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邮政业应用技术研发指南.docx
“十四五”邮政业应用技术研发指南2020年12月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及量子信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应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为邮政业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助力生产发展、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当前,邮政业科技创新需求空前旺盛,科技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科技人才和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家邮政局的大力引导下,相关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共同推进行业科技进步,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效。但邮政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依然参差不齐,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对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要求,邮政业科技创新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特别是科技创新系统化、一体化统筹不足,科技研发缺乏长远谋划。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2019年邮政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科技研发统筹谋划,加快实施“智能+”科技发展计划,推动邮政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特编制本指南。指南旨在研究提出涵盖邮政业基础通用与关键共性的科研技术体系,引导行业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研究,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邮政业在未来五年实现向“智能+”转型升级。指南计划于2020年推广实施,并随着时间推移,每两到三年修订完善,每五年重新制定,以保持其对邮政业科技创新的持续引领能力。前言1目录11仓储41.1 仓储机器人41.1.1 穿梭车立体存储货到人系统41.1.2 AGV货到人拣选系统41.1.3 AGV协同搬运系统51.1.4 智能叉车61.2 托盘自动交换系统713环境监测与预警设备72分拣92.1 分拣设备92.1.1 交叉带分拣机92.1.2 自动细分输送系统92.1.3 分拣机器人102.1.4 分拣机械臂112.2 分拣辅助设备122.2.1 自动装卸设备122.2.2 智能称重量方设备122.2.3 智能单件分离设备132.2.4 智能六面扫描设备143运输153.1 干支线无人机153.1.1 干线无人机153.1.2 支线无人机153.1.3 无人机航电系统163.2 车联网173.2.1 运输资源实时监控和调度系统174末端服务194.1 末端配送无人机194.1.1 无人机194.1.2 无人机与智能快件箱接驳系统194.1.3 可自主换电换货的地面站204.2 末端配送无人车214.2.1 室外无人车214.2.2 室内无人车224.3 手持终端234.4 可穿戴设备AR智能眼镜244.5 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254.6 智慧驿站255新型基础设施275.1 寄递地址编码系统275.2 寄递地图275.3 寄递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285.4 跨境通关平台295.5 应急物资管理平台306运营管理系统316.1 智能园区系统316.1.1 园区智能化管控316.1.2 园区无人化安防326.1.3 仓内数字化生产326.2 智能语音中投诉系统336.3 智能投递区域规划系统346.4 智能选址系统357绿色环保367.1 可循环包装367.1.1 循环周转袋367.1.2 循环箱367.1.3 循环周转系统377.2 可降解包装388冷链生鲜398.1 冷链保温箱398.2 智能生鲜自提柜398.3 冷藏车408.4 冷链温控系统419安全429.1 寄递安全429.1.1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429.1.2 智能安检系统429.2 信息安全439.2.1 基于区块链的防伪溯源平台439.2.2 基于区块链的信用平台449.2.3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数字认证服务平台45缩略语46参考文献48科技研发分工表49“十四五”邮政业应用技术研发指南1仓储1.1 仓储机器人1.1.1 穿梭车立体存储货到人系统研究目标利用立体货架实现货品高密度存储,穿梭车搭配提升机和滚筒线在系统调度下可快速完成料箱存取,实现自动化立体仓库的高速、有效出入库作业,解决仓库出入库效率低下问题。