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第6课唐代诗词(二).docx
-
资源ID:1243509
资源大小:56.7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职《中华优秀经典诗词诵读》教案第6课唐代诗词(二).docx
课题唐代诗词(二)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唐代各时期诗词的代表人物及其经典作品能力目标:(1)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唐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能运用所学知识品味唐代诗词凝练、质朴、工整的语言美素质目标:(1)自觉热爱诗词文化,提升文学素养(2)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习先辈们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鹤楼行路难三首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登高的诗词内容教学睚点:黄鹤楼行路难三首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登高的意境及情感表达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T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5min)T专授新知(28min)一课堂活动(IO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25min)一课堂活动(10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观看讲解唐代诗词的视频,并让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描写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词作品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学生】登录学习平台观看视频,思考并留言讨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min)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描写黄鹤楼的经典诗词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作品的理解。 【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唐代诗词通过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8min)【教师】讲解唐代诗词中黄鹤楼行路难三首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通过老师讲解、课堂问答、龙标遥有此寄的相关内容黄献I唐崔燕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鹳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知人论世】教师讲解崔颖生平以及所著诗词崔颖(?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早期多写闺怨诗,后历边塞,其诗风变为激昂豪放,气势宏伟。黄鹤楼是崔颜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作品,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顺题诗在上头”的赞叹。感受诗情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用仙境与人声作对比,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是咏黄鹤楼的绝唱。【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本诗描绘了T国怎样的画面?【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在诗篇呈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蝶缥缈之势,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笔锋T,由虚幻的传说转为眼前的景色,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乡愁作铺垫。尾联写诗人所感,抒发了诗人人生之失意和思乡之情怀.该诗淳朴生动,格调新奇,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吊古伤今,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吟诵诗韵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了解黄鹤楼行路难三首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词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全诗七言一句,每句三拍,一般是二二三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本诗的节奏特点,说一说在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该诗的诵读基调是凝重的。诵读前两联时,语气是沧桑的,语势是飘忽伸展的,读者应读出历史演替的变换.诵读颈联时,语势是才良的,读者应读出诗人对所见景象的感叹。诵读尾联时,语气是惆怅的,读者应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学完本诗后,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行路难三首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结合这首诗词,说说李白的诗歌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i寺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金杯里的名酒一斗价十千,玉盘中的菜肴珍贵值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太公垂钓溪旁,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知人论世】教师播放视频“李白的浪漫主义“(详见教材),讲解李白生平以及所著诗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小李杜"(即李商隐与杜牧)进行区分,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写诗,喜交友,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使诗作具有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主义的诗人,使盛唐诗歌艺术达到巅峰。.(详见教材)感受诗情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但他并未得到唐玄宗的重用,还遭到权臣的排挤.两年后,他被“赐金放还",撵出了长安.在离京前,朋友们为他饯行。他有感于仕途之难,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层层叠售的感情起伏变化,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以及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情调。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和格局.在整首诗中,诗人流露出"苦闷一悲愤Tf朗一彷徨一乐观”等一系列心理矛盾。开篇四句,诗人极力夸饰美酒佳肴的丰盛和珍贵,然而盛筵当前,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以及其感懵的激荡变化。【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中间四句,诗人先运用比兴的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仕途上的艰难险阻;然后引用姜太公钓鱼得遇周文王、伊尹受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旁的典故,表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最后六句,诗人先是由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处境,感叹世路艰难,反映了自己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陷入彷徨之中;然后借古人之语,表达自己想要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心情由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自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Sy天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炽热奔放的激情,使这首诗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吟诵诗韵【教师】播放视频“行路难三首其一朗诵“(详见教材),辅助分析全诗音调该诗七言一句,每句四拍,一般是二二一二拍或二二二一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驾直万钱""闲来,垂钓,碧溪/上,乘舟梦日边"。该诗的诵读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诵读前四句时,语调是忧郁悲愤的,读者应读出诗人失望的心情;诵读五到八句时,语调是开朗的,读者应读出诗人充满希望的心情;诵读"行路难"四句时,语气短促,读者应读出诗人进退两难的复杂心理。诵读最后两句时,语调是慷慨激昂的,读者应读出诗人的坚定、自信和欣慰。【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请以"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的李白?【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什么之情?【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在杨花落完、杜鹃鸟啼鸣之时,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感受诗情这首诗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这首七言绝句寄情于景,借落花、明月抒发了诗人的落寞心情与思念家乡、怀念好友的情怀。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并运用比兴的手法,以杨花比喻王昌龄,表现他被贬在外的漂泊;以子规啼叫渲染王昌龄处境的凄凉。