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较快增加,容易引发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经常账户的顺差来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出口的迅猛增长必然会加剧全球出口市场的竞争,对他国的出口构成威胁,很容易引起他国的攻击和报复,日益增多的国际摩擦也随之而来。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一)政策性建议我国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层次的国内和国外原因,这意味着仅仅依靠市场行为是无法改变其失衡的现状,必须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提出以下政策方面的建议1、货币政策应着眼规避高外汇储备带来的通胀风险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我国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扭转,所以依靠货币政策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并不现实,只能对其因势利导。根据前文分析,高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了维护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增大了货币供应量,使得流动在市场的资金过量,增大了通胀风险,造成了目前严重的银行流动性过剩。因此,我国货币政策需要通过调节流动性,使国际收支水平符合整个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和改进流动性管理,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速度,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2、财政政策应着眼于进一步扩大内需财政政策通过公共产品的投资,增加国内的公共支出,这样就会刺激内需。因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就会在国内市场销售,在生产额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导致出口额度的减少。由于国内需求的增加就会扩大进口,我国的贸易顺差就会相应的缩小。财政政策通过加大对资本项目的调节力度,通过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实现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大幅减少并实现基本平衡。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大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从而,逐步减少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甚至使其变为逆差。通过财政政策的支持,还可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且要完善进口促进政策,加大进口扶持力度,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进口。3、完善保障机制保证居民生产生活刺激内需的根本在于刺激国内消费,国内消费的根本又在于居民的消费,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低,住房、教育、医疗成本过高的情况严重削减了国内居民的消费欲望,阻碍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依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使居民的正常生活有所保障,才能根本上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国民的医疗负担;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大抑制房价的力度,降低居民的住房成本;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改变目前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只有居民的正常生活得到足够保证,才能促使其消费其他产品,真正意义上扩大内需。(二)贸易性建议1、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纠正出口商品的成本扭曲(1)提高出口商品的劳动成本。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为1200美元左右,仅相当于日本的2.1%、美国的2.2%、德国的2.8%和英国的2.9%,新型工业化国家的5-15%o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低是我国国情,也是优势,但如果滥用优势、以损害劳动者利益来换取竞争优势,不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应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劳动条件,增加社会保险投入。(2)提高出口商品的资源、环境成本。我国出口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和资源密集性产业,并且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甚至有些地区为了完成吸引外资的计划引进了污染严重超标,被他国强制迁出的企业。巨大的资源消耗,恶劣的环境污染都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应尽快理顺和完善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通过经济调节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性产品的出口。2、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提高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能力(1)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形成在全球经济协商中的一致声音,积极参与到全球或是区域内的多方位的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和区域内的安全环境,提升在区域贸易结构中的主导作用。(2)加强合作促进相互投资进一步增长,扩大东亚国家资金投资渠道。协调东亚各国经济体与区域内投资相关的财税、金融、外贸、管理和政策制度,建立投资处境机构,构建合理的投资合作机构等。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一)形势展望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将保持较大顺差格局。首先,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将稳步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1月份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4.4%,较2010年增速小幅回落。其次,我国经济将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相对较高增速,继续吸引外资流入。根据IMF预测,2011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分别增长2.5%和6.5%,而我国经济增速将超过9%o第三,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出现分化,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使得套利资金净流入增加。最后,受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境外融资成本较低等因素影响,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活动可能趋于活跃。国际收支状况有望继续改善。主要发达国家就业形势短期内难以明显改观,将呈现“无就业增长”,再加上去杠杆化进程的持续影响,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将继续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复苏快于其他国家,进口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速,贸易平衡状况可能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宏观经济环境仍不稳定,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发达经济体内生动力不足,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压力明显加大,经济可持续增长也面临挑战。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根本解决,金融体系风险与主权风险相互交织,金融机构持续去杠杆化进程可能导致市场波动O(二)政策取向“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也是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预期目标。同时,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我们还要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一是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加强对外汇形势的深度分析,完善应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预案,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二是加快推进进出口核销改革等便利化措施。深化货物贸易管理改革,在推广进口付汇核销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整体改革。三是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和外汇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改革等相关试点,研究进一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积极完善外汇市场发展,丰富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四是完善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以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为重点,完善国际收支和银行结售汇统计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透明度,优化国际收支风险监测预警指标和方法。结束语我国自1994年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经过了将近20年。期间顺差额不断拉大。巨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沿海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外贸依存度过高、金融体系薄弱、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不断发展的问题。如何缩减日益扩大的收支顺差,使我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趋于平衡,国内经济快速稳步上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从政策和贸易两个方面给出了相应对策。但由于时间关系,文章中难免有些疏漏和不足。但是我相信,在党和国家正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智慧和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改变我国经济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缩减国际收支顺差,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参考文献:2010年国际收支平衡表2010年国际收支报告舒芳.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极其对策JL中国商界小组分工:季巧芳:制作报告王奏:报告PPt制作余巧楠:分析报告邵丽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