研究内容研发穿梭车本体、控制系统和货架集成系统,在控制系统下可高效移动到任意存储位进行货物的存取。关键技术穿梭车本体技术,高速、高精度伺服控制技术,在线货物尺寸识别技术,动态储位调整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穿梭车:支持5G全网通移动通讯,最大行驶速度5ms,穿梭车负载40kg,单巷道出入库效率900箱h,定位精度W±3mm0提升机:托盘进给速度2ms,额定负载70kgo1.1.2 AGV货到人拣选系统研究目标研发仓储AGV货到人拣选系统,适用于拆零拣选作业越来越多的场景,实现货找人,在提升拣选效率的同时降低作业成本。研究内容研发仓储AGV货到人拣选系统,包括储存系统、输送系统和拣选系统。储存和输送系统采用AGV实现货物的存取与输送,存储形式主要为托盘存储和料箱(或纸箱)存储。拣选系统采用固定拣选站模式,实现全自动供箱,可按订单拣选也可按集合单拣选,可切换盘点模式和合箱并箱模式。关键技术5G技术,网络切片技术,边缘计算技术,自动导航技术,运动控制技术,驱动底盘技术和顶升模组技术等。主要技术指标AGV设备:支持5G全网通移动通讯,作业准确率达99.99%,最大举升重量N600kg,最大空载运行速度N2ms,最大满载运行速度l6ms,最大举升高度60mm,续航能力>8h,AGV服务器端端延时SlOms,AGV服务器端端丢包率和基站/AP空口丢包率W1%。1.1.3 AGV协同搬运系统研究目标研发多个AGV协同搬运,适用于异形、大型邮件快件难以搬运的场景,实现仓储作业的快进快出。研究内容研究具备集群作业和抗干扰能力的AGV协同搬运系统,采用集群技术在实时确认所有AGV位置的同时,进行AGV间的交互和协作,实现集群作业。关键技术集群行为建模技术,集群行为一致性控制技术,集群行为编队控制技术和基于仿生集群行为的时变编队控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支持5G全网通移动通讯,集群个体数量30个,实现编队种类1O种,通信链路传输最大延迟时间W200ms,一致性控制和编队控制位置误差Wlmm。1.1.4 智能叉车研究目标研发基于混合导航方式的无人叉车,适用于仓内复杂情况的货物搬运和堆码,实现叉车的全自动智能运行。研究内容采用惯性导航、激光SLAM导航、5G视觉、激光等导航技术,使叉车能够实现障碍物识别与定位、人体骨骼的识别与定位、人员接近报警(或跟踪拣选)、实时动态定位和地图构建,在接收调度指令后完成托盘搬运和存取等各项任务。关键技术惯性、激光SLAM、5G视觉导航等导航技术,智能感知技术,3D视觉技术,边缘计算技术和声光报警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车体类型:托盘搬运式,最大运行速度NL5ms,导航精度w±10mm,通信方式Wi-Fi、5G,运行时间6h,最小通道宽度2500mm,充电时间W3h,循环寿命21500次,工作温度2055,湿度1095%,无结露。1.2 托盘自动交换系统研究目标研发托盘自动交换系统,实现仓储货物托盘自动交换,安全高效运行,节约人力成本。研究内容研发智能举升设备,在保证货物稳定的情况下,将原有托盘取下后替换新托盘,最后将货物与新托盘重新放置在原位,实现托盘的自动更换。关键技术托盘自动交换技术,提升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托盘交换效率230次/h。1.3 环境监测与预警设备研究目标研发主要监测仓储环境参数与出入库设备的监测预警平台,通过研究仓储火灾、温湿度、气体浓度、设备故障等风险,构建三维环境感知与传输网络,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全场景风险评估和预警,以及基于5G技术的实时通讯,提高仓储的安全管理水平。研究内容研发多元信息感知智能监测节点,搭建安全隐患泛在感知监测网络,开发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实时监测与风险感知智能预警平台,建立故障数据资源库和风险模型,并构建故障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关键技术基于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维环境感知技术,基于5G的数据传输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危险预警和故障诊断技术,微型智能监测节点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感知覆盖算法。