次句直叙其事,点明主题,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后两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的情怀。其中,"数Cf二字蕴藏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好友遭遇的深切同情,也有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愤慨不平;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诚挚的关怀。全诗因情设景,借景抒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想,无一不是为"愁"而设。但整首诗愁而不悲,明白晓畅,朴素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吟诵诗韵全诗七言一句,每句四拍,一般是二二二一拍或二二一二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该诗的诵读基调是愤慨、惋惜的。诵读时,读者应读出诗人的落寞,以及对家乡和好友的思念.【学生】聆听、理解、记忆课堂活动(10min)【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你还知道哪些借月抒怀或赠给友人的诗句吗?选择一篇你感受比较深刻的诗,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主人公的心路历程,通过合情合理的联想,用纸笔记录自己想象的故事。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到讲台上讲述自己想象的故事,然后全班交流、点评.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聆听、思考、讲述有充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 【教师】提问引出新知识点你知道哪些唐代杜甫所作的古诗? 【学生】聆听、思考、发言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5min)【教师】讲解望岳登高的相关内容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是哪句?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迎然不同。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裂。有朝一日我定要登上最高峰,一览无余那周围渺小的群山。【知人论世】教师播放视频“杜甫的律诗“(详见教材),讲解杜甫生平以及所著诗词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杜甫诗艺精湛,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其诗风格多样,语言精练,思想深刻,境界阔大。他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登高三吏三别等,另有杜工部集传世。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动荡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感受诗情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游历到山东时,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教师】播放视频“望岳赏析“(详见教材),分析全诗音调这首五言古体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神奇秀丽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通过老师讲解、课堂问答、分组讨论、解析作品等,使学生了解望岳登高的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全诗没有"望"字,却紧紧围绕"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细望,最后是俯视,令人如亲临其境。【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作者是如何体现"望”字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前两句是远望之景,先以设问的手法起笔,然后生动形象地以距离之远侧面烘托泰山的巍峨高大。三、四句是近望之势。其中,"钟"字生动有力,给大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形象贴切,给泰山赋予了生命力,极言泰山的遮天蔽日。五、六句是细望之景,并由静转动。"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着迷于这神奇缥缈的景观;由"归鸟"可知时已薄暮,但诗人还在出神地观望着,蕴藏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最后两句是想象中登山后的俯视之景。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愿望,并借泰山的雄伟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体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两句千百年来鼓舞了无数人不要畏惧艰难,勇往直前,终会成功。全诗气骨峥蝶,体势雄浑。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艺术构思可谓是精妙奇绝。吟诵诗韵该诗是五言诗,每句两拍,一般是二三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该诗的诵读语气逐渐走高,最后推向高巅。诵读前两句时,问句的语气往上走,答句的语气往下行。诵读三、四句时,语气是惊叹的,读者应读出泰山的雄伟高大;诵读五、六句时,语气是欣喜的,读者应读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情;诵读七、八句时,语气是豪迈坚定的,读者应读出诗人想要登岳的决心'与建功立业的报负。【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登高望远且富含哲理的诗句?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诵读体会】【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学生】朗读、体会、回答【教师】讲解诗词的注释与译文内容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漂泊常年为客,一生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感受诗情此诗又题作九日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阳节。杜甫独自登上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长江秋景图,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抒发了诗人对时世艰难、国事衰微的忧虑和对自己老病孤愁、壮志难酬的感慨。【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诗中哪些诗句是写景的?哪些诗句是抒情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时间和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无奈之情。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由景及人,触景生情,把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与深秋景色的荒凉凄清有机交融起来,寄托了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尾联连用"艰""难""苦""恨"四个字,极尽笔墨,充分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绪万千.全诗对仗工整,语言沉郁顿挫,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这首诗将景与情、动与静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秋,更写出了人生之秋,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思流淌在字里行间,也流入了读者的心田。吟诵诗韵【教师】播放视频“登高朗诵“(详见教材),辅助分析全诗音调该诗七言一句,每句四拍,一般是二二一二拍或二二二一拍。诵读时,读者应注意停顿,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师生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结合本诗内容,说一说诵读的基调应是怎样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该诗的诵读基调是沉郁悲壮的。诵读前三联时,语调是悲壮的,读者应读出诗人的身世之悲和抑郁不得志之苦;诵读尾联时,语调是低沉的,语速是缓慢的,读者应读出诗人的忧愤苦闷。此外,"悲""常""病""独"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需要重读,以示沉重。【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你还知道哪些与重阳节相关的诗句呢?与这首诗有何异同?【学生】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聆听、理解、记忆课堂活动(10min)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请以"我眼中的杜甫"为主题,书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杜甫的认识(300字左右即可)O 【学生】聆听、思考、书写 【教师】巡堂辅导,点评学生的作品通过课堂活动,加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课堂小结(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唐代诗词中黄鹤楼行路难三首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岳登高等经典作品,希望大家课下能够及时复习巩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品味唐代诗词的语言美。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唐代诗词中经典作品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基础知识检测”中的相关习题。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效果不错。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他们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