主要技术指标温度测量精度±0.5,湿度测量精度±5%RH,监测点数量N6000个,感知覆盖率297%,数据传输时延(非占空比工作模式)200ms,节点续航时间(低占空比工作模式)22年,危险与故障预警的查全率297%、查准率295%。2分拣2.1 分拣设备2.1.1 交叉带分拣机研究目标研发适用于不同包裹大小的交叉带分拣机,提高分拣效率,实现分拣作业的自动化和无人化。研究内容研究包括:整机架构设计,主机机械结构设计,PLC实时控制系统和电控系统以及配套部分(导入台、格口、分拣小车等)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PLC控制技术,控制系统间数据交互技术,通讯技术,结构设计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分拣小车运行速度之3ms,分拣包裹重量W50kg,分拣差错率式).01%,扫码识别准确率N99.9%,系统噪音W60db,分拣效率N15000件/h。2.1.2 自动细分输送系统研究目标研发适用于分拣中心和末端网点的自动分拣设备、标准货运箱和标准运输车辆。分拣设备能够识别不同寄递企业的包裹,加快包裹的分拣效率,并将包裹细分至每位快递员。通过标准货运箱和标准运输车辆精准输送到每位快递员,实现共同配送与联合运输。研究内容研究单片机控制系统、动态称重系统、体积测量系统、标准货运箱、标准运输车辆等,设备具有标准、通用、简易、轻巧、占地面积小的特点,适用于分拣中心和末端网点,将分拣与配送相结合,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智能化与标准化。关键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红外探测技术,重量动态测量技术,体积测量技术,定位导航技术,物联网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分拣效率N5000件h,包裹重量W20kg,分拣差错率W0.01%,扫码识别率299.9%,工作温度:-2055。2.1.3 分拣机器人研究目标研发分拣机器人,实现包裹分拣与搬运一体化作业,为分拣中心提供智能化作业手段。研究内容研究实现机器人的自动控制、自动导航、自动规划路径、自动避障、自动堆放、自动盘驳和精准分拣,实现全自动化流程管理,减少人工作业成本,提高分拣准确率。关键技术自主定位导航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路径规划技术,自主建图技术等。主要技术指标机器人支持全向运动,载重能力20kg,运行速度1.6ms,一键启动AGV盘驳车响应时间05s,充电80%WIOmin,连续作业时间4h,信息系统响应时间WlOOms,分拣机器人服务器端延时WlOms,分拣机器人服务器端端丢包率和基站/AP空口丢包率W1%。2.1.4 分拣机械臂研究目标研究具备高速自动码垛或智能分拣功能的分拣机械臂,对包裹进行高效分拣处理,实现分拣作业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研究内容研究高速度、高可靠性的多关节机械臂,适应于供件台、分拣格口、传输线等各类场景以及不同品类和规格的货物,实现柔性化和模块化分拣。关键技术机械臂操纵技术,机械臂配套视觉技术,机械臂环境感知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软硬包裹抓取识别技术,基于数据驱动的运动轨迹规划技术及其他机械臂适配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自由度:46,有效负载50kg,绝对定位精度Wmm,运动工作空间05m,满载末端最大运行速度23ms,平均工作节拍5s,包裹处理效率700件/h。2.2 分拣辅助设备2.2.1 自动装卸设备研究目标研发自动装卸系统,适用于货物在月台与运输车之间的传输场景。货物通过自动装卸系统进出处理中心或仓库,实现货物在运输车与处理中心或仓库之间的自动传输。研究内容研究自动装卸系统,包括厢式运输车、车上自动装卸装置和月台传送系统、信号采集、自动控制、智能监控装置等。通过设备、车辆之间的协同作业,代替人力和叉车,完成货物的自动装卸和自动传输,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关键技术自动传输技术,液压驱动技术,车辆倒车定位技术,自动测量技术,信号采集及控制技术,智能监控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承载能力±1500kgm2,输送速度N0.2ms,工作噪音W70db,系统效率5000件h,货物破损率W0.1%o02.2.2智能称重量方设备研究目标研发智能称重量方设备,实现邮件快件的自动输送、条码扫描、重量测量、体积复核、运费计算等,对异常包裹进行自动剔除,提升邮件快件处理中心的自动输送和自动测量能力。研究内容研究条码识别、重量检测和体积检测等技术,条码识别技术主要采用线阵或面阵相机进行条码的读取;重量检测技术主要采用静态称或动态称的方式;体积检测技术主要采用线阵相机或激光检测的方式。关键技术视觉图像识别技术,重量测量技术和体积测量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扫描读码率299.7%,动态称重精度W±20g(快件重量lkg),静态称重精度±5g(快件重量lkg),体积测量精度W±10mm,系统效率N3000件/h。2.2.3 智能单件分离设备研究目标研发智能单件分离系统,实现散件或矩阵末端堆集件的拆堆叠、打散、排队、居中(靠边或分流)功能,使邮件快件满足上自动化分拣设备条件,提升处理中心的自动化能力。研究内容研究采用图像识别技术与运动控制技术,实现单件排队,并能准确控制队伍间距。关键技术视觉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算法技术,单件排队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单通道系统效率*000件h,双通道系统效率29000件h,分离距离500mm,分离成功率299%,分离最大重量>50kgo2.2.4 智能六面扫描设备研究目标研发智能六面扫描设备,配合分拣等设备,实现货物的任意面扫码,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研究内容研究高性能智能相机、智能读码器和工业光源,实现对包裹的六面扫描,快速识别面单信息,并上传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光电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图像传感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六面扫描条码读取率299.5%。3运输3.1 干支线无人机3.1.1 干线无人机研究目标研发大型干线无人机,适用于长途跨省干线运输场景,无人机采用旋翼或固定翼设计,能源使用油动或油电混合动力,实现快递运输的降本增效。研究内容采用总体布局方案优化及先进气动力设计,使无人机具备大载重、长航时性能;采用总体参数优化设计和无人机滑跑性能分析及测试,实现短距起降能力;采用光电设备目标定位,结合气象环境影响,计算投放轨迹,实现复杂空域下的精准投放。关键技术全自动货舱装载技术,飞控系统动态航路生成技术,飞控系统动态调参技术,高精度图传技术,地面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最大航程215000km,最大起飞重量%00t,最大载重N120t,最大升限6km,巡航速度900kmh,抗风等级8级。3.1.2支线无人机研究目标研发低成本、多场景、智能化的中短途运输投送无人机,适用于省内的支线运输场景,以及特殊的山区、海岛、边防地区物资运输,满足行业对无人机实现中短途快递运输的需求。研究内容研发支线无人机,重点突破短道起降、定点空投、飞行控制、导航和电池等技术,实现无人机在各类复杂场景下的平稳运行和精准投递。关键技术实时在线建图技术,高精度实时定位技术,自主规划决策技术,基于视觉的动态多目标识别技术,定点着陆技术,全自动化货舱装载技术,飞行控制技术和电池技术等。主要技术指标最大航程100km,150kgW最大起飞重量W8.63100kgW最大载重W33最大升限4000m,100kmhW巡航速度W900kmh,抗风等级N7级。3.1.3 无人机航电系统研究目标研发无人机航电系统,提升无人机航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无人机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研究内容研究多余度飞控、动力、通信和导航定位系统等,提高无人机在动态环境下对自身和外界的态势感知能力以及飞行控制能力。关键技术电路可靠性技术,冗余选择算法,飞行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高精度定位导航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导航子系统:RTK组合模式位置精度W2cm,纯惯性导航精度(CEP)<Inile(IOmin),姿态(Io)WO.1。,航向(1。)W0.1。;数据链子系统:具有远距离图数传功能200km,图传速率%Mbps,传输误码率Ro-6,具有上行直接序列扩频抗干扰能力;大气模块:指示空速25kmh,精度±74kmh,在105km/h-210kmh范围时精度±2kmh,气压高度:±10.Im(-600m<Hp<2000m),÷12.5m(2000m<Hp<4000m);无线高度表:测高范围:0m-300m,测量精度:在0-2Om范围时精度S±03m,在20-300m范围时精度W2%H,航电系统工作温度:-4075。3.2 车联网3.2.1 运输资源实时监控和调度系统研究目标研发运输资源实时监控和调度系统,通过实时对运输资源在整个运输过程的状态进行监控和预警,实现对运输资源更加科学有效的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研究内容研发信息获取和传输技术,并结合大数据对运输资源进行监控和管理,为中长期运输资源投入规划和短期资源调度、监控及预警提供有力支撑。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ADAS技术,RFlD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主要技术指标状态异常报警时延030s,状态异常报警准确率290%,状态实时查询应答时间S20s。4末端服务4.1 末端配送无人机4.1.1 无人机研究目标研发末端配送无人机,无人机采用旋翼或固定翼设计,能源使用油动、电动或油电混合动力,实现系统之间信息实时交互,配送运行安全,物品可追溯,提升末端配送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气动外形设计、电池管理技术、货物搭载方式和飞控技术,研发断桨保护、前下视避障、无GPS导航、自主应急迫降和伞降等功能,实现从站点或前置仓到客户的无缝衔接,以及无人机配送同其他服务流程的自动对接。关键技术无人机定位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通讯遥控技术,图像回传技术,邮件快件自动接驳技术,机载视觉辅助降落技术,多冗余电池技术,单动力失效保护技术等。主要技术指标最大航程WlOOkm,最大起飞重量W150kg,最大载重W100kg,巡航速度WlOokmh,最大飞行高度(海拔1000米)300米,抗风等级7级。4.1.2 无人机与智能快件箱接驳系统研究目标研发部署末端无人机快递接驳平台,具备无人机起落、包裹装卸、电池更换和充电等功能,使无人机配送真正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化。研究内容研发配套齐全的无人机起降场,能够辅助无人机自动精准降落,完成包裹的自动装卸和电池的自动充电;研发货仓内部流转系统能够自动分配包裹到柜体内部的存储位;研发面向用户的自助收寄、包裹自动检测和运单自动生成系统,实现收寄自动化。关键技术无人机精准降落技术,货仓内部流转技术,无人机定位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通讯遥控和图像回传技术,快件自动接驳技术,机载视觉辅助降落技术,多冗余电池技术,单动力失效保护技术等。主要技术指标无人机悬停至降落完成时间WlOs,无人机停稳后包裹自动装卸时间W15s每包裹,支持多无人机同步起降作业。快件箱最大储货体积1立方米,可储存货物重量300kg04.1.3可自主换电换货的地面站研究目标研发供无人机起降的地面平台,该平台具备可自主完成对无人机的货物装卸、加油充电和电池装卸,并提供电池的存放、货物的存放和用户的存取货等功能。研究内容研究可自主换电换货的地面站,实现无人机的自动更换电池和电池的转运、存放、充电等操作,以及货箱的自动装卸、储存和转运等操作,并通过监控系统对地面站进行监视和远程控制。关键技术5G全网移动通讯技术,无人机精准二次定位技术,无人机电池自动更换技术,电池和货箱转运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工作温度-20°C55°C,防暴雨和防雷电能力。4.2 末端配送无人车4.2.1 室外无人车研究目标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及无人车配套硬件,以末端配送业务为核心,解决末端配送等候时间长、多班次传站以及客户隐私保护等问题,减少人工作业,实现末端配送的无人化和智能化。研发机器人安全防护系统,防止机器人受外界攻击,影响正常生产与人身安全。研究内容研发无人车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调度等技术,实现无人车自主行驶、地图创建、路径规划、避障行车、信号灯识别等功能;研发无人车在通过路口、停靠站点和行驶途中实时交互和多方式取件,以及后台监控人员实时通过语音和视频方式远程介入等功能,推动无人车在末端配送中的应用。研发机器人安全防护系统,包含机器人的操作系统、网络接口、配置管理和部件的安全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深度学习,高精度定位,机器人安全防护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机器人障碍物感知,自主避障,自主规划决策,全链路数据仿真和自建地图等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满载时最大爬行坡度20%,最高运营速度3Okmh,续航250km,承载重量280kg,电池电量N50AH,最小转弯直径2000mm,紧急制动距离300mm,通讯能力:Wi-Fi>5G、遥控器,运行温度-2055。4.2.2 室内无人车研究目标研发室内无人车,适用于小区和楼宇内部的配送场景,实现无人车自动行走、自主上下楼梯、自动规划线路、自行避障等功能,同时为客户提供引路、货物运送等服务。研发机器人安全防护系统,防止机器人受外界攻击,影响正常生产与人身安全。研究内容研发无人车自主路径规划、自主定位、障碍物自动检测和基于5G的多车调度等系统,实现无人车主动避障、自主呼叫电梯、智能语音通讯、快捷配送等功能。无人车采用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研发机器人安全防护系统,包含机器人操作系统、网络接口、配置管理和部件的安全防护技术等。关键技术地图构建技术,实时定位技术,机器人安全防护技术,机器人导航规划技术,路径和速度规划技术以及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机器人定位及控制精度WlOCm,机器人可通行宽度机器人直径+20cm,机器人底盘越障能力L5cm,机器人运行速度20.8ms,电池电量230AH,续航时间NlOh,自主充电一次准确率290%,满载时最大爬行坡度20%,最小转弯直径Omm,紧急制动距离W200mm,承载重量280kg,通讯能力:Wi-Fi>5G、遥控器,运行温度2055。4.3 手持终端研究目标研发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手持终端,提供功能齐备、安全可靠的终端设备,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研究内容研究终端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通讯、外形结构设计、屏幕超宽视角显示、电池续航、电池充电和终端防尘防水防摔等。关键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通讯技术,自动识别技术,高性能电池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支持5G全网通移动通讯,支持一维、二维条码扫描,具备蓝牙、Wi-Fi、RFIDNFC、卫星定位、2000万以上高清摄像,支持身份证和人脸识别,OCR识别准确率N99%,支持终端丢失找回,工作温度2055,IP65防护等级,支持L2m六面八角各2次跌落,配备重力感应、光线感应、距离感应和陀螺仪等传感器。4.4 可穿戴设备-AR智能眼镜研究目标研发AR智能眼镜,将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装备相结合,实现人机交互和信息的及时处理,在降低单个智能眼镜的成本和重量的同时,提高眼镜的算力和能力,提升作业的准确性和便捷性。研究内容研发可穿戴式AR智能眼镜,以操作人员视角采集影像并进行分析处理,实现面单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同时呈现在操作人员的自然视野内。研发离线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实现语音命令控制和语音播报,作为视觉呈现的有效补充,实现及时、准确、便捷的人机交互和信息处理。关键技术5G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离线语音技24术。主要技术指标AR眼镜头戴设备重量W150g,条码识别率99.9%,图像扫码识别响应时间W1.5s,待机时间N48h。4.5 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研究目标研发覆盖邮递员、快递员和用户的零等待、零距离、无接触的自助寄取设备,将寄取件流程集于一体,实现方便、快捷与高效的寄取服务。研究内容研究智能信包箱,具备自动称重、实名认证、面单自动打印、语音提示等寄件功能,具备取件码、扫码、人脸识别等多种取件方式,实现安全便捷的寄件和取件服务。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自动打印技术,寄件实名认证技术,智能语音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环境识别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设备故障率).05%,认证核验成功率99%,开箱验视图片识别准确率N99%,取件响应时间WO.5s。4.6 智慧驿站研究目标研发智慧驿站,实现远程巡查、安防监控、货物追溯和实名收寄等功能。研发包裹智能存取和信息控制系统,提高驿站包裹存储量,加快包裹存取与寻找速度,保障寄递安全与快捷。研发智慧驿站公共资源信息平台,实现不同智慧驿站的资源共享,减少驿站的重复建设与应用壁垒。研究内容研发智慧驿站,包括智能存取设备、人脸识别设备、智能面单读取设备、认证核验比对终端、安防监控摄像头、消防、管理系统等技术设备,并通过云服务为全国站点和驿站提供智能化的应用服务。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云计算,温控感知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图像扫码识别响应时间Wl5s,认证核验成功率99%自动存储包裹数量60件,仓储存取速度2件/s。智慧驿站公共资源信息平台同时在线用户数5OOOO,同一时间执行操作的用户数(并发数)8000;每秒事务处理量(TPS)>5000,平均响应时间S200ms,请求成功率299.9%。5新型基础设施5.1 寄递地址编码系统研究目标研发最小编码单元精确至房间的统一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作为社会公共基础资源提供给不同寄递企业、不同用户使用。将寄递地址编码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分单。提高寄递企业分拣效率和用户便利程度,促进末端共同配送,提升用户隐私保护能力。研究内容建立标准地址与编码数据库,研发标准寄递地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面向用户的寄递地址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寄递地址查询、电子地图定位导航、个人寄递地址管理、智能分单等服务。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个人信息防护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建立可匹配至房间的标准寄递地址与编码数据库;单台服务器支持并发接入终端数3000个;支持并发应用请求500()个/S;支持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PB级存储;管理用户同时在线和并发访问数100个;分单等待时间Wls,分单准确率N99%。5.2 寄递地图研究目标研发邮政行业专属地图,从数据层面和应用层面上对地图做深度定制和开发,提供完善的寄递地图解决方案,有效提升揽派效率和精准性,让寄递作业变得有迹可循。研究内容研究精度更高、数据维度更多的寄递地图,寄递地图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别。地图具备道路形状、坡度、曲率、车道线类型、宽度等常规数据,还包括高架物体、防护栏、道路边缘类型以及路标等目标数据。关键技术地图生产技术,地图实时更新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个人信息防护技术,定位导航和路径优化等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地图更新:永久静态数据(更新频率Wl个月),半永久静态数据(频率lh),半动态数据(频率Wlmin),动态数据(频率Wls),地图精度:10-20cmo5.3 寄递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研究目标研发寄递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推动邮政、铁路、民航等行业信息共享交换,提高政务数据管理和利用能力。研究内容研究行业基础数据标准化,采集寄递服务、运行、监管等数据元,实现邮政行业与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应急管理等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通过数据融合,智能分析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为政府、企业、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加速开展数据融合共享和增值服务。关键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个人信息防护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同时在线用户数220000,同一时间执行操作的用户数(并发数)3000;每秒事务处理量(TPS)2000,平均响应时间W500ms,请求成功率99.9%°5.4 跨境通关平台研究目标研发跨境通关平台,解决邮件快件跨境电子商务中的通关、结汇、退税、产品安全及征信等问题,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通关服务。研究内容打通海关、电子口岸、监管仓储的数据交换接口,实现数据的交互汇总;打通海外仓、海外物流、境内监管仓,实现海外物流网络与全国物流网络的联通;打通第三方支付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口,实现人民币跨境支付、在线购付和在线结汇等金融服务。关键技术MNS队列缓冲技术,图片文字解析技术,客户端加密技术。主要技术指标货物申报时间W0.5h,出区申报时间W2h,实时查看系统日志延迟W5s,统计数据延迟S5min,税单解析100单W6mi11o5.5 应急物资管理平台研究目标研发应急物资管理平台,应对疫情、地震、洪水等突发灾害,实现救灾物资接收、存储、输送与派送的高效便捷,提升邮政行业应对灾害的反应和保障能力。研究内容研究物资入库、物资申请、物资派送、物资统计和定向审批等功能,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捐赠者和灾区等连接,实现物资的高效收派与追踪,提高邮政行业应急反应和保障能力。关键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同时在线用户数50000,同一时间执行操作的用户数(并发数)>4000;每秒事务处理量(TPS)>3000,平均响应时间S200ms,请求成功率99.99%6运营管理系统6.1 智能园区系统6.1.1 园区智能化管控研究目标实现邮政快递园区内车辆、包裹、人员和能源的智能化管控,提升园区运作效率。研究内容智能车辆管理:依托5G技术实现车辆入园路径自动计算、路径导引、最优车位匹配、车牌识别,实现无人重卡、无人轻型货车、无人巡检机器人调度行驶。智能人员管理: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员工出入管理,通过电子围栏实现区域人员权限控制,并对园区人员进行行为分析和动线分析。智能包裹管理:提供包裹位置全程追踪,以及出入库、粗分、细分等关键实操节点的视频画面快速提取回溯。智能能源管理:基于IOT平台提供能耗计量,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和智能化的策略建议。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5G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和视觉分析技术。主要技术指标1.PWAN传感器终端低速带宽传输WlOokbps,电池供电使用寿命3-5年,覆盖范围3-15km06.1.2 园区无人化安防研究目标研发无人化安防系统,实现邮政快递园区的全域实时监测、无人化巡检以及异常情况的自动识别,提升园区监控能力。研究内容研发基于5G的园区内高清视频拍摄、回传和展示,实现全域视频监控;研发基于5G和无人机、无人车的自动巡检;结合图像、视频分析算法模型,识别园区内人员、障碍物等异常情况,并主动推送给管理人员处理。关键技术自动识别技术,5G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监测预警技术。主要技术指标事件预警响应时长Wlmin,事件历史回溯时长N30天,查询到响应时长Wls,异常识别报警时长030s;机器人巡航速度之lms,遥控速度0.6ms,续航能力210H,上下坡度100°6.1.3 仓内数字化生产研究目标实现仓内货物、设备和人员的智能协作以及生产的可视化,提升邮政快递园区的生产效率。研究内容智能作业协同:通过自动识别仓内商品实物体积,匹配最合理车辆,提升满载率;实现仓内所有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统筹调度和定位跟踪;实时动态调整排班,提供月台停靠引导和收货提醒服务。生产状态可视化:基于2D或3D空间建模技术,对生产场地、设备运行状态、人效产出信息和要素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关键技术5G技术,Al智能分析集群技术,视觉感知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空间建模技术,人员定位技术,I。T边缘计算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和智能监测技术。主要技术指标同时采集图像张数210万张,实时图像采集延迟W3s,每张图像Al智能分析时间Sls,同时分析图像张数10000张,事件预警延迟WlOs。至少支持同时启动10个场景,每个场景10种模式,每种模式100O个点位。单平台支持200万路视频接入,支持210万个边缘设备接入,支持220万路视频同时转发。6.2 智能语音申投诉系统研究目标研发智能语音申投诉系统,降低客服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处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研究内容在线客服机器人:能够与用户实现多轮对话,为不同类型用户自动画像,准确感知用户情绪,精准判别用户意图,提供个性化应答,真正解决用户问题。语音客服机器人:具备语音应答(自动转接)和语音外呼(自动呼出)能力,以拟人化的语音交互为用户提供服务。智能调度:实现用户咨询和服务资源之间的最优调度,降低用户等待时长,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客服中心的人员利用率。关键技术Al技术,文本和语音转换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个人信息防护技术,语言数据模型增强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支持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呼入和多用户同时访问,同客户进行不同场景的自由对话。系统响应时间Ms,后台客服响应时间32s(双方消息机制响应时间),语义理解正确率>95%,语音识别准确率297%。6.3 智能投递区域规划系统研究目标研发智能投递区域规划系统,平衡各投递区域业务量,使网点规划更加合理,建设投递区域公共资源信息平台,实现末端共配、资源共享,节约人力成本。研究内容基于对投递区域配送现状的刻画和分析,采用聚类算法实现投递区域的业务量均衡,并通过积木化、网格化、GIS化的线上可视化操作,有效提升网点工作效率,促进末端配送资源的优化配置。关键技术聚类算法,全国网格GlS技术和自动规划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